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當了醫生,朋友說我變得越來越「慫」了

2020-12-08 醫脈通

導讀

每一位醫生都學會認慫,然後學會與之和解,並默默地繼續努力,也許這就是我們學醫之人的本心吧!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偶遇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一番洽談後對方說了一句話:我發現你似乎變得越來越……慫了!

我當下一驚,問他什麼意思。

他笑而不語,隨後說道:我記得以前的你,能上山,能下海,一心懷著濟世救人的理想,一腔掃除人間疾苦的熱血,夢裡都在拯救病人,總是一臉所向無敵的樣子,但是現在變得唯唯諾諾,說話也要留半分。

他的話讓我意識到,自己似乎真的已經變了,變得「慫」了。

不敢休假

下班休息應該是常態,可是這個在醫院似乎是不合常理的:

醫生即便是下了班,還要回醫院寫病歷、查房,萬一自己管床的病人突發病情變化,還不能假手他人,需要自己回院處理;

好不容易下了夜班,想著能回去休息一下,結果上午還要查房做手術……運氣好的,中午能下班回家吃飯,運氣不好的,下午還要回醫院開會學習;

關於周末休息?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偶爾能被主任排到一次周日休息已經是謝天謝地的了,還要提心弔膽會不會被人打電話召回醫院;

你說休假去旅遊?那是奢望,我們科的高醫生已經連續五年沒有休年休假了。用他的話說,真心不敢休假,一休息就是各種電話找,剛收的病人出現病情變化怎麼辦?預約好的手術怎麼辦?感覺這是對患者的不負責任。

所以,不要說休假,就連準點下班都覺得是罪過。

圖源:攝圖網

說話留半分

科室老資歷的陳醫生說,以前自己剛當醫生的時候,碰到患者要搶救、要用藥什麼的,都是開誠布公和家屬談的,一般家屬都表示理解,要搶救時,有些家屬甚至砸鍋賣鐵也要來救人,對於醫生的信任,那是百分百的。但是現在,自己只要和家屬談話,心裡就繃著一根弦,字斟句酌,說話不敢說太滿,生怕哪句話就落了對方口舌,甚至給自己惹來官司。

尤其在這個人人自媒體的時代,根本不知道對方是不是身藏錄音機或者錄像機。曾有一位急診科醫生表示,一位患者腹痛就診,因為不明確原因,醫生建議先做檢查。結果被患者將偷拍視頻截取了一部分發到網上,說醫生不做檢查就不給開藥。

不會拒絕

自從當了醫生後,發現身邊的熟人朋友什麼的一下子變多了,一會初中同學來一句:「大醫生,幫我看看兒子皮膚這個疹子怎麼回事?」;一會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大伯說:「侄子,幫我給你大伯娘安排一個床位,最好是主任管的。」;一會妻子同事的妹妹打個招呼:「大哥,聽說你們醫院的那個XXX藥不錯,能幫忙開幾盒嗎?」

這樣的請求簡直讓人哭笑不得。自己忙了一天的工作已經很累了,回來還要忙於各種論文學習,對於跨科的諮詢還要翻文獻,找醫生,真心好累的說……

可是拒絕吧,人家說你進了醫院當了醫生後就驕傲了,不念情分了;幫忙吧,有些活真心不好幫,一不小心可能還會落人口柄認為自己不夠盡心盡力。更有同事曾吐槽,因為沒有在微信上及時回復一位患者的問題而被指責「沒有醫德」。

天吶!這樣兩難的抉擇到底該如何是好?

