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蘋果M1晶片是顛覆性的

2020-11-22 騰訊網

來源:內容由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編譯自「extremetech」,謝謝。

上周,蘋果發布了其M1 SoC。M1採用與最新iPhone相同的A14 CPU,和是十年來首個挑戰AMD和Intel等公司的非x86 CPU架構。從那時起,多項關於Apple M1 晶片與AMD和Intel綜合測試表明,M1在多個領域處於領先。為此我們的觀點是:M1本身不會破壞英特爾和AMD的市場份額,但從長期來看,這對兩家公司均構成嚴重威脅。

到目前為止,我們僅參考最新的綜合基準討論了該假設。現在讓我們談談大局。

M1如何影響x86市場主導地位

M1之所以對英特爾和AMD構成威脅,並不是因為蘋果突然要佔領PC市場,因為在我們看來,近期Mac的淨市場份額增加很可能是個位數的。

對AMD和Intel來說,M1推出的背後重要意義才是他們最大的威脅。因為可以看到,這是15年以來第一次,一家沒有x86許可證的公司正在構建一種可以與X86競爭的消費者微處理器。如果蘋果維持或改善其M1處理器的性能,並一直領先於x86的競爭對手,那麼其他擁有ARM許可證的公司將會關注這一點。英偉達已經購買了ARM,等待監管機構批准,他們也不例外。如果ARM能夠勝過x86,則整個WinTel生態系統將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

在前期,英特爾和AMD以前不必擔心非x86 CPU製造商的所作所為。但如果蘋果公司的M1針對不同細分市場的後續行動開始削弱x86市場份額的時候,那麼所有人(包括當前構建x86 PC的OEM)都會注意到這一點。微軟也許曾經曾經支持過英特爾,但是在Satya Nadella的領導下,微軟已大力發展雲計算和基於雲的服務。如果Microsoft願意將Linux廣泛集成到其自己的作業系統中,則不必在意Windows是在ARM還是x86上運行。如果他們不再將x86視為自動的最佳處理器選擇,那就給英特爾和AMD帶來威脅,讓後者失去利潤和市場支配力。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將是由於多家公司的行動,而不僅僅是蘋果。而且,儘管有蘋果的推廣,但其實當前M1的速度其實落後於98%的筆記本電腦。很快,但卻也沒那麼快。

是什麼讓我們覺得M1比我們之前看到的任何產品都有威脅力呢?一下是我的理由。

英特爾的奔騰M預示了Core 2 Duo的成功

2004年底,一家名為DFI的主板公司將與英特爾的Pentium M兼容的臺式機主板推向市場。該特定的Pentium M代號為Dothan,它基於Pentium III,而不是Intel的Pentium 4「 Netburst」架構。180nm P3 Coppermine出品了130nm Tualatin,後者出品了Banias和Dothan。

就功能支持而言,DFI 855GME-MGF平臺對當時的FX和P4平臺不抱太大希望。

但讓我們重新看看這些內容:PM代表Pentium M,它在2.13GHz和1.7GHz下進行了測試。FX-55是AMD的單核Athlon 64,具有2.6GHz的雙通道內存。3500+是2.2 GHz雙通道Socket 939上的Athlon 64 3500+,而P4 3.46EE,3.8E和3.2E都是基於Prescott的奔騰4。這些還具有雙通道RAM。

DFI主板的問題在於沒有超頻支持,除了纖巧的風扇和散熱器以外,沒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用。在這些結果中,奔騰M是唯一僅限於單通道RAM的系統,也是唯一使用AGP卡住的系統。然而儘管如此,奔騰M表現強勁。即使Athlon 64 3500+具有集成的內存控制器和雙通道RAM,但它與P4 3.46EE並駕齊驅,並擊敗了3500+(主頻2.2GHz)。

