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量產,紐勱科技如何走向自動駕駛落地?

2020-12-04 雷鋒網

作為一家專注於自動駕駛領域的科技公司,紐勱科技(Nullmax)正致力於用先進的計算機視覺技術、深度學習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為世界供安全、先進和可量產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目前,紐勱科技正在大力推進L3、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落地,預計2020年左右將會應用到量產車型上。

創始人來自特斯拉,團隊融合汽車和AI科技人才

2016年8月,紐勱科技成立於美國矽谷,成立不久便獲得首輪1000萬美元的融資。同年10月,紐勱科技的第一輛線控車到位,第一代攝像頭也問世。

2017年初,紐勱科技來到中國,並將總部設在了上海,開啟了中美兩地同時辦公的時代。作為最早一批拿到美國加州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的科技公司,紐勱科技不僅完成了超過十萬公裡的多場景真實路測,還同時在上海和矽谷都部署了研發團隊和測試車隊。

*圖左為紐勱科技(Nullmax)CEO徐雷,圖右為COO宋新雨

紐勱科技兩位創始人此前均是特斯拉自動駕駛Autopilot團隊的核心成員,全程參與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的研發與落地。其中:

CEO徐雷此前在特斯拉擔任計算機視覺高級工程師,是特斯拉Vision深度學習負責人,其研究成果直接匯報馬斯克;

COO宋新雨此前在特斯拉擔任供應鏈及產品高級經理,負責Model S、Model X和Model 3等產品的前期供應商開發、採購、製造、測試、品質和可靠性等整套系統規劃和執行。

總結起來,前者主要負責軟體,後者主要負責硬體。在特斯拉的工作經歷,使他們親眼見證了自動駕駛從0到1的過程,也看到了自動駕駛背後巨大的市場潛力。

在目前科技和汽車深入融合的大趨勢下,紐勱科技也打造了一個科技與汽車跨行業融合的團隊,團隊成員主要來自特斯拉、蘋果、英特爾、百度、博世、松下、哈曼和東軟等汽車和科技行業知名公司的技術和產品骨幹。

主攻應用軟體層,打造以視覺為主的多傳感融合方案

據紐勱科技CEO徐雷向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介紹,他們打造的是一套包括感知、規劃決策和控制的完整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將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技術深入應用其中。尤其是主攻的應用軟體層,紐勱科技的技術涵蓋了傳感器數據、環境感知、規劃決策、控制、離線模塊,並且全部達到了車規級標準,具體是:

與市場上很多其它方案不同的是,紐勱科技主打的是以視覺為主、多傳感器融合的感知方案。為了讓整套系統「看得清、反應快」,保證足夠穩定和安全,能夠滿足車規級標準並實現量產,紐勱科技在視覺上進行了大量深入研發。

首先在攝像頭設計上,紐勱科技完全根據功能實現與軟體開發需求對攝像頭進行自主設計,包括晶片選型、鏡頭光學參數等;其次,紐勱科技自主研發的IPS算法可以處理複雜光線,在過曝和白平衡失調等情況下進行視覺處理;紐勱科技還將深度學習應用到了障礙物感知上,進一步提升圖像檢測的技術,並通過多傳感器融合確保感知的精準性。

為了讓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像人類駕駛員一樣,處理大量的不確定信息和意外情況,紐勱科技為系統引入了比傳統方案層級更多、更高的分層規劃,提升系統規劃決策的實時性和魯棒性。

除此之外,紐勱科技還自主研發了系統平臺,從而可以減少對第三方的依賴,做到自主可控。該系統區別於ROS系統,可以用一個框架來開發適應高速、城市和泊車等各種場景的自動駕駛,打造產品級的解決方案。

賦能主機廠和城市,構建智慧城市交通閉環

紐勱科技COO宋新雨向雷鋒網分析了當下中國自動駕駛發展的機遇所在:

一方面,自主品牌主機廠面臨巨大轉型壓力,布局自動駕駛領域、加強技術儲備成為了不少車企的戰略選項,對於渴望在行業變革中佔據領先地位的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設正成為中國新型基建投資的重要方向,據預測,十三五期間智慧城市總投資規模將達到5000億人民幣。而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交通的發展又離不開與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智能駕駛汽車。

傳統汽車廠商需要轉型升級,政府構建智慧城市近在眼前,紐勱科技瞄準這兩個市場,推動自動駕駛商業化。

首先為傳統汽車廠商的轉型而賦能。紐勱科技利用自身獨特的技術優勢,為車企打造定製化的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包括高速代駕、代客泊車和擁堵跟車等在內的多種自動駕駛功能。

其次為智慧城市賦能,紐勱科技會將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到政府的交通改造項目,協助管理部門逐步將傳統的交通管理迭代為智慧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通過構建SCSTSV(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汽車)深度融合的體系。