圖源:攝圖網

驚弓之鳥

不知道各位是否還記得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聊城假藥事件,據說此事發生後,很多醫生人人自危,無論關係熟不熟的患者來尋醫問藥,一概推脫,尤其是本院沒有的藥物,堅決不做推薦。

而類似的事情又何止於此。

前幾年,我們市區附近一家醫院曾遭遇過一場醫鬧,因為患者在家中暈倒後送醫,急診醫生救治時患者已經斷氣,結果被家屬醫鬧,說醫生來晚了,而且救治不力,才導致患者死亡。後來家屬找來近百名當地村民大鬧醫院,索賠60萬。這件事情後來被壓下去了,但是提起當地那些彪悍的村民,醫生便會膽戰心驚,尤其是門診醫生,遇到那個村子的患者,如果感覺有些難纏,便能推就推,勸其轉院。

由於患者的不信任,各種醫鬧事件已經讓醫生猶如驚弓之鳥,一有風吹草動便人人自危,以求自保。

注重細節

在醫院久了,見得患者多了,膽子也變得越來越小了,因為你不知道患者的病情什麼時候會發生變化,而某一個細節的變化可能就影響了整個診斷思路,譬如胸痛,可能是心肌缺血,可能是心梗,也可能是主動脈夾層破裂,這就需要醫生的「火眼金睛」去發現問題。

曾有患者因為反覆低燒入院,主管的王醫生在對患者進行觸診時感覺到異樣,讓患者查了B超。當時家屬不同意,認為這是浪費錢。後來在醫生的反覆勸說下,終於做了,結果證實是甲狀腺癌。

還有一位醫生在夜班巡房時發現有位患者沒有睡覺,額頭還滲出細細密密的汗珠,人說話也有些顛三倒四。醫生起了疑心,患者卻堅稱自己沒有問題,最後讓護士查了血糖,發現血糖竟然只有1.2mmo/L。

以前覺得醫生變慫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這意味著我們與患者之間的地位不平等了,但漸漸長大才發現,也許適時地認慫也是醫生更加細心謹慎的一種表現。

真正的英雄,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能熱愛生活,真正和焦慮和危機相處的方式,是直面焦慮本身,然後學會與它和解。

有一句話很美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每一位醫生都學會認慫,然後學會與之和解,並默默地繼續努力,也許這就是我們學醫之人的本心吧!

(作者:楚門)

