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未來不只是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座艙、AR導航,開車就像打遊戲

2020-12-05 選車偵探

還記得前段時間被潑水的李彥宏嗎?當時這位百度掌舵人正在主持2019百度AI開發者大會,展示著一項名為"最後一公裡"的功能。在AI即將席捲科技界之前,你是否好奇究竟汽車AI會是什麼樣子?

什麼是AI?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簡而言之,就是通過算法和計算,令機器具備像人類一樣的感知能力,從而能夠自我學習和並且主動解決問題。從技術角度來說,AI主要包括了機器的識別、分析、學習和決策能力,而在這背後,包含數十萬、甚至百萬條代碼的算法是實現這些功能的核心。

說到感知,機器首先需要具備"眼睛"。得益於如今數碼成像技術的發展,機器已經具備比人類厲害得多的視覺系統:變焦、夜視等功能是人類雙眼無法企及的。

但是如何從圖像中判斷圖像場景,分析識別出其中的有用信息,就需要機器中的算法結合晶片的計算來實現。

除了圖像,對於聲音識別能力也是令機器具備人工智慧的重要條件。當然想要機器聽懂語音指令並非難事:只需要聆聽分析固定指令的聲紋特徵即可。但是想要同人類對話,就不僅僅需要辨別簡單的聲紋指令,而是需要從日常成幹上萬的對語句中聆聽並識別出有用的信息,如今不少車輛具備的"自然語義識別"功能就是Al的一個簡單應用。

如今AI已經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包括醫療、教育、金融、軍事以及電子遊戲等。甚至我們每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都有AI的身影。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當AI同交通和汽車相結合,會為我們的出行、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AI如何改變我們的出行生活?

提到AI,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自動駕駛。當汽車安裝了各種攝像頭和雷達之後,就具備了比人類駕駛員更加寬廣和清晰的視野,結合深度學習能力,如今的自動駕駛功能已經能夠實現在真實道路環境下的車輛自動控制。

而在最近幾次國際車展及電子展上,AI在汽車上的另一個應用是智能座艙。作為人和車之間交流溝通的主要媒介,車內環境和設備對於人和車之間如何順利"交談"有著重要影響。尤其在如今車載功能越來越豐富的背景之下,讓汽車變得更加"聰明"就顯得尤為重要。

智能座艙(或者說數字座艙)這個概念其實最早起源於飛機。紛繁複雜的信息使得傳統座艙已經無法承載,並且也給飛行員帶來了巨大的負擔,數位化的飛機座艙成為了其發展趨勢。最直白地說,智能座艙是為了減少人的介入,將人從複雜的操作中解放出來。

以電動化為基礎的智能汽車,不僅需要展示電量、續航裡程、電池狀態,還需要顯示高精地圖信息以及各式各樣智能化的服務,傳統汽車儀表已經難以應付龐大的信息量。智能化的汽車駕駛座艙就應運而生了。雖然目前對於汽車智能座艙其實沒有明確統一的定義,但是智能座艙這個體系基本上都包括了HUD抬頭顯示、中控系統、流媒體後視鏡、全液晶儀表、信息娛樂系統、車聯網模塊等等。

想體驗汽車AI?你可以這樣選車

不過真正完全體的汽車AI一時還難以實現,首先數據的傳輸速度在5G還未普及時並不能得到滿足;其次車載相關硬體的適配仍然還沒有解決,即使有價格也十分高昂。但是如今市場上銷售的車型,有一些已經初具AI的雛形了。

L2級自動駕駛就是其中之一,這一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夠做到單車道內的橫向和縱向控制,實現自動跟車、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都可以實現,另外不少車型的攝像頭還能識別交通指示牌。自主品牌中包括長安CS55 IACC、比亞迪唐等車型都已經實現了L2級自動駕駛。當然,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應該是目前量產車型中完成度最高的,但礙於國內的交通情況和法規,這套系統並不算最實用的。

如果你對現階段的自動駕駛並不太信任,那麼體驗一下互聯功能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自主品牌車型更是把車載互聯繫統玩出了花,而放眼全球,大多數車企採用的仍是傳統車聯網方案,谷歌和蘋果目前為車企提供的也不過是智慧型手機通過連接線進行車載中控屏的數據"投屏"方案。比較知名的智能互聯繫統有上汽&阿里聯合開發的斑馬智行、比亞迪的D-Link,這兩款互聯繫統的共同點就是保持了開放性併集成了智能化的語音系統。而隨著5G等技術的到來,延時性更低,人車互動將更加流暢,屆時基於作業系統之上的創新和服務將更加令人期待。

如果你想提前體驗一下汽車AI,L2級自動駕駛和這些智能化的車載互聯繫統絕對能讓你滿意。科技的進步在方便著我們的生活,AI的加入能讓汽車和我們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心有靈犀"。