從單車智能到車路協同,兩個「賦能」的背後,紐勱科技構建的是一個智慧城市的交通閉環。紐勱科技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與整車廠以及政府結合後,三方體系將會深度融合,封閉、半封閉、完全開放的公共出行將全面打通,包括物流運輸在內的各種場景將會連接成一個生態。

關於不久的將來,宋新雨向雷鋒網透露,明年1月,紐勱科技自研的系統平臺將上線。在融資方面,明年2月紐勱科技產業融資完畢,將迎接A輪融資。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紐勱科技詳解視覺感知:視覺模型上線是一個閉環迭代過程
    雷鋒網旗下會員組織「AI投研邦」「大咖Live」第50講,紐勱科技計算機視覺研發總監成二康帶來關於《自動駕駛系統研發:詳解視覺感知模塊》的主題分享,圍繞自動駕駛的視覺感知、基於深度學習的目標檢測和圖像分割任務、紐勱科技如何以數據助力自動駕駛感知模塊研發三方面進行了介紹。
  • 近500位精英齊聚上海共商智能汽車落地之路
    在本次智能汽車論壇上,來自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秘書長、中興通訊、紐勱科技、佳光科技等企業高層和來自上海交大汽車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車輛與交通工程學院的教授發表了精彩演講,分享各自對智能汽車產業的不同領域應用的看法,對於市場前景的解讀以及行業發展形勢的判斷
  • 自動駕駛商用車落地應用的「智加路徑」
    在自動駕駛的應用趨勢判斷中,長途重卡運輸領域的更快落地已經逐漸成為業內共識,Waymo執行長約翰 科拉菲克表示,在重複行駛的路線上投入自動駕駛卡車可能比城市地區的Robotaxi更可行。
  • 這家公司低調積累了5年自動駕駛技術,就要帶著3大產品線量產了
    回過頭看,原來這家公司很早就進入了自動駕駛領域:2013年,啟動了汽車主動安全和自動駕駛核心技術的研發;2015年8月,其自動駕駛測試車就上路完成了一段32.6公裡的自動駕駛行程;2016年,與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共同推出了「小魚暢行」項目,在武漢選取了一段 17.1 公裡的道路進行自動駕駛示範運營,並對公眾免費開放
  • 文遠知行:去掉安全員才是真正的量產,擴大車隊規模是王道|自動駕駛...
    新智駕將啟動《自動駕駛量產前夜》專題,對話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核心零部件、主機廠等廠商,共同探索對於走向自動駕駛走向量產過程當中的困難和卡點、解決思路。在近期的媒體交流會上,文遠知行表示於2020年在廣州限定區域開展Robotaxi載客試運營。此外,9月份文遠知行還將啟動B輪融資。那麼,智能出行公司的成立是否意味著L4自動駕駛量產即將到來?是否意味著文遠知行要開始考慮Robotaxi的盈利問題?為解答這些問題,新智駕與文遠知行創始人韓旭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
  • 《2020中國科技出行明日之星TOP30》榜單正式發布
    2020年11月20日,廣汽蔚來007Sport開啟盲定。禾多科技禾多科技致力於打造基於前沿人工智慧技術和汽車工業技術的自動駕駛方案,具備從車輛線控、多傳感器技術到上層自動駕駛核心算法模塊的完整布局,是極少數擁有全棧自動駕駛研發能力的公司之一。
  • 2020,自動駕駛下「雲端」
    「他們更多的還是向證明自身的自動駕駛場景,以期望和傳統車企進行合作來提高自身估值。」一位自動駕駛行業人士告訴產業家。一個明顯的信號是,如今的市場環境不容樂觀。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募集總額呈下降態勢,2019年跌幅達到30%,而2020年不少VC更是小心翼翼。
  • 對話寶馬傅科齊:詳解在華自動駕駛策略,L3車型2021年量產上市
    此外,該項目將配合此前寶馬與聯通在5G、四維圖新在高精度地圖方面的合作項目,共同推進自動駕駛項目的在中國的落地進程。連續籤約中國三大科技公司,表明寶馬正推進自動駕駛研發,將其研發理念和技術專長融入中國構建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目標。通過寶馬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其自動駕駛研發將聚焦中國。那麼,寶馬為什麼要在中國做自動駕駛研發?
  • 寶馬牽手四維圖新、博世2020量產自動駕駛系統|汽車零部件企業7月...
    寶馬牽手四維圖新布局自動駕駛;塔奧國際9億出售給AGG;博世2020年量產高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軟銀投資通用旗下Cruise 22.5億美元等等,針對7月上半月汽車零部件廠商熱點事件,蓋世汽車進行了梳理回顧。1.
  • 自動駕駛「鍾情」物流場景!|光子象限
    自動駕駛的創業公司近兩年終於找到了更務實的商業落地場景—物流。2020年11月,美國自動駕駛重型卡車初創公司圖森未來(TuSimple)結束了E輪3.5億美元的融資,下一步將通過IPO實現上市。2020年12月30日,交通運輸部公布了《交通運輸部關於促進道路交通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設定了 2025 年的發展目標,鼓勵自動駕駛新業態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自動駕駛車輛共享、擺渡接駁、智能泊車等試運行及商業運營服務。自動駕駛的創新公司,正在面向物流產業,開啟一場商業化落地的爭奪戰。
  • 禾多科技技術總監駱沛:如何打造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方案?
