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項電力技術世界第一!它輸送的清潔電能更靈活

2021-01-14 騰訊網

今天(27日),國家西電東送重點工程——南方電網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範工程——全面投運,比計劃時間提前半年。這條創造19項世界第一的輸電大通道,將雲南清潔的水電源源不斷地輸向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

新投運的送電工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一條特高壓直流大通道送電兩端,電流通過800千伏的輸電通道,從雲南昆明一路向東,在廣西柳北換流站分流後,一路進入廣西電網,另一路繼續向東,在惠州落地進入廣東電網,線路全長1452公裡。

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總經理 趙建寧:工程投產後,每年輸送電量將超過330億千瓦時,全部為可再生能源,相當於每年減少煤炭消耗9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00萬噸,有效地促進節能減排和大氣汙染防治,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廣西的電力供應。

世界輸電電壓最高特高壓柔性直流線路

據介紹,這條輸送清潔能源的輸電大通道的投運,預計將使南方電網非化石能源電量佔比從目前的52.9%提升至54%。同時,它也是目前世界上輸電電壓最高、容量最大、距離最長的特高壓柔性直流線路。

柔性直流,是有別於常規直流而言的,常規直流具有傳輸電能大、損耗小等特點,但它就像一個鋼鐵巨人,能快速奔跑,但很難被控制,即使要停下來,也會有很大的慣性。而柔性直流不僅具有直流鋼鐵巨人的一面,還更加靈活可控,可以吸收不穩定的電壓電流,還可以在眨眼間停下來,更是實現了電流的掉頭轉向。

南方電網首席技術專家、南網科研院董事長 饒宏:通過柔性直流技術的應用,讓我們這項工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架空線路直流故障自清除,能在線路遭遇雷擊、接地短路故障後,0.5秒內,主動清除故障,恢復線路正常運行。保障了輸電通道的安全穩定運行,這也讓我國在遠距離、高電壓、大容量輸電上進入了柔性直流時代。

創造19項電力技術世界第一

不僅如此,工程還創造了19項電力技術的世界第一,實現了主要設備國產自主化率100%,自主研發了4個世界首臺首套產品,其中,全新研發的柔性直流「心臟」部件柔直換流閥,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卡脖子」難題。