相關焦點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智能座艙|軟體定義...
    顯示面板大屏化新一代智能座艙將液晶儀錶盤和中控大屏結合,共同對用戶體驗產生影響,滿 足消費者對科技感和舒適性的需求。智能座艙是新能源和未來無人駕駛汽車標 配。L4 自動駕駛是未來智能汽車的必然趨勢, 更多圍繞乘客的角度去進行 HMI 設計,隨著 5G 和車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 便利、人性化體驗,正在重新定義未來汽車人機互動新模式。3D 儀錶盤、 AR-HUD 和媒體後視鏡都將為駕駛員提供更便捷和更安全的駕駛信息顯示。但 特斯拉的 Model3 摒棄了傳統的液晶儀錶盤,全採用 15 寸的中控大屏顯示。
  • 敢於放言超越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小鵬汽車做對了什麼?
    何小鵬表示:「智能已經在用戶的購車決策裡佔據越來越大的比重,智能汽車將成為未來趨勢已成行業共識,而自動駕駛的全棧自研量產能力正是小鵬汽車的核心優勢。」此次「1024小鵬汽車智能日」活動現場,重點展示了小鵬汽車在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最新技術,包括:即將在小鵬P7上首次搭載的NGP高速自動導航駕駛功能、屬於XPILOT 3.0的停車場記憶泊車功能、全場景語音功能等。它們賦予了小鵬車型更加便利的用車體驗、「只動口、不動手」的連續自然語音交互能力,甚至還有超越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輔助性能。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
    L4 自動駕駛是未來智能汽車的必然趨勢, 更多圍繞乘客的角度去進行 HMI 設計,隨著 5G 和車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 便利、人性化體驗,正在重新定義未來汽車人機互動新模式。3D 儀錶盤、 AR-HUD 和媒體後視鏡都將為駕駛員提供更便捷和更安全的駕駛信息顯示。但 特斯拉的 Model3 摒棄了傳統的液晶儀錶盤,全採用 15 寸的中控大屏顯示。
  • 智行者科技 CTO 王肖:自動駕駛大腦的設計思路探析 | 未來汽車大...
    但是,作為自動駕駛的最重要組成部分,自動駕駛大腦究竟是如何構成和工作的,很多人對此卻仍然一知半解。最近,北京智行者科技 CTO 王肖在雷鋒網 · AI 慕課學院的「未來汽車大講堂」,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將近兩個小時的詳細講解。
  • 百度車聯網AR方向資深專家:自動駕駛時代的HUD技術展望
    12月1日-2日,由蓋世汽車主辦的「2020第二屆車聯網與智能座艙大會」隆重召開。本次會議主要圍繞車聯網、座艙域控制器、車載作業系統OS、OTA、座艙顯示等車聯網及智能座艙領域熱門話題展開探討,共謀產業未來發展之路。下面是百度車聯網事業部AR方向資深專家鄧蘇南在本次大會上的演講。
  • 騰訊引領AR導航新風口,微美全息AI視覺應用革新無人駕駛領域
    AR導航的快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玩家關注和加入。比如騰訊,就於上周舉辦的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慧出行分論壇上發布了一款AR導航,助力下一代智能座艙升級。此次騰訊全新發布的AR導航,採用車道級精準定位技術,讓導航指引標識就像是原生「長」在道路上一樣,更加精確、逼真地 「貼合」。
  • Vision BMW i Interaction EASE自動駕駛人機互動概念座艙全球首發
    日前,Vision BMW i Interaction EASE自動駕駛人機互動概念座艙在2020北美消費電子展上全球首發。其超越現實的人機互動理念,前瞻性地展示了寶馬的自然交互未來,讓人們超前感受自動駕駛時代妙不可言的出行樂趣。寶馬堅信個人移動出行是充滿魅力且富有情感力量的。
  • 自動駕駛未來5年發展有了「導航」
    交通運輸部今天在解讀《關於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時提出,這是面向未來5年研究提出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此前,11部門聯合印發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了2025年的一系列戰略願景。《指導意見》的出臺,意味著實現這些戰略願景有了具體的「導航」。
  • 自動駕駛的現狀、案例與趨勢
    公司啟動了新一代智能座艙的開發,以智能座艙域控制器開發為核心,結合顯示屏、智能開關、HMI、座艙聲學等關鍵產品技術,打造未來智能座艙的整體解決方案。公司首個車載終端TBOX智能網聯技術標準正式發布,人工智慧算法、大數據中心、雲計算AI調度工作平臺、網絡信息安全等數位化「中臺戰略」的關鍵技術能力加快建立完善。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7月3日,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與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共同宣布,雙方就智能網聯、智能駕駛等AI技術在汽車、出行領域展開全面戰略合作。9月24日,長城與華為在深圳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雲服務、大數據、出行服務等創新技術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在自動駕駛發展放緩的情況下,不同類型企業有不同的戰略規劃。
  • 寶能汽車打造未來智能座艙,滿滿黑科技刷新體驗
