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鯨(學名:Basilosaurus,意為「帝王蜥蜴」),又名械齒鯨(Zeuglodon),已經絕種的古代海洋哺乳動物,現代鯨魚的近親,是鯨下目中的一個屬,生存於4,000萬至3,5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
一條大海蛇?
龍王鯨化石最早是在美國的路易斯安納州與阿拉巴馬州發現,那是19世紀早期的時候,人們對化石不了解,常拿它當作家具的原料。後來化石被解剖學家哈倫博士看到,他認為這是一種新型恐龍或爬蟲類動物,並將它命名為Basilosaurus。

龍王鯨的發現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好奇,一個叫亞伯特.寇區的人看到了商機,立即前往阿拉巴馬州收集了許多龍王鯨的化石,不懂古生物的他,居然將來自5個不同個體的化石組裝成了一條長34.75米的「大海蛇「,然後實施付費觀看,狠狠的賺了一筆。不過好景不長,後來一場大火讓這些化石付之一炬。

當然,這些化石既不是蜥蜴也不是蛇的,因為,在英國的解剖學家理查·歐文(恐龍命名者)研究了脊椎骨、顎部的碎片、前肢與後來發現的肋骨化石後,他宣布這是一種哺乳類生物,是一種鯨類,也就有了現在中文名「龍王鯨」(不然就叫蜥王龍或者大海蛇了)。
發現「鯨之谷」
美國發現化石只是個開始,隨後在1879年,德國古生物學家在埃及內陸發現了古鯨化石,此後這片沙漠中不斷發現鯨類的化石,這片貧瘠的土地也成為了古生物學家的藏寶地,並將此地命名為「鯨之谷」。目前古生物學家已經在「鯨之谷」中發現了超過500具古鯨類化石,其中相當一部分屬於龍王鯨。 2015年,古生物學家終於在「鯨之谷」之中找到了一具兒乎完整的龍王鯨化石,化石幫助我們復原了龍王鯨的模樣。

最苗條的鯨
從完整的化石龍來看,王鯨的外形的確有點像蛇或者鰻魚。這個近 20米的體長的生物,體重只有15噸,跟同體長的抹香鯨(50噸)比較確實不是一個噸位。

根據大小相同的胸部、腰部與尾部脊椎骨,古生物學家猜測龍王鯨在一些情況下可能也會以水平的似鰻魚般的方式來移動。

神奇的是,目前發現的一隻長16米的龍王鯨個體,長了一個35釐米長的後肢,這個後肢具有癒合的跗骨與殘留的三根腳趾,毫無疑問的它無法幫助移動。雖然短小卻引起古生物學家的興趣,因為它可以證明現代鯨原先是由陸生哺乳類動物演化而來。

龍王鯨身材雖然纖細,戰鬥力卻一點也不弱,看看它滿嘴鋒利的牙齒就知道,根據矛齒鯨(另一種被龍王鯨攻擊的鯨)顱骨化石上的傷痕判斷,龍王鯨的咬合力可達 3,600磅力每平方英寸,而且根據龍王鯨胃部的殘留物推斷,它們以魚類和鯊魚為食。

龍王鯨這麼苗條的身材,其實跟他跟它生存環境有很大關係,龍王鯨生活在距今4000萬一3500萬年前熱帶溫暖淺海中,溫暖的環境不需要它們存儲厚厚的脂肪來保暖。

當然,氣候是不斷在變化的,龍王鯨統治了淺海500萬年之後,氣溫開始下降,兩極開始結冰,淺海逐漸消失,失去棲息地而又缺少脂肪保暖的龍王鯨也消失了。
圖片:網絡(侵刪)
文字/排版:古生物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