實驗之路 未來明師
——洪山實驗小學十一月月度人物教師畫象
人物介紹
初冬十一月,我們聚焦「最美洪實教師」,追隨著他們的足跡,領略新時代未來明師的風採。
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代表著努力奮鬥的方向,也凝聚著繼續前進的力量。這些老師只是洪實中普通一員,是我們身邊的好老師、好同事。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平凡的故事講述著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三尺講臺,寄託著民族的希望,擁有著改變世界的力量!向堅守在每一個崗位上的洪實教師致敬!讓我們一起用行動向光榮的「人民教師」獻禮!
青蘋果樂園
愛崗標兵:夏燦燦
本學期承擔學校的教師研學項目,負責校內外的教師培訓,學分登記,繼教資料整理等工作。十月、十一月陸續完成了區級共10個項目的培訓組織工作,提醒教師按時籤到,完成作業。五年學時統計和2020年的校本培訓資料整理工作更是繁瑣,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本月經常加班到很晚,犧牲周末陪伴孩子的時間。
愛生標兵:方輝晨
用耐心去感化後進生。一位教育家曾言:沒有失敗的學生,只有失敗的教育。後進生的進步猶如蝸牛行走,緩慢至極,往往是今天變好了,明天又差了,反反覆覆,難以鞏固。教師切不可有「朽木不可雕」的思想,需要堅持正面教育,用循循善誘的方法,經常性作細緻耐心的思想轉化工作,最大限度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方老師班有一位姓左的學生,身體長得結實,但學習成績很差,不愛完成作業,愛打架鬧事。對於這樣的學生,方老師給了他特別的關注,用放大鏡去尋找和捕捉他身上的閃光點。一發現他有進步,就及時予以肯定表揚,讓他產生成就感,培養他的自信心。方老師發現他字寫得很不錯,有一次他的書寫作業寫得很好,就拿來在全班展示,沒想到他上課開始認真了,再也不是那個坐不住的孩子,也不再惹事,開始幫助同學,測試竟然也考了90多分。
後進生尤其渴望得到別人的讚賞和承認,這也正說明我們的教育工作是具有藝術性,創造性的一項工作。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亡。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做好學生的表率。願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愛,智慧和耐心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愛生標兵:譚盼
譚老師是今年剛加入南校大家庭的一名老師,面對全新的工作環境、工作調整的新挑戰,她並沒有退縮,而是鼓足勇氣去迎接挑戰。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和班主任,每天會有很多繁忙的工作。在處理完日常的教學工作以外,她更多的時間都儘量跟同學們呆在一起,對學生充滿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做事情認真負責,受到同事、同學和家長一致公認和讚美。
面對班級個別的調皮孩子,她並沒有著急抱怨,也沒有放棄,而是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心理,不斷地鼓勵,給他們機會改正自己的缺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家長都覺得對孩子崩潰無奈的時候,她仍然用愛在堅持。
她一直注重運用激勵機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發放「小星星」「小花朵」「大拇指」等符號貼紙表揚表現優異的孩子,在語文課堂,每周會選出一名語文之星,頒發表揚信,並且和家長配合實現語文之星的小小願望,讓學生更有學習語文的動力。在課間習慣的培養中,她通過成長嘉獎令鼓勵孩子養成課間閱讀、有序排隊的好習慣。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同學們有了明確的追求目標,學風更濃了,學習的積極性更強了,習慣也越來越好了。
愛與責任是教師之本,相信譚老師會帶著這份愛與責任與孩子們一起進步!
