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類、鑑定必備工具書——《中國高等植物彩色圖鑑》現貨發售!

2021-02-26 中國植物志


        《中國高等植物彩色圖鑑》精選中國境內野生高等植物和重要栽培植物1萬餘種,配以圖片近2萬張,每一物種以中英文形式簡要介紹植物的中文名稱及拉丁學名、形態特徵、花果期、生境和分布。全書共分為9卷,收載苔蘚植物100科、蕨類植物40科、裸子植物11科、被子植物232科,共計383科,且除苔蘚植物之外,已收全所有科。


本套圖鑑是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中國植物志》、Flora of China之後,又一部大型植物分類學巨著。

編委會主任:王文採院士

編委會副主任:吳聲華研究員、李振宇研究員


第一卷 苔蘚植物,卷編輯:張力、左群,100科,615種。定價:238元

第二卷 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卷編輯:張憲春、成曉,51科約1000種。定價418元

第三卷 被子植物(木麻黃科—蓮葉桐科),卷編輯:王文採、劉冰,47科約1400種。定價580元

第四卷 被子植物(罌粟科—毒鼠子科),卷編輯:於勝祥,30科,約1200種。定價510元

第五卷 被子植物(大戟科—山茱萸科),卷編輯:劉博  林秦文。69科約1300種。定價520元

第六卷 被子植物(巖梅科—茄科),卷編輯:李振宇,23科約1300種。定價530元

第七卷 被子植物(玄參科—菊科),卷編輯:陳又生,21科1500種。定價648元

第八卷 被子植物(香蒲科—翡若翠科),卷編輯:張樹仁,300科900種。定價398元

第九卷 被子植物(蒟蒻薯科—蘭科),卷編輯:金效華,9科800種。定價358元

       本書由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獨家首發,授權河南星漫圖書有限公司(賽百科)代理,即日起接受現貨發售,長按識別下圖中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連結進入購買:


[ 全套9冊,定價:  4200 元 ]  

