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苗和精品苗,可以說有天淵之隔,也可以說如隔薄紙,能找到一種變廢為寶的變通渠道,不僅僅能減省資源的浪費,更是一種實現效益最大化的有利手段,在浙江桐鄉,我們見到了這種令人嘆為觀止的技藝。
很多苗木,第一次移栽的時候幾乎就已經註定了它未來的市場價值,苗圃管理不能有半點馬虎的原因就在於此,好苗需要從小就開始培育,所以在這麼長的生長周期裡,種出好苗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
如果管理不到位,再加上一些自然災害、病蟲害等因素,增加成本的同時還會造成品質的下降,出現品質上不合格的「垃圾苗」總會難以避免。此外還有市場因素、工程質量要求等因素的影響,曾經的好苗也會變成「垃圾苗」。
陸其榮
把垃圾苗變成精品苗再應用,很多苗圃都想到了叢生化的辦法。桐鄉市綠誠花卉苗木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陸其榮,去看過他苗圃的人都對他敬佩不已,他對叢生苗的種植技藝可謂「出神入化」,在他手裡根本就不存在垃圾苗。
娜塔櫟套種豆梨
陸其榮種苗有兩個方向:一是追求精優新品種,二是追求特色化常規品種。在他近千畝的苗圃基地,一半是精優新品的娜塔櫟,一半是各個常規品種叢生苗,我們讚嘆他的娜塔櫟長勢優異的同時,對他的叢生苗則有更多的好奇、驚嘆。
叢生樸樹
叢生香樟
叢生紫薇
叢生香泡
叢生早櫻
這麼多常見的品種,在他手裡都被玩出了花樣。其實這些苗都曾是「棄苗」,它們或是其他基地裡的劣質苗,或是被工程清退的不達標苗,陸其榮通過極低的價格從他們手中購買回來,經過拼栽或者截杆叢生化培育,實現了質的飛躍。
變廢為寶,變身後的叢生苗價格直線上升,比其合格的精品苗仍過之而無不及。讓叢生苗價格實現梯級增長,其實仍需遵循用苗法則,並非叢生化都能令價格翻翻,需同時滿足兩點要求:一是好土球,二是好冠幅,即確保苗木成活和景觀效果缺一不可。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如何做到這兩點,這就是陸其榮的獨門秘技了。
怎麼保證成活?
很多被用苗單位清退的苗,大部分的主要原因是土球不過關,土球竟然會這麼關鍵似乎能出人意料,但是站在工程方的角度考慮,結果就不難得知。成活都不能保證的苗木,等於工程方要把錢白白丟水裡,所以土球不過關,即使再便宜的苗,追求高質量的工程也絕不會要。
造型紫薇容器苗
要解決這個問題,陸其榮的辦法一步到位——全面推行容器化。目前他基地裡正逐步推行容器化種苗,預出圃的叢生樸樹、叢生香泡、叢生早櫻、叢生紫薇,基本都已經完成了容器化,其他品種也將在再次移栽的過程中容器化。
對於用苗單位來說,容器苗最能保證苗木的成活率,這也是目前容器苗被推崇備至的主要原因。此外,對於苗圃基地來說,容器苗的最大優勢是反季節出苗,從而打破苗木銷售停留在春秋兩季的局面。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容器化是一個勢在必行的趨勢。
怎麼體現苗木品質?
保證苗木的景觀效果,就是要把苗木做得漂亮,讓用苗單位一看就喜歡,這一點對冠幅的要求最為關鍵。但苗木的品質不能光看冠幅,其中還有很多的細節是不能用冠幅來一概而論的,這也是陸其榮叢生苗的獨特技藝所在。
目前他主要使用兩種叢生化的方法:拼栽、截杆。
我們在基地裡看到,所有品種都可以拼栽叢生化,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叢生紫薇,每棵都是30桿左右的叢生紫薇,看上去密密麻麻,但整體樹形仍十分緊湊、優美,做到這一點就不能僅依靠簡單的拼栽,而是使用叢生拼栽的方法,即在叢生苗的基礎上進行叢生苗的組合拼栽,如此才能保證樹形及生長的一致性。這種方法很適合不達標的小苗再利用。
新拼栽的多叢紫薇
密密麻麻的枝條形而有序
完成拼栽還不足月的叢生樸樹
大規格拼栽非常震撼
截杆叢生化同樣令人嘆為觀止,目前他使用最多的是叢生樸樹、叢生烏桕和叢生欒樹。把一棵地徑10公分左右的苗木平地面割斷,在新發芽的基礎上選擇叢生的基數,在生長過程中慢慢癒合成為一棵叢生的整體。截杆叢生苗雖然成型較為緩慢,但是可以避免拼栽叢生苗可能會出現的不一致性。截杆叢生苗很適合那些樹形不可挽救的大規格苗木的再生。
烏桕截杆叢生苗
新截杆的樸樹苗
兩年半的時間就長到了這個規模
根部已經癒合成為一個完整整體
生產好苗的根本保障
這兩種方法他都做得十分出彩,可以涵蓋所有類型的苗木再升級,隨行參觀的人都對他贊口不絕。但是做出來的仍然可以作為一個表象,生產好品質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產品本身,而在於做出產品本身的人、團隊。
用陸其榮自己的話說:生產一棵樹,需要22個人,每一道工序都由專人專管,有負責選樹的,有負責種苗的,有負責造型的,有負責養護的……。分管的人永遠只做一項,是一條很穩定、很成熟的生產流水線。
超大規格叢生香樟
而打造這樣一支技術過硬、合作默契又成熟穩定的團隊,陸其榮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可以說是終其種苗生涯的所有,這一點恐怕是目前絕大部分的苗圃都做不到的。可以說他種苗很厲害,但是他選人、用人更厲害,好品質即源於此。
做好周期規劃
如何做好生產規劃?這是很多人都比較迷茫的,但是陸其榮做的很明確,似乎市場早在他的掌握之中。
我們在他不同品種的生產基地,發現他樹苗的間距都比較大,即使不同品種間的套種也是如此,因為他對這些苗木的生長都已經做好了時間的規劃。它們要到什麼時候出苗,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它們會長得多大,需要多大的生長空間最合適……,並且他挖苗一定是間隔式的,除非是成片出苗,這都是種苗人的經驗。
叢生樸樹和叢生香泡的套種布局
從種苗布局可以看出他對市場的掌控能力,因為到了這個生長的臨界點,就是他計劃出苗的最佳時期。為何要這樣做?他認為在這個周期裡,一是產品要更新換代,二是品種可能也要更新換代,只有這樣調整才能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如此方能更好安排新的規劃,新的一輪重新開始。
這種市場預判的功力,全都體現出老苗人的深厚經驗,難怪周圍苗木圈的朋友都對他評價:要論嘉興的叢生苗,陸其榮要是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如今,大老遠跑來他苗圃學習取經的人也是越來越多。
令人讚嘆不已的叢生苗
推薦閱讀:
新塘路項目喜獲「2018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獎」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
鄉土記憶 古韻風情
城市道路景觀創新的典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