愛研標兵:李乾月
作為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她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努力讓課堂輕鬆活潑且高效高質;課餘她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班級中開展故事大王比賽,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享受閱讀的樂趣。
今年9月,她參加了洪山區語文教師素養大賽。時間緊,任務重,她利用周末到校向專家請教,和語文組的老師們一起加班研課,教學設計反覆打磨,精益求精,最終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作為一年級語文教研組長,她認真組織每一次組內教研,和組內的老師們認真做好教學常規工作;她盡全力幫助組內每一位老師準備教研課,耐心解答老師們備課時的疑惑,毫無保留的分享經驗,努力將組內每一位老師的課打磨好。
在未來的工作中,她將一如既往內省言行、反思超越,力爭做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
紅蘋果樂園
愛崗標兵:唐文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她的座右銘,也是她送給自己的教育箴言。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她認真對待每一堂課;作為一名班主任,她悉心教誨每一個學生。學生在學習上有疑難,她利用午休時間,一對一進行幫扶;學生習慣出現滑坡,她會想出許多小妙招引導學生改正。課間,經常看到她在班上與學生談笑的身影;辦公室裡,她同家長隔著電話溝通學生情況,為家長排憂解難的聲音時常縈繞在耳畔。
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她不放過任何成長的機會。在充實的工作之餘,她積極參加骨幹教師信息化技術應用於慕課、直播課程培訓,給自己充電;並且主動承擔班會優質課展示,精心準備、順利呈現,為自己賦能。
不僅是教學,她承擔的成長嘉獎令學生評價項目也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廣泛好評,每天為積分獎品櫃更新獎品的她,成了學生心中的「聖誕老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積極性。
愛崗標兵:盛嬌
自開學以來,本人秉承虛心學習,不斷進步的心態,以積極認真的態度處理完成每一項工作。教學上,不斷向其他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觀察和反思,將所思所悟及時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理論與實踐結合式的探索與總結,如開學參與了學校課間特色操的編排,並每日進行全校領,作為教練員之一組織我校啦啦操校隊參加全國啦啦操聯賽榮獲第一名,並組建了一支三年級的啦啦操校隊作為T隊候選,同時參與了學校PBL課程建設,負責啦啦操特色課程的開發與教學。除教學外,本人也積極參加學校各項工作來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如負責學校黨建積分記錄與統計工作,確保我校黨員教師學習強國的正常開展,除此之外,本人有幸被學校推薦加入了《洪山教育》期刊組,擔任責任編輯,並被錄用投稿一篇。一切剛開始,未來道路且長,在以後,本人會繼續不忘初心,不斷學習與提升,提升自己專業能力與綜合能力,充實自己在教育事業中的價值。
愛生標兵:曹中德
我們大家熟悉的曹中德老師如學校運動場上矯健的「雄鷹」,帶著足球小將們馳騁足球場,獲得全國金獎。殊不知「鐵漢也有柔情」。
瞧,這是哪個「幸運」的小傢伙還讓曹老師餵飯?溫馨一幕被午餐巡查的老師偶然撞見,才有了這張照片的定格!
作為303班副班主任,他深知班主任工作的瑣碎與艱辛,不僅要進行文化課的教學,還要進行細緻的防疫工作,班級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家校間的溝通一樣都不能少。曹老師積極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級事務性工作,用誠心呼喚學生,用真心感化學生,用愛心擁抱學生,用熱心溫暖學生。本學期不僅認真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組織學生積極進行鍛鍊,同時緊繃防疫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測溫棚的值守,班級門口的二次測溫,都有他細緻的身影。
曹中德老師以自己對學生滿滿的愛踐行學校的校訓---愛滿天下,成就未來!