相關焦點

  • 19項電力技術世界第一! 它輸送的清潔電能更靈活
    這條創造19項世界第一的輸電大通道,將雲南清潔的水電源源不斷地輸向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 新投運的送電工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一條特高壓直流大通道送電兩端,電流通過800千伏的輸電通道,從雲南昆明一路向東,在廣西柳北換流站分流後,一路進入廣西電網,另一路繼續向東,在惠州落地進入廣東電網,線路全長1452公裡。
  • 國網視訊:未來三年 西藏將向11省市輸送61億千瓦時清潔電能
    未來三年  西藏將向11省市輸送  61億千瓦時清潔電能    11月20日,國家電網61億千瓦時西藏清潔能源消納框架協議在四川成都籤約。    根據協議,2021-2023年,國家電網將通過雅中、昭沂等多條特高壓輸電線路逐年輸送西藏水電、光伏等清潔能源至中東部地區11省市。
  • 中國特高壓技術冠絕全球,從落後到世界第一,仍有難題待突破
    具體地,特高壓輸電技術又分為特高壓交流輸電(不小於1000千伏)和特高壓直流輸電(不小於±800千伏),其中特高壓直流輸電以其更適合長距離點對點輸電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前沿技術。在利用特高壓輸電技術輸送電力時,發電廠發出的電線要通過升壓變壓器將電壓升高至1000(±800)千伏以上,然後到用電地區再通過降壓變壓器將電壓降至220/380伏供用戶使用。
  • 世界最高電壓等級特高壓直流投運1年輸送電能逾500億千瓦時
    按照安徽省2019年城鄉居民用電量約396億千瓦時計算,輸送500億千瓦時電能,可以讓安徽省6300多萬人使用15個月。這些電能相當於燃燒1600萬噸標準煤,大約可以減排4320萬噸二氧化碳、13.6萬噸二氧化硫、11.84萬噸氮氧化物,對華東地區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 分布式發電技術及和它對電力系統的影響
    近年來,分布式發電憑藉其投資省、發電方式靈活、與環境兼容等優點而備受關注,它與電網聯合運行可以提高系統的經濟性、安全性、可靠性和靈活性,並且滿足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大大減輕了環保的壓力。下面將對目前比較關注的幾種分布式發電技術做介紹:2.1燃料電池威廉.格魯夫(W.Grove)於1839年發明了燃料電池以來,它的開發使用至今已逾150年了。燃料電池(Fuel cell)是一種不經過燃燒直接以電化學反應方式將富氫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裝置。
  • 加大特高壓輸送清潔能源! 提升群眾綠電獲得感
    如今,清潔取暖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的風電、光伏電等可再生資源備受青睞。國家電網積極服務清潔取暖工程,創新電力交易,加大特高壓輸送清潔能源,開展智慧服務,全面提升群眾綠色用能獲得感。政府要綠 企業要利 居民要暖11月21日一早,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石嘴子鄉下四桿旗村飄起了雪花,不多久,小村莊就像水墨畫一般。
  • 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
    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院長 杜忠明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電力系統從小規模、分散式供電系統,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上輸送容量最大
  • 西電東送,南方電網超高壓鑄就深圳特區電力動脈
    以清潔電力貢獻「深圳藍」在深圳市寶安區,有一個世界上佔地面積最小的交直流合建特高壓換流站——東方換流站。東方換流站是滇西北直流工程的受端站。該工程是西電東送首條落點深圳的特高壓直流工程,也是南方電網西電東送第三條特高壓直流通道。
  • ...書記、院長杜忠明: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院長 杜忠明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電力系統從小規模、分散式供電系統,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上輸送容量最大、輸電電壓等級最高、多區域電網交直流混聯的電力系統,電力裝機總容量、非化石電源裝機容量、遠距離輸電能力、電網規模等指標均穩居世界第一,
  • 2020年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會議-北極星電力會展網-電力行業品牌...
    關於召開2020年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 會議的通知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建設。
  • 直流電VS交流電,「電力之戰」誰主沉浮?
    愛迪生發明了直流電發電機,威斯汀豪斯研發了交流電發電機,當兩大發明家明爭暗鬥之時,神秘後起之秀尼古拉·特斯拉(尼古拉斯·霍爾特飾)突然出現……三位電力巨人會如何改變世界?影片中,最令觀眾震撼的畫面,則要屬黑暗中第一束光的亮起。
  • 共舞長江經濟帶繪就雲嶺新畫卷】綠色電力 沿江遠行
    為促進綠色能源消納,近年來,雲南電網公司通過加快西電東送通道建設、優化調度運行方式、積極開展電力市場化改革、保障省內綠色載能產業用電等一系列措施,把雲南的綠色電力源源不斷輸送到遠方,為萬千工廠提供強勁動力,為千家萬戶點亮盞盞明燈。
  • 電力百科|一文秒懂「新一代智能電能表」
    |一文秒懂「新一代智能電能表」 - 智能電錶 核心提示:智能電能表作為智能電網營銷業務、用電信息和能源分配的末端設備,覆蓋範圍極廣,在能源網際網路的建設過程中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及任務,新一代智能電能表在滿足基礎的計量功能外,更需要滿足智能設備的靈活接入
  • 《電力之戰》後又發生了什麼?
    在技術進步的今天,直流輸電在遠距離大容量電能輸送方面有著諸多>優勢:工程造價低、損耗小、調節速度快、運行可靠……在南方電網這樣東西跨度大的區域,需要大規模大容量的西部清潔水電源源不斷送到東部,直流輸電是最好的技術選擇。
  • 電力設計70年,這100項首創工程值得收藏
    今年 中國電力工程設計事業 走過70年曆程 70年來 中國能建 與行業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用一項項規劃研究
  • 世界上第一輛氫動力火車,僅排放蒸汽和水,行駛裡程可達1000公裡
    「世界上第一輛」氫動力列車目前正在德國各地運行:環保的發動機只需一箱燃料就能行駛620英裡,只產生水蒸氣德國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輛氫動力列車,標誌著挑戰汙染柴油機車威力的努力開始。氫燃料電池是一種更加友好的技術,通過混合氫和氧來產生電能來為電池和馬達提供動力。唯一的排放是蒸汽和水,多餘的能量儲存在火車上的鋰離子電池中。然而,它們的價格要比那些通常使用化石燃料的列車貴得多。
  • 全國人大代表李永萊建議:提高電能替代,推動能源綠色清潔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永萊建議,加快推進能源綠色轉型、低碳清潔發展。加快推進電能替代,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他建議,加大中央財政和地方配套政策力度,支持能源消費領域開展電能替代和能效提升,積極推動「煤改電」清潔供暖,在工業、交通領域實施「油改電」,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實施能效提升,從終端消費側推動以低碳電能廣泛替代高碳排放的傳統能源。
  • 中國電力科學院:以技術創新支撐 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作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研體系的核心骨幹,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圍繞大電網發展,開展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實際問題—— 8月19日,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承擔的「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電網安全穩定導則和技術導則適應性研究」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驗收。
  • 高級工程師阮羚:勇攀電力「珠峰」扎穩「定海神針」
    38年,他始終奮戰在生產和科研的第一線,帶領創新團隊創造了20項電力工程「世界第一」,讓中國技術走向世界。38年,從風華正茂到霜染鬢髮,他的人生像一股永不枯竭的電流,釋放著無限的激情和能量。4月19日,記者走進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聆聽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