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Nature量子產率創紀錄!:新型高效穩定和環保的量子點LED

2021-01-10 騰訊網

引言

QD-LEDs作為下一代顯示器,已通過優化QDs的梯度核/殼結構和採用具有電子空穴阻擋層的無機電子傳輸層,使得QD-LEDs的外部量子效率(EQE)可以提高到理論最大值(20.5%)。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基於CdSe的量子點上,這些量子點存在嚴重的毒性和環境問題。很少有研究更環保的InP基QD-LEDs,由於目前很難合成高質量的材料,通過前驅體純化製備的InP/ZnSe/ZnS QDs已經被證明具有93%的高量子產率,而相應的QD-LED的EQE為12.2%。InP基的QD-LEDs較差的性能歸因於InP QDs的深間隙態缺陷和氧化缺陷。

成果簡介

今日,在韓國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Eunjoo Jang團隊(通訊作者)帶領下,與韓國延世大學合作,介紹了一種製備均勻InP核和高度對稱的核/殼QD的合成方法,其量子產率約為100%。特別地,在初始ZnSe殼的生長過程中添加氫氟酸,原位蝕刻掉氧化InP核表面,然後在340℃下實現高溫ZnSe的生長。為了保持較高的發光效率,設計的殼厚度可抑制能量轉移和俄歇複合,並且初始表面配體被較短的配體取代,以實現更好的電荷注入。經過優化的InP/ZnSe/ZnS QD-LED理論最大的外部量子效率為21.4%,最大亮度為100,000 cd/m2,在100 cd/m2的條件下使用壽命長達一百萬小時,可與最先進的含鎘QD-LED相媲美。這些已準備好的InP基QD-LED將很快在商業顯示器中使用。相關成果以題為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InP/ZnSe/ZnS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發表在了Nature

