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企鵝共17種,其體型大小差異很大:小到3斤重的小藍企鵝,大到80斤重的帝企鵝。企鵝不會飛,在陸地上走路的樣子看起來有些滑稽。它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水中,身體是流線型,很適合遊泳。這些看起來呆呆笨笨的可愛企鵝是當之無愧的南極精靈,一起來欣賞它們的攝影大片吧!
欣賞風景
攝影:Joel Sartore
南極洲的丹科島上,一群巴布亞企鵝棲息在一個巖石峭壁上。
為慶祝企鵝宣傳日,我們在國家地理的照片庫中翻箱倒櫃,找出了一些很有紀念意義的企鵝照片,與大家共同欣賞這些身著燕尾服、走路左右搖擺的可愛生物。
來張特寫吧!
攝影:Tom Murphy
圖為南喬治亞島上的一隻國王企鵝的近景照片,照片中其羽毛的豔麗多彩一目了然。人們常將國王企鵝混淆成帝企鵝。兩種企鵝體型都很高大,不過帝企鵝是所有企鵝中體型最大的,普通的帝企鵝就高達114釐米。兩種企鵝最大的區別在於國王企鵝頭部和胸部有明顯的亮橙色圖案,而且與帝企鵝相比,它們生活的地方更靠北一些。
擠作一團
攝影:Michael Melford
南喬治亞島聖安德魯斯海灣的海灘上,一群國王企鵝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與帝企鵝相比,國王企鵝喜歡更為溫暖的棲息地。它們的羽毛有四層,通過擠在一起來取暖。
恩愛夫妻
攝影:Frans Lanting
南喬治亞島上,一對麥克羅尼企鵝依偎在草叢裡。18世紀,豔麗的「麥克羅尼」帽在英國風行一時,英國的探險者認為麥克羅尼企鵝頭上的黃色羽毛與該帽相似,於是將它們取名麥克羅尼企鵝。目前,南極有繁殖能力的麥克羅尼企鵝多達900萬對,是企鵝中數量最多的種類。
像企鵝一樣走路
攝影:Bill Curtsinger
在南極洲,攝影師Bill Curtsinger學著企鵝的走路方式跟著一群帽帶企鵝 。帽帶企鵝與阿德利企鵝和巴布亞企鵝是近親,都屬於俗稱的刷尾企鵝,而帽帶企鵝是唯一面部為全白的企鵝。
漁網纏身
攝影:Frans Lanting
圖為2011年的福克蘭群島的海灘,躺著一隻被漁網困住的巴布亞企鵝。近年來企鵝的數量呈減少趨勢,其中一個威脅來自漁網捕撈,其主要食物來源——磷蝦數量減少也是一個原因。
上來透口氣
攝影:Paul Nicklen
一群帝企鵝在南極洲羅斯海的海冰下快速遊動,羽毛中釋放出大量氣泡。這些氣泡能幫助它們在水下達到最快的速度。
躍下冰山
攝影:Ralph Lee Hopkins
圖片攝於2010年,南極半島的北端布朗斷崖上,一隻阿德利企鵝從一個冰山上跳下。由於企鵝不能飛翔,跳躍是它們最能接近天空的方式。
躲避伏擊
攝影:Paul Nicklen
本圖拍於2011年,一群帝企鵝在南極洲羅斯海中的冰面上徘徊,以躲避豹海豹的伏擊。
凝視的企鵝
攝影:Paul Nicklen
這張照片登上了2006年11月刊的國家地理國際版,照片中一隻巴布亞企鵝在在南極洲拉可羅港的水下凝視。巴布亞企鵝是所有企鵝中速度最快的,其遊泳速度可達35千米每小時,是大多數其他種類企鵝速度的四倍。
換毛的企鵝幼雛
攝影: Frans Lanting
2006年的企鵝換毛季節期間,福克蘭群島上的三隻國王企鵝幼雛悠閒地享受大自然。大多數鳥類一次只換掉少數羽毛,而企鵝每年都要經歷一次大換毛,褪掉所有的羽毛從而長出新毛。
潛水的企鵝
攝影:David Doubilet
一個獨特的水下視圖展示了巴布亞企鵝潛入南極洲丹科島的情景。企鵝是遊泳專家,一生中75%的時間都要在水中度過。企鵝還是天生的偽裝專家:如果捕食者從上往下看,其背部的黑色羽毛與暗黑的水完美融合;如果水下的捕食者從下往上看,其白色的腹部正好對著水面的陽光而難以分辨。
繁殖盛會
攝影:John Eastcott 與 Yva Momatiuk
在夏季繁殖季節期間,南極洲帕瑪半島的Baily Head上,一群帽帶企鵝自由自在地漫步。為了尋求保護,大部分種類的企鵝會組成一個群體一起繁殖。一個企鵝繁殖群的數量少則有200隻,多的可達成千上萬。
很多小夥伴發消息問能不能給地理君投稿。地理君想說,當!然!可!以!啦!!這不,地理君把郵箱備好了:huaxiadili@126.com 各位小主若有精美的文字和圖片請隨時扔來。當然:1、發不發還要看稿件質量哈;2、稿費嘛,必須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