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顏值重點在牙?專家:兒童早期矯治最佳年齡3到8歲

2020-11-29 騰訊網

醫生在治療牙齒。 院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16日14時18分訊(首席記者 黃宇)孩子越長越醜,越發不像自己,去做親子鑑定,又的確是親生的……這並非是小說中的橋段,而是生活中真實上演的故事。今(16)日上午,重慶華西牙科醫院舉行的「兒童顏值提升班」啟動儀式上,口腔全科教授、研究生導師、重慶華西牙科醫院院長童冠雄表示,兒童面部畸形受環境和遺傳因素影響,矯治最佳年齡為3歲到8歲,家長要特別注意。

今年8歲的潤潤家庭條件優渥,平時由爺爺奶奶照顧。雖他濃眉大眼,是一個小帥哥,但因長著一口爛牙,讓他變得不苟言笑,有些沉默寡言。當潤潤奶奶帶著他來重慶華西牙科問診時,醫生很快找到了原因。

經詢問得知,牛牛奶奶因為牙口不好,家中吃飯大多是軟食,水果打成果汁喝,蔬菜也切成細小塊狀再進行烹飪。因為對孫子的溺愛,再小一點時,爺爺奶奶還會把食物嚼碎後餵牛牛。長期下來,牛牛的牙齒因為缺乏咀嚼鍛鍊和爺爺奶奶的口腔細菌傳染,變成了一口爛牙,同時下巴一定程度的凹陷也導致了面部畸形。

一口牙齒,真的對容貌有那麼大的改變?童冠雄說,如果小孩子有長期吃軟食、偏側咀嚼、口呼吸、側睡或趴著睡、咬手指等不良習慣,那他(她)的牙齒形態、包括上下頜等都會發生改變,形成下巴後縮、小雞嘴、地包天、凸嘴、陰陽臉等等。另外還有遺傳因素,也會導致兒童期的面部形狀起變化。

童冠雄表示,對於家中有小孩的家庭,3歲以上就可以跟大人進食需要正常咀嚼的食物,而老人也不宜長期進入軟食,也應進行必要的咀嚼鍛鍊。

「所以,為什麼有的小孩子會越長越醜,就是對口腔問題忽視了。」重慶華西牙科醫院正畸科主任、口腔正畸學博士周澤淵醫生說,兒童顏值管理中心的設立,就是幫助兒童矯正已經出現的口腔畸形,同時指導家長訓練孩子正確用牙、愛牙。通過幹預,這些原本出現問題的孩子的口腔及面部形態會發生良性改變,會越變越漂亮。

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兒童早期矯治最佳的年齡為3歲到8歲,女孩一般8歲之後,男孩子一般10歲之後,面部基本會定型。如果在12歲以後,男女面部都不會再有較大的變化,如果牙齒畸形嚴重的話,需要等成年之後做正頜手術。一般來說,早期的兒童牙齒正畸只需要一個月去一次醫院進行複查,其餘時間家長在家指導孩子進行面部訓練即可。

