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球子」發飆 入秋以來咬傷54人

2020-12-03 哈爾濱新聞網

  昨天清晨,一位農民在苞米地幹農活時被蛇咬傷耳朵,被緊急送到醫院「解毒」。記者從解放軍二一一醫院急診科獲悉,立秋以來,已經接治了54例被短尾蝮蛇咬傷的患者。

  39歲的陳先生是阿城區農民,昨天清晨,他在自家苞米地裡幹農活時中了「埋伏」,一條盤在苞米稈上的、半米多長的蛇咬了他的右耳,耳朵瞬間就腫了起來,還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家人立即把他送到解放軍二一一醫院「解毒」。

  在二一一醫院的病房中,還有一位33歲的鄭先生是在小水溝裡中了「埋伏」。「我是綏化的農民,前幾天在野地裡走時,穿過了一片雜草,雜草下面有條小水溝,我剛下腳,就發現踩在什麼東西上了,一條小蛇快速地咬了我的腳脖子,我疼得抱住右腿,還沒等我去抓它,蛇嗖一下就爬走了。」鄭先生說,自己的腳脖子上出現了兩個小牙印,隨後就腫了。

  「每年在蛇冬眠前的八九月,都會出現一輪蛇傷高發期,這與蛇著急儲存冬眠所需的能量有關係。我們醫院平均每天接到一例,多時五六例。較夏天天熱時的門診量增加了兩成。」二一一醫院急診科主任黃毅告訴記者,患者主要以爬山市民和農民為主,且都是被「土球子」即短尾蝮蛇咬傷的,這種我省常見的蛇毒性不大,一般均可治癒。

  「不慎被蛇咬,一定要減少活動。」黃毅說,在傷口的5至10釐米處,用布條、鞋帶或手巾綁紮,防止蛇毒流動,但綁紮時間不要超過2個小時;用清水或肥皂水衝洗傷口,有條件也可以將傷口切開,擠出毒素,隨後應馬上送醫院搶救,時間不能超過「黃金9小時」。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專家李楓說:「蛇很靈敏,靠固定物體進行傳導,一旦接觸到蛇,它很快便能做出反應,以為你要侵犯它,所以就會咬人。現在去野外活動、尤其是爬野山,一定紮緊褲腿,戴好手套。如果要在草叢裡鑽來鑽去的,記得手裡拿根竹竿,先打一打草讓蛇先跑掉,蛇也不喜歡主動攻擊人類。」李楓說,遇到蛇最好繞開它,千萬不要上前挑逗,以免受傷。

  短尾蝮蛇

  人們常說的「土球子」學名叫短尾蝮蛇,它是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毒蛇,是造成蛇傷的主要蛇種。一般不主動攻擊人,但在受到攻擊後常連續撲咬。蝮蛇屬晨昏性蛇類,早晨和傍晚活動頻繁。其食性很廣,是廣食性的蛇類,淡水魚、蛙、蜥蜴、鳥、鼠類等均是蝮蛇喜愛的食物,該蛇也有食蛇習性,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相關焦點

