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通訊員 梁辰 陳芃辰
11月15日,2020年廣東省大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大賽在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拉開決賽帷幕,來自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全省37所高校的70支參賽隊伍首次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雲實驗」、進行「雲較量」。
作為廣東省大學生十大學科競賽之一,本屆生化技能大賽由廣東省教育廳主辦、華南農業大學承辦,自8月18日開始接受報名以來,共收到來自全省37所高校169支參賽隊伍的實驗設計書。
經過大賽初賽評審組對全部作品進行評審,評選出50支本科組、20支高職高專組參賽隊伍進入決賽。考慮到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決賽主要依託網絡平臺進行,所有參賽隊伍都在所在高校進行比賽,包括實驗操作、ppt展示及視頻答辯環節,考驗選手的表達能力與臨場發揮的能力。
參賽隊伍的項目設計緊扣「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既與時事熱點相結合,又體現了家國情懷與社會擔當。
如華南農業大學的參賽項目「熱提『華航 48』稻米α-澱粉酶,『激活』蒸煮好風味」,探討金屬離子、pH和天然食品添加劑影響水稻α-澱粉酶活性進而影響蒸煮風味的研究;廣州醫科大學的實驗項目通過對Brf1在酒精及致癌劑誘導胃癌中作用及其機制的探索,為日後胃癌的治療和預防提供科學依據及新的治療途徑;暨南大學的實驗項目旨在為臨床分析分離外泌體提供簡便高效的方法。
參賽選手不僅將生化實驗結合健康生活主題,還將「科技助農」的主題運用到實驗中。如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梅州柚子疏果的鹽水法脫苦工藝可行性探究」項目,通過研究柚子的脫苦處理工藝,提高柚子的產量和品質,為解決農業實際問題提供技術支撐。
廣東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大賽立足實驗技能,是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希望各參賽高校通過大賽,達到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目的,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創新。
據了解,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大賽自2001年由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創辦,於2008年晉升為省級賽事,並於2015年被列入廣東省大學生學科競賽項目。近5年,累計收到1636份參賽作品,參與人數多達5372人次,賽事組織與作品質量逐年提升。
本屆生化大賽是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提高廣東高校教育教學水平,引導大學生自主學習生物化學等相關生命科學知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而舉辦。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學校提供(劉潤東攝影)
責編 | 樊美玲
審籤 | 梁澤銘
實習生 | 童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