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廣州讀書的我,在「衝刺」了三年後,選擇回到二線城市,跟很多朋友聊起的時候,他們還表示有一點驚訝,因為在他們看來我過得還挺好的。確實相對而言,這三年該吃的該喝的我也都沒落下,不過伴隨而來的工作量,也是他們無法想像的。
我在廣州待了七年時間,對於人類這種平均壽命在八十左右的生物來說,已經是一段不短的時間了,在那的日子和很多人一樣,從10塊錢豬腳飯吃到現在的15塊,價格一直在漲,而我們卻還是在吃豬腳飯。
我並不是討厭豬腳飯,相反我很喜歡吃豬腳飯,只是待著待著麻木了,感覺這座城市都是那些「包租公」、「包租婆」的,而我們貌似只是在幫他們打工,每個月工資一到帳就該上繳了。
要買房得花費小半輩子甚至是大半輩子的時間去努力,這種想法的產生讓我開始思索,應該怎麼生活得更好,難道留在這裡就一定會越來越好嗎?
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恰好在這時我了解到二線城市的房價,它生活環境不比廣州、北京差太多,生活氛圍更友善更和諧,但重要的一點是,它的工作機會雖然沒有一線城市那麼多那麼廣,但是也不少。
機會,永遠都是看你去爭取的,不完全因為在哪個地方。

一線城市有很多魅力,甚至在我離開那一刻還是念念不舍,即使住在衣服會晾不幹的小出租屋裡,吃著味道不是那麼美味的飯盒,上著每天除了睡覺就是幹活的班。
這是一種說不清楚的情感,但我想在那的人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