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我們愛科學》中少總社進軍原創科普出版

2020-12-06 光明數字報

    本報訊(記者陳香)兒童文學、科普讀物和低幼讀物是少年兒童閱讀的三大常青樹。然而,與兒童文學中原創作品比例佔絕對優勢、低幼讀物升級曙光漸現不同,暢銷科普讀物幾乎一邊倒地由進口書唱主角。原創科普難已經成了業內共識,不僅獲得好文本難,體例、形式創新難,還有獲得高品質繪畫、圖片作品難等一系列的操作之難。從年初開始,依託百萬名刊《我們愛科學》,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戰略性進軍原創科普出版。近日,中少總社原創科普圖書的階段性成果「趣味科學圖畫書」現身中國童書博覽會,與小讀者見面。

 

    「科普讀物是常銷書的重要陣地,也是少兒讀物剛性需求的一種。科普讀物是孩子充實知識和培養科學精神之必需,但面臨表達方式和出版形式的創新。」中少總社社長李學謙表示,基於科普讀物市場由引進版佔據絕對優勢的現實,中少總社決意依託「中國少兒科普第一刊」《我們愛科學》雜誌,從2016年開始,戰略性進軍原創科普出版。

 

    據了解,基於《幼兒畫報》《兒童文學》《中國卡通》等雜誌成功書刊互動之後,中少總社旗下科普名刊《我們愛科學》進軍圖書出版領域,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確定以重點選題為龍頭,以科普圖書的「定製服務」,充分滿足小讀者和學校的閱讀需求。創刊於1960年的《我們愛科學》雜誌被譽為中國少兒科普第一刊,目前月發行量突破140萬冊,並積累了強大的作家隊伍、專業的編輯團隊、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資源,是中少總社發力科普原創圖書的有力支持。

 

    此次亮相中國童書博覽會的「趣味科學圖畫書·有趣的動物故事」叢書,是中少總社期刊中心出版發行的首套重點科普圖畫書,該書面向5~9歲的小讀者,既適於親子閱讀,又適於小學低年級小讀者獨立閱讀。全套共10冊,每冊分別以河馬、北極熊、狗、袋鼠、大象、駱駝、吼猴、樹袋熊、黑猩猩、松鼠為主角,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介紹這些動物的身體特徵、生活習性;在每本書的故事之後,還有「認識動物」「了解動物」以及「動物大家庭」等內容來配合該冊動物主題進行詳細講解;每冊書的最後還有「知識小測試」,來幫助小讀者檢驗自己的閱讀成果。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吳海峰對全套書的知識點進行了審核,使圖書的知識準確性有保障。隨後,中少總社期刊中心還將出版面向4~7歲兒童的「趣味科學圖畫書·奇妙的人體」叢書,面向小學中低年級的「精品科普漫畫叢書」,面向小學中高年級、注重培養動手能力的「創意科學實驗室叢書」,面向中小學生讀者的「探秘大自然叢書」,面向少兒攝影愛好者的《用鏡頭看世界》等,力求將可讀性、趣味性、藝術性與知識性相融合,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培養孩子們的科學興趣。

 

    「現在,幼兒園倡導五大領域的教育,其中科學領域的教育,越來越多的園方採用了科學圖畫書作為核心閱讀材料,然後圍繞著科學圖畫書來開發多種多樣的課程。所以,未來我們會和幼兒園配合,開發科學圖畫書的閱讀,開展活動。此外,《我們愛科學》原來開過『科學實驗課』欄目,很多學校將其作為科學課的輔導教材;有的學校要設計活動競賽,還請我們的編輯去出題和輔導。我們將配合小學的科學教育,推出更多適宜小學學科閱讀的科普圖書。」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期刊中心總監毛紅強表示。

 

