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交火 遊擊隊第一次解放平潭
據《平潭革命史》記載,1949年5月7日(農曆四月初十),上級組織給平潭遊擊支隊一個考驗,就是必須在5月7日完成部分殲敵或全部殲敵的任務。因為計劃縝密,將林誠仁引出中正堂,又以調虎離山計將林蔭引回了平原官井村,攻打中正堂本是萬事皆備只欠東風的事情「。不料,這時遊擊隊政委張緯榮在5月3日,帶隊潛入縣城落實內線工作時被捕。」王祥和說,得到張緯榮被捕消息,遊擊隊決定提前兩天舉事,營救張緯榮,為戰鬥爭取時間。
1949年5月5日,平潭遊擊支隊抽選了117名精幹戰士,每人配備一把大刀;還有50支步槍,10多支短槍,一支衝鋒鎗,每支槍平均不到20發子彈。另外選出40人的「敢死隊」,負責衝進中正堂包圍控制場面。
當時平潭縣城國民黨駐軍主要據點有三個,一是中正堂駐有自衛隊,接兵連、鹽緝隊共有200人,裝備充足。二是警察局,有40多名警察,三是參議會炮樓有十幾名守兵,三個據點相隔不過300米,相互間有民房與商店阻隔,而中正堂周圍沒有民房也沒有圍牆。「我們的隊伍抵達縣城已是午夜時分,與內線楊建福同志約定,戰鬥打響後,儘可能讓自衛隊不要開槍,甚至勸其投降。」王祥和回憶說,當時派了一個小組割斷了中正堂的電話線,等敵人下半夜停止巡邏戒嚴,將中正堂包圍起來。
「下半夜,敢死隊員吳翊成、吳國彩等四位同志以牆邊的小溝作掩護,躍進大門時被衛兵發現,在關門之際,吳翊成第一個衝進大門,但下半身被夾在門外,這時,敢死隊員全力將大門撞開,樓上的自衛隊用機關槍掃射想封鎖住大門,衝在最前面的吳翊成的臉上中彈,整張臉都被打爛,鮮血直流倒在地上。同時鹽緝隊隊長用兩支駁殼槍向敢死隊射擊,吳國彩胸部中槍仍不肯下火線,忍痛衝上去用大刀砍斷了鹽緝隊隊長的手,遊擊隊隊員控制了樓下的所有士兵。」王祥和說。
楊建福見樓上鹽緝隊的機槍仍不斷向門口射擊,他假裝生氣地說,「這樣亂射擊,打傷我們的人怎麼辦?」當樓上的槍聲停止,幾位敢死隊同志衝上樓去,楊建福以國民黨自衛隊第一分隊長的身份吹哨下令全中隊投降「。打下中正堂前後就兩個多小時,戰鬥中,吳國彩失血過多英勇犧牲,時年才26歲。當時,吳國彩一直要求醫生先搶救吳翊成,說他比自己傷得重,結果他那麼年輕就犧牲了,而吳翊成與其他幾位同志因為搶救及時活了下來。」王祥和說。
據資料記載,這場攻打中正堂的戰爭結束後,一共俘敵150多人,繳獲輕機槍11挺,步槍250多支,手榴彈5000多枚,子彈50000多發。平潭遊擊隊充實了武器裝備,士氣高漲。張緯榮獲救後感動地說,共產黨的隊伍是壓不垮,打不散的。
5月6日上午,林蔭得到消息後,帶領400餘人從官井瘋狂反撲,但遊擊隊手中有了剛繳獲的11挺機關槍、衝鋒鎗等精良武器,林蔭最終只能灰溜溜地敗退到桃花寨山「。這場戰爭平潭遊擊隊以少勝多,打了一個漂亮仗,並且成立了平潭縣人民政府紅色政權。」王祥和說。
解放軍進島 全面解放平潭
1949年5月5日,平潭已經被遊擊隊解放,但1949年8月福州解放後,國民黨軍第73軍、第74軍殘部1萬餘人退守到平潭島,將這裡重新佔領,企圖長期固守,再度反攻。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以所部第28軍並加強炮兵團一部,進行渡海作戰準備奪取平潭島。解放軍為了殲滅逃敵,首先採取打通海上通道,籌集更多船隻,南下解放更多島嶼,決定先渡海攻佔平潭島。
平潭島戰役是解放軍首次單獨執行越海作戰任務,為確保海島作戰的勝利,解放軍各部展開了緊張的海上作戰訓練。
首先就是要勘察地形,海上與陸地不同,表面上看似寬闊無際哪裡都能走,實則暗礁遍布,海流混亂。「當時遊擊隊為配合解放軍作戰,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通過內線搞情報,我們俘虜了國民黨73軍的情報組組長孔尚響;二是發動玉嶼、土庫、看澳等各個漁村組織了150多艘木帆船,1200多名船員帶著解放軍訓練,其中180多名遊擊隊員給解放軍作戰船當嚮導,漁民船工們不僅教解放軍划船,還給他們當嚮導勘察地形,當時一艘船上需要三個人會開船,船老大、遊擊隊員和解放軍一起進行海上訓練。因為海上作戰與陸地作戰不同,一定要保證開船的人掌舵,如果打死了一個,還有一個會開船,更主要的是學習如何在海浪起伏的帆船上準確射擊。平潭百姓的『支前』不是在後方,都是在前方作戰,當時我帶領了12個遊擊隊員當嚮導,一條船分配一個嚮導,跟著解放軍出海作戰。」王祥和回憶說。
經過半個多月的準備,解放軍開始了作戰行動,9月12日晚,第28軍以一部兵力首先向平潭島外圍發起攻擊,至14日佔領小練島、草嶼、塘嶼、鼓嶼和大練島,殲守軍1000餘人。15日晚,主力向平潭本島發起總攻。第82師2個團在炮火掩護下從錢便沃、漁洋兩側同時突破登陸,守軍潰退。
登陸部隊乘勝追擊,16日凌晨,一部直取平潭縣城,並追殲逃敵於觀音澳地區。與此同時,第82師2個團又1個加強營在蘇澳地區突破登陸,直取韓厝、君山,與第82師先頭部隊會合,並將守軍包圍於流水、君山地區。各師後續部隊相繼登陸,戰至當日下午,守軍除少部乘船逃跑外,大部分被殲滅。17日登陸部隊乘勝解放平潭外圍大小庠島。此次戰鬥,共殲國民黨軍8000餘人。
曾經撰寫過《嵐島烽火》的平潭老作家徐興祿對記者表示:「解放平潭有許多人為之獻出了寶貴生命,像曾煥乾、周裕藩、劉伯華、林慕曾、吳國彩、歐阿輝等,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解放軍戰士,他們前赴後繼,大義擔肩,不怕犧牲才有了平潭今天的好日子啊,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也是平潭解放七十周年,這樣的革命故事要宣揚,革命精神更要傳承下去,和平年代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
王祥和老人講述完解放平潭的兩次戰役後,感慨地說:「作為一名活下來的老兵,我能夠見證新中國成立,看到我們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富強,人民生活越來越好,我以一名老兵的身份向那些灑熱血,拋頭顱的戰士們敬禮,希望平潭的革命精神代代傳承下去,也祝願祖國越來越好!」王祥和老人已脫下戎裝多年,為了以示莊重,他穿上了中山裝,戴上紀念福建解放60周年的紀念勳章,站在院子裡,對著平潭烈士墓方向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餘小燕/文 念望舒/攝)
原標題:9月16日,每個平潭人都該銘記的日子!
責任編輯:曾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