    30多位來自中美日歐的頂尖技術專家、學者相聚於這場國際性技術交流盛會,發表汽車智能網聯領域的學術進步和新技術應用探索成果。其中,禾多科技技術總監駱沛博士發表了題為《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的主旨演講,主要介紹了自動駕駛常用的定位方法,並分析了它們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同時,結合禾多科技面向量產的高精地圖+高精度定位的技術方案,深度解析了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和解決方法。
  • 「自動駕駛」如何發展? 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互融協同成為鼓勵...
    在長沙試運行的自動駕駛車隊(人民網 趙超 攝)  2020年對於自動駕駛來說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也意味著,我國自動駕駛相關產業全業態和價值鏈體系將迎來規範化發展。  今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這是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後,我國關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又一綱領性文件,對產業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自動駕駛的現狀、案例與趨勢
    中國自動駕駛等級標準確立,為法規出臺做鋪墊3.1 中國自動駕駛標準有望於2021年實施自動駕駛分級標準已落地,加速產業鏈發展。我們認為國內車企的L3級別量產車型有望在2020-2021年逐漸推出,政策驅動疊加產品推出,利好自動駕駛產業鏈。國內L3級別量產車型有望在2020-2021年推出,L2+級別輔助駕駛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目前各車企高端的車型已經基本實現L2級別輔助駕駛的配置,我們認為未來高級自動駕駛系統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 用軟體定義汽車,「追勢科技」以Tier 0.5角色發力低速自動駕駛全...
    處在Gartner曲線從底部上揚的階段,低速自動駕駛漸已成為行業最具痛點、落地最快的場景。而其中,自主泊車在商用落地上可操作性更強,成為近兩年內各大技術廠商發力布局的熱點。國內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追勢科技」承接這一市場需求,成立僅一年時間就已實現量產,獲得業內廣泛關注。
  • 自動駕駛技術終迎重大突破,眼擎科技讓汽車具有PK人眼的視覺能力
    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三座大山:算法、量產能力、關鍵技術。 1769年,當法國人N·J·居紐製作第一蒸汽驅動三輪汽車「卡布奧雷」時,他可能做夢也想不到,僅僅兩百多年後,汽車完成了從化石能源到電動能源,從機械時代到自動駕駛時代兩個維度上的時代跨越。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2019年,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特殊場景逐漸落地,相關標準的制定成為當前的迫切需求。自動駕駛汽車突破了原有汽車邊界,「人—車—路—網—雲」形成新的產業集群,新產業的湧入給自動駕駛汽車標準帶來了挑戰。2016年,工信部、國標委、交通部共同制定了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擬定到2020年,初步建立輔助駕駛及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 為自動駕駛「開天眼」 冬奧會自動駕駛接駁還看百度高精地圖
    百度獲得「科技冬奧」項目「自動駕駛高精地圖唯一承擔單位」證書  科技冬奧專項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楊殿閣教授表示,百度是科技部人工智慧落地自動駕駛的國家級中心,具有完備的自動駕駛地圖採集生產系統
  • 專訪TRI:解析豐田如何雙線並進通往自動駕駛
    其中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包括自動駕駛技術和安全技術,目前 TRI 在矽谷、麻薩諸塞州和密西根州均開展了測試項目。豐田最近還放出了旗下兩種自動駕駛產品模式的路測視頻,分別是高級駕駛輔助 Guardian 和全自動駕駛  Chauffeur 兩種模式。
  • 智能駕駛 改變未來 第二屆全球自動駕駛論壇圓滿落幕
    法雷奧中國區CTO顧劍民法雷奧中國區CTO顧劍民:自動駕駛非常好,但是如果不能落地,不能量產,不能達到盈利的商業模式,還是一個空中樓閣。 海克斯康-AutonomouStuff 大中華區商務總裁騰鴻海克斯康-AutonomouStuff大中華區商務總裁舒騰鴻:以中國速度推動實現所有行業的自主化 。
  • 阿里達摩院科學家,3年造出小蠻驢!量產物流機器人,全自動駕駛
    那麼現在,公開喊響量產、商用和規模化啟動的小蠻驢,究竟有什麼底氣?阿里解題:小蠻驢如何煉成?最核心的底氣,自然還是來自技術自信。除了解構小蠻驢構成時談到的傳感器和計算硬體,阿里團隊認為最能彰顯技術領先性的,是其自研的自動駕駛機器學習平臺:AutoDr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