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冰川面積今夏未達最低值 形勢依舊不樂觀

2020-11-28 中國天氣

中國網10月16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10月13日報導,今年夏天冰川面積沒有達到記錄低值,這鼓舞了否認氣候變化的人。但是科學家說前景依然沒有改變。

上個月北極冰川的運動不同尋常。其覆蓋面積應每年九月份到達最低點,今年卻沒有像去年一樣下降到340萬平方公裡,而是停止在510萬平方公裡,抑制了幾年來急劇下降的趨勢。現在,隨著北極秋風和暴風雪的到來,冰川正在向北部延伸。


北極海冰面積減少,令北極熊面臨生存困境(資料圖)

顯然,氣候變化否認者認為這是好消息。他們聲稱專家是錯的,因為北極冰川的覆蓋面沒有達到最低,這說明世界沒有變暖。但科學家們否定這一說法,他們堅持認為地球仍在變暖。

夏季北極海冰的消失是最嚴重的結果之一。以每十年下降150萬平方公裡的速度來看,它很快就會全部消失,並將對該區域的野生動物、人口以及居民產生災難性的後果。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主任,馬克·塞瑞茲說:「如果夏季沒有海冰,像北極熊和海豹這樣的食肉動物將會失去獵食的平臺,並將影響整個食物鏈。」

所以該區域的活動對我們研究世界將發生的變化尤為重要。那麼為什麼今年海冰的覆蓋面沒有降到一個低點?什麼因素導致今年北冰洋上漂浮著500萬平方公裡的海冰,而去年只有不到400萬平方公裡?塞瑞茲說:「一般情況,阿拉斯加北部的波弗特海的上空會形成一片高壓區域,而東部的西伯利亞上空則形成相對低氣壓區域。高壓區域的風系按順時針方向旋轉,而低壓區域則按逆時針方向旋轉。」

這種連鎖的、對抗的風系的像打蛋器一樣將南部的暖溼氣流推向北極。但是今年九月,波弗特海上空的高壓區沒有成形因此暖風沒能進入北極導致今年九月海冰沒有降至2012年最小記錄之下。

「然而,北極的海冰覆蓋面逐年下降是大勢所趨」。英國南極勘察組的戴維沃恩說。這個觀點的依據來自於衛星數據,他補充到:「衛星已經應用於監控北極海冰四十年了,而且監控開始就顯示海冰覆蓋面正在收縮。計算機模型對監控記錄的分析表明人類活動,尤其是燃燒化石燃料,是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冰川體積也是一個問題。我們能看到北極冰川覆蓋面積在夏季會減少,但是它也在變薄嗎?或者它會變厚嗎?歐洲最新發射的二號測冰衛星測量的冰川厚度結果顯示,冰川容積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減少。

那麼夏季冰川會多久後消失?該問題在皇家學會會議上提出,科羅拉多大學的胡安娜斯特羅伊夫在文章中寫道:「許多計算機模型已經應用於預測夏季海冰消失的時間。其中50%預測海冰將於2060年消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冰川消失的實際速度似乎比計算機模型提前二十年,我認為2030到2040年之間更準確一些。」

