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開水時,燃氣的控制閥擰到什麼位置最節氣?怎麼通過父母的血型就能推算自己的血型?為什麼超市商品標價都十分接近正整數、整十數或整百數?4月21日-22日,重慶市首屆數學文化節閉幕式上,一群00後的小學生們帶著自己的數學建模小論文、攝影作品、數學魔術等不同形式的表演,現場上演了一場趣味數學的盛宴。
00後的小學生不得了
重慶市首屆數學文化節從去年12月啟動以來,歷時近半年時間,得到了廣泛參與,來自樹人鳳天小學、南開小學、龍湖巴蜀學校、大足龍崗第一小學、梁平梁山小學、綦江營盤山小學等主城及區縣共計48所學校,近10萬人參與到包含了24點比賽、「生活中的數學攝影」比賽、「數學手抄小報」比賽、「數學家的故事演講」比賽、數學經典遊戲比賽(七巧板、九連環、魔方、數獨)、「原創數學遊戲」(魔術)大賽、「數學建模」小論文比賽、數學文化教學徵文比賽、數學文化學術論壇、中國古典數學巡迴展等10餘個項目中,為更多熱愛數學的孩子提供了交流、展示平臺。
24點複賽現場
重慶首屆數學文化節九連環決賽
魔方比賽
近7000份數學手抄小報、3000多份數學攝影、300份數學建模小論文……這些00後的小學生們實力詮釋了身邊數學的魅力。重慶教育學會會長、原市教委副主任鍾燕,市文化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組織處處長榮琦,市教委民辦教育處處級調研員李林齊,團市委中少部部長、重慶市少工委副主任範偉,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博士後裴昌根,重慶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陳傳文、陳曉風,重慶市教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薛新力、李祖榮、湯憲敏,渝中區民辦教育協會會長戴信根,重慶師範大學數學學院教授童莉、重慶德普外國語學校張裕雲等領導及嘉賓現場見證了一場精彩的腦力秀。重慶市教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湯憲敏表示,本屆重慶市首屆數學文化節豐富多樣,旨強調在生活中尋找數學點點滴滴的痕跡,讓廣大少年兒童在觀察、思考、互動、體驗的過程中,切身感受「數學好玩」、「數學美妙」、「數學有用」。
生活中的數學攝影優秀作品展
身邊的數學 好玩又好用
從24點升級而來的重慶市首屆數學文化節,新增了七巧板、數獨、魔方、九連環、生活中的數學攝影比賽、數學手抄小報比賽、數學魔術、數學家的故事演講比賽、數學建模小論文、數學文化教學徵文等項目,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進來。不僅僅是運算快的學生的專利,還讓更多具備口才、繪畫、攝影等各種技能的學生參與其中,一起體驗數學的奧妙,讓更多的學生在這樣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受益。本次文化節閉幕式上的24點、數獨、七巧板等比賽,更是科技感十足,一改傳統數學「筆+紙」的印象。
數學家故事演講比賽
在數學魔術比賽中,來自玉帶山小學的梅子涵帶來的《紙牌對對碰》、南開小學邱子路帶來的《數學天才》、梁平兩山小學徐產原、李俊呈帶來的原創數學魔術《神奇的撲克「3」》獲得一等獎,並且在閉幕式上向全體參賽的選手和家長展示他們的風採,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數學魔術表演
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博士後裴昌根稱,數學文化是激發孩子學習數學興趣、拓展數學學習的渠道,引領孩子喜歡數學、愛上數學、鑽研數學的最好策略。重慶市首屆數學文化節的舉辦,提供了一個促進數學核心素養、傳播優良文化的很好的載體,是數學課堂教學以外的有益補充,對開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博士後裴昌根
企業家雜誌總編輯,重慶教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李祖榮表示,從24點升級而來的數學文化節,拓展了空間,擴大了規模,豐富了內容,提升了檔次,讓人目不暇接,讓具備各種技能的學生參與其中,一起體驗數學的美妙。推動了我市數學文化的發展。
在文化節閉幕式現場的數學嘉年華活動,熱鬧非凡,吸引了大量學生和家長參與,共同感受數學的魅力。
嘉年華活動現場
與此同時,數學文化節組委會還同時發起了「愛心助中益」的公益活動。跟隨重慶市教科院教育幫扶工作組的腳步,重慶市數學文化節承辦單位大帝教育集團在4月18日走進了貧困鄉鎮石柱縣中益鄉,並為孩子們舉行了一場小型的24點比賽。閉幕式當天,組委會邀請了中益鄉三所小學的老師和同學們來到現場觀摩活動。大帝教育黨支部還為中益鄉小學捐贈了價值18000元的24點比賽設備一套,並為來到現場的孩子們贈送了部分文化、學習用品。
作為本屆文化節承辦方,大帝教育集團CEO張騏韜表示,大帝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一直注重學生個性發展,致力於探索和實踐素質教育,數學文化節正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多元化平臺,讓他們可以在活動中展示自我,並得到學習和提升。
本屆數學文化節由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重慶市教育文化研究會主辦。據悉,文化節優勝選手還將組隊參加由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組織的「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全國展示及英國劍橋大學的交流活動。新華網、華龍網、重慶晨報、重慶晚報、重慶商報等主流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