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大批身著紅馬甲、頭戴紅帽的人冒著寒風相約到雙流縣黃甲鎮黃瓦居廣場。原來,他們都是來參加黃甲街道志願者服務中心表彰大會的。在此次大會上,對優秀分中心、優秀大學生志願者、優秀志願者、星級志願者進行了表彰。而在他們身旁——2200平方米的市民服務中心則是他們共同揮灑熱情的地方。
當志願者可換積分
拿著志願服務積分 可換商品 可充話費
上周三,65歲的郝阿姨走進了位於黃甲鎮三葉街的愛心超市,逛了一圈後她最終買了一袋米、一袋幹海帶和兩包酸奶。「好多分?」「刷你12分哈。」結帳的時候,郝阿姨沒有問「多少錢」,老闆也駕輕就熟地接過郝阿姨拿出的「會員卡」,在電腦上做了登記,整個過程耗時不到半分鐘,郝阿姨就滿意地提著貨品走出商店。記者上前和郝阿姨一聊才知道,她刷的是黃甲街道志願者服務中心的會員卡。郝阿姨告訴記者,這是一個積分卡,每做一次志願者服務就可以積分。「一分就等於5元錢,可以到鎮上專門的愛心超市、指定藥店、通訊運營點兌換日用品、藥品、話費等等。」郝阿姨說。
2013年11月,黃甲街道志願者服務中心誕生。2014年5月,志願者服務中心搬進了新修建的黃甲街道市民服務中心。該中心面積達2200平方米,裡面設有法律援助中心、居家養老服務站、婦女兒童之家、志願者服務中心等硬體設施,成為一個為市民提供各類服務的集合體。短短兩年時間裡,黃甲街道志願者服務中心已在其轄區內的黃瓦居、八角居、長梗居等七個社區建立了分中心,註冊志願者已達1200餘人,其中最小的16歲、最大的70多歲。對此,黃甲街道黨工委副主任、辦事處副主任劉雨說:「市民服務中心推行『以服務換積分,以積分換服務』的獎勵機制,這或許是黃甲居民踴躍參與志願服務的重要原因。」
用積分換服務
興趣班培訓課也可用積分換
在市民服務中心的二樓,是居家養老服務站所在地。記者當天看到三十多名個老人正在棋牌室裡喝茶聊天,按照規定,看電視、下象棋、醫療保健和老年人心理諮詢都是免費的,但打紙牌、使用按摩椅等要給相應的費用。今年61歲的黃大爺患有肩周炎,常來服務站使用按摩椅。黃大爺說:「用按摩椅可以付現金也可以刷積分卡,我在兒童之家看護過娃娃,卡上有90多分,每次用按摩椅刷一分就可以。」除此之外,黃大爺還表示在三樓有文藝志願者書畫室、舞蹈室,自己的孫女通過刷積分的方式「購買」了水粉畫和舞蹈興趣班課程,免去了交學費。
「目前,雙流縣青少年宮、雙流青少年社工協會等單位與我們結成了合作關係,消防、公安等單位也經常與我們聯合開展宣傳教育主題活動。用積分換取的服務項目越來越多,包括學生課後功課輔導、周末興趣培訓班、各類成人技能培訓、居民身體心理健康諮詢指導、成年人舞蹈書法指導以及其他類型志願者活動。」劉雨說,「這些社會資源也成為拓寬服務渠道、提升服務水平的重要平臺。」
志願服務APP上可查積分
除此之外,黃甲街道還推出了微博、微信、志願專用APP等為愛心助力。2015年最後一天,在街頭「站完崗」的八角居小區居民謝大姐交班後,掏出手機查看了自己的志願服務積分,這已經是她2015年12月第八次當文明勸導員了。而她所查看的正是黃甲街道志願者服務中心推出的「志願黃甲」App,通過這個App,謝大姐可以第一時間獲取志願活動信息、居民互助需求和自己的志願服務情況等。「一會兒去志願者中心登記今天站崗的積分,加上原來的,已經破三百了。」記者了解到,目前僅有安卓系統的手機可以下載「志願黃甲」App,「我們2016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儘快推出蘋果手機用戶專用App,擴大受眾面,讓更多人加入志願者隊伍。」劉雨說。
積分獎勵機製成溫暖催化劑 促志願服務常態化
郫縣建立積分超市 愛心變現增動力
助殘志願者張貴傑用120個積分兌換了一個炒鍋
志願服務證
郫縣建立「社區志願者積分超市」,社區按照服務1小時累計1個積分的原則,為志願者們兌換食用油、炒鍋、涼被等物品。其中,助老志願者葉山洪用50個積分兌換了涼被;老年志願者張富瓊用69個積分兌換了3瓶食用油和一個環保購物袋;助殘志願者張貴傑用120個積分兌換了一個炒鍋等。據統計,600餘名志願者通過積分超市兌換了食用油、圍裙、炒鍋等1000餘個物品。
郫縣頒發了《郫縣誌願者註冊登記管理辦法(試行)》、《郫縣誌願服務記錄辦法(試行)》,規範了志願者參加活動的流程和志願服務的記錄方式。各志願服務隊(站)以志願服務證和成都志願者網相結合的記錄方式,採集記錄志願者基本信息和參加活動信息,並形成「郫縣誌願者資料庫」,實現了對志願者的服務時數及時、準確、真實的記錄。其中,郫縣文明辦統一制發的志願服務證,為積分兌換提供了有效依據。
通過積分兌換,志願者不僅可以兌換日常生活用品,還能獲得精神獎勵,改變了單向付出的狀況,將志願服務的受益人群延伸至志願者本身,也激勵更多群眾參加志願服務。此外,郫縣還將繼續擴寬激勵方式,對達到一定服務時限的志願者,試點進行藥品兌換、優先就醫、優先就學等激勵制度,切實提高志願服務的社會凝聚力和吸引力,大力倡導行善立德的志願理念,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使「服務他人,奉獻社會」蔚成風尚。
雙流:參加公益服務可獲積分換「禮」
「以前住在農村裡生活慣了,搬到小區後,新的生活環境,讓我們這些走田坎適應起來有些難,自從有了志願者崗位後,大家的熱情和積極性也調動起來。」志願者蔡玉超說,現在加入了志願者,不但可以參與小區的建設管理,還可以獲得積分,生活充實多了。
隨著天府新區建設的縱深推進,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雙流縣大量的拆遷戶入住安置小區,從農民一下子變為居民,新的生活環境需要居民適應,社區管理任務日趨繁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針對這一實際,雙流縣積極探索社區管理模式,率先在正興鎮創新志願服務,融入志願者積分管理模式,積極推進和諧社會構建,數位化的公民道德評價積分管理體系應運而生。
該管理體系是雙流縣全面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創新社區志願服務,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我愛我家,共建共享」的新市民觀念的重要舉措,具有目標明確,組織完善,制度嚴謹,技術先進,針對性強等特點。其建設目標是在構建一個全民參與,各級社會機構和組織積極響應的,具有足夠公信力和可操作性的公民道德評價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公民個人的文明公益行為和社會公共服務被量化成分值,公民可以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參加公益服務或見義勇為得到積分,也可以用積分免費換取別人的服務或公共服務,通過積分及兌換讓公民自覺參與公益事業切實提高道德素養,從而實現提高社會道德水平的目標。
(成都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