相關焦點

  • 人活著活著,就變的越來越慫了
    總是感覺人活著活著,就變得越來越慫了。這是在看了《我這一輩子》當中所得到的感慨,福海是一個人,這只不過是他想的,其實在眾多人眼中他甚至不如一條狗。他努力的想活成一個有尊嚴的人,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同樣是喝了血酒的兄弟趙二,說了點委屈當起了漢奸來。可謂是世道不是世道,人不是人了。福海,一個自尊要強的普通中國人,經歷了太多的人生悲喜劇,太多的苦辣辛酸。他努力活成一個人,一個有最低自尊的人,可是,他卻總是絆跟頭、摔跤,心愛的妻子,被最貼心的朋友拐走,學會裱糊手藝,可大清朝一改民國,就沒了用武之地,他去當了巡警,這個對闊人得當狗對窮人得使橫的行當。
  • 越來越慫,不僅僅是因為……
    之前小李就和我叨咕過老婆的不是,不會過日子,大手大腳,橫蠻不講理等等,真是過夠了,還說如今離婚算什麼事,我發小5人,現在4人都離婚了,我看他們活的都很瀟灑。圖片來源網絡我說我身邊的朋友怎麼一個離婚的都沒有,他說,離婚後你考慮過孩子嗎,他們瀟灑都是不負責的表現,而且你只看到他們快活的一面,孩子沒爹沒娘的,看著不揪心呀,夫妻哪有不生氣的,一點事就離婚,人哪有沒缺點的,互相包容些,你有沒有想過生氣的主要原因在哪?他不再言語了。
  • 人到中年,在這4件事上「慫」不是真慫,而是大智慧
    身體似乎不只是抵抗不住地心引力,一些毛病也開始變得猖狂;工作中或許是中流砥柱,但也或許是被替代人選;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也確實是個甜蜜的負擔……這些沒有一樣不是壓力。而在壓力之下除了有動力之外,還可能是無力。所以,人到中年,該認慫的時候就認慫,沒什麼大不了,而且,在這4件事上認「慫」其實是一種大智慧。
  • 有一種年輕人,活得「很慫」
    」總有一些人,理想遠大,但現實卻窮得掉渣;說得頭頭是道,卻總是經不起考驗;常常炫耀自己的人生計劃,卻從來不會付諸行動。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活得很慫,但實際上卻在假裝「很慫」,過得比誰都好,這樣的人,是很狡猾的人;有的人,喜歡唱高調,實際上卻是「繡花枕頭」,活得真慫。
  • 人總是越長大越慫
    小時候,我們總是天不怕地不怕,有著無窮的勇氣,但是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卻變了,變得越來越患得患失,越來越前怕狼後怕虎,總之就是越來越慫。(1)小時候,前天說我要做個科學家,昨天說我要當個飛行員,今天說我要成為考古學家,後天說我要當企業家……我們有著無窮無盡的夢想。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變慫了,害怕著別人嘲笑自己是異想天開,提及夢想的時候漸漸變少,也不再敢將之大聲說出來,直至最終我們成了沒有夢想的人 。
  • 人到中年變慫,是成熟還是變老了?有人卻說變慫不丟人,扎心了
    周末和一幫老友聚會,以前喝酒勸不住的老韓,這次竟然先給自己倒上了一杯白水,說今天對不住了,大家敞開喝,我買單。有朋友去搶老韓的杯子,要給他換上白酒,老韓憋出一頭汗,死摁著杯子不放。老韓說:我已經戒酒三個月了。有人笑他,以前的豪氣去哪裡了,怎麼就慫了?老韓雖然很尷尬,但還是堅決不喝一滴白酒,最後拗不過大家,倒上了一杯紅酒。
  •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慫了?這5條,哪一個最扎心?
    具體症狀表現為不敢說真話、懶得解釋、不敢跟別人不一樣、那就湊合著過吧……但總有一些繃不住的時候,這些慫慫的年輕人,會忍不住地想:如果我硬核一點,我的生活會不會有什麼不同?1、做一個慫貨,是心裡的每一句「不行」,說出口都變成了「還行」。晚上11點半,會議室疲憊的大家終於拼湊出了一個平庸得驚人的方案。同事們紛紛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點頭說著:「我覺得還行。」
  • 為什麼孩子總是很慫,這三種教育方式就很容易讓孩子變「慫」
    那位媽媽說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竟然這麼「慫」,但是即便是家長得知事後教導她,開導她,卻總不奏效,甚至「慫」地越來越厲害了。相信像這位寶媽的經歷根本不是個例,現在好多家長都有這方面的煩惱,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開心,但往往事與願違,在自己的悉心教導下非但沒有改掉膽小的毛病,反而變本加厲了。
  • 人到中年,越來越慫?錯,真正厲害的人,絕不是無所畏懼的
    作者:一勺美文最近看了一個視頻,說的是曾經的社會大哥在面對別人挑釁時,出乎意料地認慫了。類似的視頻其實有很多,理由無非是想到了家人,不得不認慫。這種視頻大多是跟風之作,製作相對粗陋,但道理卻是真的,那就是:年紀越大,人越慫。這種慫並不是說已經失去了抵抗意識,而是有了顧慮,或者說,顧慮的事多了。年輕時,無所畏懼,更沒有顧慮,所以衝動,易怒,但隨著年紀的增加,沉澱多了,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並不像自己以為的那樣冷漠。
  • 為什麼說現在醫生越來越不好做了,不是說醫生很賺錢嗎?
