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趕超杭州,合肥成新一線,2020年哪些城市在變強?

2020-12-10 手機鳳凰網

從一份小小的報告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中國城市化建設的成就和走向。

——吳曉波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除了GDP,還有什麼指標可以評估一個城市的發展現狀與潛力?

人才吸引力、政策傾斜度、城市輻射能力……這些選項中,你會選什麼?

如果用這些指標為城市排名,中國的337座地級及以上城市的表現會如何?

2020年5月29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連續第五年發布《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通過 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 五大指標,對中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進行排名,同時評選出15個實力僅次於北上廣深這四座一線城市的「新一線」城市。

這幾年,出現在新一線城市榜單的熱門城市為杭州、成都、武漢、重慶、蘇州、南京、東莞、鄭州、西安等,它們也是在 才流動、產業發展、樓市漲跌 等話題中被pick最多的城市。

通過這份榜單,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哪些城市適合 奮鬥 ,哪些城市適合 安居 ,哪些城市適合 投資

榜單發布後,吳曉波頻道曉報告團隊第一時間取得了報告的相關數據,在接下來的兩周內,我們將分8期推出榜單解讀版專欄 《2020新一線城市報告》 ,以音頻+圖文+直播的形式,圍繞城市商業實力、輻射能力、消費能力、人才吸引力等多方面告訴你: 哪些城市發展後勁更足。

接下來

小巴就給大家透露下

今年報告裡的一些數據

2020新一線城市出爐

昆明寧波退出榜單,合肥佛山首次上位

報告通過城市商業魅力指數的得分

為全國337個城市進行排名

包括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

30個二線城市、70個三線城市

90個四線城市和129個五線城市

其中排在第5—19名的城市為新一線城市

今年上榜的15個新一線城市有

成都、重慶、杭州、武漢

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

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和佛山

每年,小巴對於新晉的城市

都會多誇幾句

今年輪到合肥和佛山

合肥

一個聽上去很胖的名字

但其實曾經有個很美的名字——廬州

對,就是「出產」了包拯的地方

受改名所累

這些年一直活得挺隱晦

過去幾年中的排名

也一直在第22、23名上徘徊

2020年它奮起直追進步了4名

躍進了新一線榜單(第18名)

替換了連續處在新一線榜單末尾的寧波

相比之下

佛山

得益於粵港澳和珠三角雙重優勢

在總榜單上的存在感就強多了

從2017年開始就勢不可擋

以每年邁進4個名次的速度

衝向新一線席位

今年成功擠掉

在2019年首次位列新一線的昆明

一路向上的還有成渝雙雄之一的重慶

今年反超杭州摘得新一線亞軍

打破成都杭州連續4年霸佔前二的格局

新一線榜單中的城市

南多北少已成定局

但令人嘆息的是

北方城市還在「節節敗退」

2018年大連離開新一線榜單後

東北僅存的新一線「大將」 瀋陽

這兩年成績穩步下滑

距離跌出榜單

只差3個名次

同樣危險的還有 青島

距離跌出榜單僅差2個名次

在排名的數據對比中

我們還發現了一些「默默無聞」的潛力城市

比如首次躋身二線的廊坊

進步很大很大的是

靠近西安的三線城市鹹陽

還有一些城市則是原地踏步

比如在細分指標能排進前十的溫州

連續三年名次沒有變化

小巴(執筆的這位)

