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科普雜誌《我們愛科學》 永遠年輕的"老"科普

2020-12-08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我們愛科學》:永遠年輕的「老」科普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少兒科普雜誌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老呢?事實上,流逝的只是時間,衰老的只是某些個體,對於《我們愛科學》來說,它辦刊的思路越來越清晰,而風格卻永遠屬於當代的8歲~15歲的青少年。2014年成功從旬刊改為周刊後,《我們愛科學》雜誌的訂閱量不降反升,每月發行量穩定在140萬冊左右,其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深深吸引並陪伴著青少年探知和求索科學的奧秘。

趣味內容普及科學知識

「2014年從旬刊改為周刊後,我們感覺這一步真的對路了。」《我們愛科學》雜誌主編毛紅強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發出了如此感嘆。她說:「其實,最開始我們也有擔心,增刊後是否會影響訂閱量,事實證明,這一步是對的。」

據毛紅強介紹,《我們愛科學》2014年起新增加的那一期內容主題定位為「快樂動漫」,就是以動漫的形式講述科普知識,目前看來,每個月這一期的風格很受小讀者喜愛。而另外的3期也因內容和風格的不同,給小讀者的感受是有趣好玩又增長見識。「魅力科學」是《我們愛科學》雜誌每月的第一期,重點普及科學等知識,以「硬科普」為主;第二期是「智慧百科」,將科學的範疇擴展至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領域;第三期是趣味畫報,一些有趣的科學實驗、科學常識等以畫報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我們愛科學》每個月4期雜誌的風格雖然不同,但是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的辦刊宗旨卻在每一期中貫穿不變。」毛紅強說。

「每年9月,我們都會定下第二年全年的欄目以及辦刊的主要思路,再結合當年有影響力的科技事件調整和增加新的選題。雖然我們不是報紙,但是我們也一直強調時效性,以滿足更多小讀者對科學的求知和探秘。」毛紅強說,下個月中下旬,雜誌社的同事們馬上就要啟動新的調研了,兩個月後,就會匯總調研結果,確定2017年的內容。「每年在調研結束後,我們都會根據讀者的需求在內容上做相應的調整。比如2015年,我們有個欄目叫《瘋狂實驗室》,教授小讀者做一些科學實驗,今年我們更加注重科學實驗的趣味性,穿插科學故事,結合日常生活,欄目名稱變為《趣味科學課》。再比如,在每月的『智慧百科』那期中,今年增加了有關文物修復的內容,增設了《文物醫生手記》這個欄目,更多地介紹文物的鑑賞、修復過程以及使用了怎樣的科學手段,同時還增加了相應的科學連結,比如在修復文物中所使用物品的化學成分介紹等。」毛紅強說,每年的調研就是為了讓內容更加貼近小讀者,更加有效地傳播科學知識。

優質活動打造金字品牌

做精內容的同時,金牌活動也為期刊的品牌創建贏得了更多讀者的信賴和支持。據毛紅強介紹,「科學家進校園」一直是《我們愛科學》雜誌社的品牌活動,從最初比較零星的編輯進校園講科學知識的形式,發展成如今比較密集的科學家進校園講科學知識,尤其在近5年的時間裡,活動的場次越來越多,主題也越來越豐富。毛紅強說,今年,截至目前,雜誌社已經舉辦了近200場講座,而去年全年是212場活動,2014年是196場活動。「全國各地學校的需求漸漸超出了雜誌社的預期,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多以及小讀者對科學知識探求的深入,過去由雜誌社編輯講故事的形式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於是在5年前,雜誌社請中科院老科學家演講團的老科學家們為小讀者們講課,普及科學知識,以此提高活動的專業性和影響力。近兩年來,『科學家進校園』活動收到各地中小學的邀請越來越多,讀者的熱情感染著雜誌社的每一位員工,也鞭策著每一位編輯努力辦好雜誌,努力辦好活動。」毛紅強說。

「我愛科學·體驗科學大行動」是《我們愛科學》雜誌社的另一個大型互動活動,以強調動手、動腦、學科學為目的,今年的主題是「科學創造」。從1月1日開始,活動已經如火如荼地在全國中小學中展開。「我們希望通過這項活動,不僅能給小讀者們普及科學知識,同時也希望能夠進一步增強小讀者與雜誌之間的黏性。希望更多的青少年以及中小學教師和家長關注刊物,參與我們的活動。」毛紅強說。

技術創新謀求更大發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一家擁有50多年歷史的青少年科普讀物來說,緊跟時代潮流,運用先進多媒體技術,是抵禦衰退、引領潮流的利器。

毛紅強介紹,他們運用數位技術將傳統出版流程進行了改造,實現了編輯流程的數位化。在七八年前,雜誌社就開始運用數字出版以豐富紙質內容的表現形式,比如點讀技術、二維碼技術的使用,讓小讀者通過手機、平板電腦就可以看到雜誌上的一些精彩內容,聽到語音講解。2015年,他們又使用了增強現實技術,小讀者的閱讀體驗更加豐富,通過掃描相關圖片就可以看到三維立體動畫。毛紅強說:「每一項新技術的使用,都非常受小讀者的歡迎。這豐富了我們雜誌內容的表現手法,家長、老師都願意幫助孩子下載應用並參與其中。當然,由於操作簡便,小讀者自己也能完成,這些技術帶給小讀者的體驗也更加有趣、深刻。」

