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將歷經7個月的航行,抵達火星。這將是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重要一步。
火星,這是一顆距離地球最近在1億公裡以內,最遠達4億公裡的暗紅色星球,古代西方以古羅馬神話中的戰神馬爾斯(Mars)為其命名,古代中國人則稱之為「熒惑」。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我們一直對這個神秘的紅色星球充滿興趣,我們猜想過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甚至計劃過火星移民。在過去,全球發射過45個太空飛行器,想要研究火星表面、地質和氣候,包括軌道衛星、登陸器和漫遊車,但只有18個成功,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任務在完成前,或剛要開始時,就因為墜毀,或者失去聯繫而失敗。
1964年發射的水手4號,成為人類第一個飛掠火星並傳回火星照片的探測器,它在距離火星1萬公裡的地方拍攝到21幅照片,這些傳回來的照片,充滿了隕石坑,完全就像一個死寂的世界,粉碎了人們對火星文明的幻想,認為火星只是像月球一樣是個布滿隕石坑的死星球。但隨著後面太空飛行器的探索,火星的獨特性、液態水,和可能存在過的生命,又重新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為什麼成功實現火星登陸如此困難?我們怎麼將一個昂貴的、幾噸重的金屬塊,運送數億公裡,又讓它輕輕地停在另一個星球的表面上?
在火星之前,我們人類登陸過的唯一一個星球就是月球。太空飛行器一發射,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地球的大氣層。穿越大氣層會產生極大的摩擦,進而使得太空飛行器升溫,但是現在已經可以通過隔熱罩解決這個問題了。而且,厚厚的大氣層可以讓降落工作減少不少困難。但月球沒有大氣層,雖然沒有了熱量問題,但同時也意味著降落傘不能工作,我們必須使用復古火箭著陸,在太空飛行器下方發射小火箭,來降低太空飛行器的下降速度。
月球沒有大氣層,但火星有。而且進入火星大氣層的太空探測器的溫度可能會超過2000℃,這個溫度可以融化鐵,甚至是其他的一些金屬。因此,送去火星的太空飛行器需要嚴格的保護,以防被高溫熔化。科學家們給太空飛行器都安裝了一種叫做「氣殼」的特殊太空艙,它的外層充滿了燒蝕材料,它能與火星大氣發生反應,帶走熱量,一旦與火星大氣接觸,燒蝕就會變得很熱,發出紅色的光,但是在太空艙內,溫度要比平常的室溫還要低一點。
火星的大氣比地球薄100倍,這意味著太空飛行器著陸需要用到的降落傘效能降低,而且要低上10倍,假如你可以在火星上跳傘,使用和地球上跳傘相同的設備,在地球上,跳傘者的溜槽會使他們逐漸減速,最後安全降落。但在火星上,即使有降落傘,你仍然會以比地球上快10倍的速度飛速下降,或者我們可以把降落傘變大一點來放慢速度?
NASA就是這樣做的。我們來看2012年成功著陸在火星赤道一帶的蓋爾撞擊坑中的好奇號火星車,它是當時人類最昂貴、最先進、也是最重的火星車。在好奇號漫遊車上,他們使用了超音速降落傘,但即使這樣,也無法完全降低好奇心號的速度,好奇號的重量比一個普通人要重上約13倍,這意味著以相同的速度減速,它需要更大的降落傘,但好奇號的降落傘最大直徑是45米,因此科學家們在好奇號上設計了一種名叫「空中吊車」的解決方案,利用安裝在好奇號上的超音速反衝火箭,在好奇號下降到一定高度時,對著前進方向點火反推,以此來降低下降速度,保證探測器的安全。自此,反衝火箭、超音速降落傘和空中吊車成為火星著陸三大法寶。
有了眾多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如今,我們對火星的認識早已不像從前那樣,只能紙上談兵,從火星的運動、地形地貌、火星環境,從火星的歷史、演化、到現在的狀態,在過去的六十年裡,人類對火星的了解,早已超越數千年來人類對火星認識的全部。
當然,我們對火星的探索並沒有結束,新的火星賽季再次開啟,中國的天問一號、美國的毅力號和機智號、阿聯的希望號都指向火星。
火星曾經有過生命嗎?火星現在還存在生命嗎?這是之前很多探測器登陸火星希望得到的答案,新的火星賽季,又提出了眾多問題:人類何時能採集到火星的樣品並送回地面研究?我們何時能在火星建立火星基地?
這些問題,期待有一天能夠等來答案。
這裡是宇宙天文館,關注我,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