總結其整體性能:即使超頻,但Dothan也沒有贏得所有基準測試,在某些上面未顯示的多媒體編碼工作負載中,它遠遠落後於P4和K8。對於Dothan來說,適合其緩存的分支測試是一個很好的測試案例。依賴主內存帶寬或依賴SSE3的應用程式不支持該晶片。但是,核心是最突出的地方之一。以下是我16年前寫的內容:

Dothan僅消耗78W功耗,並在令人驚嘆的25'C時空轉,是我見過的運行速度最快的、最酷且最節能的CPU。90nm 3500+系統的功耗要大得多。即使在滿負荷情況下,系統也不會突破100W的功率……與P4相比,3500+的142W最大功率相當令人印象深刻的……

技術報告對該主板進行了舊的審查,該主板在其圖像完好無損的情況下仍然存在,因此,如果您要查看其數據,便可以在其中找到數據。我想從這次審查的結論中引述一下:「不過,在533MHz總線上超頻至2.4GHz時,Pentium M變得非常可怕,在包括遊戲在內的許多測試中,Athlon 64 4000+的性能都蒙上了陰影。」

這不僅僅是陰影。這是預兆。大約18個月後,代號為Conroe的Core 2 Duo進入了臺式機,並將AMD放逐了11年。

如今,Dothan和M1之間存在多個相似之處。像M1一樣,Dothan也沒有贏得所有基準。與M1一樣,Dothan也有某些限制:它不支持SSE3,PCIe或雙通道RAM。它缺少AMD擁有的集成內存控制器,並且缺少Hyper-Threading Prescott和Northwood曾經取得過良好的效果。

最終,與Pentium M的出色每瓦性能相比,這都不重要。從長遠來看,該設計被證明能夠超越市場上的其他競爭對手。將M1與Intel和AMD當前的CPU進行比較,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模式重疊的緊密程度。

同樣,我們看到高端x86 CPU在單線程基準測試中以更高的TDP領先。x86和M1之間的差距還不足以彌補高端英特爾和AMD晶片帶有10-16個內核,而M1是4 + 4晶片這一事實。只要有足夠的時鐘速度,散熱空間和內核,x86就可以滿足要求。您可以說FX-55和各種Prescott與原始Pentium M完全相同。

CPU行業中的一種趨勢表明,每瓦性能更好的高效率CPU傾向於比每瓦性能更差的低效率晶片擴展到更高的絕對性能水平(There’s a trend in the CPU industry that suggests high-efficiency CPUs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per watt tend to scale to higher absolute performance levels than low-efficiency chips at weaker performance per watt)。由於CPU功率曲線不是線性的,因此就功率和散熱而言,最後幾百MHz的時鐘是迄今為止最昂貴的,並且當您接近5 GHz時,曲線會變得更陡峭。這意味著,儘管新的功能單元也要消耗功率,但通過構建更多的片上資源並減少時鐘來提高IPC效率會更高。

我們對M1知之甚少,無法對它能達到多高的頻率做出任何預測,但是我們已經聽到的效率數據表明,蘋果至少有一些餘地來燃燒功率以獲取頻率。它更有可能構建具有更大CPU內核的更大的SoC。可以想像在接下來的18-36個月內具有更大緩存和16-32個大內核的工作站級M x晶片並不奇怪。我們可以在一年內看到6-16個CPU核心SoC(源自FireStorm或A15)。

我們可以假設臺積電的5nm節點將繼續成熟,並且其時鐘速度將持續提高。我們可以假設Apple將考慮CPU製造商通常為改善臺式機電源範圍(例如更大的緩存和更高的時鐘)性能而進行調整的所有標準槓桿和撥盤。M1的基線效率越高,Apple嘗試各種提高性能的方法的實驗空間就越大。目前,Apple在許多應用程式中均具有每瓦性能和絕對功耗方面的優勢,而如果我想長期淘汰x86,那正是我想要的。