「通過使用新媒體技術,我們不斷向實現全媒體複合發展的目標邁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應用,讓雜誌變成了一個雙向互動傳播的載體,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讀者需求、回答讀者留言和提問,與讀者聯繫更加緊密。」毛紅強對融合發展的未來很期待,她認為,「新媒體是大勢所趨,我們不能落後於時代,要充分利用新技術,借新媒體向小讀者普及更多的科學技術知識,求得更大的發展。」(記者 杜一娜)

(責編:宋心蕊、燕帥)

推薦閱讀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徵程的見證者和記錄者……【詳細】

相關焦點

  • 依託《我們愛科學》中少總社進軍原創科普出版
    原創科普難已經成了業內共識,不僅獲得好文本難,體例、形式創新難,還有獲得高品質繪畫、圖片作品難等一系列的操作之難。從年初開始,依託百萬名刊《我們愛科學》,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戰略性進軍原創科普出版。近日,中少總社原創科普圖書的階段性成果「趣味科學圖畫書」現身中國童書博覽會,與小讀者見面。
  • 《我們愛科學》
    》開博時間:2016-11-21 21:28:00 《我們愛科學》雜誌創刊於1960年,是我國最早創刊的少兒科普期刊,也是唯一一家國家級少兒科普期刊。的介紹2016-11-21 21:28:00  《我們愛科學》雜誌創刊於1960年,是我國最早創刊的少兒科普期刊,也是唯一一家國家級少兒科普期刊。
  • 「老期刊」的「新意思」 56歲《我們愛科學》要做圖畫書
    與兒童文學中原創作品比例佔絕對優勢的狀況不同,暢銷科普讀物幾乎一邊倒地由進口書唱主角。」中少總社李學謙社長在接受《北京晚報》書香周刊採訪時說,「原創科普難在:好文本難、體例創新難、高品質繪畫難等一系列的操作之難。」在三「難」情況下,中國最老牌的少兒科普期刊《我們愛科學》卻開始進軍科普圖畫書市場了,首先推出面向5~9歲小讀者的「趣味科學圖畫書o有趣的動物故事」叢書。
  • 2020超重磅:全球350萬讀者的世界神級少兒科普雜誌《How it works...
    但是,中國少兒科普這一塊,目前還是是比較薄弱的。目前國內流行的少兒科普,幾乎都是國外引進產品。比如 Usborne 的 Look Inside 系列、DK 的少兒百科系列。這兩年國內也有比如小牛頓科學館系列、少年時之類的科普雜誌。
  • 這些陪伴我們成長的少兒報刊雜誌,你還記得嗎?
    這些陪伴我們成長的少兒報刊雜誌,你還記得嗎?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兒童報刊、少兒報刊每個字都要放在稱上稱一稱」。如今,那些曾經影響我們的少兒刊物的編輯已經老去了,但傳承著這本刊物「人格」力量的群體仍然是年輕的,是不可替代的。今天是六一兒童節,還記得你小時候讀過的那些少兒報刊雜誌嗎?哪些給你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讓我們一起懷念一下。
  • 小學科普雜誌推薦……
    科普知識是孩子拓寬視界的機緣,能夠見到許多天然實在的現象,能激起孩子對科學的反思和趣味;再者,因為科普讀物有許多是本國出版,本國譯,也為孩子供應一種國外的思慮編制,也跟後來的英語進修打了很好的基礎。個別小孩都愛秀氣觀一下科普相干的書本,重要因為看書的進程好,孩子不感應感染深不成測。下面介紹些雜誌鋪小編常常推薦的幾本書給大師,希望能對您的廢物有支援。
  • 這些新上市的少兒科普讀物推薦給你
    今天全國科普日 浙江人最愛買科普書今天9月14日是全國科普日。這兩年,5G、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科技概念層出不窮,科技熱點頻現,也讓科普書籍的銷量水漲船高。京東圖書與京東大數據研究院剛剛發布了科普圖書數據報告,數據顯示,今年科普圖書銷量比去年整整提升了三成。其中,少兒類科普書和百科讀物最受歡迎。在今年京東科普書2019年前8個月的銷售額中,少兒科普和百科讀物的佔比已經超過了80%。報告還根據銷售額對最喜歡購買科普書的省份和地區進行了排名,浙江人排在了全國第一位。
  • 科技雜談:少兒科普≠學習知識
    在2016年科普日上,有科普專家提出,中國科學家拼命往前衝,希望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但如果不能把科學新發現傳遞給孩子們知曉,促使他們熱愛科學,我們未來一代的科學家從哪裡來?如果孩子們對科學不感興趣,中國的科技創新又從何談起?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參加過天文、太空科普活動的中小學生,今後更可能選擇科技作為職業且終生關注科學發現。
  • 科普雜誌:科普傳播不可或缺的鏈條
    約翰·C ·伯納姆在《科學是如何敗給迷信的》一書中曾經感嘆說,當自然科學和衛生科學的成果如此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同樣也塑造了一些重大事件之後,我們的文化最後受到科學的影響怎會如此之小。究其原因,可能就在於我們的科普並沒有跟上科學與技術發展的腳步,從而使得科學和技術成果的應用速度超過對這些科學和技術成果進行科學普及的速度。  知識就是力量。
  • 「老」期刊如何活躍於「新」市場
    》雜誌,是中國少兒科普第一刊,也是唯一的國家級少兒科普期刊。   目前,《我們愛科學》雜誌月發行量超過100萬份。在如今紙質期刊生存發展壓力巨大的當下,這份「老」刊是如何活躍在「新」市場的呢?   六十載變身為新型少兒科普期刊   1957年,新中國的各項建設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 寫給孩子的優秀科普繪本
