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學植物標本館科教融合工作取得新進展

2021-01-08 未來網高校

雲南大學植物標本館歷史悠久、館藏豐富、特色鮮明,目前共收藏有高等植物標本近25萬份,是收集、保藏和研究雲南省植物多樣性的重要基地,對植物學教學和科研,以及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學校「雙一流」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標本館教師團隊依託區位資源優勢和學科特色,找準切入點,將實習基地建設和生物學野外實習工作作為科研與教學相融合的關鍵,在科教融合助推人才培養工作上積極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新進展。

近年來,團隊就生物學野外實習基地建設開展了大量的野外科考和研究工作,採集植物標本1萬餘號,大大豐富了標本館的館藏,同時加強和拓展生物學野外實習基地的內涵,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為一線野外教學工作加強知識儲備。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團隊在國際主流分類學期刊上正式發表了維明卷柏(Selaginella chuweimingii Xin M. Zhou, Z. R. He, Liang Zhang & Li Bing Zhang)、維明冷水花(Pilea weimingii Huan C. Wang)、黃氏帚菊(Pertya huangii Huan C. Wang & Q. P. Wang)、志浩耳草(Hedyotis zhihaoana Huan C. Wang & Xiao Lan Liu)、石碑山酢漿草(Oxalis shibeishanensis Huan C. Wang & Y. Tian)、俯臥繁縷(Stellaria procumbens Huan C. Wang & Q.P.Wang)等11個雲南特有的高等植物新種。同時,通過國際合作開展東南亞地區(泰國、越南等)石松類和蕨類調查和標本採集,發表了來自越南產卷柏1新種 Selaginella coriaceifolia X.M.Zhou, N.T.Lu & Li Bing Zhang。這些新物種的發現,是學校近年來在雲南以及周邊國家生物多樣性調查和物種資源探索上的新突破,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雲南以及周邊國家植物多樣性和植物區係數據,同時也富有重要的生態學意義,極具科學價值。

科學研究促進教材建設工作。基於長期積累的一手資料,團隊精心編寫的《滇中地區野生植物識別手冊》一書,由科學出版社於2020年6月正式出版。全書410頁,共收錄滇中地區1115種維管植物,包括石松類和蕨類植物19科37屬55種,裸子植物3科10屬11種,被子植物138科632屬1049種,所有類群均按最新的分類系統排列。全書圖片精美,文字精煉,鑑定準確,分類處理體現了最新研究進展,是迄今為止滇中地區最為全面的一本植物鑑定彩色工具書,是在滇中地區開展植物學野外實習和考察時重要參考書。圖書出版後,向生命科學學院和生態與環境學院贈書100冊,作為生物學與生態學野外實習的循環教材,支持本科教學工作,致力於將雲南高度豐富生物多樣性資源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的優勢。

以上科研和教學工作得到了雲南大學「雙一流」建設人才培養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以及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等項目的經費資助。(通訊員:雲南大學李哲)