愛研標兵:張玲
「勤於研而善研,勤於教而會教,以教促研,以研促教」這是她的工作宗旨。過去常說欲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先要有一桶水,在當今知識更新迅速的年代,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應有常流水。她從事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以來,潛心鑽研少兒教育理論,掌握教育規律,深入了解孩子們的心理和生理特徵,為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每天堅持寫教後反思、教學隨筆。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從網上觀看教學實錄,下載、製作好的課件等,認真學習、汲取別人的有效經驗。積極參加各類教研活動,也經常仔細分析其他老師的創新課、研究課,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能力。不分晝夜地辛勤工作,遇到困難,從不退縮,總是千方百計解決問題。平時她認真學習與鑽研教育科研方面的書籍和報刊雜誌,自修各種教育理論和專業文化知識,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堅持以人為本,創新為魂,面向未來,立足課堂,培養學生成為具有主體性、合作性的現代人。正因如此,她就毫不松馳地給自己加壓,給自身充電,凡是培訓和學習,都會積極參加,認真傾聽,仔細做好筆記。平時,她一絲不苟地研讀《新課程標準》、《基礎課程改革綱要》,堅持學習,不斷提高業務能力。
愛研標兵:張雪梅
自9月入職以來,張雪梅老師積極地參與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擔任洪山實驗小學「研在錦城」項目負責人,以及「穿越武漢」項目負責人,並積極參與我校市級課題與區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其主持參與的市級課題《後疫情時代小學雙線混融教學的實踐研究》的開題工作,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不畏困難,迎難而上;精心組織,用心撰寫,在不懈努力下得到專家的好評。所執教的特色課程《學在武漢》也在其精心設計下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喜愛。
張雪梅老師工作認真負責,積極進取,敢於創新,善於轉化。因此,特推薦其為紅蘋果段部本月的「愛研標兵」。
黃金搭檔:葉誠&高弦
她們分別是305班的正副班主任。葉老師待人耿直、坦誠,從她的身上看到了一名年輕教師的活力與與擔當。高老師充滿愛心和耐心,用愛去啟迪孩子們的心靈之門。
2020年9月,她們成為305班的大家長,一同協助合作去教好班上的孩子們。今年由於疫情原因,教師需要每天早早到校進行晨午檢。葉老師和高老師溝通協調好,葉老師每天早上負責在教室門口測體溫,高老師負責教室內孩子們有序地早讀,就這樣,她們的身影成為305班的一道風景線。假如碰到高老師或者葉老師執勤,她們會很有默契地比平時提前十幾分鐘來教室,把班級整理乾淨,等待孩子們的到來。
如果說,班主任的工作是春天滋潤的春雨,那副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春天和暖的輕風。高老師和葉老師積極配合形成統一的教育力量,讓305班孩子們在良好的班風下健康成長。
黃金搭檔:葉熙&姚苑君
她們是兩名美術教師,分別承擔三、四年級的美術教學任務。葉老師待人耿直、坦誠,從她的身上看到了一名年輕教師的魄力與擔當。姚老師耐心、細心,銳意進取,以愛啟迪孩子們的心靈之門。
南北校區美術組老師一同助力校園文化創設,跨越校區,超越課堂,師生共繪文化牆,以美育人。洪山區藝術小人才如期在校舉行,美術組老師從預選、複賽、考場布置、決賽到上交作品,各個環節無一疏漏,嚴謹以待。她們帶領的17名學生均獲得了優異成績。葉老師和姚老師也參與到STEAM課程,為我校3D生態球項目助力,她們利用課餘時間,帶領學生對生態角進行外觀設計。她們積極參與到特色課程展示,過程中互幫互助,為校園文化助力。緊接著,她們即將投入到區級慕課的錄製當中。轉眼間,她們已共事三年,在教研中,她們反覆鑽研,積極探討教學方面的困惑;藝術活動中,她們分工合作,其利斷金,注重創設優美的校園環境與舒適的活動體驗,讓孩子在學校每天都心情愉悅、享受美育。她們是教育路上的同行者、合作者,搭檔間的默契配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搭檔間的情誼與問候,不經意間溫暖人心。美術組老師將攜手同行,共建美麗校園,願美無處不在,以愛成就未來。
金蘋果創園
愛崗標兵:吳狄
在課堂上她是一位美術教師。跨學段教學帶來了挑戰,課前認真備課,精心製作教學用具,研讀分析教材,了解不同學段的學情,力爭帶給孩子們不同的藝術體驗。努力培養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課堂之外,她是特色課程的探索者。帶領學生積極開展智能生態魚缸的創意設計,啟發創作思路,指導學生用繪畫的方式裝飾完善細節。鍛鍊了學生勤於動腦、善於思考的能力。作為學校美術組的一員,她積極與同組老師們分工合作,組織學生們一起參加校園牆繪活動,不僅發展了學生個性,同時也為校園增添新的色彩。