    醫生不是工資低,而是工作強度和工資嚴重不成比例。但你選擇了臨床醫學專業,就要做好重回高三的感覺,課程都排的滿滿的,如果不考研,畢業即失業,還有規培。醫生的公資也許比較高,但醫生的工作強度很大,很辛苦,夜班,急診,隨叫隨到,手機二十四小時不能停,工作時間遠不止八小時,外科醫生一臺一臺的手術,內科醫生補不完的病歷,都不是誇張的修辭手法。而且醫生越來越不被人理解,老被懷疑有回扣,被質疑能力,醫生又不是神仙,就有了醫鬧,甚至有生命危險,可以成為高薪職業。所以,醫生很不容易。
  • 藍湛:我問靈十三載!冰妹:五年不能再多了!花慫慫:我走錯了!
    眾所周知,墨香銅臭有三本壓箱底的寶貝,其中一本就是最近超級火爆的《魔道祖師》,不僅改編成了電視劇,搖身一變就進入了動漫界,沒多久魏無羨和藍忘機的「忘羨」CP就火遍了大江南北,墨大大筆下CP無數,放眼魔道就有不少,最受讀者關注的主要有三大CP:羨羨和汪嘰,冰妹和師尊,花慫慫和憐妹。
  • EDG打比賽有多慫?阿布都看不下去: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教練!
    EDG打比賽有多慫?阿布都看不下去: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教練!眾所周知英雄聯盟是一款多人合作競技類遊戲,雖然說在平時的匹配、排位中只要有一個大腿完全可以忽視人數間的差異以少勝多,但是在技術水平相當的職業賽場上,但凡是人數上佔到了優勢那麼幾乎可以判定人數多的一方將會拿下對抗勝利。
  • 哪些事情讓你該慫的時候就要慫?網友:警察來時就哭了!
    不知道你瞪我一眼我碰你一下的跟尊嚴 有什麼關係,保護家人的時候不上前是 慫,為了家庭完整退一步那叫責任,逞 一時之快然後嚇的水檔尿褲的太多了曾經我也不慫,當我有老婆孩子,車子 房子,公司事業以後,我就慫了……我 草,老子命比你金貴多了,大把世界好
  • 很多學生打架時會顫抖,只是因為慫嗎?專家醫生給出分析
    很多學生打架時會顫抖,只是因為慫嗎?專家醫生給出分析上學時期,打架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事情,有的學生在打架前會顫抖,很多人認為這是慫的表現,其實,這只是一個因素,學生之所以會顫抖還有另外的原因,專家在此給出了專業的解釋。
  • 當爸後我慫了,不是因為沒錢,而是……
    有一個回答很戳心:「當爸後我慫了,不敢病,不敢死,不敢窮。」走出校園,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結婚生子,保衛著家庭,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座堅不可摧的避風港。每次,我們夫妻倆心裡都極度崩潰,臆想無數可能(聽認識的寶媽寶爸說,很多大病都是突然發生):會不會有腦膜炎、肺炎、燒壞腦子、失去聽力…夜裡時常輾轉發側,睡不著覺。同樣作為奶爸,我非常認同:因為一場病,就有可能耗盡你一生的積蓄,顛覆一家人的命運。
  • 一個男生對你的動心之後,最明顯的表現是「變慫了」
    01其實我在家裡就是這樣的,我的爸爸看起來很威嚴很有派頭,並且在外面總是有很多的朋友在外上人看來爸爸是很優秀的一個男生,但是其實只有我們知道,在家裡他是很聽我媽媽的話的。並且還有很多問題都會詢問我爸媽的意見。
  • 真正活明白的人,在這4件事上往往都很慫,越慫反而越有前途
    在學車時,聽過一個特有意思的說法:開車大膽的,基本都是新司機;超過5年以上的老司機,都是要多慫就有多慫。當時聽起來覺得這是扯淡,怎麼可能越開越慫呢?車開得越多經驗越豐富,那應該是越大膽才對啊!因為我現在基本已經是個慫人了,能不加速的儘量不加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轉變?說白了,就是因為事故見多了,心裡越來越明白開車的危險性了,自然就越來越慫了。
  • 孩子為什麼越大越「慫」?家長常犯的3個錯誤是根源,家長要重視
    文 | 小微爸爸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膽小,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會越來越「慫」,這些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犯的錯誤,導致孩子越來越膽小。可是等孩子長大,反而不敢觸碰這些電器,甚至還會產生害怕的反應,我們都以為孩子是不是心理上有疾病,還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後來才知道,這些都是我們的日常教育所導致的。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通常是家長犯了這3個錯誤,儘快改正
    因為在家裡,被全家上下所有人寵愛著,他就天不怕地不怕,就算遇到什麼事,也會有父母給他撐腰,所以脾氣越來越大,蠻橫無比。但是面對外面的世界,他自己不夠熟悉,就會變得膽小怕事了。 1.
  •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慫」
    別慫,就算慢慢來,也不要放棄自己的那份激情!加油,年輕人!三十,只是一個數字!激情才是支撐的未來!你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