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馬加鞭,讓胰島素的降糖作用發揮更好的藥物,注意下副作用

2020-12-01 騰訊網

血糖能控制到正常,是一個非常有挑戰的事情,確實也非常的有難度,在嚴格的控制飲食,堅持運動,應用過一些口服降糖藥物治療以後,血糖可能仍然控制的不理想。

為了更好更快的控制血糖,醫生通常都建議患者選擇使用胰島素治療。胰島素確實能夠很好的降低血糖,但長期使用胰島素的過程中會發現,胰島素的用量可能會逐漸的增加,效果沒有剛開始使用那麼好。

原因就是對於2型糖尿病人來說,本身就存在胰島素抵抗的病理生理基礎,病程逐漸延長,胰島素抵抗的情況就會越來越明顯。

因此即使使用了胰島素,仍有70%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能達標。。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胰島素用量可能會逐漸增加,體重會逐漸增長,由此帶來的心血管卒中等副作用等,也會讓糖尿病患者有所顧慮。

怎樣能夠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讓胰島素的作用發揮的更好是臨床醫生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於這部分患者,醫生可能會聯合使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臨床數據顯示,效果非常好,血糖會下降,而且會減少胰島素的用量。

噻唑烷二酮類主要是改善整體胰島素敏感性和促進外周組織(骨骼肌)攝取葡萄糖,抑制脂肪組織向血中釋放游離脂肪酸,用於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的患者。

這類藥物能夠全面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因此我們通常稱這類藥物為胰島素增敏劑,噻唑烷二酮類有效降糖的同時還能正向調節血脂,改善患者血壓,降低心血管風險,帶來治療的多重獲益。

因此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在臨床應用也是比較廣泛。但是由於應用過程中逐漸出現的副作用如下肢浮腫、誘發心衰,貧血、肝功能異常等,歐美國家率先禁用了羅格列酮,我國雖然還在使用,但使用範圍明顯受限,因此目前較為廣泛使用的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是吡格列酮。

吡格列酮是國內外權威指南推薦的 2 型糖尿病基礎治療方案之一,具有廣泛的臨床使用經驗和豐富的循證醫學證據。有研究認為,在胰島素基礎上加吡格列酮,會降低糖尿病人的死亡率,而且獲益主要來源於非心血管死亡

在使用吡格列酮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有:

老年人使用,可以從低劑量15mg開始,逐漸到正常劑量60mg,單獨使用幾乎不出現低血糖情況。

肝功能輕度的升高1-2.5倍肝酶升高,可以正常使用。如果有活動性B肝肝炎、或肝硬化,禁用。腎臟功能腎小球濾過率大於60ml/min,不需要調整劑量;在大於45ml/min小於60ml/min的需要減量使用,如果小於45ml/min則禁用。

兒童、青少年、和孕期避免使用。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在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到頭痛、腹瀉、上呼吸道感染、水腫等副作用,應用一段時間後,逐漸適應後往往會緩解。

我是愛生活、愛美食的孫醫生,持續為大家提供優質健康知識。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謝性疾病越來越多,還可能影響家庭和下一代的幸福。好好控制血糖、體重才是治療的根本。

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關注並點讚是對我的最大支持。如果您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有這方面的問題,請轉發給他們。這是對家人和朋友最大的關愛。

