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8月3日訊:8月1日下午,參加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論壇的300餘名嘉賓來到神農架木魚鎮。在山清水秀、充滿神奇色彩的神農架,本網記者獨家專訪了被譽為「中國當代野人」的張金星先生。
張金星在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論壇研討會上。(攝影:虞鷹)
張金星,長髮長須、總是穿著一身迷彩裝、肩背旅行袋。他是山西榆次市人,1954年出生,原在山西晉中地區建築工程公司工作。
1983年,張金星第一次自費旅遊中國。1987年開始一個人徒步探險活動。先後數次跨長江、黃河,登長城,穿越沙漠,積累了野外考察知識、經驗和興趣。1989年開始自行車週遊全國。1992年初到1993年春,歷時一年,獨自一人騎自行車完成了「奧運在北京」支持北京申奧活動。途經28個省市,行程2萬6千多公裡。被譽為「神州第一騎」。1993年秋,張金星開始計劃到神農架旅遊探險考察。他認為只有像珍尼.古道爾考察非洲大猩猩那樣,進入野人生存區與它們一起生活,才能發現、了解、研究它們。1994年秋,他以一個公民名義正式進入神農架,獨自進行自費考察探險至今,並蓄鬚明志:「不揭示『野人』之謎不出神農架,達不到目標不刮鬍子!」此後,他一直居住在神農架無人生存區,享有中國當代「野人」、「奇人」美譽。
本網記者和張金星(右)合影。
記者:您當初是怎麼想到要到神農架來的?
張金星:首先是自己喜歡;其次,我感覺是神農架在召喚我。經過對神農架「野人」的相關論證,我更加堅定這個信念。我認為這件事非我莫屬。我抱著這個信念,就來到神農架。
記者:您的目的主要是想解開野人之謎。
張金星:一開始是為了尋找這個秘密,但接觸之後,我覺得應該先為野人謀取一定的生存權,96年開始提出「把神農架還給野人」。就因為有這麼一個目的,我就一直在這堅持下來。我堅信總有一天神農架會回歸自然,讓人類如何與野人接觸,如何走進神農架這片神秘地帶。
記者:也就是一方面讓人類與野人和平相處,另一方面也不打擾它們的生存環境,讓它們能夠自由自在生活。
張金星:對。所以我堅持一個行為準則,呼籲社會善待萬物,生命為本,崇尚自然,科學維護。
記者:您在這裡多少年了?
張金星:已經12年了,而且我今生今世都不會離開這裡。
記者:是因為熱愛這裡?
張金星:不是熱愛,而是我已經歸屬這裡了。
記者:您已經融於大自然之中了。
張金星:是的。同時,神農架應該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個聖地,我們來這裡的首要目的就是尋宗祭祖,就跟我們在隨州炎帝祭祖那樣。因為神農架是非人為的、自然天成的,沒有任何追加。因此,這裡應該成為一個炎黃子孫的自然聖地。
記者:對於本次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論壇活動,您覺得有何意義?
張金星:我認為很值得、很必然。應該更多一些。
記者:您在神農架真正看到野人了嗎?
張金星:當然見過,還不止一次。而且我可以說我現在都能跟他們共同生活。我還發現許多野人的腳印。2002年的一天,我跟隨一些大腳印到一個矮洞裡,並在那裡發現了野人毛髮。在這12年裡,我一共發現了3000多個腳印、100多根毛髮,還有大量的糞便。其實野人也就身高兩米左右,上臂比較短,大多是紅色的毛,能直立行走。我相信我能和他們相處的很好。
張金星最後說:我享受現在這個過程,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為野人謀取它們的生存權利。我也沒有想過誰會接替我,我只有一味向前!(虞鷹)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