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段時間被潑水的李彥宏嗎?當時這位百度掌舵人正在主持2019百度AI開發者大會,展示著一項名為"最後一公裡"的功能。在AI即將席捲科技界之前,你是否好奇究竟汽車AI會是什麼樣子?
什麼是AI?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簡而言之,就是通過算法和計算,令機器具備像人類一樣的感知能力,從而能夠自我學習和並且主動解決問題。從技術角度來說,AI主要包括了機器的識別、分析、學習和決策能力,而在這背後,包含數十萬、甚至百萬條代碼的算法是實現這些功能的核心。
說到感知,機器首先需要具備"眼睛"。得益於如今數碼成像技術的發展,機器已經具備比人類厲害得多的視覺系統:變焦、夜視等功能是人類雙眼無法企及的。
但是如何從圖像中判斷圖像場景,分析識別出其中的有用信息,就需要機器中的算法結合晶片的計算來實現。
除了圖像,對於聲音識別能力也是令機器具備人工智慧的重要條件。當然想要機器聽懂語音指令並非難事:只需要聆聽分析固定指令的聲紋特徵即可。但是想要同人類對話,就不僅僅需要辨別簡單的聲紋指令,而是需要從日常成幹上萬的對語句中聆聽並識別出有用的信息,如今不少車輛具備的"自然語義識別"功能就是Al的一個簡單應用。
如今AI已經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包括醫療、教育、金融、軍事以及電子遊戲等。甚至我們每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都有AI的身影。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當AI同交通和汽車相結合,會為我們的出行、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AI如何改變我們的出行生活?
提到AI,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自動駕駛。當汽車安裝了各種攝像頭和雷達之後,就具備了比人類駕駛員更加寬廣和清晰的視野,結合深度學習能力,如今的自動駕駛功能已經能夠實現在真實道路環境下的車輛自動控制。
而在最近幾次國際車展及電子展上,AI在汽車上的另一個應用是智能座艙。作為人和車之間交流溝通的主要媒介,車內環境和設備對於人和車之間如何順利"交談"有著重要影響。尤其在如今車載功能越來越豐富的背景之下,讓汽車變得更加"聰明"就顯得尤為重要。
智能座艙(或者說數字座艙)這個概念其實最早起源於飛機。紛繁複雜的信息使得傳統座艙已經無法承載,並且也給飛行員帶來了巨大的負擔,數位化的飛機座艙成為了其發展趨勢。最直白地說,智能座艙是為了減少人的介入,將人從複雜的操作中解放出來。
以電動化為基礎的智能汽車,不僅需要展示電量、續航裡程、電池狀態,還需要顯示高精地圖信息以及各式各樣智能化的服務,傳統汽車儀表已經難以應付龐大的信息量。智能化的汽車駕駛座艙就應運而生了。雖然目前對於汽車智能座艙其實沒有明確統一的定義,但是智能座艙這個體系基本上都包括了HUD抬頭顯示、中控系統、流媒體後視鏡、全液晶儀表、信息娛樂系統、車聯網模塊等等。
想體驗汽車AI?你可以這樣選車
不過真正完全體的汽車AI一時還難以實現,首先數據的傳輸速度在5G還未普及時並不能得到滿足;其次車載相關硬體的適配仍然還沒有解決,即使有價格也十分高昂。但是如今市場上銷售的車型,有一些已經初具AI的雛形了。
L2級自動駕駛就是其中之一,這一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夠做到單車道內的橫向和縱向控制,實現自動跟車、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都可以實現,另外不少車型的攝像頭還能識別交通指示牌。自主品牌中包括長安CS55 IACC、比亞迪唐等車型都已經實現了L2級自動駕駛。當然,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應該是目前量產車型中完成度最高的,但礙於國內的交通情況和法規,這套系統並不算最實用的。
如果你對現階段的自動駕駛並不太信任,那麼體驗一下互聯功能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自主品牌車型更是把車載互聯繫統玩出了花,而放眼全球,大多數車企採用的仍是傳統車聯網方案,谷歌和蘋果目前為車企提供的也不過是智慧型手機通過連接線進行車載中控屏的數據"投屏"方案。比較知名的智能互聯繫統有上汽&阿里聯合開發的斑馬智行、比亞迪的D-Link,這兩款互聯繫統的共同點就是保持了開放性併集成了智能化的語音系統。而隨著5G等技術的到來,延時性更低,人車互動將更加流暢,屆時基於作業系統之上的創新和服務將更加令人期待。
如果你想提前體驗一下汽車AI,L2級自動駕駛和這些智能化的車載互聯繫統絕對能讓你滿意。科技的進步在方便著我們的生活,AI的加入能讓汽車和我們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心有靈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