真為自己的家鄉感到捉急

除此之外,通過對總榜單的梳理

你還可以了解到——

【點擊此處,閱讀報告】

總榜單就說到這

小巴再從上文中提到的五個指標

帶你看看全國337個城市

商業實力、城市輻射

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和未來潛力 方面

呈現的獨特個性

商業資源集聚度

瀋陽長沙商圈客流大,嘉興台州人均服裝店多

與這個指標相關的是

大品牌青睞度、商圈實力

以及餐飲小店等基礎商業數據

它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商業繁華程度

這一指標下

合肥、西安、貴陽、泉州、惠州

它們的商業實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合肥越發受到品牌的青睞

海底撈、星巴克、Under Armour等

多個消費品牌的門店數量

都淨增了5家以上

而在商圈實力方面

今年的報告引入了商圈日均客流量

根據2019年6月份的數據統計

商圈日均客流總量

達到百萬級別的 新一線城市

只有4個

分別是重慶、成都、西安和武漢

得益於較大的人口規模和遊客人數

中西部大城市在這項指標中佔據優勢

而位於長三角的新一線城市

日均商圈客流總量均低於75萬

成都最核心的商圈春熙路

每天有超過27萬人到訪

它的日均客流量

是另一個頭部新一線城市

杭州湖濱商圈的3倍

此外,報告還顯示

珠三角與長三角城市在

基礎商業配套水平上保持了絕對優勢

東莞在餐飲和便利店人均擁有量上

摘得「雙料第一」的好成績

每萬人便利店數量超過40家

餐飲門店體量超過200家

在人均服裝店擁有量前10名裡

浙江省霸榜,佔據五個席位

排在第一的是擁有海寧皮革城的嘉興

杭州、溫州、台州、金華

排名則稍稍靠後

城市樞紐性

金華包裹發出量第一,西安民航樞紐地位提升

城市樞紐性衡量的是一座城市的輻射能力

輻射的廣度

可以通過高鐵、航線等交通方式

也可以通過網絡或者物流來衡量

新一線城市中

西安超越成都成為這一指標的NO.1

這得益於它民航樞紐地位的提升

2016 — 2019年

鹹陽(西安)機場的國際航班量

漲幅高達87%

超過深圳、成都、昆明、三亞等

昆明雖然民航城際往來優勢突出

但短板也很明顯

就是公路城際往來優勢幾乎為0

通過公路公共運輸

3小時內能到達的城市

僅有 玉溪、曲靖和楚雄彝族自治州

高鐵方面

中部地區的優勢正在凸顯

例如長沙

得益於京廣高鐵和滬昆高鐵的開通

3小時聯絡版圖比普鐵時代

擴張了4倍

高鐵樞紐地位一度趕上武漢和鄭州

再來說說物流

包裹寄送量第一名是哪座城市呢

答案是金華

幫助奪冠最大的「功臣」還是義烏

過去一年

從義烏和廣州寄出的包裹數量

遙遙領先於在這個指標上 排名第三的深圳

作為新中國最早發端的商貿城市

這兩個城市在電商全球化時代

依舊活力滿滿

而更多的數據

你可以通過報告了解

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

三線城市更愛看視頻,廈門舟山愛點外賣

這兩個指標

和城市裡的每個人有關

我們每刷一次劇

看一次短視頻

每網購一筆

每點一次外賣

都會轉化為數據

被計算到城市的「單項得分」中

有意思的是,這些指標

把一些二三線城市統統出來

在視頻播放量上

三線城市的人是妥妥的「有閒一族」

他們貢獻了全國近1/4的愛奇藝視頻播放量

相當於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總和

在點外賣的頻次上

新一線城市反而沒拼過二線城市

除上海和北京外

二線城市 福州、廈門、溫州

人均點外賣頻次超過杭州、天津

三線城市 舟山 也同樣榜上有名

還有一些城市

別看平日裡是個平平無奇的小透明

一旦買買買起來

立馬就「現出原形」

從網購的數據看

黃岡、信陽、商丘、新鄉 等城市

更熱衷本土網購

蘭州、銀川、呼和浩特、大慶

則更偏愛通過天貓海淘

至於原因是啥

可能需要這些城市的同學來講講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數據

海口、拉薩、珠海

是人均咖啡館擁有量最多的城市

當然,總量上最多的當數上海

擁有7200+家咖啡館

昆明則是人均擁有書店量最多的城市

東莞佛山的電影院去年開了不少

但看電影的人好像還是不多

未來可塑性

武漢面臨創業困境,廈門新人口流入減少

最後再說說未來可塑性

這個指標衡量的是

一個城市未來的發展潛力

包含人才吸引力、創業創新

年輕人活躍度等細分指標

杭州

依舊是創業環境最友好的新一線城市

相比之下,武漢

正面臨著創新增長乏力的困局

在尚未遭遇疫情的2019年

這座城市的初創公司數量

從4107家下降到3326家

融資規模也有所下滑

在人才吸引力這一指標上

廈門、寧波、大連

這3座沿海城市的排名出現下滑

對此報告的評價是

在新經濟特色未顯和生活成本高企的背景下

新人口的流入減慢了

更確切地說

城市為年輕人提供的就業崗位的數量與質量

都不再具有競爭力

說起年輕人

在抖音、今日頭條

中國聯通大數據智慧足跡等

多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資料庫裡

一些城市卻越活越年輕了

榜上有名的如西安、鄭州、東莞、深圳

在這當中

福州、莆田的年輕人消費力

超越武漢、蘇州等新一線城市

擠入全國前十的行列

不管是哪個指標

通過數據,你會發現

我們的一舉一動影響城市的發展

而這些不同於GDP的數據

也在慢慢形成一個城市的特色與氣質

它們或多或少

在影響一個城市的生活成本

比如房價物價薪資

以及一個城市未來的增值空間

以上就是小巴從商業、交通、物流、創業、消費等各方面提取的關於各個城市的不同特點,想要了解更多城市的未來潛力和城市特性以及它可能對你的生活造成的影響,你可以訂閱《2020新一線城市報告》。