相關焦點

  • 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博士鄭淑芬訪問辰山
    )迎來了新年的第一位訪問學者——來自中國臺灣的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植物標本館博士(TAI)鄭淑芬應副園長黃衛昌之邀訪問辰山。  鄭淑芬參觀了辰山植物園園區和標本館(CSH),並與工作人員座談,隨後作了題為《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近年來的發展與蛻變》的交流報告,介紹了臺大植物標本館的歷史、布局、研究特色、製作流程、數位化進展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在座的科研、科普、園藝人員和研究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現場互動熱烈。鄭淑芬邀請辰山的員工和學生訪問臺大植物標本館,並開展合作研究。
  • 當代植物標本館的革新與創新
    不過,還是存在諸如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NSII等具有當代特色的基礎項目,讓中國主要標本館在較大程度上實現了館藏標本的在線查詢與數據共享,為挖掘館藏資源的價值做出了貢獻。在此背景下,新標本館的建設與發展和既有標本館的變革與創新,一直是繞不開的話題,辰山在當代植物標本館體系的建設中,進行了一些思考與嘗試,將其中筆者認為較有推廣和借鑑意義的舉措在此分享,或對標本館工作者、管理者略有裨益。
  • 校園裡的自然博物館:復旦大學標本館新館落成
    新館落成:三年心血打造五個展館陳列3000動物標本三年前,生命科學學院幾十年積累儲存的數千件動物標本,既「熱鬧」又有些擁擠。「隨著標本的增多,原來的地方日顯侷促,許多標本後來只能放在櫥櫃外,」唐仕敏說。而現在,東西兩個標本館,共計1000多平方米,幾乎所有的動物標本均已放進了寬敞明亮的玻璃櫃中,植物標本也都妥帖放進新的櫥櫃。
  • 標本館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中國數字科技館
    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著名的植物學家盧卡·哥亥尼發現將植物壓制乾燥後,粘貼在紙上可以長久保存且方便運輸,他因此被認為是植物標本製作技術的創始人。哥亥尼製作並收藏了約300份標本,他的個人收藏可以說是標本館的雛形,隨後,他的學生於1532年建立了植物學史上的第一個植物標本室。
  • 臥虎藏龍之北京林業大學標本館
    標本整理、建檔、維護,策劃秋季野外標本採集……不滿周歲的標本館像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它的成長需要工作人員傾注大量的心血。        北京已有諸多涉及動植物資源的博物館和標本館,北林大建標本館又是圖什麼?
  • 校園裡的無聲樂園:復旦大學標本館新館探秘
    圖說:復旦大學祖嘉生物博物館完成改造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陳炅瑋/攝【新民網·最新報導】在復旦大學邯鄲校區綠蔭深處的立人生物樓裡,一座動植物標本館——祖嘉生物博物館剛剛完成了一次改造。「隨著標本的增多,原來的地方日顯侷促,許多標本後來只能放在櫥櫃外。」唐仕敏說。而現在,標本館迎來了新生,東西各兩個館,共計一千多平方米。記者看到,所有的動物標本已放進了寬敞明亮的玻璃櫃中,植物標本也都放進新的櫥櫃。
  • 南京珍稀植物標本被誰「順」走?標本館公布詳情!
    記者了解到,順走、破壞標本的副教授來自山東某大學,姓許。11月16日上午,標本館在檢查許某已查閱的標本時,發現異常,當即要求許某停止繼續查閱標本,經過反覆勸說,許某先後歸還7個已取樣的材料袋,並交出54個已寫好植物學名的空白材料袋。
  • 中科院植物園暨標本館科普網絡委員會2012年度工作會議召開
    報告會現場12月5日至7日,中國科學院植物園暨標本館科普網絡委員會2012年度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來自科技部、中國科協以及中科院系統植物園及標本館的代表50餘人參加了會議。陳進主任說,在過去的一年中,中科院系統的植物園在科普網絡委員會的指導下,在科普活動策劃組織、科普人才培養、科普設施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利用「微博」等網絡媒介進行科普活動的宣傳成為新時期科普工作的新特色。中科院系統植物園的科普工作為中國植物園開展科普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 中科院生物標本館2012年度工作會議在動物所召開
    中國科學院生物標本館(博物館)2012年度工作會議於12月21日在動物研究所召開。專家組成員洪德元院士、莊文穎院士、王貴海研究員、佟鳳勤研究員、黃大衛研究員、丁文軍教授、李良千研究員,院生物局副局長蘇榮輝,動物所副所長魏輔文以及來自全院18個生物標本館(博物館)代表出席了會議。
  • 上海Look|校園裡的無聲樂園 復旦大學標本館新館探秘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陳炅瑋 攝製   【新民網·最新報導】在復旦大學邯鄲校區綠蔭深處的立人生物樓裡,一座動植物標本館——祖嘉生物博物館剛剛完成了一次改造。
  • 亞洲最大植物標本館開放
    亞洲最大植物標本館開放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0日 07:36 來源: 京華時報   京華時報訊(記者侯豔)「這件標本叫『烏頭』,屬於毛茛科植物,戰國時期曾用它的根莖來捕獵。」
  • 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 標本數量已超600萬
    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主持的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從2006年開通至今,已經收錄數字標本600多萬份,成為查詢中國植物標本及植物科學信息的重要平臺。
  • ...科技工作者】譚策銘:踏遍青山心未老 創辦全國首家民營植物標本館
    花費20多年時間,他採集植物標本5萬餘份,創辦了全國第一家民營植物標本館,並將自己珍藏的精製蠟葉標本12800份全部無償捐獻給國家。進入大學後,譚策銘因為熱愛森林植物學,在校期間常利用假期上山採集、製作野生植物標本。大學畢業以後,譚策銘到九江縣林業局從事林業工作。  剛參加工作時,譚策銘利用到外面進行資源調查的機會,到處採集植物標本,帶回家裡細心珍藏。每次外出調查,他都要瘦上一圈,每次妻子心痛得叫他不要出去時,他都笑嘻嘻地指著採集回來的標本:「我喜歡做這些。」
  • 新華網:中國已建成數字植物標本館
    新華網武漢4月19日電(記者王敏 郭嘉軒)記者從在此間召開的第三屆世界植物園大會上獲悉,中國已建成最新的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人們通過網絡就可以查詢到植物的標本、生長地、圖像、鑑定信息等相關內容。  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馬克平介紹,數字植物標本館分為4部分:數位化標本庫、植物資料庫、電子植物志、植物圖片庫。
  • 九江一退休老人建成全國最大的民營森林植物標本館
    退休老人踏遍四省林區,收集標本6萬份,自費400萬元  建成全國最大的民營森林植物標本館  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潯陽晚報 記者包四華報導:10月21日,位於九江縣沙城工業園的九江森林植物標本館迎來了首批參觀學生。
  • 廣西南寧:十萬大山植物標本館建成
    廣西日報訊:粗齒梭羅、氈毛後蕊苣苔、廣西火桐……近日,廣西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標本館建成,一同亮相的除了部分珍稀瀕危植物標本,還有緬甸、吉爾吉斯斯坦等地的植物標本。
  • 中山植物園標本館
    原標題:中山植物園標本館【摘要】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標本館,成立於1929年,擁有70萬份(蠟葉和浸漬標本)植物標本的收藏。   該標本館除收藏少量19世紀英國、法國學者採集的標本外,主要收藏了中國學者在20世紀採集的大量中國植物標本。
  • 復旦大學標本館新館落成 30餘年創建守護「無聲動植物世界」
    復旦大學標本館新館落成 30餘年創建守護「無聲動植物世界」 2018-05-17 15:26:00來源:央廣網 復旦大學標本館
  • 科學網—雲南發現木本經濟植物新種
    日前,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與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發表了一種木本經濟植物新種——大果五味子。該種為多年生木質大藤本,高可達10多米,結實眾多,是稀有木本經濟種源。 據了解,大果五味子產於雲南東南部個舊、河口、馬關、文山交界一帶的熱帶地區, 為木質大藤本,老莖生花現象明顯。而木質大藤本、老莖生花、滴水葉尖、大板根並列為熱帶雨林四大特徵,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雲南東南部低海拔地區的熱帶雨林特性極為典型的事實。
  • 勐海布朗山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
    勐海布朗山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本報訊(馬興達 王文廣) 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對勐海布朗山進行的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調查和引種到滇南地區極危目標種大齒長蒴苣苔、二葉玉鳳花、玫花珠子木和勐海醉魂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