獨家現貨首發:3569 元  8.5折 

有效期至2016年6月25日

👇👇👇

相關焦點

  • 《中國高等植物彩色圖鑑》叢書,今日限量100套!
    中國植物學家為了系統地展示中國植物的多樣性,歷經艱辛,相繼編研了《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和《中國植物志》,並與外國專家合作出版Flora of China等大型志書,這些著作在國內外 應用廣泛、影響巨大,客觀地展現了不同時期的植物分類學研究 和植物資源調查的成果,成為植物分類學領域最重要的大型經典著作。
  •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近年來,多位植物學家相繼編著出版《海南及廣東沿海島嶼植物名錄》、《南沙群島及其鄰近島嶼植物志》、《海南植物物種多樣性編目》、《海南植物名錄》等書,對《海南植物志》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但都囿於無圖或少圖。《走進神秘的海南呀諾達———熱帶雨林植物本草圖鑑》和《海南吊羅山野生植物彩色圖鑑》,填補了海南野生植物彩色圖鑑的空白,但這兩本書區域性很強,收載的種類不多。
  • 《中國溼地植被與植物圖鑑》出版
    該書是野外識別溼地植被與植物的工具書,共收錄我國溼地植被59個群系67個群叢,以及常見的溼地植物659種(含變種和變型),由中科院院士陳宜瑜、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劉興土作序。全書共分為3章,第一章簡述了我國溼地資源及其保護現狀和溼地植物生態學特徵,第二章以彩色照片展示了我國溼地植被型,包括森林溼地植被型、灌叢溼地植被型、草叢溼地植被型、淺水溼地植被型、紅樹林植被型、鹽沼植被型等,第三章介紹了我國溼地常見的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別名、識別特徵、生境、國內地理分布和物種價值等,並給出了溼地植物及其分類學特徵部位(花、果等)的照片。
  • 甕石齋收藏《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讀書 藏書 甕石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是具普及性質的植物分類工具書,收載了我國高等植物近15000種,收錄了有經濟意義的常見的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植物種類。《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中每種植物均有插圖,附有中文名、重要別名和拉丁名,簡明的形態描述,
  • 南澗縣常見菌物及高等植物圖鑑出版
    原標題:南澗縣常見菌物及高等植物圖鑑出版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標本館劉恩德博士主編,西南林業大學、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理局、雲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雲南維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參加編寫的《南澗彝族自治縣常見菌物及高等植物圖鑑》正式出版。
  • 中國植物分類學著作——《中國高等植物》出版
    《中國高等植物》植物分類學知識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為滿足林業、農業、畜牧業、中醫藥、環境保護、植物學科研和教育等部門廣大科技人員,特別是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者的迫切需要,一部14卷冊的《中國高等植物》於2012年10月全部出版。該著作的編研於1997年1月作為中科院重點項目而立項。
  • 識別你身邊植物的必備工具——中國最美植物圖鑑
    作為世界生物多樣性大國,擁有一套全面體現中國野生植物多樣性的大型鑑賞類彩色圖冊已成為必然。在王文採院士、李振宇研究員、吳聲華研究員的組織、策劃下,國內外近200位植物學專家參與,開展了圖鑑的撰稿、找圖、審圖、篩圖的重大工作。
  • 我國首套《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正式出版發行
    3月25日獲悉,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邢福武研究員等主編的《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1-3卷)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圖文並茂全面介紹熱帶雨林植物的工具書。   熱帶雨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能量流、物質流和生產力最高的森林類型。
  •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及《中國高等植物科屬檢索表》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及《中國高等植物科屬檢索表》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組織全國30餘個單位的專家教授和繪圖人員,在長期研究和積累的基礎上,以上千萬份植物標本為依據,花費19年(1964———1983年)時間編纂而成。全書共計8冊(正編5冊,補編2冊,檢索表1冊),1057萬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近年來,多位植物學家相繼編著出版《海南及廣東沿海島嶼植物名錄》、《南沙群島及其鄰近島嶼植物志》、《海南植物物種多樣性編目》、《海南植物名錄》等書,對《海南植物志》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但都囿於無圖或少圖。《走進神秘的海南呀諾達———熱帶雨林植物本草圖鑑》和《海南吊羅山野生植物彩色圖鑑》,填補了海南野生植物彩色圖鑑的空白,但這兩本書區域性很強,收載的種類不多。
  • 被出版物錄用的植物圖片
    偶然在網上找到了南京中山植物園網站的論壇,在那裡發圖求教植物名稱,漸漸地喜歡上了植物分類學。 在momo版主的指點下,註冊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網站,踏進了植物王國。在中國植物圖像庫和中國自然標本館的專家和老師的指導下,我初步學會了動植物的分類,認識了很多種植物。 迄今為止,在中國植物圖像庫裡,我一共採集了242科,1346屬,3287種植物,上傳了24462張植物圖片。
  • 《中國雲南野生蕨類植物彩色圖鑑》獲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獎
    近日,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評選揭曉,由昆明植物所成曉、焦瑜編著,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雲南野生蕨類植物彩色圖鑑》榮獲「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獎。該書向世人展示了雲南野生蕨類植物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並為持續利用、引種栽培和保護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資料,是一部融科學性、資料性、觀賞性為一體的大型原創性蕨類植物鑑定圖冊。
  • 《新疆北部野生維管植物圖鑑》獲國家科技出版基金資助
    新疆日報訊  日前,由新疆民間植物學分類學研究者楊宗宗、遲建才、馬明編著的《新疆北部野生維管植物圖鑑》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並將在明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是首部以彩色圖鑑的形式較為全面、系統地記載新疆北部野生維管植物的學術專著。
  • 醉心植物分類學七十載 他為中國植物建檔案
    王文採一直從事植物分類學、植物系統學和植物地理學研究,曾參加《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和《中國植物志》的編著,兩次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見到王文採院士,是在他位於北京中關村的家中。儘管早已沒有了科研任務,但94歲高齡的他仍然堅持每周兩天去北京西郊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他喜愛的植物標本。談及傾注自己畢生心血的植物分類學,老人神採奕奕。
  • ...弘揚科學精神丨胡宗剛:平凡的老人 睿智的大家——植物分類學家...
    胡先驌、陳煥墉等是第一代領軍人物,創設研究機構、奠定學科基礎、培養學術人才,並與國外同行相交流,改變了中國植物主要由國外學者命名的歷史;秦仁昌、鄭萬鈞等是第二代學者中的佼佼者,創設或修訂分類系統,並得到國際植物學界的廣泛認同和應用;王文採則可謂是第三代中的代表,在前賢成就之上,繼續邁進,參與完成舉世矚目的鴻篇巨製《中國植物志》,主持應用廣泛的《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 雲南大學植物標本館科教融合工作取得新進展
    雲南大學植物標本館歷史悠久、館藏豐富、特色鮮明,目前共收藏有高等植物標本近25萬份,是收集、保藏和研究雲南省植物多樣性的重要基地,對植物學教學和科研,以及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 《中國蜻蜓大圖鑑》近期正式出版
    《中國蜻蜓大圖鑑》經過近十年的籌備,於2019年3月正式出版。該書是世界最大蜻蜓專著,同時也是是全球蜻蜓目文獻收錄物種最多的一本彩色圖鑑。內容包括「蜻蜓概述」和「中國蜻蜓圖鑑」兩大部分,覆蓋了蜻蜓的形態學、生物學和分類學等多方面知識,是對中國蜻蜓的一次系統性總結。每個物種配有簡潔而精準的概括性描述,結合生態照片和必要的分類特徵圖像,為讀者提供了最簡單快速的鑑定方法。
  • 中國植物科學畫的「最後時刻」
    18歲時,酷愛畫畫的馮晉庸進入江南美專,不但學習傳統中國畫,還學習了動物分類、植物分類、英文等科學文化知識。後來,經馮澄如推薦,馮晉庸得以進入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工作。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戰火中倖存的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終於迎來曙光。隨著中國科學院的成立,靜生生物調查所與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合併,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
  • 【中國科學報】李敏:打造手中的植物世界
    提起創建中國植物圖像庫的初衷,李敏說:「植物研究所是我國植物分類學最重要的研究基地,中國有多少物種、什麼形態、分布在哪裡、如何識別鑑定,主要都是在這裡研究的。我們也有著亞洲最大的植物標本館。隨著數位相機開始普及,大家拍攝的照片逐漸增多,我們就想,只是標本上的信息還不夠,應該把具有顏色和形態的植物影像資料收集起來,當時就想到要建設一個植物圖像庫,作為標本館的補充。」
  • 《中國哺乳動物彩色圖鑑》出版
    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共同主持編著的《中國哺乳動物彩色圖鑑》,已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正式出版。    此圖鑑是識別中國哺乳動物的一部科學著作,圖鑑共列出中國645種哺乳動物中的346種(主要為大、中型保護哺乳類動物,其中包括特有種、珍稀瀕危種及其科、屬的代表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