那並不意味著北極冰川將完全消失。近些年,北極冬季期間,冰川覆蓋面幾乎不會變化,塞瑞茲說,「北極冬天極其寒冷,所以只有大幅的全球升溫才能停止冰川的形成。北極冰川將會伴隨我們千百年。只有在夏天,當氣溫徘徊在冰點的時,溫室效應引起的逐漸升溫才會產生影響,這也正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實習編譯:白雪瑞)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北極冰川融化今夏未達最低值 形勢依舊不容樂觀
    上個月北極冰川的運動不同尋常。其覆蓋面積應每年九月份到達最低點,今年卻沒有像去年一樣下降到340萬平方公裡,而是停止在510萬平方公裡,抑制了幾年來急劇下降的趨勢。現在,隨著北極秋風和暴風雪的到來,冰川正在向北部延伸。顯然,氣候變化否認者認為這是好消息。他們聲稱專家是錯的,因為北極冰川的覆蓋面沒有達到最低,這說明世界沒有變暖。
  • 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多國巨頭備戰北極能源開採
    上一次北極海冰面積最低紀錄發生在2007年9月18日,約為417萬平方公裡,比1979年至2000年的最低均值少240萬平方公裡,縮小的面積相當於英國的10倍。  開展研究的美國航天局和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認為,由於北冰洋海冰面積最低值通常發生在每年9月中下旬融冰季結束之時,因此今後兩到三周內,海冰面積預計將持續降低,其最低紀錄將被進一步打破。
  • 北極融化:海冰、冰川大不同
    【每年5月到9月北冰洋海冰面積變化趨勢圖。圖中數據截止至今年9月2日,可見今年夏天海冰的情況和2007年的歷史最低值不相上下。可以說,北冰洋夏季海冰面積近年來基本上是一直在降低。(原圖來自: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  實際上,北極海冰最少的月份在9月,9月過後,冰層又會開始漸漸增厚、擴大。長期以來,北極地區與南極地區的海冰在冬夏之間此消彼長,使這個星球表面有將近7%的面積常年被海冰覆蓋。然而,最近半個世紀裡,這些海冰正在顯著變薄、變少。
  • NASA:北極冰川面積35年間減少了95% 北極冰川融化的後果有什麼?
    9月11日消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格陵蘭冰川融化已經不是新聞了,而NASA指出,北極冰川面積35年間減少了95%。NASA近日發布的一段動畫顯示,北極海冰在過去35年間顯著減少。若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對氣候造成的影響將無法逆轉,全球環境將受到劇烈影響。北極冰川融化的後果有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 北極的冰川
    北極的冰川主要分布於格陵蘭島,其他島嶼上也有分布。隨著全球變暖,北極冰川融化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 今年七月覆蓋北冰洋的「北極冰蓋」,為有記錄以來同期最小面積
    而北極點附近地區是廣闊的北冰洋,所以「北極冰蓋」實際上就是覆蓋在北冰洋洋面上的浮冰,不過通常面積也十分巨大,有時候覆蓋面積也會超過1000萬平方千米。地球上的水體在不斷的運動之中,我們稱為「水循環」,同樣道理全球的冰川也在不停的變化之中。
  • 北極海冰達到2020年最低值,此前的預測集體失靈?
    9月份海冰範圍按照每十年減少12.85%的速度迅速減少,北極海冰面積已經比上世紀70年代減小了40%,總冰量則大幅度減少70%,現階段的海冰量是至少過去1000年裡的最小數值。因此包括今年在內,2007~2020的14年是有衛星記錄以來海冰面積最低的14年,每一年的最低值都遠低於1981-2010年的平均值。
  • 2030年,北極冰川會消失嗎
    那麼是否意味著,2030年冰天雪地的北極將不復存在,從此在地球上消失了呢?這一天竟然來得如此之快?最近,果殼網自然控編輯馬子馭碩士剛剛從北極考察回來,對於北極正在發生的變化,他有著切身的感受,北極的冰川是否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他在北極都看到了什麼?
  • 南極冰川出現空洞,冰川面積與英國相當!
    南北兩極成為了今年科學家關注的焦點,在年初的時候南極作為「末日冰川」,首次出現了20度的高溫。美國的死亡谷溫度竟然能達到54度,直接打破了數百年來的記錄,這些高溫數字無一不警示著人類,地球現在已經越來越熱了。在高溫的籠罩下,南北兩極的冰川,仍然呈現加速融化的趨勢。
  • 北極海冰達到2020年最低值,此前的預測集體失靈?丨大氣悟理
