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突破美國晶片封鎖,中國科學院領頭髮力,政府全面布局

2020-09-22 國防時報排頭兵

中國最高層級科研單位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近日表示,面臨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中科院將把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實際上,這一步中科院早已在做,只不過,在美國近年對中國科技鉗制加大的力度下,中科院近來調整了科研布局,意在突破美國封殺。分析師認為,美國對華為的全面封殺,大大刺激中國晶片國產化加速發展,中國官方在政策面的扶植力道持續增強,這預示著半導體將是中國未來國家級科技戰略體系重要的一環,從長期來講,意義深遠。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

白春禮介紹說,在項目部署方面,除了中科院除承擔國家一些重大任務外,中科院設立了3類先導專項。其中,A類先導專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B類先導專項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C類先導專項是與企業合作重點解決「卡脖子」問題。

而針對「卡脖子」問題,中科院2018年啟動了超算系統、網絡安全、潛航器3個C類專項,2019年啟動了處理器晶片與基礎軟體、電磁測量、仿生合成橡膠、高端軸承、多語音多語種技術5個C類專項。經過兩年攻關,有些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進展。比如,高性能超級計算機在天文、海洋、藥物等領域取得了具有國際水平的大規模科學計算應用。

「C類專項在組織模式方面,強化產品導向、應用導向,形成了『研究所+企業+地方』三方面聯合的攻關模式。」白春禮介紹,研究所主要負責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主要負責工程化和產品化,地方給予配套支持。在保障措施方面,中科院出臺了「攻關8條」,在骨幹的薪酬、考核與崗位晉升、其他在研任務、後續科研任務保障、經費使用、研究生指標、榮譽獎勵等方面都制定了相關政策,保障科研人員潛心攻關。

8月19日,2020創新數據基礎設施峰會在福州舉行,峰會展示區人員展示華為研發的AI晶片

目前,中科院正在緊鑼密鼓地謀劃「率先行動」計劃第二階段的目標,並將繼續針對一些「卡脖子」關鍵問題做一些新的部署。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等,還有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等。「我們要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我們的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在第二期『率先行動』中,將集中全院力量,聚焦國家最關注的重大領域,進一步加強部署。」白春禮表示。

而中國政府部門也在為彌補短板準備和制定了一套全方位的新政策,據悉,2025年前中國政府將投放9.5兆人民幣發展半導體產業,以應對川普政府的限制。此外,中國高層將於10月制定下一個五年的經濟策略,而很有可能會全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並提供科研、教育和融資等方面的支持,相關措施已納入「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

其實,在美中科技戰激烈對抗下,中國早已認識到自己的短板,開始強化半導體上下遊供應鏈的政策獎勵,如8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主要是從稅收、投融資、人才、市場等多方位,對IC產業進行優惠和扶持,其中對於先進位程,從過往最高5年免稅變為10年免稅,力道空前。

2016年5月19日,南京大學教授在實驗室操作測量儀,對半導體器件進行測試

臺灣半導體志專家劉佩真指出,上述若干政策覆蓋範圍從代工上下遊延伸至設計/軟體、材料、設備到封測,以及記憶體、化合物半導體等,而政策的廣覆蓋將降低產業整體稅收負擔,投融資政策在內的多種政策組合將在未來給予重點產業充分的發展扶持,這也反映半導體將是中國大陸未來國家級科技戰略體系重要的一環,長期意義深遠。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遐近日發布的報告指出,積體電路(IC)設計國產化是中國未來5年的重要國家半導體政策,預期3年至5年後,中國品牌的低價手機將會開始採用國產系統單晶片(SoC),現在的痛苦可以極大地刺激行業的發展。(郭宇男)

