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數學皇后」數論,回顧在其發展史中的2個重要裡程碑

2020-09-23 遇見數學

數學是宇宙的自然語言。它誕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人類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弄清大自然的模式與規律。正因為如此,數字會讓我們深深著迷。而作為數學裡最古老分支之一的數論,一直吸引著最偉大的智者和思想家們探索其中,以此解開宇宙裡眾多深邃的奧秘。

數論主要研究整數的性質,正整數按乘法性質劃分,可以分成質數(Prime number)、合數(Composite number)和 1,質數產生了很多一般人能理解卻又懸而未解的問題,如哥德巴赫猜想,孿生質數猜想等。這些問題儘管能輕鬆理解,但如果想要給出嚴格證明的話,事實上卻要用到許多艱深的數學知識。所以說對於數論領域的研究實際推動了整個數學的發展,催生了大量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數論這樣的純粹性迷住了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家,每一位都在這個被高斯稱為「數學的女王」的領域中獻出了自己心血和智慧。相信在更嶄新的領域誕生之前,數論都會是純數學領域的王者。

數論隨著物理、計算機、工程學發展而發展,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數論在當今先進軟體工程領域裡,尤其是在安全密碼這一塊裡佔有絕對關鍵地位,它是密碼學的核心——從著名的 RSA 算法到如今火熱流行的區塊鏈世界,密碼學正依靠數論為基石經歷著一場激動人心的快速革命。

縱觀數學歷史上,有兩個特殊時期是數論發展歷程中值得特別關注的。

首先是在希臘化時代,被稱為「幾何學之父」的歐幾裡得曾發表他的 GCD 算法(最大公約數法,Greatest Common Divisor),這個算法巧妙地利用可視化方式將分數化為最簡單的形式。

而在大約兩千年後, 「數學王子」德國數學家高斯通過結合歐幾裡得手稿和大量自己的證明使歐幾裡得的理論完成了一部十分重要的數論著作《算術研究》(Disquistiones Arithmeticae)。

歐幾裡得和最大公約數算法

數論作為數學中一個主要分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希臘時代。在當時,歐幾裡得是一位非凡的數學家,他住在亞歷山大港,有時被稱為亞歷山大裡亞的歐幾裡得(為了區分墨伽拉的歐幾裡得)。他提出了有歷史記錄的最古老的算法(這裡指的是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步驟)之一。這個算法被稱為歐幾裡得算法,因為它突出了自然數中迷人的性質,所以它是現代數論研究的起點。

最大公約數算法(輾轉相除法)可能在歐幾裡得之前幾個世紀就已經有了。上圖為使用兩腳規進行測量。

這是在公元前 300 年左右,歐幾裡得發表了他的經典著作《幾何原本》系列,這個由 10 卷書組成的系列涵蓋了從整數到線段和面積的一系列主題。有意思的是,他的最大公約數算法不止出現一次而是兩次,第一次在第七卷(命題 1-2,以整數的形式展現),第二次在第十卷(命題 2-3,以幾何線段的形式展現)。

最大公約數算法在中國則可以追溯至東漢出現的《九章算術》

根據數學史學家的說法,後一種算法,即基於幾何的算法(第十章),實際上可能先於第七章中基於數字的算法。歐幾裡得認為研究長度,面積和體積在理論上對最大公約數算法很重要,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方法,來找到線段 a 和 b 之間的最大公共長度。考慮到他所處的時代,這一觀察很可能對任何從事建築(木工,石匠等)的人很有使用價值。

由之前的定義可得,兩個長度 a 和 b 的最大公約數的幾何意義是均勻測量 a 和 b 的最大長度 g;或者,長度 a 和 b 都是最大長度 g 的整數倍。一個幾何例子如圖,想像一下我們被要求在一塊 15m×25m 的地板上鋪瓷磚,這需要我們計算瓷磚的邊長,使它們完美地和地板的長和寬相匹配,沒有留下縫隙。換言之,15 和 25 的最大公約數是多少?我們省去求最大公約數的有關具體步驟,但希望以上插圖能提供幾何上的直觀理解。如上圖圓圈所示,這道題的答案是 5,確實是 15 和 25 的最大公約數。