圖文導讀

圖1不同形貌和殼厚度的InP/ZnSe/ZnS量子點

2 InP基的QD-LED的性能

3QD-1QD-2和QD-3R的光學特性

4配體交換QD的QD-LED

本文由木文韜供稿。

投稿郵箱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微信

cailiaorenvip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今日材料》上,為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發展開闢了高效環保的全新材料方向。  量子點顯示(QLED)被認為是繼有機發光顯示(OLED)之後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具有色純度高、色域寬、成本低等優點,易於實現大屏幕、全彩色、柔性顯示,是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和智能可穿戴顯示設備的理想之選。
  • 合肥工業大學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原標題:合工大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記者8月30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將石墨相氮化碳(g-C3N4)應用於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團隊合成石墨相氮化碳(g-C3N4)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並以其作為發光層,製備出全新的量子點顯示(QLED)器件。
  • 量子產率創紀錄!三星新型QLED將問世!
    今日,在韓國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Eunjoo Jang團隊(通訊作者)帶領下,與韓國延世大學合作,介紹了一種均勻的InP為內核,高度對稱的Core-Shell結構QD的合成方法,其量子產率約為100%。
  • 上月惠普剛發完Nature,今日三星也發Nature了
    但基於量子點的下一代電致發光顯示器需要研發出一種高效穩定的無鎘藍光器件。但目前藍光發光材料的光物理性能相對較差,如量子產率低、壽命短,仍是一個挑戰。本文亮點1. 本文合成了單位量子產率的ZnSe基藍光量子點,利用氫氟酸和氯化鋅的添加劑有效消除ZnSe晶體中的缺陷從而提高發光效率。
  •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其是以液體為基礎的,據研究人員稱,它可以幫助LED實現與固體薄膜中結合量子點的LED相比兩倍的效率。研究人員表示,隨著進一步發展,新型LED可達到200 lm / W以上的功效。
  • 合工大首次成功將石墨相氮化碳應用於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
    合工大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記者日前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將石墨相氮化碳應用於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今日材料》上,為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發展開闢了高效環保的全新材料方向。
  • 量子點顯示器新突破!三星再發Nature:實現100%量子產率!
    近日,在韓國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Eunjoo Jang團隊帶領下,與韓國延世大學合作,介紹了一種製備有效的、量子產率為1的ZnTeSe/ZnSe/ZnS藍光量子點的合成方法,其量子產率為100%。
  • 科學家發現量子點發光強度倍增方法
    先前已知的增強量子點發光強度的方法——珀塞爾效應和等離子體-激元誘導的吸收增強效應在實踐中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珀塞爾效應在於加速微納諧振器(包括等離子體激元諧振器)內部量子點的輻射弛豫過程,從而導致輻射概率增加,並相應增加光致發光的量子產率(將激發量子轉換為輻射光子的效率)。然而,量子產率不能超過100%,因此不可能利用該效應提高最初高量子產率的量子點的發光強度。
  • 歐司朗創新量子點光轉換技術讓LED更高效
    Osconiq S 3030 QD在高顯色指數下呈現卓越效能 近日,歐司朗推出了新型中功率LED Osconiq S 3030 QD,此產品是歐司朗旗下首款使用量子點光轉換技術的LED,專為區域照明和筒燈應用所研發,能夠賦予燈具更高效、更卓越的顯色性能。
  • 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獲重要進展
    近日,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三星再發《Nature》,或將引發量子點顯示技術新革命!
    量子點(QD)具有螢光量子產率高、單色性佳、發射光譜隨尺寸連續可調、光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強等優點,被認為是下一代平板顯示和固態照明應用中最具潛力的候選材料。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D-LED)具有出色的效率,色純度,可靠性,並且可通過具有成本效益的製造方式實現規模化生產,因此是大面板顯示器的理想選擇。
  • 新型近紅外二區發光量子點生物標記研究取得進展
    近紅外二區發光(950-1700 nm)在生物體內散射低、組織穿透深且成像解析度高,在分析化學和生物醫學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
  • 北美量子點製造商宣布其純紅無鎘量子點的量子產率達到了99.5%!
    北美量子點製造商宣布其純紅無鎘量子點的量子產率達到了99.5%!    慧聰LED屏網報導            據外媒報導,近日北美量子點製造商QuantumMaterials(量子材料公司)宣布,其純紅(630nm發射峰值)無鎘量子點的量子產率達到了99.5%。該公司還指出,其無鎘量子點在遠程LED應用中持續運行時間達到了1000小時。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
    研究人員認為,該發現將大大提高將量子點用於顯示器及光學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吸引力。這一發現近日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光致發光量子點目前被廣泛應用於LED和顯示器製造領域,而且也是量子信息技術領域量子發射器的基礎。上述研究工作的主要作者、國立核研究大學研究員維克多·克裡文科夫表示,這種效應是在研究薄膜混合材料中等離子體-激子耦合時發現的。
  • 2篇Nature可能引發QLED量子點顯示技術革命!
    1980年,Alexei Ekimov和Alexander Efros首次在半導體摻雜的玻璃中發現量子點納米晶的存在及其獨特的光學性能。1983年,Louis Brus實現了膠體半導體量子點的控制合成。隨後,Louis Brus 的兩個學生bawendi和Alivisatos扛起了大旗。量子點,光芒四射!
  • 福建物構所新型近紅外二區發光量子點生物標記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福建省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陳學元團隊開發出CuInSe2(CISe)基新型高效近紅外二區發光量子點生物探針,並首次將其應用於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和腫瘤靶向實時成像。
  • 福建物構所新型近紅外二區發光量子點生物標記獲新進展
    近紅外二區發光(950-1700 nm)在生物體內散射低、組織穿透深且成像解析度高,在分析化學和生物醫學等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前景。特別地,近紅外二區無機量子點由於發射波長可調、吸收截面大和量子產率高等特性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 :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
    :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引言】膠體量子點擁有帶寬可調節、造價低廉等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中硒化鉛(PbSe)量子點以多重激子效應和高效載流子遷移為著稱。
  • 碳量子點的簡單介紹
    碳量子點(Carbon Quantum Dots)是繼碳納米管、納米金剛石和石墨烯之後又一種新型碳納米功能材料,其粒徑一般小於10nm,且表面經過有機物鈍化處理後具有與傳統半導體量子點相媲美的螢光性能
  • 生物技術首次應用於量子點生產: 一種簡潔環保的新方法
    使用生物技術合成結構材料,利用自然的方法製備功能無機材料,可為人類提供更環保的經濟發展空間。   過去的幾年,多家屏幕製造商為一種叫做量子點的微小晶體而著迷,他們相信量子點電視或手機能提供色彩更清晰明亮的圖像。有傳言稱蘋果公司(Apple)原本打算在去年發布量子點屏幕的iMac。但隨後該公司改稱,因量子點的現有生產過程導致的環境毒性太大而放棄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