相關焦點

  • 2020新一線城市排名發布 鄭州座次來了!
    15個新一線城市名單成都 重慶 杭州 武漢 西安天津 蘇州 南京 鄭州 長沙東莞 瀋陽 青島 合肥 佛山2020新一線城市名單出爐鄭州穩居新一線根據榜單,2020年,15個進入「新一線」的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
  • 海平面上升66米,中國會消失哪些一線城市?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中國有哪些一線城市,這些一線城市的平均海拔是多少。首先,一線城市就是我們熟悉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北京的海拔是43.5米上海的海拔是4米廣州的海拔是43.4米深圳的海拔是70-120米然後,新一線城市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
  • 貝殼研究院: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 深圳置業動力指數...
    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深圳置業動力指數最高,排名居於榜首,北京和廣州次之,上海排名第四位。新一線城市成都、杭州緊隨一線城市之後,重慶、武漢和南京亦躋身TOP10行列。值得注意的是,二三線城市中珠海、寧波等強勢突圍,置業需求動力表現較優,躋身於TOP30行列。
  • 全球變暖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上升,中國會消失哪些一線城市?
    那麼我國將有哪些城市沉沒海水之下呢?首先,我們來分析分析我國的地勢。中學地理課本,我們都學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逐級下降分布,最終通往東部大海。第一級階梯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第二級階梯主要分布著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的盆地,第三級階梯主要是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丘陵。
  • 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曾比肩一線城市,如今經濟還不如杭州
    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曾比肩一線城市,如今經濟不如杭州 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著34個省級行政區,在行政區之下又有很多座城市,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 從住房公積金大數據看樓市:哪些城市購買力強、潛力大
    該榜單中,根據住房公積金的發展規模、發展增速、發展結構、資金利用率、資金效益和資金安全的6個維度,把全國341個城市由低到高劃分成6個星級。其中,上海市以70.75的高分成為唯一入選6星級的城市,而杭州、南京兩市趕超北京、廣州兩個一線城市,排名僅次於上海、深圳,位列全國第三和第四。「房地產行業的長期發展要關注人口。
  • 2020中國獨角獸企業熱力圖:這座新一線城市竟然排第四
    可以說,獨角獸企業的數量和實力,正成為衡量一個城市新經濟活躍程度的重要指標。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結合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中國獨角獸企業TOP100榜單進行了梳理。根據公開資料,榜單從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且獨立運行法人企業中評選,統計時間截至2020年1月31日。
  • 中國基建速度「最快」的一座城市,超越一線城市,卻不是成都杭州
    不知道什麼時候國內的基礎設施很受歡迎,人們在談論自己家鄉的城市時,或多或少都會關心當地的基礎設施,之後,全國各地掀起了比較建設速度的熱潮,許多二線城市希望在未來的歲月裡成為一線城市,另一方面,如果想成為一線城市,第一步就是要整頓城市中的基礎設施,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也被稱為全球基礎設施速度最快的國家
  • 海平面上升66米,中國有哪些一線城市會消失?專家:遠不止這些
    儘管前不久NOAA官宣拉尼娜事件大概率或貫穿今年整個冬季,可能會使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遭遇像2008年雪災那樣的冷冬既然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性的,有網友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海平面上升66米後,中國有哪些一線城市將會消失呢
  • 請回答2020:群雄逐鹿,萬億俱樂部將會有哪些新面孔?