    9月份海冰範圍按照每十年減少12.85%的速度迅速減少,北極海冰面積已經比上世紀70年代減小了40%,總冰量則大幅度減少70%,現階段的海冰量是至少過去1000年裡的最小數值。因此包括今年在內,2007~2020的14年是有衛星記錄以來海冰面積最低的14年,每一年的最低值都遠低於1981-2010年的平均值。
  • 北極剩餘「最大冰架」裂解 面積超過巴黎
    北極剩餘「最大冰架」裂解 面積超過巴黎衛星畫面顯示,北極地區最大冰川「79N」裂解。BBC報導,衛星畫面顯示,北極剩餘的最大冰架、位於格陵蘭東北部的「79N」冰川有一大塊脫離,面積達110平方公裡,比法國巴黎還大。「79N」冰川大約有80公裡長,20公裡寬,前沿分成兩條冰川,其一為史帕特冰川。
  • 北極會有0℃之上麼
    北極給人的感覺就是巨大的冰川、漫無邊際的冰雪除了雪就是寒冷常年來看北冰洋的冬季從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長達6個月在北冰洋極點附近的漂浮站上測得的最低氣溫是-59℃北極在全球氣候、天氣和環境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很多研究表明,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並不意味著每個地區的增暖速度都一樣。全球氣溫上升速度呈不對稱性,北極地區氣溫的上升速度高於其他地區,大概是其他地區的兩倍,這種現象叫做極地放大效應。
  • 北極氣候大變,我們低估了冰川融化速度,2030年或迎來無冰之夏!
    在眾人的印象中,北極是一片嚴寒之地,常年溫度都維持在零下五六十度左右,這裡到處都是冰川凍土層,沒有任何的建築,一般人不敢涉險於此,如果準備不充分,有可能被活活凍死,在這裡生存著北極熊,它們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北極,適應了這樣的低溫。未曾想到天有不測風雲,今年氣候的巨變導致北極環境出現巨大的反轉,原本全是冰封的海洋,如今都有了融化的痕跡。
  • 北極冰川融化,你的房子夠高嗎?
    近幾年 由於溫室效應北極冰川正以極快的速度融化。據統計自1979年開始到現在,全球的冰川面積減少了30%以上,其大小甚至比印度的國土面積還多。孤獨的北極熊支離破碎的冰川,還是阻止不了北極氣溫的上升和海平面的升高。
  • 北極冬季海冰面積達歷史第七低值
    北極冬季海冰面積達歷史第七低值 來源:中國氣象報   發布時間:2019年04月11日15:10
  • 中國科學家想出新招,給冰川蓋「被子」,輕鬆解決冰川融化的問題
    為什麼它能夠減緩冰川融化的速度呢? 地球冰川現在面臨什麼情況?根據我國去年的氣候變化報告,2019年是工業革命之後第二熱的年份,平均氣溫和工業革命前的水平相比已經上升了1.1攝氏度左右。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地球上的冰川正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嚴峻形勢。
  • 專家:北極臭氧在減少但未出現「臭氧空洞」
    今年春季,北極地區出現臭氧低值區,臭氧損耗創下歷史新高,一時間「首個臭氧空洞已經形成」、「北極上空疑現臭氧洞,面積大如美國大陸」、「皮膚癌風險或將提升」等報導鋪天蓋地,眾說紛紜。  北極真的出現臭氧空洞了嗎?北極地區出現臭氧低值區的原因有哪些?會不會給我們北半球的居民帶來不良影響?
  • 兩年融化了大約兩個法國面積的冰川,為什麼南極企鵝生活更滋潤了
    但南極、北極區別大了。很難想像,北極的總冰量只是南極一個零頭。據統計,南極洲冰蓋的冰量佔到全球總冰量的90%,另外9%在北極的格陵蘭島,餘下1%才是其他。 但是僅看結冰面積,南北極不可能相差這麼大。我們的直覺是對的。冰量差別主要來自冰的厚度。
  • 都是冰川融化,南極和北極所面臨的危機其實不同
    北極和南極都是白雪覆蓋的地區,它們一起構成了地球的寒帶。極地冰的主要存在類型是冰蓋。所謂冰蓋是指面積大於5萬平方千米的巨大冰川體,是陸地冰川的特殊類型。 冰蓋是陸地冰的主體,當前僅存的冰蓋為南極冰蓋和格陵蘭(位於北極地區)冰蓋。
  • 給冰川蓋被子試驗效果顯著,初步估計能減緩70%冰川消融
    與未覆蓋區域的冰體相比,「蓋被子」能夠減緩冰川消融厚度達到1米,初步估計能夠減緩70%左右的冰川消融。王飛騰表示,過去幾十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全球各地的大多數冰川呈現出快速的退縮。達古冰川屬於青藏高原東緣,屬於典型的海洋性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尤為敏感。研究發現,過去的50餘年時間,達古冰川的面積縮減了70%,因此應用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尤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