無論哪種方式,兩家公司的問題都不是M1本身。蘋果將在高端產品上使用M1的老大哥,以及消費者和OEM廠商願意向電池壽命更長,性能更高的平臺遷移的意願。

儘管出於不同的原因,AMD和英特爾在對抗M1方面處於有利位置。從2017年初到現在,AMD在移動領域的實力都比英特爾要弱,但它始終保持著不斷發展。AMD的Zen 3移動部件將於明年面世時。只要繼續執行到Zen 4中,並且Zen 4保持改進的步伐,AMD就不會有什麼麻煩。

同時,英特爾目前處於良好狀態。儘管自身面臨製造問題,但當前的蘋果M1專注於移動市場,而英特爾最近又通過Tiger Lake更新了行動裝置。如果蘋果公司已經發售了TGL硬體,那麼英特爾將不會像其他蘋果產品那樣早。短期而言,問題是當蘋果將晶片帶入工作站時,M1的臺式機/工作站版本與高端Xeon相比將如何。從長遠來看,英特爾及其其餘OEM合作夥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7nm移動過渡如何進行。

如果英特爾能夠繼續提供性能改進的產品,那麼它將有自己的改進故事可以談論。這裡的危險是將7nm進一步推遲,或者如果該公司被迫將其領先的晶圓廠工作外包出去。英特爾不會試圖贏得蘋果的支持,儘管蘋果已經揚帆起航,但它絕對希望讓某些OEM擁有自己的正面故事來講述電池壽命和性能,即使與ARM驅動的系統相比也是如此。

M1不是魔術。僅僅因為成為ARM內核,但它並不比x86快。ARM的標準許可內核遠不及x86 CPU的性能。經過多年的精心工作,蘋果公司已在脫穎而出。儘管如此,不能保證英特爾和/或AMD會輸掉這場戰鬥。

但是請不要誤會,這將是一場戰鬥。關於M1的散熱,die尺寸,功耗或內核數,沒有任何跡象表明Apple無法繼續擴展該晶片,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它的潛力已到盡頭,或者說核心IPC無法持續改進。通常,我會說我們應該每年更新一次,但是由於Apple計劃明年進行整個向ARM的過渡,因此更新的速度可能會更快。但是,到明年這個時候,該公司應該在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上擁有完整的產品陣容,除非它推遲了發布的過渡時間表。

上一次我們看到的比較是,在一個新出現的大型核心競爭對手和另外兩個高性能,效率較低的微體系結構之間,新來者及其後代統治了市場11年。不要以為M1會自動贏得這場戰鬥。但是請記住,這是蘋果公司的第一個大獲成功,而不是最後一次。

