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去做,不要瞻前顧後,也不要怕犯錯。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高贊的問題:中國人說英語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高贊提問的回答是來自同胞的苛刻和打壓,這是好聽的話術,說得不好聽就是無情的嘲笑。
回顧過往,好像是這麼回事。每當我們認真、極其努力,甚至是花費自己所有的力氣說出一個單詞,或是一句話時,你的耳邊總會響出一些聲音,那不是讚賞,是嘲笑,好似在說:說錯了,說的怎麼這麼搞笑,怎麼會說成這樣。
漸漸地,我們害怕說出口,甚至是話到嘴邊,內心因為怕別人嘲笑,憋紅了臉,生生地吞到肚子裡去。
若被人嘲笑不可怕,因為那是一種能量的激發。
初中時期我們換了一位英語老師,我對她印象深刻。有一次上課,我們例行問問題,老師不按常理出牌,找了一位平時上課不好好聽的人讀課文,可能她不想放棄每一個人吧,她覺得每個人各有所長。
當同學讀文章時,那股中式口音就這麼得一個一個蹦出來,還伴隨著一口腔調,我們實在忍不住,全班哈哈大笑。
雖然老師微微一笑,但是她還是說,你們笑什麼,他讀的是正確的,只是需要連貫些,不要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蹦出來。說完老師說,我自己說英語也有口音,而且當時有的音還發不出來,那時候我就苦練,後來慢慢就好了,但是口音這種東西每個人都不同,沒人會在乎你說的是什麼腔調,在乎的是你說的對不對,所以你把單詞組成句子連貫的說出來就好。
是的,很多時候,第一反應是在你的口音上,如果你的口音不標準,即使你說的是正確的,你也會被嘲笑。
不要說同學之間,朋友之間也會存在的問題,更為熟知的就是明星,之前有一個新聞,因為趙麗穎代言一個品牌,說了一句英文,被各種吐槽,可是她說的是正確的啊,沒人在意,在意的重點是發音上,他們覺得太Chinglish。
這就是因為「嘲笑」,而嘲笑都是源於我們太過於苛刻,苛刻的最終結果會導致很多人有心理障礙,失去英語積極交流的信心。
上面我說我是看到一篇高贊的問題,那個博主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自己敏感,好不容易鼓足勇氣說一句英語結果被當場嘲笑,雖然自己百折不撓,雅思口語考到了7.5,甚至還在國外工作,能和老外流利的交流,但是只要有中國人在場的,自己口語流暢度就會大打折扣。
咱們再回到語言這個問題上,我們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交流而不是完美的口音。交流就是語言正確的輸出,曾幾何時發音代替了語法,佔據第一位?
其實,外國人根本不care你的發音,他們只在乎你說的他是否能聽懂,包括流利度、連貫性,甚至是肢體語言,只要是他能聽懂,這就足夠了。
雖然字正腔圓,夾帶著一股英調或是美調會令人羨慕,更讓人欣賞,但不是衡量英語好壞的標準,你可以去模仿,我也喜歡美式,甚至一度還去模仿,但那僅僅是興趣,並不代表我的英語不能正確的表達出來,只是為了想讓語句配合語音更好的表達出來而已。
但如果過分的偏執發音,反而有點本末倒置了,發音糟糕語法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連標準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勇敢些吧,
敢於表現自己,
敢於用英語跟人交流和溝通,
在交流中進步,不怕犯錯,也不怕指錯。
最後咱投一個票,來看看你的障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