  • 這種「土球子」太危險!黑龍江已有多人被咬傷,還有人因此喪命……
    據急診科主任王偉介紹,目前接診的患者絕大多數均是被一種東北地區常見的烏蘇里蝮蛇咬傷的,也就是俗稱的「土球子」。王偉表示,今年夏季天氣炎熱、降雨頻繁,蛇的活動能力比較強,建議在野外田間工作的市民注意提放,一旦被毒蛇咬傷,一定要第一時間到專業醫院就診。
  • 昨天咬傷大學生的本地蛇叫「土球子」
    俗稱「土球子」的短尾蝮蛇。  昨天上午,19歲大學生到帽兒山遊玩時被蛇咬傷,微博發帖求助後被送到解放軍二一一醫院急救。醫生提示,從6月中旬至今,已經接收35名被蛇咬傷的患者。  「持續高溫天氣導致蛇紛紛出洞覓食、『避暑』,由此導致襲擊人的現象增加,一個月來已有35人被蛇咬傷,且多數都是因為主動抓蛇、逗蛇和玩蛇被咬傷的。」解放軍二一一醫院急診科主任黃毅告訴記者,他們均是被「土球子」即短尾腹蛇咬傷,這種我省常見的腹蛇毒性不大,一般搶救後均可治癒。  「人們最容易被毒蛇咬傷的部位是手和腳。」
  • 今年6月至9月100餘人被「土球子」咬傷
    據了解,5日她在葦河林業局的家中被毒蛇咬傷右腳,經當地衛生所簡單處理後一直沒好,現來到森工總醫院繼續接受治療。記者了解到,作為省內治療毒蛇咬傷的專業醫院,今年6月至9月,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急診科已經接診100餘例被毒蛇咬傷的患者,數量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 「土球子」一口下去男子手背腫得像饅頭
    被「土球子」咬傷的手背。  陳先生是一名農業研究員,在野外工作時不慎跌倒,驚擾到了藏在草叢中的「土球子」,被送到省第二醫院時,他的右手腫得像饅頭一樣。  「土球子」學名烏蘇里蝮蛇,是我省一種比較常見的毒蛇。入夏以來,省第二醫院已接診了十餘例被「土球子」咬傷的患者,有的是爬山的時候被咬的,也有在野外工作時被咬的。好在大部分都不算嚴重。  生活在林區的王先生不是在野外受傷的,而是被「土球子」給「入室襲擊」了,在驅趕蛇的過程中,不慎被蛇咬住了左手食指。
  • 「土球子」備冬眠 半個月瘋咬20人
    經檢查,小劉是被短尾蝮蛇(土球子)咬傷,並中了混合毒引發休克。經治療,小劉目前已經出院。  急診科醫生王立鵬告訴記者,每年九月,在蛇冬眠前都會出現一輪蛇咬傷高發期,這與蛇儲存冬眠所需的能量有關係。最近半個月,醫院已接診20例患者,都是被「土球子」咬傷的。
  • 女子上山採草藥 被神秘的「土球子」咬傷
    經詢問,患者秦女士家住伊春市,13日與丈夫在自家附近小山上採草藥,途中被當地人俗稱為「土球子」的蛇(學名:烏蘇里蝮)咬傷。被咬傷後其丈夫立即為妻子擠壓傷口排除毒液,擠出血水約10毫升。約半小時後秦女士被咬傷的左腳就開始腫脹,逐漸腫至小腿處,足背部皮膚發紫,皮溫增高,於是立即開車前往省二院(黑龍江省中毒搶救治療中心)。
  • 男子被毒蛇咬傷 坐飛機到哈爾濱救治 當時手指已變黑
    一位被咬傷患者圖片由醫院提供生活報訊(記者王曉丁)近日,記者從省森工總醫院了解到,從5月份以來,該院毒蟲叮咬治療中心已收治毒蛇咬傷患者30餘人,端午節期間,更是接到了一位從加格達奇坐飛機前來救治的患者。
  • 「土球子」在街上大搖大擺,垃圾夾、防彈服,民警全副武裝捕蛇
    黑河市位於大興安嶺地區,蛇類並不多,比較常見的就是蝮蛇,並且帶有毒性,民警懷疑,報警人看到的蛇就是蝮蛇 黑河邊境管理支隊興安邊境派出所 民警 徐浩洋 到達現場後,發現是一條灰色的蛇,長約70公分,附近居民稱,該蛇學名土球子,有毒。
  • 女子上山採草藥被毒蛇咬傷 送醫及時保住性命
    秦女士左腳被咬傷本報訊「大夫!大夫!經詢問,患者秦女士家住伊春市,13日與丈夫在自家附近小山上採草藥,途中被當地人俗稱為「土球子」的蛇(學名:烏蘇里蝮)咬傷。被咬傷後其丈夫立即為妻子擠壓傷口排除毒液,擠出血水約10毫升。約半小時後秦女士被咬傷的左腳就開始腫脹,逐漸腫至小腿處,足背部皮膚發紫,皮溫增高,於是立即開車前往省二院(黑龍江省中毒搶救治療中心)。
  • 入秋以來最冷一天 雙休日晴好升溫