相關焦點

  • 蘋果M1晶片:如何開啟一個時代
    但是這次蘋果M1晶片的發布,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在預算不變的情況下,你可以魚和熊掌,兩者兼得。蘋果在發布會裡放出了這張圖,它比較的是M1晶片和某個筆記本的CPU,但蘋果沒說是誰。為了方便敘述,這裡姑且叫它「張三晶片」。在這張圖裡,橫軸是功耗,縱軸是性能。可以看到,對於一個給定的功耗標準,M1的性能是張三的兩倍。對於一個給定的性能要求,M1的功耗是張三的四分之一。
  • 蘋果M1晶片為什麼會引起眾多科技達人的顱內高潮
    今年蘋果可真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連著開了三場發布會。不得不說,第一次發布會看了個寂寞,光講系統確實撐不起場面;第二次發布會看了個熱鬧,誇完噴完,該沒錢買還是沒錢;但是第三次發布會,我從屏幕裡看到了未來的光芒。
  • 曝AMD正在研發ARM架構晶片 欲與蘋果M1晶片競爭
    蘋果M1晶片自發布以來,就受到了巨大關注,其對Mac產品性能帶來的巨大提升,也使更多的廠商關注到ARM晶片的潛力。
  • 蘋果的M1晶片,其實還是活在他的封閉世界
    如果軟硬體是蘋果全家桶,新Mac的性能的確是翻了幾番,但就和電視盒子能流暢播放4k 8k的視頻,甚至1g/2g的內存就能跑安卓系統一樣,這是在那個層面的事情,如果電視盒子的配置拿來做手機,相信不太有人能接受。
  • 搭載M1晶片的蘋果筆記本要是不能安裝windows,你還買嗎?
    買蘋果電腦,安裝windows是很多人都愛幹的事情,很多人畢竟很多人買回蘋果MacBook第一件事就是安裝Windows 10。而如今蘋果新款的筆記本是搭載M1晶片,是ARM架構的,而之前windows系統是不支持的!所以很多人在購買之前就在網上問了這樣一件事,那麼搭載M1晶片的蘋果筆記本會支持windows晶片嗎?
  • 蘋果老用戶想換 M1 晶片 MacBook,這神器別錯過
    儘管蘋果通過 Rosetta 2 轉換層來試圖解決 x86 軟體在 ARM 硬體上運行的兼容問題,但 Rosetta 2 並不是萬能的,不少老軟體仍不能完美運行。作為一名蘋果的老用戶,想要知道手中 Mac 上滿滿的軟體,到底有幾個能在新 MacBook 上跑起來,至關重要。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款神器,分分鐘就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 蘋果M1電腦上還能運行Windows嗎?蘋果:留了路,看微軟
    此次「會晤」的目的非常明確:造出第一臺自己定製設計、基於ARM晶片,且能運行MacOS的蘋果電腦。而就在本周,蘋果終於邁出了這一大步——第一批在蘋果M1晶片上運行的Mac誕生。△從左至右:Greg Joswiak、Craig Federighi、Johny Srouji而關於蘋果M1晶片背後的故事和與之更多的細節,也就此浮出了水面。為什麼要造晶片?又為什麼是現在?
  • 高通對蘋果 Mac M1 晶片持歡迎態度:「完全驗證了高通數年前的想法」
    IT之家12月3日消息 此前蘋果公司推出了首款自研基於 ARM 架構的 Mac 晶片 M1,配備 8 核中央處理器、8 核圖形處理器和 16 核架構的神經網絡引擎,CPU、GPU、機器學習的性能及能效,較目前的產品都有明顯提升。
  • 被蘋果M1晶片支持的USB4居然這麼強
    電子發燒友報導(文/黃山明)USB作為一種傳輸數據的協議規範,自1996年由USB標準化組織推出了USB1.0版本以來,如今已走過了24個年頭,USB也廣泛應用在了各種設備當中。而在2019年,USB開發者化組織推出了最新的標準——USB4,這項新技術的出現受到了業內極大地關注。
  • 蘋果M1 晶片首次為 Mac Mini 和入門級 13 英寸 MacBook Pro 帶來...
    IT之家 11 月 11 日消息 蘋果新推出的 Mac mini 和 13 英寸 MacBook Pro 機型採用定製設計的 M1 晶片,最高可兼容 6K 顯示屏,包括蘋果的 Pro Display XDR。
  • 谷歌推出Chrome瀏覽器蘋果M1優化版
    #谷歌#玩懂手機資訊,隨著蘋果徹底放棄了英特爾處理器,自己開發了新的M1晶片,蘋果遇到的首個問題就是沒有足夠多的應用程式。沒有足夠多的應用程式對於用戶體驗來說,相當差,但最近對於蘋果來說,好消息還是有相當多的,谷歌在不久前宣布,谷歌將會針對蘋果推出Chrome瀏覽器蘋果M1優化版,目前該版本已經可以下載,該版本是以M1晶片為中心進行創建的,可以完全利用M1晶片的功能。