高斯和算術基本定理

在歐幾裡得時代大約 2000 年後,數論取得了第二次重大突破。年輕的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在 21 歲寫成了一本數論教材《算術研究》,將歐幾裡得原理和近代數學結合起來。在這本著作匯集費馬、歐拉、拉格朗日和勒讓德等人多種巧妙又精確的研究成果,雖然這並非獨創的,但他也加入了自己很多重要成果,這樣歸納整理完成了數論的系統化。在這本著作中,他將以前分散的、非正式的方法系統總結,對重要的未解決問題提供了自己獨創的答案,夯實了數論繼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為後人在未來的研究中指明了方向。

「高斯曾說:『數學是科學的女皇,數論則是數學的女皇。』如果這是真理,我們還可以補充一點:《算術研究》是數論的憲章。」——莫裡茨·康託

《算術研究》一書中最重要的發現是一個永恆的定理,被稱為算術基本定理,又稱為正整數的唯一分解定理,即:每個大於 1 的自然數,要麼本身就是質數,要麼可以寫為 2 個或以上的質數的積,而且這些質因子按大小排列之後,寫法僅有一種方式。

這個定義可以分解為獨立的兩部分以便於理解。首先是分解的存在性,根據規定一個大於 1 的整數要麼是素數,要麼可以構造成嚴格的素數的乘積。第二部分保證了分解的唯一性,每一個非素數(合數)都存在唯一用素數的乘積表示的方式(若不考慮排列的順序)。

換言之,素數是所有整數的「基石」:素數的乘積可以唯一確定所有的整數。這個結果毫無疑問地被過去的所有數學家所知道,但高斯在《算術研究》裡第一次正式地論述它,並給出了嚴格的證明。

密碼學應用

現在我們已經了解到了數論的基本歷史及它所影響的深度。是時候讓我們熟悉一下數論中應用性最強的主題:密碼學。雖然直到偉大的高斯才正式為這個應用奠定了數學基礎,但密碼早已用於戰爭之中了。通過其中以往 [遇見] 曾發布過的文章,我們可以了解基本常見的密碼學原理,這將有助於分析和理解現代最重要的安全算法之一:RSA 算法。

作者 [遇見數學翻譯小組] 核心成員:阿卓(統計學本科生)

