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蘋果可真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連著開了三場發布會。不得不說,第一次發布會看了個寂寞,光講系統確實撐不起場面;第二次發布會看了個熱鬧,誇完噴完,該沒錢買還是沒錢;但是第三次發布會,我從屏幕裡看到了未來的光芒。
這場發布會,蘋果給我們帶來了今年最大的驚喜——蘋果自研晶片的MacBook系列和Mac mini。
新一代的MacBook系列和Mac mini乍一看上去好像沒什麼特別,外觀設計也沒有什麼變化,還是去年的造型。但玄機藏在內部,處理器變成了蘋果自研的M1晶片。
這款晶片和傳統電腦晶片還不太一樣,更像是一個SoC晶片,集成了中央處理器、圖形處理器、神經網絡引擎、各種連接功能,和眾多組件,也是第一個用5nm技術製成的電腦處理器。
這樣的設計聽上去怎麼有點像手機晶片?誒,還真就說對了,這款晶片最大的不同就是採用了和手機相同的ARM架構。也就是這一點,讓許多關注科技圈的朋友們坐不住了,把ARM架構的晶片放在電腦上,蘋果還是第一次。
ARM架構的處理器和傳統的x86架構處理器還是略有不同,主要的區別還是體現在指令集上。x86架構使用複雜指令集(CISC),ARM架構使用精簡指令集(RISC)。
我們在電腦上實現的每一步操作都是通過向晶片發送一串串指令集實現的。舉個例子,在傳達吃飯這個命令時,複雜指令集只需要向晶片發送吃飯的命令,電腦就自動完成所有吃飯的動作。
但使用精簡指令集就需要把吃飯的動作分解,逐個發送給晶片。比如,拿起筷子夾菜放進嘴裡咀嚼下咽。所以在同等硬體條件下x86架構的性能更強,ARM架構則功耗更低。
這麼看起來貌似ARM的功耗對筆記本更友好,既可以增加筆記本的續航時間,又可以解決近代MacBook上CPU高使用率後發熱降頻的毛病。
但蘋果採用ARM架構的晶片絕不僅僅是為了省電,作為一個可以把歷代A系列晶片做到當年地表最強的蘋果,他的ARM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從2010年至今,蘋果已經有十年的ARM架構經驗,如此精心打磨的一塊M1肯定要比上代的x86平臺的PC處理器更強,事實也是如此。
不過只把M1看成一個沒有感情的跑分機器也有點太小看蘋果了,M1存在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為了提升性能。對於蘋果來說,M1是一個跨時代的產物。
用過蘋果的朋友都知道,無論是iPhone還是iPad都採用的是蘋果自家的A系列處理器,唯獨MacBook一直使用英特爾家的CPU。這對於蘋果來說太被動,每次換代都要跟著英特爾的節奏走。
而且英特爾還是出了名的大牙膏廠,每年進步一點點,實在是太脫後腿了。這樣就導致蘋果在電腦性能上很難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如今情況可就不一樣了,蘋果的全系產品,無論從軟體還是硬體都變成了完全蘋果化。M1的出現打破了這種被動的局面。
這樣一來,硬體的更新頻率自主權更大了,在M1的加持下,MacBook很有希望像iPhone一樣,每年在性能上都會有一個較大的提升。
因為是自家設計的晶片,主板、內部布局也可以重新調整,在ID設計上可以有更多的遐想空間。N年不變的MacBook造型很有可能因為M1的到來而發生一些奇妙的變化。
而且M1中還集成了一塊T2安全晶片,這就相當於蘋果給電腦上的硬體做了一個MFI認證,讓蘋果把維修權牢牢的攥在自己手中。不但可以保障自家產品的穩定性,還可以多賺一筆維修費用。
從產品本身來講,軟硬體結合的模式可以讓系統優化做的更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硬體的性能,用戶的使用體驗也會有所提升。
從另外一個角度想,統一平臺也增加了用戶粘性。在相同架構下,產品與產品之間的聯動會更加豐富,這種良好的使用體驗很容易讓用戶有湊齊蘋果全家桶的想法。
除了用戶,大統一的生態也對開發者很友好。由於全系產品都採用了ARM架構,開發者不用重複開發,只需要去適配不同的設備。
這樣開發成本降低了,就會有更多的開發者參與其中,蘋果的生態就會更豐富,一個非常好的良性循環形成了。
而且這種移動端和桌面端系統相互融合還可以讓手機遊戲無縫轉移。蘋果的MacOS系統一直被大家吐槽遊戲生態不好,但iOS卻有著豐富的遊戲應用。兩端統一可以讓遊戲開發者會向蘋果MAC平臺傾斜,MAC系統不能玩遊戲很有可能會成為歷史。
M1晶片的發布除了可以重塑蘋果生態外,也使移動端系統和電腦系統的界限變得模糊,電腦的原始定義被打破,未來的電腦有可能會擁抱ARM架構。
蘋果作為一個引領行業,定義產品的創新公司,有這樣的操作很有可能會引起行業的地震。進軍電腦晶片的蘋果就像一條鑽進了沙丁魚群的鯰魚。作為穩坐晶片行業第一多年的英特爾可能不得不加快研發的腳步,不再擠牙膏了。
這場由蘋果發起的革命也會在軟體領域形成蝴蝶效應。在移動端陣營上,一直是iOS和Android互相競爭,在桌面應用上MacOS也是和Windows兩分天下。而這次蘋果的架構整合統一了移動端和桌面端,無論是在移動端還是桌面端都有更有競爭力。
蘋果發布M1是一次大膽嘗試,也是對未來業務的布局。M1到底是蘋果進步的裡程碑,還是蘋果求索途中的插曲,也許只有10年之後回看當下,才會有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