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M1電腦上還能運行Windows嗎?蘋果:留了路,看微軟

2020-12-04 量子位

金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不久之前,在蘋果的一幢大樓裡,一群工程師聚集到了一起。

他們掏出了舊版MacBook Air,將筆記本的內核連接到自己的原型板上。

此次「會晤」的目的非常明確:

造出第一臺自己定製設計、基於ARM晶片,且能運行MacOS的蘋果電腦。

而就在本周,蘋果終於邁出了這一大步——第一批在蘋果M1晶片上運行的Mac誕生

這也標誌著蘋果開始脫離英特爾CPU的「產品轉型」。

但一系列問題也隨之而來:

為什麼要這麼做?又是何時開始準備的?軟體兼容怎麼辦?Windows方面又如何處理?

外媒ArsTechnica,最近與蘋果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Greg Joswiak、硬體技術高級副總裁Johny Srouji進行了一次訪談。

△從左至右:Greg Joswiak、Craig Federighi、Johny Srouji

而關於蘋果M1晶片背後的故事和與之更多的細節,也就此浮出了水面。

為什麼要造晶片?又為什麼是現在?

2006年時候,蘋果選擇開始使用英特爾x86架構,因為在此之前所採用的PowerPC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

在此後最初的幾年時間裡,這一選擇對於蘋果來說是一種福音:英特爾的晶片實現了Mac與Windows及其他平臺的互操作,這也讓Mac變得更加靈活。

除了蘋果臺式機外,像筆記本電腦以及手機等產品,也隨之受益。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英特爾的表現可以說是一流的。

但最近幾年,英特爾CPU的發展卻不是那麼樂觀,尤其是在性能提高和一致性方面。

不僅是廠商,用戶也對此有所發覺,還戲稱道「擠牙膏」。

或許你會認為,這是蘋果做出如此選擇背後的驅動力。

「但這並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蘋果三位高管的回答卻是這樣的。

Joswiak對此解釋道:

這是關於我們能做什麼,不是關於「別人能做或不能做什麼」的問題,對嗎?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計劃:軟體公司希望硬體公司這樣做,反過來硬體公司又希望軟體公司那樣做,他們之間是存在競爭的。而蘋果的位置比較特殊,我們設計晶片,不是作為商家、供應商或者解決方案,而是為了讓軟體、系統和產品緊密結合。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

對於這個問題,Federighi給出了一個非常「蘋果式」的回答:

Mac是蘋果的靈魂,是它把我們帶入了計算機領域。Mac仍然是我們在工作中使用的一種工具,將我們所學到的一切,應用到核心系統中,顯然是一個長期的抱負,也是一種實現夢想的方式。

Joswiak還回憶道,「剛開始知道這個決定的人很少,但他們知道蘋果要走這條路開始,便一直對此面帶微笑」。

設計蘋果M1晶片

蘋果要造的晶片,不僅是一種能夠吸取多年來,為iPhone、iPad等其他產品設計的移動晶片所累積的經驗的晶片,還能滿足筆記本電腦或桌上型電腦不斷擴大的需求。

而當蘋果今年宣布要打造基於蘋果晶片的Mac時,不少旁觀者都在猜測,這個晶片很可能類似於A14。

但事實並非如此,Federighi表示:

如果你把M1和A14聯繫起來,它本質上是一個「超集」。並且Mac上的晶片與之有很多不同之處。

蘋果對Mac應用工作負載進行了大量分析:

運行典型Mac工作負載所需的圖形/GPU能力。所需的紋理格式。對不同類型GPU計算的支持。核心數量、驅動Mac尺寸顯示器的能力、對虛擬化和Thunderbolt的支持。……這些都是Mac所需要的,但相對於iPhone編譯的應用程式,這些功能都是「超集」。

Srouji 進一步闡述道:

我們已經建立了許許多多的IP,它們成為M1晶片的基礎。我們開發這些偉大的技術已經超過了10年,然後幾年前,我們便說「現在是時候使用我們所謂的可擴展架構,是時候為 Mac 開發一個定製的晶片了」。因為我們有這些偉大的IP的基礎,而且架構是可擴展的UMA。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定義晶片。