  • 蘋果官方詳解 Mac 首款 SoC 晶片 M1 :CPU 速度提升最高 3.5 倍...
    IT之家 11 月 11 日消息 蘋果今天發布首款自研電腦晶片 M1,蘋果介紹,M1 晶片是 Apple 首款專為 Mac 打造的晶片,擁有格外出色的性能、眾多強大的功能,以及令人驚嘆的能效表現。
  • 硬創早報:三星追趕臺積電5nm製程,產能落差達兩成;蘋果M1晶片代工...
    (Techweb)研究機構:蘋果M1晶片代工訂單佔臺積電5nm工藝25%產能11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基於Arm架構,採用臺積電5nm工藝製造的蘋果首款自研Mac晶片M1,已在11月11日凌晨的發布會上推出,也一併推出了搭載M1晶片的MacBook Air、13 英寸MacBook Pro和Mac mini。
  • 蘋果的自研晶片之路
    蘋果健康傳感硬體團隊8月1日發布的招聘信息稱,它希望招聘一名工程師,「幫助開發健康、健身傳感器」。6月份的招聘信息顯示,該團隊在開發與光學傳感器有關的技術。目前的Apple Watch就整合有用於檢測心率的光學傳感器。 自從在A系列晶片上嘗到甜頭之後,蘋果在自研晶片上的道路走得越來越寬。
  • 蘋果A12為何是迄今最強手機晶片?
    那麼,究竟蘋果口中所說的 A12 仿生晶片與上一代相比達到宣傳的性能提升嗎?CPU 和 GPU 實際性能如何呢?只是 iPhone 迄今為止最強大而已嗎?與安卓陣營的 SoC 晶片相比又如何呢?近日,權威評測站 AnandTech 對 A12 進行了相當詳細的評測,並認為 A12 是當前移動領域最強的晶片,我們來看看這份評測報告中講述了些什麼。
  • 翻遍蘋果M1筆記本首測後 我決定不買了!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還宣稱5nm工藝製程的M1晶片讓MacBook的CPU性能有了3.5倍提升,GPU性能更是達到5倍提升,而續航也來到了有史以來最長的20小時+。 蘋果必殺絕技第一招——高性能+低能耗,帶來CPU3.5倍提升、GPU5倍提升 說實話,作為一家能讓iPad Pro平板也流暢剪輯4K視頻的科技公司,這次MacBook筆記本上的蘋果M1晶片能夠默秒全,其實也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 蘋果自研晶片:步步驚心
    據相關科技媒體報導稱,蘋果準備最早在其本月舉行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宣布,Mac電腦將改用自主研發的處理器,以取代英特爾的晶片。這早已不是蘋果首次在自己的產品中採用自研的晶片。實際上從手機處理器,到電源管理晶片、數據機晶片,蘋果均有涉及。在晶片自研這條路上,蘋果有著非比尋常的執念。
  • 為什麼說「蘋果十三香」,真正原因是什麼?
    昨天EDN報導了《iPhone 12拆解視頻首曝》,了解了蘋果的內在構造和各晶片,以及使用的電池容量等,特別是iPhne 12採用的晶片是高通X55 5G基帶,於是想起傳言的「蘋果十三香」。為什麼說iPhone 13才會香?此前主要是從配置等來看,更多是帶有調侃的味道,那麼,「蘋果十三才香」的真正原因在哪兒?
  • Rust 1.49發布 增強對蘋果M1晶片等64位ARM支持
    Rust 1.49已將其對64位ARM Linux的支持提升為Tier-1目標,這是最高級別的支持保證,與Rust的x86_64支持類似。  Rust 1.49還將其64位ARM macOS和64位ARM Windows的支持從第3級升級到第2級。在第2級中,存在預構建的二進位文件,可以保障代碼的構建,但是存在更大的bug風險。這對於蘋果最近高歌猛進推出的自研M1晶片產品及其自建Apple Silicon體系設備的普及來說,不啻是個好消息。
  • 蘋果M1跑Adobe套件相當於一臺6代i7+GTX 1060臺式機?
    01 跑Adobe套件的專項測試 蘋果M1處理器可以說是驚豔了四方,那麼以生產力用戶最常接觸的Adobe套件為參考,M1處理器相當於一臺怎樣配置的臺式機呢?對此,Puget Systems做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