本文由 [遇見數學]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簡述「數學皇后」數論,回顧在數論發展史中2個重要裡程碑
    所以說對於數論領域的研究實際推動了整個數學的發展,催生了大量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數論這樣的純粹性迷住了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家,每一位都在這個被高斯稱為「數學的女王」的領域中獻出了自己心血和智慧。相信在更嶄新的領域誕生之前,數論都會是純數學領域的王者。
  • 「數論」為何被譽為數學中的皇冠?原來是這樣
    1801年,高斯以前人的研成果為基礎,發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數學著作《算術研究》,這部巨著被認為開啟了「現代數論」的新紀元。在《算術研究》中,高斯創立了「同餘理論」,並發現了被譽為「數論之酵母」的「二次互反律」。在此基礎上,黎曼創立了「黎曼ζ函數」,於是,令無數數學家為之著迷的「黎曼猜想」誕生。
  • [趣味數學]數學中的皇冠——數論
    第1頁:第一頁第2頁  人們在對整數進行運算的應用和研究中,逐步熟悉了整數的特性。比如,整數可分為兩大類—奇數和偶數(通常被稱為單數、雙數)等。利用整數的一些基本性質,可以進一步探索許多有趣和複雜的數學規律,正是這些特性的魅力,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的數學家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數論這門學科最初是從研究整數開始的,所以叫做整數論。後來整數論又進一步發展,就叫做數論了。
  • 關於數論知識如何學習的幾點建議
    (2)約數個數決定法則             (小升初常考內容)  整數及分數的分解與分拆:這一部分在一類中學的分班考試題中常常出現,屬於較難的題型。  【問題2】數論部分在考試題型中佔據什麼地位?  答:在整個數學領域,數論被當之無愧的譽為「數學皇后」。
  • 被稱為「數學女王」的「數論」有多美?它正在促進現代數學大統一
    而「整數」的基本元素是「素數」(也稱質數),所以「數論」的本質是對「素數性質」的研究。「數論」被高斯譽為「數學中的皇冠」。因此,數學家們常把「數論」中一些著名的「猜想」稱做「皇冠上的明珠」,鼓勵人們去「摘取」。但是,「數論」是數學中最為古老的一門學科,也是人類最難掌握的三大「思維能力」之一。
  • 被數學界遺漏的數論分支——切數學
    數學本質上是研究規律的科學,數論是研究整數性質的最古老的數學分支。林光華近五年來在工作之餘,抱著對探索數學的興趣,對數學神奇和美妙的欣賞,憑著對數學規律的直覺和半夢半醒時的頓悟,探索整數數論新算法,初步發現了數論中林光華稱之為「切數學」的數論新算法。什麼是切數學?
  • 探索數論邊界的先鋒,連接數學與時間的數論學家
    儘管在過去幾個世紀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數論(Number theory)仍然保留著從最簡單的概念中生長出來的無盡奧秘:整數之間的關係。由於整數是所有數學發展的基石,因此數論與數學領域的許多其他分支都有聯繫。數論學家會從分析、代數、組合數學、幾何學,以及理論物理或計算機科學等其他領域汲取思想。
  • 數論中著名的猜想
    數學史上,歷經數十年甚至幾百年長期未能解決、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才解決的數學猜想特別的多,存在於數學的不同方向領域。在這些世界級的數學難題中,數論方面的問題佔據多數。數論中的這些猜想,不像其他數學分支那樣需要很多的背景知識,它們看上去是那麼的淺顯,乃至初中生甚至高年級的小學生也能讀懂命題,但是千萬不要被它「憨厚的外表」所蒙蔽了,要解決這些數學問題,非得有深厚的數學功底才能揭開其神秘面紗。接下來就講述一些歷史上的數論猜想。
  • 梅森素數:數學海洋中的璀璨明珠
    2300多年來,人類僅發現46個梅森素數。由於這種素數珍奇而迷人,因此被人們譽為「數學海洋中的璀璨明珠」。梅森素數一直是數論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當今科學探索的熱點和難點。 貌似簡單卻難度極大的探究 梅森素數貌似簡單,但研究難度卻很大。它不僅需要高深的理論和純熟的技巧,而且還需要進行艱巨的計算。
  • 梅森素數:數論中的鑽石
    這種特殊形式的素數具有獨特的性質和無窮的魅力,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眾多的數學家(包括數學大師費馬、笛卡爾、哥德巴赫、歐拉、高斯、哈代、圖靈等)和無數的業餘數學愛好者對它進行探究;而17世紀法國數學家、法蘭西科學院奠基人馬林 梅森是其中成果較為卓著的一位,因此後人將2^p-1型的素數稱為「梅森素數」(Mersenne Primes)。迄今為止,人類僅發現47個梅森素數。
  • 小升初數學數論知識匯總
    小升初數學數論知識複習匯總:   1.奇偶性問題   奇奇=偶奇×奇=奇   奇偶=奇奇×偶=偶   偶偶=偶偶×偶=偶   2.位值原則   形如:=100a+10b+c   3.數的整除特徵   4.整除性質   ①如果c|a、c|b