相關焦點

  • 「老期刊」的「新意思」 56歲《我們愛科學》要做圖畫書
    與兒童文學中原創作品比例佔絕對優勢的狀況不同,暢銷科普讀物幾乎一邊倒地由進口書唱主角。」中少總社李學謙社長在接受《北京晚報》書香周刊採訪時說,「原創科普難在:好文本難、體例創新難、高品質繪畫難等一系列的操作之難。」在三「難」情況下,中國最老牌的少兒科普期刊《我們愛科學》卻開始進軍科普圖畫書市場了,首先推出面向5~9歲小讀者的「趣味科學圖畫書o有趣的動物故事」叢書。
  • 《我們愛科學》
    taonews.html 《我們愛科學
  • 原創科普圖畫書「紅袋鼠物理千千問」向全球兒童播撒物理種子
    中少總社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應妮)絕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量子科技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很重要,但作為普通人,它似乎與我們沒有關係。「紅袋鼠物理千千問」內頁。中少總社供圖真是這樣嗎?事實上,量子科技的發展早就滲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了。
  • 一套國內策劃的科普圖畫書緣何能佔據美國亞馬遜榜首?
    近日,記者從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少總社」)了解到,由出版社自主策劃的原創科普圖畫書「紅袋鼠物理千千問」系列之《宇宙中的時間:狹義相對論》在美國亞馬遜2020年7月6-8歲榜單中名列榜首。
  • 2020年,值得關注的原創童書
    在各類文化活動中,與童書相關的佔比相當高,讀者參與熱情也較高。許多出版社競相推出各類主題童書,涵蓋圖畫書、兒童文學、卡通動漫、科普歷史、語文教育等多個種類。那麼,2020年有哪些童書值得關注?請隨我們一同漫遊原創童書的奇境世界。
  • 少兒科普雜誌《我們愛科學》 永遠年輕的"老"科普
    原標題:《我們愛科學》:永遠年輕的「老」科普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少兒科普雜誌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老呢?事實上,流逝的只是時間,衰老的只是某些個體,對於《我們愛科學》來說,它辦刊的思路越來越清晰,而風格卻永遠屬於當代的8歲~15歲的青少年。
  • 這些陪伴我們成長的少兒報刊雜誌,你還記得嗎?
    如今,那些曾經影響我們的少兒刊物的編輯已經老去了,但傳承著這本刊物「人格」力量的群體仍然是年輕的,是不可替代的。今天是六一兒童節,還記得你小時候讀過的那些少兒報刊雜誌嗎?哪些給你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讓我們一起懷念一下。《幼兒畫報》:童年的美好回憶《幼兒畫報》是由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的書刊。
  • 視頻|【聚焦2019全國兩會】別必亮:鼓勵科學家出版科普讀物 築牢...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仍然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關注的焦點。在重慶出版集團任職的別必亮一直在呼籲重點圖書出版的問題,希望以此助推文化強國。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別必亮提交的三篇個人建議中,有兩篇與文化出版有關,一是為傳承優秀文化,提出關於「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建議,二是關於以閱讀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建議,提出出版行業要針對農村、農民、農業實際,出版更多人民群眾願讀愛讀之書。
  • 科普圖書的出版與閱讀力量
    經常有讀者感嘆,國內原創的科普圖書難讀,缺乏思想和趣味,沒有閱讀的意願,更談不上閱讀所帶來的快樂。與此同時,也有出版人說,科普圖書難做,做原創科普圖書更難,能夠贏得讀者喜愛的原創科普圖書難上加難。的確,科普圖書需要既要有嚴謹的科學觀點,又要有深入淺出的可讀性;既要有獨特的視角吸引讀者,但也不能偏離正確的科學規律。科普圖書的出版對於作者和編輯都是功力的考驗。
  • 調研國內科普圖書市場「五多五少」癥結在哪裡?
    調研國內科普圖書市場「五多五少」癥結在哪裡?  記事人: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  3月4日 星期一 多雲   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聚焦文化建設,助推文化強國」是我的情懷與使命。所以,去年兩會期間,我提交的三份建議中,兩份事關文化。
  • 「60個『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知識」線上展覽分享科學之美
    2020年是《我們愛科學》創刊60周年。值此60歲生日之際,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推出「慶祝《我們愛科學》創刊60周年暨60個『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知識」主題展覽,與幾代讀者以及所有對科學感興趣的朋友共同慶賀,分享科學之美。
  • 科普圖書《探索太陽能的奧秘》將出版發行 —新聞—科學網
    7月15日,由零碳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保定實驗學校和英利集團聯合編寫的科普圖書——《探索太陽能的奧秘》,在河北保定舉行出版籤約儀式。
  • 57家數字閱讀平臺及數字出版企業提供免費閱讀助力戰疫
    倡議發出後,截止2月7日,得到全國57家數字閱讀平臺及數字出版企業積極響應,並製作上線了「免費閱讀,共克時艱,取得戰『疫』勝利」閱讀專區,推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手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手冊》及相關科普防疫內容;精選優質電子書和網絡文學作品約數十萬種;有聲讀物約4萬種;音頻約40萬個;視頻約10萬段/集,課程分別約18000門近10萬個小時;近些年積累的大量學術文獻和雜誌等。
  • 科普作家尹傳紅:科普最重要的是傳播科學思維方式
    尹傳紅(左)和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右)在新書發布會上尹傳紅是個會講故事的人,現任《科普時報》總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著有《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該死的粒子:理趣閱讀司南》等15部作品,曾獲評「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此次作品是從尹傳紅多年來創作的100多個人物傳記中精選而出,並重新編排撰寫。
  • 原創科普繪本《地球小孩的天氣書》是這樣誕生的
    黃衛是出版圈外人,她的本職工作是大數據研究,出氣象科普繪本的念頭也來自「大數據」,「當時我們做了一份《中國網民科普需求搜索行為報告》,發現增長速度排名第二位的主題就是『氣候與環境』,環比增長為112.89%。厄爾尼諾相關搜索的環比增長為256.69%。由於當年廣東、陝西、河南等地區下冰雹,在4月20日和5月7日,關於冰雹的科普搜索指數都超過百萬。」為什麼搜索高?
  • ...60周年推出線上展覽 告訴你60個「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知識
    2020年是《我們愛科學》創刊60周年,值此60歲生日之際,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推出「慶祝《我們愛科學》創刊60周年暨60個『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知識」主題展覽,展覽從歷年出版的雜誌中精選了60條既新奇又貼近生活的科普小知識,與幾代讀者以及所有對科學感興趣的朋友共同慶賀,分享科學之美。
  • 科普閱讀與出版的黃金年份
    然而卻成為科普閱讀與出版的黃金年份,因為整個世界都在反思,所有人都渴望知道,生命究竟意味著什麼,世界和人類的未來是怎樣的?人們渴望在書中尋找到答案。同時,因為禁足在家,人們有時間冷靜下來,對自己想要的生活,進行澄清和過濾。享受家庭、生活文化以及自然的樂趣,成為最重要的選項。這一年,出版人、閱讀推廣人和讀者,共同讓今年的科普圖書呈現了值得關注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