相關焦點

  • 中國院士研製出KBBF晶體,雷射武器穩了,15年後美國突破中國封鎖
    眾所周知,在我國剛成立之初,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中國懷有敵意,特別是美國對我國進行了長期的技術封鎖,在這方面做得太絕了,並用許多卑鄙的手段迫使許多國家中斷了與中國的技術交流。現在,中國又變得更加強大,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中國也可以對美國實施技術封鎖了。現在美國反過來還要求中國分享技術,但中國知道自己技術的戰略意義,下令禁止出口,這使得美國非常不情願,曾經呼籲中國在國際上分享技術。
  • ...國內最大碳化矽材料供應基地4英寸晶片已量產;填補深圳寶安高端...
    據報導,基地一期項目可容納600臺碳化矽單晶生長爐,項目建成後將具備年產10萬片4-6英寸N型碳化矽單晶晶片、5萬片4-6英寸高純半絕緣型碳化矽單晶晶片的生產能力,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碳化矽材料產業基地。這一基地的啟動,將徹底打破國外對我國碳化矽封鎖的局面,實現碳化矽的完全自主供應。據悉,自 2007 年,中國電科 2 所便著手布局碳化矽單晶襯底材料的研製規劃。
  • 碳基半導體與碳化矽晶片有什麼區別
    我國近日在碳基半導體材料的研製方面有了非常重要突破,近日在碳化矽晶片量產方面也取得重大進展,相同的「碳」字,不同的材料,一個是晶片,一個是晶片。   矽基半導體、碳基半導體以及碳化矽晶片的區別:   一、碳基晶片是熱兵器,矽基晶片是冷兵器   碳基半導體,就是碳納米管為材料的半導體,而我們現在所說的晶片是採用的矽晶體,用於製造晶片的話,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個是用碳製造的晶片,一個是用矽製造的晶片,材料本質上完全不同;   和矽電晶體相比較,使用碳基半導體製造晶片,優勢很大,在速度上,碳電晶體的理論極限運行速度是矽電晶體的
  • 雷射女神侯靜:突破美國技術封鎖,讓中國領先30年,我國的驕傲
    ,面對美國的技術封鎖,一位東方的女神伸出纖纖玉手,推開了那扇阻擋在前方的門,她就是中國雷射女神——侯靜。終於,苦心天不負,因為她在大學時名列前茅,畢業後被保送,進入中國科學院深造,成為一名碩博連讀生。她的導師是我國著名的光學專家姜文漢老師,這為侯靜日後從事雷射研究埋下了一顆種子,只等天時地利,生根發芽。
  • 發力國產替代 東旭集團LTPS玻璃基板技術突破國際封鎖
    該項目打破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標誌著東旭集團成功實現了產品轉型升級,也標誌著中國又一關鍵顯示材料生產技術實現突破。平板顯示產業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新興產業,是資訊時代先導性支柱產業,事關產業升級,涉及產業安全。近年來中國平板顯示行業取得長足進步,產能持續提升。但在核心技術、尤其是上遊核心材料方面,本土企業仍面臨被國外掣肘的壓力。結合當前外部環境,這種壓力更加真實,也更加具體。
  • 新一代矽單晶設備試產成功,突破行業封鎖
    尤其是去年,我國手機行業巨頭、晶片行業巨頭兼世界上5G技術專利最多的公司——民族之光華為遭到美國制裁後,不能在正常的進行晶片的研究開發,更是讓國人認識到了掌握自研技術的重要性。然而科研技術的突破和技術人才的培養不像花錢買東西,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尤其是在如今,各項行業先進技術都被美國的大公司封鎖著,大部分元件都要送美國進口,讓國內的技術突破更是雪上加霜,特別是在晶片行業,美國更是步步緊逼,光刻機等技術一直是進度緩慢。然而就在光刻機方面失意之時,我國在晶片另一方面的關鍵技術做出了重大突破。
  • 憑一己之力讓美國感受被「技術封鎖」的中國科學家,永遠的離開了
    據中國科學院的公告中,我國的國家級院士、著名材料研究學者陳創天先生在2018年10月31日的上午9時57分於中國首都的一所醫院內去世,享年82歲。中國科學界內各大研究機構、各大學者研究者等紛紛對陳先生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以此來紀念他對中國材料研究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
  • 中國北鬥:三十年磨一劍,打破美國封鎖
    1993年,美國聲稱在中國大連港出發,目的地為伊朗的「銀河號」貨輪上裝載有硫二甘醇和亞硫醯氯兩類化學武器  。那時的我國還尚且沒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所以在大海上的銀河號想要行駛,就必須依賴美國的GPS系統。
  • 碳化矽晶片合格率達65%,國內最大碳化矽材料供應基地已實現4英寸...
    集微網消息,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報導,目前,中國電科山西碳化矽材料產業基地已經實現4英寸晶片的大批量產,6英寸高純半絕緣碳化矽單晶襯底也已經開始工程化驗證,預計年底達到產業化應用與國際水平相當。圖片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此外,中電科總經理李斌表示,目前國際上碳化矽晶片的合格率最高是70%-80%,而原來國內實驗室生產的碳化矽晶片的合格率僅有30%。
  • 【融資】華為哈勃投資碳化矽外延晶片供應商瀚天天成,認繳出資額超...