    入秋以來最冷的一天受冷空氣&輻射降溫的雙重影響市區徐家匯站早晨最低氣溫只有4.3℃郊區大多在2~5℃之間白天雖然陽光回歸>最高氣溫也沒能突破10℃這是入秋以來首次全天氣溫跌至10℃以下最低氣溫跌至5℃以下可是說是入秋以來最冷的一天▲最低氣溫▲最高氣溫很多網友也表示今天被「凍到了」。
  • 黑龍江雙城女子用土球子蛇泡酒三個月後遭毒蛇躥出咬傷
    閩南網9月9日訊 黑龍江雙城居民劉女士為治病託朋友弄到一條活著的「土球子」蛇泡在酒缸裡。近日,當劉女士打開酒缸時,這條被泡了三個月、本被認為已經死了的「土球子」卻猛然躥出來咬住了她的手。毒蛇泡酒仨月 躥出咬傷女子
  • 女子拿活蝮蛇泡酒3個月 喝得快見底時竟被它咬傷
    雙城女子被咬傷!這毒蛇已被高度白酒泡仨月了…)52歲方先生的兒子臉上長痤瘡多年,用了很多方法也無法根治,最近,他聽說用活蛇泡酒可以治痤瘡,於是決定給兒子試試。前些日子,方先生找朋友要來3條活蝮蛇,就是人們俗稱的「土球子」。方先生戴上手套,抓了一條蛇往塑料桶裡放,放第二條時,已經鑽進桶裡的蝮蛇突然轉過頭,探出桶口,一口咬住方先生的手。
  • 入秋以來最冷一天!雙休日氣溫略有回升,下周或將暫別陽光
    今天大家可是經歷了入秋以來最冷的一天哦↓據「上海預警發布」受冷空氣&輻射降溫的雙重影響市區徐家匯站早晨最低氣溫只有4.3℃>郊區大多在2~5℃之間白天雖然陽光回歸最高氣溫也沒能突破10℃這是入秋以來首次全天氣溫跌至10℃以下最低氣溫跌至5℃以下可是說是入秋以來最冷的一天最低氣溫△最高氣溫
  • 安徽迎入秋以來最冷一天 多地最低氣溫跌至個位數
    原標題:安徽迎來入秋以來最冷一天 多地最低氣溫跌至個位數 經過一夜大風的「洗禮」,不少市民在10日早晨出門,都會不由得打一個冷戰,當日全省多地最低氣溫跌至個位數,是入秋以來最冷的一天,大風也吹走了空氣中的汙染物,「國慶藍」又重現天空。
  • 4月以來柳州多人被蛇咬傷 專家支招蛇咬傷救治
    2017年04月10日 09:19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 作者:今報記者陳新援 編輯:韋仲達 4月以來已有多人被蛇咬傷
  • 農婦被毒蛇咬傷差點喪命,十堰入夏以來至少10人被蛇咬傷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馬婷婷)前日,房縣農婦明某在菜地幹活時,不慎被一條蝮蛇咬傷,隨後整條胳膊出現腫脹。記者走訪了解到,入夏以來,十堰市至少有10名市民先後被蛇咬傷入院救治。為應對毒蛇咬傷,十堰市各大醫院均儲備了抗蛇毒血清。
  • 事實上,入秋以來吉林省與常年同期相比氣溫...
    9月21日,中國吉林網從吉林省氣象部門了解到,事實上,入秋以來我省氣溫偏高,即便是大家感覺比較冷的9月14—20日,我省平均氣溫也是高於常年同期的。&nbsp&nbsp&nbsp&nbsp入秋以來,我省氣溫略高、降水特多&nbsp&nbsp&nbsp&nbsp入秋以來(9月1—15日),全省總的氣候特點是氣溫略高,降水特多,日照偏少。
  • 颱風「莫蘭蒂」在閩登陸 為何在溫州這般發飆
    有兩個原因讓「莫蘭蒂」在溫發飆昨天,不少市民都是被雨水拍打窗戶的聲音震醒,整個溫州籠罩在灰濛濛的雨水裡。在福建登陸的「莫蘭蒂」為何在溫州大發飆?溫州氣象臺專家解釋,颱風「莫蘭蒂」受東南急流影響明顯,帶來大量水汽,給溫州帶來充足的降水。
  • 溫州現2004年以來最嚴重氣象乾旱 入秋至今全市雨量近50年最少
    昨天,記者從市氣象部門了解到,入秋以來,全市平均雨量僅12.5毫米,較常年同期的130.1毫米偏少90.0%,是1971年以來最少的一年。  受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由厄爾尼諾向拉尼娜狀態轉換影響,我市今年氣候異常,夏季颱風偏少,秋季晴多雨少,出現了2004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氣象乾旱,全市氣象乾旱等級達到中旱-重旱、部分地區特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