    近期消息顯示,明年寶能汽車將上市一款豪華的BEV(純電動汽車),和一款REV(增程式電動汽車)新車。低調布局三年之後,如今的寶能汽車開始陸續產出成果,開始與市場展開更親密的互動。寶能汽車如今已落地汽車全產業鏈布局,除了整車、零部件的研發製造之外,對於汽車智能化的追求也一直在繼續。那麼,寶能汽車又將帶來什麼樣的智能體驗呢?
  • 智能網聯汽車周報(11月第一周) | 小馬智行與一汽合作量產自動駕駛...
    OEM及汽車供應商在單一的高算力電控單元(ECU)系統上設計和研發下一代座艙系統。,可讓一組自動駕駛車輛在不確定的交通條件下協同駕駛。月第二周)|重慶發自動駕駛路測辦法智能網聯汽車周報(5月第一周)|海南5G無人駕駛客車投運智能網聯汽車周報(4月第五周)|自動駕駛公路國標徵意見智能網聯汽車周報(4月第四周)|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指南智能網聯汽車周報(4月第三周)|工信部智能網聯標準要點智能網聯汽車周報(4月第二周)|四川發智能汽車工作要點智能網聯汽車周報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2020年2月,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11個國家部委聯合印發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代表我國智能汽車頂層設計出爐,戰略提出要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 智能表面、傳感器和汽車HMI的未來
    重新思考汽車座艙從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開始,汽車座艙從20世紀50年代的實用設計轉變為更類似於飛機駕駛艙的設計。收音機是唯一可供駕駛員使用的電子設備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些早期採用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菜單難以導航,與讓你全神貫注的智慧型手機不同,缺少帶有意圖驅動的觸覺響應的物理按鈕使駕駛員無法嘗試執行多任務。其次,現有的顯示技術雖然對智慧型手機足夠好,但不足以用於汽車。阻式觸控顯示器在陽光直射下難以讀取,多年來性能顯著下降,同樣,駕駛員也發現電容觸摸也不適合。在寒冷的天氣裡,司機不脫下手套就不能操作HVAC。
  • 【CC-1000T智能座艙評測之廣汽新能源Aion S】魅Evo530的智能化...
    車雲研究院計劃在2020年內評測各大品牌新上市及暢銷車型超過100款,全面覆蓋中國汽車市場的大部分車型。評測體系未來還將引入客觀評測模型,實現主客觀關聯性分析,讓體系日趨完善。車雲網希望通過「CC-1000T智能座艙評測體系」的進化升級,推動智能座艙評測體系的突破,為未來移動出行變革的真正實現貢獻出一份力量。
  • 汽車:Mapper使用Uber-Precise道路掃描儀幫助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
    優步這樣主要還是想更好地為用戶服務,但當時應該沒想到兩年之後,會用公司利用這個來幫助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總部位於舊金山的Mapper公司是另一家致力於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創業公司。與Waymo或Drive.ai不同,Mapper並沒有創造自己的半自動駕駛汽車。相反,該公司專注於收集地圖數據,然後可以將其出售給其他開發人員。
  • 智能座艙、氫燃料電池汽車、石墨烯電池...我不信北京車展上的這些...
    從中可以明顯的看到汽車行業已經向電動化、智能化方向邁出了跨越式的前進步伐。今天,邦老師就帶大家 一起看看今年的北京車展上那些重量級的先進技術。■ 智能座艙/方案——傳統座艙被賦予靈魂近年來,汽車的智能化發展迎來高潮,也創造出了「智能汽車」這一新概念。
  • ...專用智能車負責人劉元盛:低速智能車的應用與實踐 | 未來汽車大...
    此外,2018 年 1 月 16 日,雷鋒網·新智駕將在美國矽谷舉辦 GAIR 矽谷智能駕駛峰會,屆時也將有多位國內外自動駕駛大牛一起探討自動駕駛的發展與未來。詳情點擊:https://gair.leiphone.com/gair/gairsv2018,歡迎大家關注。
  • 2020,自動駕駛下「雲端」
    11月25日,一份名為「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在網上傳開,這份文件除了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IAS BU)的業務管轄關係從ICT業務管理委員會調整到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更對外界透露出一個頗為堅決的聲音:華為不造車,只做智聯網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這份文件更等同於華為的一份「陪伴者」宣言。
  • ...墓園,滴滴稱是誤會;蘋果租賃矽谷大型倉庫或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研發
    目前還不清楚蘋果將開發什麼,不過自動駕駛汽車平臺是可能性之一。蘋果曾一度被報導放棄打造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轉而開發相關平臺,但最近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卻表示,蘋果的目標確實是打造自己的汽車,將可能會在 2023 年至 2025 年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