相關焦點

  • 寶寶「地包天」影響身心 4歲左右矯正最佳
    原標題:寶寶「地包天」影響身心 4歲左右矯正最佳 正常前牙咬合關係,是上前牙覆蓋在下前牙的前面。如果出現相反的現象,即下前牙位於上前牙的前面,就是「地包天」,醫學上稱之為前牙反頜。「地包天」會影響整個口腔、顏面、頜骨的生長發育,對兒童的身心造成很大影響。如何預防呢?一起來看看。
  • 「齙牙妹」「地包天」何時矯治好?
    原標題:「齙牙妹」「地包天」何時矯治好?   日前,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廣東省口腔醫院)舉辦了口腔正畸免費諮詢活動,根據現場詢問最多的問題,該院正畸科主任劉從華提醒廣大家長,不同的牙齒形態異常問題有不同的最佳矯治時期,需及時諮詢醫生意見,以免錯過治療時機。
  • 給8歲兒童植牙,這個案例被稱為口腔界的恥辱~
    一則關於種植牙的病例在牙醫圈子裡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即某地區一位8歲男童因左上1外傷拫折接受了當地的種植牙手術。
  • 最佳年齡 | 牙齒矯正要等12歲後?拔智齒幾歲最佳
    恆牙長出的時間順序: 正門牙 6 — 8歲 側門牙 6 歲半 — 9歲 犬齒 8歲半 — 12歲半 第一小臼齒 8 — 12歲 第二小臼齒
  • 先心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八):單心室生理矯治系列手術
    總體原則是保持體循環和肺循環平衡,既要保護肺血管床,防止過度充血和肺動脈高壓,又要保證肺血管的發育,防止嚴重低氧血症,使患兒順利存活下來,並最終完成生理矯治。對於肺循環血流無限制的患者,應在 2~3 個月內施行肺動脈環束手術,保護肺血管床,避免發展成肺動脈高壓[6-8]。
  • 兒童學畫畫的最佳年齡是多少?
    兒童學畫畫有幾個階段,如下:塗鴉期(約一歲—4歲):這一階段的孩子畫畫沒有規律可循,線框錯亂,她們的邏輯思維以認知姿勢邏輯思維主導,鍾愛節奏感活動,可重複性姿勢,這一環節的小寶寶自小胳膊反應迅速、喜歡享受畫畫的快樂和成就感。
  • 多少歲記憶力最好?健康不可錯過的最佳年齡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25~35歲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除了生育,人體還有很多最佳年齡,比如最佳矯正牙齒年齡、最佳長個年齡、最佳記憶年齡、最佳情商年齡、最佳護心年齡等,《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健康不可錯過的最佳年齡。
  • 假期餘額怎麼用(一):出名要趁早護牙要趁小,暑假帶孩子看牙看什麼?
    到醫院做個口腔檢查及健康維護還來得及。 如果不能及時治療,上頜骨發育受限,下頜骨不受上頜覆蓋的限制而過度前伸生長,形成面中1/3凹陷、面下1/3過長、頦部前突的「半月臉」面型,極其影響美觀、發音和咬合功能,嚴重者影響心理健康,並隨著增年齡增大逐漸加重。 乳牙及替牙期反頜的早期矯治需要佩戴相應的矯治器,基本都是自我取戴的,治療時相對容易操作也較簡單。
  • 專家解讀早期閱讀與親子共讀對兒童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其中,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專家、教育部教師教育資源專家委員會專家魯子問教授以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首席學術官曹文教授分別發表了「早期閱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及「親子共讀對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要意義」的重要觀點。
  • 牙釉質脫落會對未來的恆牙造成損傷嗎?
    寶媽問:寶寶2歲半,門牙掉了一塊,感覺牙釉質都脫落了,這是怎麼造成的?對於蛀牙建議儘早就診,根據兒童口腔醫生的建議儘早治療,防止引起牙神經的問題,進而影響恆牙的健康。從一歲開始,三個月查一次牙齒,六歲後半年檢查一次,持續終生,在西方發達國家,這是常規。=====================專家介紹:朱濤,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第三門診部主治醫師。擅長兒童蛀牙與兒童牙痛的治療,乳恆牙地包天早期矯治。