這裡提到的UMA,即統一存儲體系結構(Unified memory architecture),是蘋果此次成功的關鍵。

UMA本質上意味著所有的組件,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圖形處理器(GPU)、神經處理器(NPU)、圖像信號處理器(ISP)等等。

它們共享一個速度極快的內存池,並且位置非常相近,這與常見的臺式機模式是相反的。

當用戶運行要求比較苛刻的應用時,傳統的pipeline 可能會損失大量的時間和效率來移動或複製數據,以便這些不同的處理器都能夠訪問到它們。

Federighi認為,蘋果在M1上的成功,部分原因是在硬體和軟體層面,拒絕了這種低效的模式

我們不僅獲得了GPU原始性能的巨大優勢,而且同樣重要的是,在統一的內存架構下,我們不用不斷地來回移動數據,也不用改變會降低數據速度的格式。我們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這並不是蘋果M1唯一的優化點。

近幾年來,蘋果的 Metal graphics API 採用了「基於平鋪的延遲渲染」 ,M1的 GPU 就是為了充分利用這一點而設計的。

Federighi解釋道:

老式的GPU基本上是同時在整個框架上操作,而我們則是在tile上操作,可以將tile移動到極快的片上內存中,然後在tile上與所有不同的執行單元一起執行一個巨大的操作序列。這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效率,而以往離散的GPU是做不到的。

Windows怎麼辦?

應用新的架構同時,在軟體層面也迎來一種新的轉型。

Mac 電腦現在將在本地運行新類型的軟體,並停止本地運行其他類型,包括現有的所有 Mac 軟體系列。

除此之外,蘋果在架構上的轉變也為iPhone和iPad製作的軟體,打開了一道「閘門」。

這是第一次,適用於移動端平臺的應用程式可以在Mac上運行。

但對於這樣的一個「過度」,用戶體驗這塊必須要拿捏得住。

對此,Federighi表示「大約90%的應用程式運行良好」:

一個應用程式無法正常工作的原因有很多。它可能使用的技術在 Mac 上並不適用或不合理。所以我們對現有的應用做一定數量的自動測試,看看它們是否會崩潰等等。如果他們有這些問題,我們會從商店中自動自動將它們篩選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很可能會看到一些開發者,為了讓他們的應用在Mac上能良好運行而付出努力。對於蘋果公司來說,目前還處於早期,但在幾年內,市場上將會有數百萬臺配備M1或M1系列的Mac。時間將證明這一進程的發展會有多快。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也比較關鍵:What about Windows

儘管M1的運行現有的 Mac、 iPhone 和 iPad 軟體,但是新的架構不能立即運行除了 macOS 之外的 x86作業系統的應用程式。

對此,Federighi指出,M1 Mac 確實使用了支持 Parallels 或 VMWare 等產品的虛擬化框架,但他承認,這些產品通常也會虛擬化其他 ARM 作業系統。

與此同時,Federighi還表示,雲端的Windows是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並提到了CrossOver:

它能夠在這些系統上一種類似WINE的仿真層下,運行32位和64位的x86 Windows二進位文件。但是 CrossOver 的模擬方法,並不像我們在英特爾 mac 上使用 Parallels 或 VMWare 等虛擬化軟體時那樣一致,所以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至於在Mac上運行Windows系統,Federighi說到:

我們有核心技術來運行他們的ARM版Windows,而後者當然支持x86應用程式。但這是微軟必須做出的決定,授權用戶在這些Mac上運行這項技術。但Mac電腦確實很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很艱難,但卻是值得的」

最後,Srouji 回顧整個歷程時說到:

我們一直對這個項目和整個事情充滿熱情。非常艱難,但卻是值得的。我們喜歡Mac,我們熱愛計算機。我認為我們正在創造歷史,這就是我們工程師們的看法。

類似的,Federighi也發表了他的看法:

我們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但我想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們知道我們要面對的是什麼。

Joswiak補充道:

我們以前也這樣做過(從PowerPC 向英特爾的過渡)。但這一次,這一切都是在「家」裡完成的——這讓蘋果獲得了一種不同的勝利。

參考連結:

相關焦點

  • 搭載M1晶片的蘋果筆記本要是不能安裝windows,你還買嗎?
    買蘋果電腦,安裝windows是很多人都愛幹的事情,很多人畢竟很多人買回蘋果MacBook第一件事就是安裝Windows 10。而如今蘋果新款的筆記本是搭載M1晶片,是ARM架構的,而之前windows系統是不支持的!所以很多人在購買之前就在網上問了這樣一件事,那麼搭載M1晶片的蘋果筆記本會支持windows晶片嗎?
  • 用蘋果M1電腦,打Windows遊戲,是種什麼體驗?
    除了CPU、GPU等性能指標外,國外一些極客朋友們,也陸續展開了一些好(zuo)玩(yao)的測試:在蘋果M1電腦上,運行Windows x86程序,是一種什麼體驗?不賣關子,先公布「答案」——飛一樣的感覺。
  • CrossOver演示讓x86 Windows應用程式在蘋果M1 Mac上運行
    Codeweavers今晚發布了一篇博文和視頻,展示了蘋果M1 MacBook Air上運行的CrossOver。
  • 蘋果M1芯MacBook還能這麼玩:完美運行iPhone App
    提到蘋果自研的M1處理器以及首批搭載的MacBook筆記本產品,人們總是把視線聚焦到性能和價格之上,從而忽略了應用層面可能存在的突破。而就在蘋果M1晶片MacBook筆記本正式發售後,很多玩家發現驚人可以完美兼容iPhone和iPad的IOS生態的App。
  • 蘋果執行力爆表,微軟:將再次擴充自家Windows系統生態
    前段時間蘋果發布的M1晶片讓業界為之一振,自研能力確實讓友商汗顏,甚至還有消息稱蘋果將在2022年之前再推出桌面級PC自研晶片,到時候在蘋果電腦產品中將再也見不到任何英特爾的影子,而M1晶片更大的意義在於讓蘋果軟體生態實現了大一統,如今在MacBook中已經可運行原生iOS應用,蘋果硬體產品互聯互通性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抄蘋果作業:明年Windows也能運行安卓應用
    《電腦報》前不久專門對搭載M1晶片的新款Mac mini進行了評測,強悍的8K視頻剪輯性能讓小編印象深刻,最具「跨時代」意義的是藉助Rosetta 2編譯器,可以讓M1晶片支持部分X86應用,開啟了蘋果電腦、手機、平板生態大一統的開端。面對蘋果的強力攻勢,桌面作業系統的老大,微軟開始不淡定了。
  • 福布斯:冤冤相報何時了 蘋果微軟廣告戰(圖)
    賽迪網訊4月8日消息,蘋果歷年推出了很多攻擊了IBM、英特爾和微軟的廣告,而對手們,比如微軟,也適時做出了有力回擊。冤冤相報何時了!不知這場廣告戰會不會因賈伯斯的病情而有所緩解呢?以下為整理出蘋果及微軟回應的攻擊性廣告列表:  1.
  • 為什麼很多人買了蘋果電腦,卻要裝windows系統?原因其實很現實
    不過現在我最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公司裡不少銷售人員也開始購買Mac電腦,而且大多數人買了蘋果電腦以後,卻要安裝windows系統,這讓我非常好奇:為什麼大多數人購買了Mac以後卻要安裝Windows系統呢?其實原因很現實!
  • 蘋果高管:Apple Silicon 上的 Windows 取決於微軟
    眾所周知,自從發布首款搭載定製 Apple Silicon M1 的 Mac 以來,蘋果高管幾周內一直非常活躍在各大採訪現場。蘋果 M1 處理器是取代英特爾計劃重要的第一步,負責此項目的高管則表示對未來充滿信心。在 YouTube 和傳統媒體的採訪詞之間,蘋果一直在重複關於努力推動其 M1 的內容。
  • 蘋果M1 Mac可以運行Windows軟體和遊戲
    原標題:蘋果M1 Mac可以運行Windows軟體和遊戲   我們都知道搭載
  • 支持運行安卓應用的Win 10,能與蘋果生態一戰嗎?
    自從蘋果搞了M1晶片,表示以後Mac可以運行iPhone和iPad應用之後,隔壁微軟又坐不住了。 近日,據外媒Windows Latest消息,目前微軟正在考慮在Windows 10上直接運行安卓App。
  • 分析Google、微軟、蘋果設計規範的異同點