相關焦點

  • 降糖藥物有哪些副作用?一文盤點各種降糖藥常見副作用,值得收藏
    糖尿病一旦被診斷,幾乎都需要長期使用降糖藥物,但同時糖友們又無可避免地需要面對一個問題——藥物副作用!藥物副作用不僅會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更可能會給身體帶來直接損害。特別是近年來不斷上市的新型降糖藥物,許多糖友們甚至來不及對它們作充分了解。今天,筆者就帶糖友們深度認識降糖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 常用口服降糖藥物的副作用有哪些?又該如何應對?| 用藥知識
    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口服降糖藥也不例外,雖然總體而言,降糖藥物益處大於風險,但仍有一些患者會對某些藥品產生明顯的不良反應。 胰島素促泌劑(磺脲類以及格列奈類) 磺脲類以及格列奈類均屬胰島素促泌劑,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來發揮降糖作用,因而此類藥物主要適用於尚保留部分胰島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 1.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是體重增加及低血糖。
  • 是藥三分毒,長期服用降糖藥物會給身體帶來什麼毒副作用?
    診斷為糖尿病後,如果經過飲食、運動等治療,血糖不能控制在目標範圍,醫生就會建議患者使用降糖藥物。口服降糖藥物作為目前降糖藥物最為常用的一種類型,會被醫生選用。口服降糖藥物如果效果較好,通常會被長期使用,幾年甚至十幾年。長期服藥,「是藥三分毒」啊!
  • 【藥物】這些糖友要注意,慎用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
    該藥也可與其他各類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聯用。單藥治療,開始劑量為每次15毫克,每天1次,經2周治療後,若降糖效果不滿意,劑量可加至每次15毫克,每天2~3次。吡格列酮劑量大於每天45毫克時,降糖效果並不會進一步增加。如果患者對單藥治療反應不佳,應考慮聯合用藥。本藥可與磺脲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類藥或胰島素合用。
  • 二甲雙胍與阿卡波糖,是如何發揮降血糖作用的?哪種降糖作用更快
    二甲雙胍與阿卡波糖,都是目前最常用的降糖藥,糖友們可能都不陌生,都吃過或者正在吃。很多朋友有疑問,這兩種降糖藥區別大嗎?它們是如何降血糖的?哪種降糖更快呢?今天就來說一說。二甲雙胍不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不會使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產生低血糖症。能夠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二甲雙胍還能降低血漿游離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水平,降低體重,抑制血小板聚集,恢復血小板功能,可直接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增加血流量,降低多方面的危險因素,從而保護心血管。
  • 盤點:常用的固定複方降糖製劑有哪些? | 用藥知識
    糖尿病治療如果在調整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單藥治療血糖不能達標,就要進入聯合用藥了。聯合用藥讓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結伴而行,協同作戰,來達到更好的糖效果。其中固定複方製劑使用簡便,經濟實惠,降糖強效持久並顯著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為糖尿病患者用藥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筆者嘗試對目前最常用的固定複方降糖製劑簡要歸納,供各位同仁臨床用藥參考。
  • 糖尿病用藥需注意!這6大類口服降糖藥,可不要弄混了
    2、格列奈類藥物 列奈類藥物可以快速控制餐後血糖高升的狀況,但不適用於降低空腹血糖。服用這類藥物需要在就餐前即刻服用,其一大優點就是不易引起下一餐前的低血糖,適合老年人、輕度糖尿病腎病患者以及飲食不規律者服用。
  • 糖尿病用藥有禁忌,降糖藥與6類藥物相剋,同服會中毒,甚至得癌
    中醫最講究忌口,是基於藥物或是食物相生相剋的原理。很多人認為,西藥是不需要忌口的,其實,西藥更需要忌口,更講究藥物的配伍。因為,西藥都是化學藥品,不同的化學成分到一起,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物質。如果不注意藥物的禁忌,極有可能產生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 降糖藥口服時間有講究,千萬別弄錯!
    絕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用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水平。口服降糖藥種類較多,不同類型藥物作用機制不同,因此服藥方式也不同。如果服藥時間不正確,很難達到預期的降糖效果。口服降糖藥為處方藥,醫生未必會對每位患者詳細告知服藥方式,而當患者拿著處方來藥店購藥時,作為藥師或店員,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正確認識、服用藥物,熟悉服藥時間和間隔等技巧,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保證口服降糖藥發揮應有作用,以達到合理用藥,保證用藥安全的目的。
