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中城市/(美國)德萊塞
作者簡介德萊塞(1871-1945),關國現代小說家。生於印第安納州,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天才」》和《美國的悲劇》等。
文章欣賞:
它是沉默的。我的夢中城市,清冷的、肅穆的,大概由於我實際上對於群眾、貧窮及像灰沙一般刮過人生道途的那些缺憾的風波風暴都一無所知的緣故。
這是一個可驚訝的城市,這麼的大氣魄,這麼的美麗,這麼的沉寂。有跨過高空的鐵軌,有像峽谷的街道,有大規模攀上壯偉廣市的樓梯,有下通深處的踏道,而那裡所有的,卻奇怪得很,是下界的沉默。又有公園、花卉、河流。而過了二十年之後,它竟然在這裡了,和我的夢差不多一般可驚可愕,只不過當我醒時,它是罩在生活的顫動底下的。它具有角逐、夢想、熱情、歡樂、等等的譁鳴。通過它的道路、峽谷、廣場、地道,是奔跑著、沸騰著、閃爍著、朦朧著,一大堆的存在,都是我的夢中城市從來不知道的。
關於紐約,——其實也可說關於任何大城市,不過說紐約更加確切,因為它曾經是而且仍舊是大到這麼與眾不同的——在從前也如在現在,那使我感著興趣的東西,就是它顯示於遲鈍和乖巧,強壯和薄弱,富有和平淡,聰明和糊塗之間的那種十分鮮明而同時又無限廣泛的對照。這之中,大概數量和機會上的理由比任何別的理由都佔得多些,因為別處地方的人類當然也並無兩樣。不過在這裡,所得從中挑選的人類是這麼的多,因而強壯的或那種根本支配著人的,是這麼這麼的強壯,而薄弱的是那麼那麼的薄弱——又那麼那麼的多。我有一次看見一個害羞的、失了神的而且打皺得很厲害的小小縫衣婦,住在冷街上一所分租房子廳堂角落的夾板房裡,用著一個放在柜子上的火酒爐子在做飯。在那間房的四周,她有著充分空間可以大大地跨三步。
「我寧可住在紐約這種夾板房裡,不情願住鄉下那種十五間房的屋子。」她有一次發過這樣的議論,當時她那雙沒有顏色的小眼睛,包含著那麼的光彩和活氣,是我在她身上從來不曾看見過,也從來不再見到的。她有一種方法貼補她的紐約的收入,就是替那些和她自己一般的人在紙牌、茶葉、咖啡渣之類裡面望運氣,告訴許多人說要有戀愛和財氣了,其實這兩項東西都是他們永不會見到的。原來那個城市的色彩、聲音和光耀,就只叫她見識見識,也就足夠賠補她一切的曾經。
而我自己也不曾感覺到過那種炫耀嗎?現在不也還是感覺到嗎?百老匯路,當四十二條街口,在這些始終如一的夜晚,城市是被從西部來的如雲的遊覽閒人所擁擠。所有的店門都開著,差不多所有酒店的窗戶都張得大大,讓那種太沒事幹的過路人可以看望。這裡就是這個大城市,而它是醉態的,夢態的。一個五月或是六月的月亮將要像擦亮的銀盤一般高高掛在高牆間,一百乃至一千面電燈招牌將在那裡霎眼。穿著夏衣戴著漂亮帽子的市民和遊人的潮水;載著無窮貨品震蕩著去盡無足重輕的使命的街車;像嵌寶石的蒼繩一般飛來飛去的出租汽車和私人汽車。就是那軋土林也貢獻了一種特異的香氣。生活在發泡,在閃耀;漂亮的言談,散漫的材料。百老匯路就是這樣的。
還有那五馬路,那條歌唱的水晶的街,在一個有市面的下午,無論春夏秋冬,總是一般熱鬧。當正二三月間,春來歡迎你的時候,那條街的窗口都擁塞著精美無遮的薄綢以及各色各樣漂渺玲瓏的飾品,還再有什麼能一樣分明地報告你春的到來嗎?十一月一開頭,它便歌唱起棕櫚機、新開港以及熱帶和暖海的大大小小的快樂。及到十二月,那麼同是這條馬路上又將皮貨、地毯,跳舞和宴會的時候,陳列得多麼傲慢,對你大喊著風雪快要來了,其實你那時從山上或海邊回來還不到十天哩。你看見這麼一幅圖畫,看見那些則開了上層的住宅,總以為全世界都是非常的繁榮,獨處而快樂的了。然而,你倘使知道那個素顏的社會勞人,那個介於成功的高樹之間的徒然生長的匆促,你就覺得這些無邊的巨廈裡面並沒有一樁社會的事件是完美面沉默的了!
我常常想到那龐大數量的底層人,那些除開自己的青春和志向之外再沒有東西推薦他們的和女孩子,日日時時將他們的面孔朝著紐約,觀察著那個城市能夠給他們怎樣的財富或榮譽,不想就是未來的位置和舒適,再不然就是他們將可收穫的無論什麼。啊,他們的青春的眼睛是沉醉在的希望裡了!於是,我又想到全世界一切有力的和半有力的男男女女們,在紐約以外的什麼地方勤勞著這樣那樣的工作
一間店鋪,一個礦場,一家銀行,一種職業,——惟一的志向就是去達到一個地位,可以靠他們的財富進入而留居紐約,支配著大眾,而在他們認為是奢侈的裡面奢望。
你就想想這裡面的幻覺吧,真是深刻而動人的催眠術哩!強者和弱者,聰明人和粗心人,心的貪者和眼的饞者,都怎樣地向那龐大的東西尋求忘憂草,尋求心靈雞湯。我每次看見人似乎願意拿出任何的代價,去求一啵一口。
人顫抖的熱心,也那樣,美願意出賣它,德行的最後,力量支配的範圍,是一日詩語心,它的驚奇,展示看做一個裡面幾乎是高薪的部分,名譽和權力是它們的尊嚴和存在,老年疲乏的時間,以求賞唱它的讚美歌求獲得這一切之中的不過一個小部分,以求賞一賞它的揮動的存在和它造成的圖畫。你幾乎不能聽見。
結語:文章寫美國表面繁榮背後的隱患,告誡青年男女不要沉湎社會的浮華,他在文章這樣寫道:
強者和弱者,聰明人和粗心人,心的貪者和眼的饞者,都怎樣地向那龐大的東西尋求忘憂草,尋求心靈雞湯。我每次看見人似乎願意拿出任何的代價,去求一啵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