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她將會保持對學生的熱愛,保持教育的初心,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繼續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愛生標兵:楊蓉
她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堅持出滿勤,幹滿點,從不遲到早退。大膽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一直致力於新課程改革研讀。因此,在上課時教學方法新穎得當,形式活潑多樣,課堂氣氛輕鬆愉快,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她常常還因地制宜,動手製作相關教具,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教學,使學生學起來更容易懂,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她非常關心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噓寒問暖,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及心理健康狀況,制定出一整套幫扶計劃與措施,使這些孩子健康成長。班裡四個留守孩子心理都很健康,很樂觀,對學習、生活充滿信心,其中有兩個孩子被評為三好學生。去年這個班有一個孩子剛入學時,很內向,不愛說話,做事小心翼翼,她就想方設法地接近她。了解情況後並主動找他談話,讓他擔任班幹部,經常與老師、同學交流,時間一長,這個孩子變得愛說愛笑了,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進步,他的爺爺、奶奶為此非常感謝,認為是老師的關愛和鼓勵讓這個孩子擺脫了怕生、膽怯的陰影。
「我愛我所教過的每一個學生」。她的確是這麼做的。特別是對「學困生」,她會給予更多的愛。尋找他們身上蘊藏的閃光點,以找到教育的著力點。在平常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堅持友好、平等的態度,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用愛心、耐心、信心感化他們,激勵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還能把熱愛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做到嚴出於愛、嚴寓於愛,嚴而有格、嚴而有理、嚴而有情、嚴而有方、嚴而有恆。
愛研標兵:廖實
「選擇教師,無怨無悔」,這是他永遠不變的誓言。任憑歲月在繪聲繪色的講課聲中,在埋頭批改作業的筆尖上,而他始終熱情不減,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力爭在教學上出成績,在教研中出成果。教學中,他不拘泥於教材,帶領學生們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活動:聽說彈唱、拍抖音、寫公眾號、改編靈動英語歌曲等等。這些活動不僅幫助學生輕鬆地掌握了知識,拓寬了他們學英語、用英語的天地,還培養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潛移默化中促進了他們整體素質的提升。教研中,他將自己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一一分析,課堂的難點把控及課堂創新方面再下功夫。從對話課,詞彙課,故事教學等不同的課型中精心備課,反覆打磨,在教研員的耐心指導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教研的腳步會永不止步,最美的時光在路上!一種理想,就是一股力量。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穫。他用真心播撒著愛的種子,用真情收穫了孩子們的希望。
行政服務團隊
愛崗標兵:張莎莎
烈火煉真金,熱情寫青春。張莎莎老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認真負責,敢於挑戰。面對綜合學科中的不同學科,不同組別裡的各項活動,她總能統籌安排,面面俱到,力求讓每一個學科組員通過鍛鍊都能夠在自己的團隊裡閃閃發光。關注青年教師成長,認真打磨每一節課,率先垂範以身作則,代表洪山區參加武漢市優質課比賽,敢於承擔區級「經典誦讀」特色校評估的匯報工作,從六個維度詮釋了學校經典誦讀活動的精彩開展。
實踐,是她漫漫長路的基石;反思,是她滾滾向上的車輪;創新,是她凌空騰起的力量。她在且歌且行且思中,敏而好學,撒播著智慧,收穫著芬芳!
愛崗標兵:袁雨
作為學生成長指引中心一員,積極完成領導安排的工作,同時主動思考如何創新工作。將「成長嘉獎令」評價系統不斷升級完善,讓學生的成長看得見,打通家校溝通渠道。作為一名四年級的數學老師,認真上好每一節課,關注班上的每一位孩子,希望孩子們能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
END
供稿:工會
編輯:安凱
讓故事長滿創園
讓未來從此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