  • 口服胰島素研究進展
    目前,糖尿病的治療已逐漸發展為糾正生活方式(飲食和鍛鍊)、降糖、控制體重、以及降壓、調脂、抗凝的綜合治療模式。降糖手段以口服降糖藥與胰島素注射為主,但口服降糖藥所引起的併發症給患者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帶來困擾,影響了其生活質量。
  • 用負離子療養糖尿病,再也不用吃降糖藥扎針打胰島素了!
    糖尿病傳統西藥療法弊端叢生糖尿病的患病根源,是人體胰腺細胞及負責接受胰島素的組織細胞被過度氧化而導致人體分泌和接收胰島素異常所致。目前,常規的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四種:一、營養治療:即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的調理,包括日常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或者服用一些先進的降糖藥物,一次調節體內糖代謝,來達到治療的效果。二、藥物治療:主要是服用化學類藥物進行治療,包括胰島素分泌劑,雙胍類、AGI等。
  • 這一次,口服胰島素真的要來了!
    現場報導:光啊啊來源:醫學界內分泌頻道目前,糖尿病的治療已逐漸發展為通過糾正生活方式、降糖、控制體重以及降壓、調脂等措施的綜合治療模式,降糖的主要手段以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注射為主。(口服胰島素膠囊FDA Ⅱb期臨床試驗成功暨臨床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現場)Oramed公司首席科學官Kidron博士稱,他們進行的Ⅱa和Ⅱb期試驗均在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監測下進行,目前已有500位受試者使用了該口服胰島素膠囊。
  • 得了2型糖尿病,吃什麼降糖藥比較好?那要看你的血糖情況了
    一個原因是胰島不能分泌胰島素了,或者分泌的胰島素數量不足了;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身體利用胰島素的能力下降了。如果一個人的胰島徹底不能分泌胰島素了,那就會被診斷為1型糖尿病;其他情況引起的糖尿病,則統統被歸類為2型糖尿病。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女性懷孕期間合併的糖尿病,因為懷孕的特殊性需要特別處理。
  • 二甲雙胍降到「地板價」,終於不用心疼藥錢了,吃的時候注意啥
    二甲雙胍可以增加基礎狀態下糖的無氧酵解,抑制腸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葡萄糖的外周利用,減少肝糖原生成和減少肝糖輸出,改善人體組織細胞的胰島素抵抗狀態,對糖尿病有確切的療效。單獨用藥不會引起低血糖,安全性也很好。
  • 乾貨滿滿:經典降糖藥物的相互作用和臨床處理方法 | 用藥知識
    今天,我們盤點一下與經典降糖藥物二甲雙胍、a-糖苷酶抑制劑、磺脲類、噻唑烷二酮類相關的藥物相互作用,並在最後歸納了可能與「所有降糖藥」均有關的相互作用。 什麼是藥物相互作用?同時蛋白結合率較高且大部分經尿液排出,其次為糞便途徑。因此,任何影響SU藥動學特徵的藥物都有可能改變療效和增加不良事件風險。這類藥物與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其他藥物發生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大,見下表。
  • GLP-1類藥物有望替代胰島素成為2型糖尿病的一線治療的最佳選擇
    GLP-1受體激動劑不僅具有與胰島素類似降糖功效,其益處來自其多效性作用,包括食慾控制、減肥和心血管獲益作用(1)。這些益處,是胰島素和其他口服降糖藥所不具備的。胰島素治療有發生低血糖的高風險,而GLP-1是以血糖依賴的形式降糖的,因此發生低血糖的風險極低。
  • 被中醫稱為消渴症的糖尿病,中藥降糖效果更好?不一定!
    誤區二:降糖藥會損害肝腎功能,不能長期服用 口服降糖藥對肝、腎功能的影響並不大,只要嚴格按醫囑服用是不會造成嚴重危害的。相反如果長期高血糖而不服藥,那對肝、腎功能的損害會更大。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藥治療期間應定期複查肝腎功能,每半年檢查一次生化指標。
  •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最新版發布,藥物方面有何推薦?來看此文
    二甲雙胍大家都很熟悉了,這個藥物能夠通過抑制肝糖元輸出,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腸道葡萄糖吸收等多個作用機制來發揮降糖作用 二甲雙胍雖然是一個應用已經超過60年的老牌藥物,但由於其具有明確的降糖作用,副作用少,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長期用藥不影響肝腎功能等優點,目前仍然是臨床上用於2型糖尿病藥物治療的一線用藥。
  • 專家答疑:新型降糖藥物SGLT-2抑制劑和GLP-1RA治療的常見問題
    近幾年,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和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的臨床應用,已被證明可以顯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使得T2DM的藥物治療進入了全新時代。雖然SGLT-2抑制劑和GLP-1RA在心血管獲益的確切機制尚不確定,但其意義似乎已超出其本身降糖的直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