    如今回頭看,微軟在設計規範方面領先其他公司至少3年。如今的扁平化、大標題、去除界面多餘的元素的設計準則,應用再了ios還有Android上,微軟提出了這些設計尊則而蘋果將這些準則發揚光大。Metro Design是平面設計領域最經典的案例,讓文字實現了近乎完美的視覺傳達。
  • 11月11日,蘋果迎來「歷史時刻」,iOS有望跨平臺運行!
    為了在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節日上找到存在感,蘋果也是官宣將於11月11日召開新品發布會,蘋果迎來「歷史時刻」,iOS跨平臺運行?從長遠意義上看,這款產品的意義是跨時代的,甚至超過了iPhone12系列產品,它就是新款的macbook。
  • 蘋果自研晶片M1問世,將對英特爾和微軟造成怎樣的影響?
    答案可能來自微軟。 微軟的行動 微軟已經在高通(Qualcomm)開發的ARM處理器上運行了Windows 10。儘管今年進行了更新,但高通晶片+Win 10這個組合還沒有火遍全球,所以為什麼不試試Mac電腦+M1晶片+Win 10呢?在蘋果的硬體上運行微軟核心軟體的體驗比在x86架構的筆記本電腦上的體驗更有吸引力。
  • 蘋果 ARM 代替 intel 晶片!微軟放狠話:別想裝 Windows 雙系統
    撰文 | XL科技說對於那些期盼蘋果 ARM 版 Mac 的果粉們,想要在這個機器上安裝 Windows 系統,目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畢竟微軟不提供支持的系統。微軟放狠話:別想裝 Windows 雙系統據了解,使用蘋果筆記本或 PC 的用戶如果要使用 Windows 10 系統,那麼需要通過 Boot camp 在 MacOS 上進行使用[XL 科技說],在此之前用戶只需要下載普通的 Windows 10 作業系統安裝包即可。
  • 蘋果M1 性能詳細分析:一萬字的總結
    M1 電腦的實際體驗Rosetta 2 真的這麼好嗎沒有適配 M1 的軟體是通過 Rosetta 2 運行的,Rosetta 2 就像一位翻譯,它把 M1 不能直接識別的代碼翻譯為 M1 能識別的代碼。
  • 聯合谷歌抵抗蘋果?微軟憋大招,Win10將支持安卓應用
    電腦和手機絕對是我們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數碼產品了,而對於這兩個設備所運行的系統來說,主要由微軟、谷歌以及蘋果這三家公司提供,其中微軟的Windows系統是最主要的PC系統,谷歌的安卓系統是最主要的手機系統,而蘋果的iOS以及MacOS則分別對應自家的智慧型手機產品以及PC產品。
  • 為什麼說蘋果M1晶片是顛覆性的
    上周,蘋果發布了其M1 SoC。M1採用與最新iPhone相同的A14 CPU,和是十年來首個挑戰AMD和Intel等公司的非x86 CPU架構。從那時起,多項關於Apple M1 晶片與AMD和Intel綜合測試表明,M1在多個領域處於領先。為此我們的觀點是:M1本身不會破壞英特爾和AMD的市場份額,但從長期來看,這對兩家公司均構成嚴重威脅。
  • 在Mac蘋果電腦上,輸入法怎麼切換到中文?
    概述在Mac蘋果電腦上面切換輸入法與windows切換輸入法有些類似。在蘋果電腦上面切換輸入法可以通過鍵盤切換,也可以通過觸摸板進行切換。小編為你講解如何使用兩種方式進行切換中文輸入法。第一種:通過Mac電腦鍵盤切換輸入法(1)打開蘋果電腦,並且任意找到一個輸入框。如圖(2)可以看到當前是英文輸入法狀態並且輸出的是英文字母。如圖(3)通過鍵盤進行切換到中文輸入法,先找到control 鍵和空格鍵(鍵盤上面很長的就是空格鍵)。
  • 蘋果Face ID與微軟Hello比拼
    從2015年起,微軟就已經提供一個相似的功能,同時效果不錯。雖然不能確保Face ID一定運行的很好,但是微軟卻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據悉,微軟的人臉識別功能,應用於Surface Pro 4上面,被稱為Windows Hello。像FaceID一樣,它允許你登錄設備,只用你的臉就可以登錄一臺Windows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