  • 2021年湖北自考特殊兒童早期幹預課程考試大綱
    世界各國都試圖通過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和措施來保證早期幹預的實施,注重從法律上保證特殊兒童早期發現和早期幹預的可能性;加強早期發現的研究,提高早期診斷的準確性;圍繞特殊兒童的需要制訂早期幹預方案,以使他們獲得最佳的發展。(二)一體化融合教育的趨向。當代特殊教育的一體化傾向使得特殊教育不再是一個與普通教育截然分離的獨立系統,促使整個社會教育體系產生了變革。
  • 研究發現:女人的大腦比男人年輕3.8歲!婚姻伴侶的最佳年齡差?
    最新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女人從20歲開始,大腦就比男人年輕約3.8歲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神經醫學研究人員在2019年發現:從大腦新陳代謝的角度分析,在成年後的整個時間段裡,女性的大腦都比同齡男性年輕約3.8歲。
  • 專家:兒童失牙半年應及時佩戴間隙保持器
    武漢市兒童醫院一項研究課題顯示,只要給過早失牙的兒童佩戴冠式間隙保持器,就能保證恆牙生長整齊、美觀。此項研究從2007年持續到2009年,經過近三年觀察發現,不佩戴保持器的兒童以後恆牙萌出後的畸形發生率明顯高於佩戴保持器的兒童。佩戴冠式間隙保持器的孩子不僅恆牙能正常長出,其相鄰牙齒不會傾斜。這種冠式間隙保持器由武漢市兒童醫院特別設計。
  • 兒童心理學家告訴你:男孩最佳入幼兒園年齡,不是3歲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陪伴聽同事說,男孩上幼兒園的年齡很重要。大一點入園,似乎有優勢得多。同事說,自己的兒子在班裡算是年齡小的,越來越發現,年齡小了得到鍛鍊的機會不多。比如春節聯歡會上表演節目,老師總是讓大孩子主持、讓大孩子領舞。
  • 6歲弱視女童視力三個月從0.25提升至0.8 這三點很關鍵
    醫院專家李曉檸診斷為,雙眼屈光不正,左眼屈光參差性弱視。根據薈薈的檢查情況,李曉檸給予了個性化的訓練方案:屈光遠視矯正+視覺訓練+家庭遮蓋。在詢問薈薈基本情況時,發現薈薈在平常學習中經常會把「q」寫成「p」名字也會寫反,個性化的在訓練中加入了「視覺空間」的訓練。 經過20次的訓練,薈薈的視力從0.3提升到了0.5。
  • 如果你的牙碎了怎麼辦?
    2.種植牙和假牙的區別有多大? 一般假牙(活動義齒)必須從鄰牙或黏膜上「借力」才能得到支撐,無法高效咀嚼食物。假牙佩戴也會有明顯的異物感,非常不舒服。並且假牙要經常清洗。3~5 年就會變形老化,容易滋生各類病菌,嚴重威脅到口腔和身體健康。
  • 趨勢:阿里×太平洋證券:3大方向,撐起4000億口腔市場規模
    1、乳牙患齲率:3歲50.8%、4歲63.6%、5歲71.9%,問題:你知道為什麼乳牙患齲率直線上升嗎?牙頜畸形的幹預,主要是美式和日式的模式。美國兒牙醫學會建議大部分孩子一年進行至少兩次口腔檢查,根據不同孩子的牙齒齲壞風險程度、異常發育或者不良口腔衛生狀況,部分孩子可能需要更頻繁的訪視,比較流行的做法是全麻兒童口腔治療、乳牙牙外傷的治療以及錯頜畸形的幹預。早期預防和矯治,尤其是兒童口腔健康管理中非常關鍵的一環。
  • 兒童弱視 3~6歲治療最好
    兒童弱視 3~6歲治療最好 2018-04-10 15:57  來源: 廣州日報 該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徐小平教授介紹,兒童斜視和由此引發的弱視等問題,患病率大約為3%,大部分人及時治療可以消除影響,但因延誤治療將眼疾帶到成人,從而引發種種尷尬和其他問題的個案也不少。剛出生的寶寶七成眼位不正所謂斜視,就是眼位偏離正常位置,不在中央,或偏內,或偏外。
  • 兒童神經修復專家陳光福:新生兒腦損傷的早期幹預很關鍵
    2.早期發現與早期診斷:在各種新生兒腦損傷中,有些在出生時或在新生兒早期就表現出來,如產時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等;也有些高危兒腦損傷,在出生時或新生兒期還未表現出異常,到出生後2~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表現出異常狀態;更有些腦損傷要到學齡前期、學齡期才逐漸表現出異常,如行為偏離、學習困難、精神發育異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