    從2006年上海GDP首破萬億到2019年佛山GDP破萬億,13年間,已有17個城市入圍「萬億俱樂部」,「萬億俱樂部」已成為中國內地經濟的主要增長極。臨近年關,各大城市紛紛向「萬億俱樂部」發起了最後的衝刺,力爭踢好「臨門一腳」,實現全年過萬億的目標。收好官,開好局,2021年又會有哪些城市躋身「萬億俱樂部」?
  • 一線冰封二線平穩三線回落,2018關於房價走勢都在此文中!
    先是,南京、鄭州這些二線城市對高學歷人才開放房票購房,有人說,這就是曲線鬆綁限購;緊接著,蘭州直接光明正大的說,哥們不陪你們玩兒了,我扛不住了,我要先鬆綁一些區域;最後,是合肥,合肥說2016年11月之前成交的土地不限價,於是有引來了一幫解讀,合肥率先鬆綁限價。
  • 數字解密:疫情衝擊下,哪些城市經濟更具韌性?
    我們梳理了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一季度GDP變化情況,以數字來揭秘在疫情衝擊下,我國哪些城市經濟更顯韌性。01疫情衝擊下多地區一季度GDP有所調整,北上廣深、杭州、紹興等城市產業或具備特色優勢,或實現快速轉型升級,經濟韌性凸顯,南京、舟山等地經濟保持增長圖:2020年一季度重點城市GDP增速變化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一線城市: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間,一線城市實施的疫情防控措施最為嚴格,其工業、建築業、住宿和餐飲業均受到明顯衝擊
  • 中國下一個「北上廣」,不是杭州不是重慶,這4座城市被看好
    2020-12-23 02:39:20 來源: 服裝時尚搭配師 舉報
  • 2020年中國296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北上廣深居全國前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來源 |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哪個城市營商環境好,值得投資?根據2020年12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296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20年四大一線城市營商環境排名全國前四,重慶、成都、杭州、南京、長沙、武漢位居第五名至第十名。
  • 25個中心城市,南京竟排……
    近日,中國社科院課題組發布了《「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從政治、金融、科技、交通、貿易、教育、文化、醫療、交通、信息、對外交往等10個維度,為中國內地各大城市進行綜合評估,有一定參考價值。
  • 中國城市競爭激蕩四十年:誰在崛起?誰在沒落?
    截止到2017年,中國有4個直轄市,4個一線城市,9個國家中心城市,15個副省級城市。經濟總量突破兩萬億的城市有4個,突破萬億的有14個,早已截然不同往昔。 那麼這四十年來,區域經濟格局發生了哪些變化?誰在崛起?誰在沒落?
  • 廣州、重慶、成都、杭州、武漢,紛紛發起衝刺
    廣州、重慶、天津、杭州、武漢、南京、濟南、青島、西安等地,都曾明確提出過類似目標。那麼到底誰更有實力拿下這一寶貴的名額?以高等院校為例,截止到去年年中,高校數量排在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北京93所,武漢83所,廣州82所,重慶65所,上海64所,西安63所,鄭州62所,成都、天津和長沙都是57所。其中本科院校超過30所的城市共7個,分別是北上廣以及武漢、西安、天津和南京。這些城市競爭科學中心,既有人才基礎,又有研發優勢。
  • 海平面上升66米後中國會消失哪些一線城市?
    曾經就有數據表明,這些年海平面一直在不停的上升,在2019年和2020年的時候,已經有不少國家宣布海平面危機問題,甚至有島嶼已經完全消失。如果海平面上升66米之後,中國有哪些一線城市會消失呢?這也就是說那些海拔66米以下的城市都有危險。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城市會消失呢!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個連續十年都比前一個十年更暖。
  • 武漢表示不服:新一線城市「最牛」商圈 武廣商圈倒數第三
    近期,新一線城市商業資料庫發布了《全國TOP20商圈及全國城市中心商圈表》,其中全國TOP20商圈攘括了上海、南京、無錫、成都、廣州、重慶、杭州、深圳、合肥、哈爾濱、大連、福州、天津等地區的20個商圈。
  • 全球科研城市榜單出爐!安徽合肥,成功上榜
    近日,在2020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一份名為「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最新數據和研究成果發布要知道,在合肥之上,排名第19的城市,竟然是應該的劍橋,很意外吧!而再看看中國上榜的城市,多為一線城市,科教資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