  • 快速回顧榮耀手機發展史,最為重要的前五年曆程
    快速回顧榮耀手機發展史,最為重要的前五年曆程 2020-11-17 23:43 來源:智玩部落熊小白快速回顧榮耀手機發展史,最為重要的前五年曆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華裔數學家張益唐:逆境中的數學人生
    如果不是夫人孫女士引見介紹,沒入休息區零零散散遊客中的張益唐並不引人注意。2013年5月18日,「孿生素數猜想」重大突破性進展的論文在國際數學界頂級期刊《數學年刊》發表後,張益唐在隨後的一年接連獲得美國數學學會2014年度柯爾數論獎、瑞典2014年度羅夫肖克獎,及2014年麥克阿瑟天才獎等國際數學界重量級獎項。
  • 第47個梅森素數被發現 連續寫下來長度超50千米
    梅森素數的誘惑  素數是在大於1的整數中只能被1和其自身整除的數(如2、3、5、7等等),素數有無窮多個。而形如「2的P次方減1」(其中指數P為素數)的素數稱為梅森素數,以17世紀法國數學家梅森的名字命名。梅森素數是數論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當今科學探索的熱點和難點之一。
  • 世界航空發展史簡述
    航天活動成為國民經濟和軍事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航天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結晶,它以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為基礎,匯集了20世紀許多工程技術的新成就。力學、熱力學、材料學、醫學、電子技術、光電技術、自動控制、噴氣推進、計算機、真空技術、低溫技術、半導體技術、製造工藝學等對航天技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這些科學技術在航天應用中互相交叉和滲透,產生了一些新學科,使航天科學技術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 擁抱數學純粹的本質—《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概述書中主要圍繞這三個主題展開:數學的美,數學的持久性和數學的重要性。數學的美本書中一個重要的主題是數學之美。對於哈代來說,最美的數學應當沒有一點在現實世界的應用,也即是他所說的純數學,尤其是他所鍾情的數論。他在為追求純數學辯解的同時,透露出了他關於純數學的「無用性」(uselessness)的觀點。所謂數學的無用性即是說純數學不會被濫用而導致傷害。而另一方面,哈代貶低應用數學,甚至將其描述成「醜陋」、「瑣碎」和「乏味」的。
  • 未來論壇|張益唐:數論中的朗道-西格爾零點問題
    他獲得了諸多獎項,包括晨興數學卓越成就獎、奧斯特洛夫斯基數學獎、羅夫·肖克數學獎以及「全美亞裔年度傑出工程師獎」(AAEOY)傑出終身成就獎等。本次主旨演講,張益唐教授向大家分享了一個在數論中很有名的問題,即Landau-Siegel零點問題。張教授首先由黎曼假設引出了黎曼ζ函數並介紹了黎曼ζ函數的發展過程。從黎曼ζ函數和素數的關係出發,張教授對素數的研究歷史進行了概括。
  • 四位數學名人,帶你了解不一樣的數學
    歐拉是18世紀數學界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為數學界作出貢獻,更把整個數學推至物理的領域。他是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平均每年寫出八百多頁的論文,還寫了大量的力學、分析學、幾何學、變分法等的課本,《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學原理》、《積分學原理》等都成為數學界中的經典著作。歐拉對數學的研究如此之廣泛,因此在許多數學的分支中也可經常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數、公式和定理。
  • 尋找「數論中的鑽石」 梅森素數珍奇而迷人
    這種特殊形式的素數具有獨特的性質和無窮的魅力,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眾多的數學家(包括數學大師費馬、笛卡爾、哥德巴赫、歐拉、高斯、哈代、圖靈等)和無數的業餘數學愛好者對它進行探究;而17世紀法國數學家、法蘭西科學院奠基人馬林梅森是其中成果較為卓著的一位,因此後人將2^p-1型的素數稱為「梅森素數」(Mersenne Primes)。迄今為止,人類僅發現47個梅森素數。
  • 美國數學教授發現已知的最大梅森素數
    素數又稱質數,是在大於1的整數中只能被1和其自身整除的數(如2、3、5、7、11等等)。2300年前,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德就已證明素數有無窮多個,並提出一些素數可寫成「2^P-1」(其中指數P也是素數)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