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節現場。涪陵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重慶9月23日電 9月21日至27日,由重慶市委宣傳部指導,重慶市文化旅遊委、市農業農村委、市水利局、三峽博物館、涪陵區委、涪陵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同觀石魚·共慶豐收」首屆重慶涪陵白鶴梁文化節在涪陵舉行。
舉辦該項活動旨在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白鶴梁題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文旅融合發展,全面展示「兩江福地·神奇涪陵」的美麗山水和人文魅力,為建設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美麗涪陵幸福涪陵凝聚強大動能。
此次活動的內容主要有「鶴舞盛世」開幕式暨專題文藝演出、「白鶴時鳴」學術研討活動、「鶴立涪州」文創產品(設計)大賽、「魚慶豐年」新民俗體驗遊等。
9月22日,在涪陵錦繡廣場舉行的「同觀石魚·共慶豐收」首屆重慶涪陵白鶴梁文化節開幕式上,為「鶴立涪州」2020年涪陵首屆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獲獎選手代表頒發了獎牌及證書、為白鶴梁題刻申遺專家頒發了聘書。涪陵區今年新創作的新創作的舞蹈詩《白鶴梁》舉行了首場演出,作品取材於重慶境內長江與烏江交匯處的涪陵白鶴梁題刻,運用舞蹈詩的寫意手法,將遠古時空幻化理念與現代傳承創意本旨有機融合,注重突顯川江音樂特色和民歌童謠式動態銜接,主題鮮明,寓意深遠,極具重慶(涪陵)地方特色和新時代美感。
在「白鶴時鳴」學術研討活動中,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世界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必將進一步推動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展示,探索人類與文化遺產更和諧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開展「白鶴梁題刻保護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專家諮詢暨成果評審,進一步釐清了白鶴梁題刻申遺的策略、路徑及措施。
今年5月以來,「鶴立涪州」重慶涪陵首屆文創產品(設計)大賽共徵集到359件作品,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傳統工藝獎2名、最佳設計獎1名、優秀獎14名;文創研發人員圍繞涪陵地方特色文化進行創意設計,開發了一批「看得上、帶得走、送得出」的涪陵特色文創產品,助推涪陵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魚慶豐年」新民俗體驗遊,讓大家走進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和美麗鄉村,走進涪陵方坪茶旅融合精準扶貧基地,開展「方坪記憶」旅遊消費活動,展示方坪茶傳統製作工藝,開展扶貧車間特色旅遊商品展銷,讓廣大遊客體驗不一樣的民俗文化魅力,共享豐收喜悅,助推鄉村振興。
涪陵地處重慶市中部,位於長江與烏江交匯處,是久負盛名的烏江門戶、巴國故都、理學聖地、中國榨菜之鄉。白鶴梁系涪陵城北長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樑,長約1600米,平均寬度15米,常年淹沒於水中,僅在冬春枯水季節露出水面。梁上共有題刻187則,石魚13組18尾,始刻於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涪陵白鶴梁題刻,是世界上開始年代早、延續時間長、現存信息最為豐富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有「水下碑林」之美譽。其刻魚為尺、設標記水的觀測方法,在世界各大河流域中獨樹一幟,「石魚出水兆豐年」是歷代勞動人民的經驗總結,魚眼水標被譽為「長江標準眼」。白鶴梁題刻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見證,也是對「中國農民豐收節」文化內涵的生動詮釋。
涪陵人十分珍惜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2009年,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建成開放,並於2014年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20年7月,中國水文博物館確定選址重慶涪陵,未來將與白鶴梁題刻構成新的水文遺產保護展示體系。
首屆重慶涪陵白鶴梁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將讓更多人了解到白鶴梁題刻的歷史與價值,進一步推進白鶴梁題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今後,重慶涪陵白鶴梁文化節將在每年的秋分時節舉辦。涪陵區委書記周少政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有信心、有決心做好白鶴梁題刻保護和申遺工作,努力把白鶴梁題刻打造成長江母親河一張靚麗的歷史文化名片。(劉政寧、譚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