    目前,離子注入機行業主要由美國廠商壟斷,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亞舍立(Axcelis)合計佔據全球 85%-90%的市場,存在較高競爭壁壘,也是解決晶片國產化設備卡脖子的關鍵環節。為快速突破集成電路國產化瓶頸,近年來,離子注入機受到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等多項國家政策的重點支持。
  • 歐洲確診突破1000萬,「二次封鎖」遭遇民眾示威潮
    1、感染人數激增,歐洲各國紛紛出臺防疫措施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目前全球累計確診病例為4685萬,儘管美國尤仍然是最嚴重的國家,已經達到928萬。但從每日新增來看,歐洲成為了新一輪疫情的爆發關鍵點。
  • 美國男子不滿政府解除封鎖,在海灘扮死神抗議,全身黑色手持鐮刀
    隨著美國多個州「居家令」到期,目前已有20多個州解除了疫情封鎖。封鎖一解除,人們便爭先恐後外出遊玩,據《每日郵報》5月1日報導,佛羅裡達州海灘上擠滿了遊客,當地一名律師認為根本還沒到開放海灘的時候,他於周五(5月1日)裝扮成死神,來到佛羅裡達海灘,無聲抗議在新冠病毒仍在蔓延期間重新開放這裡。
  • 對美國封鎖15年:回看「中國晶」誕生始末
    編者按:「美國用了15年,終於突破中國雷射晶體封鎖,不過,我國在這個領域並沒有坐等美國的趕超。」上面這句話怪怪的,我貌似在上面看到了中國在半導體領域遇到的問題,不過在雷射領域反過來了。
  • 華為成功突破晶片封鎖局面,光子晶片更加出色,白宮封鎖註定失敗
    01華為成功突破晶片封鎖局面,光子晶片更加出色,白宮封鎖註定失敗華為遭到美國打壓是國際上面公認的,但是在部分專家看來華為並不會因為此事而受到過多的影響,反而是在美軍的打壓下意識到依靠他國的不利之處外媒根據華為的現狀也進行了點評,稱其面臨的挫折僅是暫時的情況而已,其發展潛力遠沒有美軍想像的這般簡單,從目前華為的布局來看,後續很有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出現。華為5G技術推出後就遭到了美軍的抵制,在該國家看來,一旦華為發展起來勢必會影響到美軍在通訊技術上面的影響力,尤其是在看到華為成為最大智慧型手機生產商後,更是令美軍變得更加緊張。
  • 全面突破國際壁壘 TCL「量子點顯示專利布局」獲「灣高賽」金獎
    為積極推進智慧財產權融入灣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大賽(以下簡稱「灣高賽」)頒獎儀式於9月2日在珠海隆重舉行。TCL實業「量子點顯示專利布局」項目榮獲該賽事最具價值的成長組金獎,也是行業內唯一入圍決賽的項目。
  • 全球只有美國掌握的技術,中國民企突破成世界第二,封鎖也沒用了
    圖為天鵲液氧甲烷燃料發動機點火成功最近,一家中國民企創下全球記錄,使西方又一50年封鎖被打破,這家中國民企就是藍箭航天,該公司於近日成功匹配了液氧甲烷燃料發動機「天鵲」,以及新一代液體火箭「朱雀」,並進行了200秒的點火試驗,在試驗成功後,標誌著這家中國民企突破成世界第二,在此之前,液氧甲烷燃料發動機
  • 突破國外技術封鎖?60歲美國科學家帶15人團隊回國,為祖國效力
    我國的科技實力一直都是人們的一個人們話題,而美國在對我國企業進行晶片禁運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只有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才不會被卡脖子,而有位60歲美國科學家帶15人團隊回國,為祖國效力,突破國外技術封鎖。
  • 楊成長:從七大戰略入手全面布局「十四五」規劃
    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全面認識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長期趨勢性的變化,一方面強調問題導向,解決「十三五」期間我國存在的周期性、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緩解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另一方面要著眼於長期發展,以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為核心,藉助區域戰略全面升級、需求側和供給側改革並舉、做強科技創新、加速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主動雙向開放等一系列舉措系統布局我國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 打破美國21年航天「封鎖」,3大領域全面趕超
    按照計劃,中國的探月工程分為「探」、「登」、「駐」三個階段,而嫦娥五號的圓滿成功,意味著我國第一階段的探月工程已經完成,為下一步的空間探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事實證明,美國的封鎖並沒有限制住中國航天的發展
  • 半導體巨頭崛起,突破5nm蝕刻機技術!中國芯有望突出重圍
    在晶片製造領域,將晶片上的電路圖曝光到晶片上,形成電路需要蝕刻機將多餘的部分除去,剩下的就是電路部分這樣的突破進一步使國內晶片技術更加國產化,取得這一突破的公司是中微電子。 該公司一直在國內晶片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並且表現非常出色。目前,該公司的5nm蝕刻機已成功進入臺積電的產業鏈,不久即可實現量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也就能在半導體行業中佔據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