    在早教啟蒙方面,歐美國家一直很重視科普,科普繪本很多。家長們也並非強求孩子學了繪本知識以後成為學霸,而是給孩子一個了解科學、自然的機會,讓孩子體會到科學的樂趣。今天介紹幾套寫給孩子的優秀科普繪本。《神奇校車》圖畫書版《神奇校車》是一套將奇特想像和抽象的科學知識完美融合的科普繪本,情節驚險刺激,語言生動爆笑,展示了一種新奇的、迷人的、另類的自然科學教育方式。
  • 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兒童科普雜誌 《NG Kids》登陸中國
    (聯合電訊社/北京)--目前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兒童科普雜誌《NG Kids》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版,於本月正式登陸中國,即日起國內的小讀者就可以與世界500萬兒童同步感受這本百年品牌期刊的魅力。     作為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誌,1888年創刊至今,國家地理雜誌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誌。
  • 「60個『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知識」線上展覽分享科學之美
    《我們愛科學》雜誌創刊於1960年,是我國創刊最早的少兒科普刊物,2010年月發行量即突破100萬冊,目前月發行量120萬冊,是中國少兒科普第一刊。六十載來,這一根生土長、年深日久的民族少兒科普品牌為一代又一代讀者發蒙解惑,培英育才,照亮了無數個美好的童年。
  • ...2020年青少年科普雜誌《知識就是力量》雜誌開始訂閱了!三大...
    「機甲大師救援賽」 作為無數中小學師生喜愛的青少年科普期刊 引領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是我們肩負的使命 創刊於1956年
  • 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聽大科學家講科普小故事
    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孩子閱讀。   說起這三位科學家,他們可都是大名鼎鼎,一個是《大科學家講科學:畫中漫遊微積分》作者,榮獲波爾查諾數學科學成就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一個是《大科學家講科學:天氣的脾氣》作者,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評為「中國有突出貢獻的科普作家」的氣象專家林之光,一個是《貪玩的人類:寫給孩子的科學史》作者,曾任中國科學院高級工程師的著名科普作家老多。
  • 果殼網被期望寫科普童書
    [摘要]資深童書從業者都表示,優秀少兒科普作者資源難覓,果殼網、科學松鼠會等新興網絡科普團隊,應該把目光投向兒童科普領域。據「東方大數據」發布的2015中國少兒出版閱讀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顯示,科普讀物已成為兒童文學和低幼讀物之後,最受家長與小讀者青睞的童書品種。與兒童文學中原創作品比例佔絕對優勢的狀況不同,暢銷科普讀物幾乎一邊倒地由進口書唱主角。原創科普方面,除《十萬個為什麼》系列外,幾乎沒有力作。
  • 健康科普 我們在路上
    健康科普 我們在路上 2018-10-16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1年雜誌貓幼兒教育雜誌訂閱排行榜-雜誌折扣訂閱網|新聞中心|...
    這些畫報能給小朋友們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現在雜誌雲小編列舉出的2021年度教育類雜誌排名榜單,有興趣的朋友們都可以看一下哦!    《東方娃娃智力+繪本》    《東方娃娃智力+繪本》是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傾力打造、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和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創辦的一份幼兒雜誌
  • 《太空日記》《三體全集》入選「少年中國」少兒優秀科普作品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史競男)第六屆「少年中國」少兒優秀科普作品22日在京發布,《太空日記》《海錯圖筆記》《三體全集》《地圖(人文版)》等30本優秀科普圖書、《機器人新世界》《神奇科學》《節氣那些事兒》等15件新媒體互動作品和
  • 「雜誌推薦」優秀科學科普雜誌有哪些?Top10
    對於與自然相關的高質量文章和照片而言,這是最好的雜誌。2.Psychology Today關於人類思想的主要出版物,包含最新的研究、趨勢、發現,以及涉及我們思考和行為方式的大量其他信息。4.Scientific American科學美國人為了及時了解所有主要科學的最新內容,科學美國人使用易於理解的信息圖表、照片和專家解釋來讓你保持知識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