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中藥:蒼耳草

2021-01-21 小喬養生堂

蒼耳草為蒼耳的莖葉。蒼耳草入藥有祛風,清熱,解毒的功效與作用。主要用治風溼痺痛,四肢拘急等症。常見如蒼耳全草注射液

別名:卷耳,葹,苓耳,地葵,檯耳,白胡荽,常檯,爵耳、耳璫草,常思,常思菜、羊負來,只刺,進賢菜,道人頭,喝起草,佛耳,縑絲草,野縑絲,野茄、豬耳,痴頭婆,蝨麻頭,粘粘葵,白痴頭婆。

來源產地:為菊科植物蒼耳的莖葉。夏季割取全草,去泥曬乾。果實稱蒼耳子。

性味歸經:性味苦、辛。微寒;有小毒。

功效:功能祛風,清熱,解毒。主要用治風溼痺痛,四肢拘急等症。也可用於麻風、疔毒、皮膚瘙癢諸證。

傳統應用

1、治婦人血風攻腦,頭旋悶絕,忽死倒地,不知人事:喝起草嫩心,陰乾為末,如常酒服一大錢。(《鬥門方》)

2、治中風傷寒頭痛,又療疔腫困重:生搗蒼耳根葉,和小兒尿絞取汁,冷撮一升,日三度,(《食療本草》)

3、治中風,頭痛,溼痺,四肢拘攣痛:蒼耳嫩苗葉一斤,酥一兩。先煮蒼耳三、五沸,漉出,用豉一合,水二大盞半,煎豉取汁一盞半,入蒼耳及五味,調和作羹,入酥食之。(《聖惠方》蒼耳葉羹)

4、治赤白下痢:蒼耳草不拘多少,洗淨,以水煮爛,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白湯下。(《醫方摘元》)

5、治中耳炎:鮮蒼耳全草五錢(幹的三錢)。衝開水半碗服。(《福建民間草藥》

相關焦點

  • 蒼耳草可以治什麼病 蒼耳草有效治療3種病
    平時生活中可以講蒼耳子泡水喝,能夠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那麼,蒼耳草可以治什麼病?蒼耳草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呢?蒼耳草的副作用是什麼呢?下面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蒼耳草可以治什麼病治療慢性鼻炎取蒼耳子30~40個,輕輕捶破,放入清潔小鋁杯中,加麻油1兩,文火煮開,去蒼耳,待冷後,傾入小瓶中備用。用時以棉籤飽蘸藥油塗鼻腔,每日2~3次,兩周為一療程。
  • 每日一味中藥:酢漿草
    中藥酢漿草是酢漿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酢漿草的全草。中醫認為酢漿草有清熱利溼,涼血散瘀的功效與作用拼音名:酢漿草讀作 Zuò Jiānɡ Cǎo來源產地:本品為酢漿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酢漿草的全草。治咽喉腫痛,以鮮酢漿草加鹽共搗爛,布包含於口中,或煎湯漱口,或煎湯代茶,有較好療效;治療瘡、乳癰、腹部癰腫,可用本品煎湯內服,並配合外敷;治急性睪丸炎,用鮮酢漿草100g,油松節15g,加水1500mL,煎至600mL,每日3次。治療57例,痊癒56例。
  • 每日一味中藥——砂仁
    牛吃些什麼草? 牧童們紛紛爭說:「我們全在金花坑放牧,那兒生長一種葉子散發出濃鬱芳香、根部發達結果實的草,牛很喜歡吃。」 老農們聽後,就和他們一同到金花坑,看見那裡漫山遍野的生長著這種草,將其連根拔起,摘下幾粒果實,放口中嚼之,一股帶有香、甜、酸、苦、辣的氣味衝入了脾胃,感到十分舒暢。
  • 【每日一味藥】乳香
    【每日一味藥】乳香 【性味歸經】辛、苦,溫。(《全幼心鑑》) 3、疔瘡惡腫:千針草四兩,乳香一兩,明礬五錢,為末。酒服二錢,出汗為度。(《普濟方》) 【小故事】 我國唐宋時期,特別是宋代以後,上層社會盛行薰香,每年從海外進口的香料為數甚巨。據歷史記載,公元1077年,僅廣州一地所收乳香便達174噸。
  • 【每日一味藥】木賊草
    【每日一味藥】木賊草 【性味歸經】甘、苦,平。(《聖惠方》) 3、治風寒溼邪,欲發汗者:木賊草(去節)一兩,生薑、蔥白各五錢。水煎熱飲,即汗。(《聖惠方》) 【小故事】 這天老藥師帶著小徒弟又上山採藥。發現山腳溪邊有一大片木賊草,長得正是翠綠,一截截的,又大又長,像一條條筆筒或管子一樣,所以木賊草又叫管子草、筆筒草、節節草。
  • 每日一味中藥:玉米須
    中藥玉米須是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的花柱。玉米須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玉米須煮水做茶飲等,未見明顯副作用。別名:玉麥須,玉蜀黍蕊,棒子毛。來源產地:中藥玉米須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花柱。2.玉米須配車前草:車前草長於清利溼熱,與玉米須同用,利水之力益著,常用於治療溼熱下注,小便赤澀熱痛之熱淋。若為石淋可與海金沙配伍,以增化石通淋之效。3.玉術須配萆薢:玉米須行水消腫,通利小便,萆薢為利溼分清之要藥,兩藥相配,可加強利溼化濁之功,常用於溼邪下注,小便混濁之白濁。
  • 每日一味中藥:火麻仁
    中藥火麻仁是桑科草木植物大麻的成熟去殼種仁。中醫認為火麻仁有潤燥滑腸的功效與作用。別名:大麻仁,線麻子(代殼者)。來源產地:為桑科一年生草木植物大麻的成熟去殼的種仁。均為栽培。可用一味火麻仁,搗爛煮糊,加冰糖,煮成象芝麻糊一樣服用。也可配其他潤腸作用的藥物,如產後便秘配當歸、柏子仁,妊娠期便秘配瓜蔞仁、杏仁;陰虛者可加玉竹。如胃腸燥熱較甚,腹部脹滿而有便秘,單用火麻仁效力不夠,須配大黃、枳實等,方如麻子仁丸,此方也適用於有痔瘡而患便秘者,但老人和體虛者則不宜用。(2)用於滋陰補血。
  • 每日一味中藥:地錦草
    中藥地錦草是草本植物地錦或斑地錦的乾燥全草。傳統認為地錦草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地錦草膠囊,地錦草片等別名:地錦,鋪地錦,斑地錦。
  • 每日一味中藥:芫花
    中藥芫花是瑞香科落葉灌木植物芫花的花蕾。中醫認為芫花有瀉水逐飲,祛痰止咳的功效與作用來源產地:為瑞香科落葉灌木植物芫花的花蕾。主產於安徽、江蘇、浙江、四川、山東等地。野生與栽培均有。《普濟方》枳殼丸,以本品與枳殼各等份,用醋浸芫花透,將醋再煮枳殼爛,擂芫花末,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數丸,溫白湯送下,治蠱脹,據報導,用治療腹水,用其根皮亦有效,如每日服1.5~2.5g芫花根皮粉,連服4~5天,腹水消除,脾臟縮小,有利尿作用。治療11例療效甚佳(新中醫藥)。
  • 每日一味中藥:草果
    中藥草果是姜科草本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實。中醫認為草果有燥溼溫中,消食化積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十一味草果丸等別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來源產地:草果是什麼,草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實,主要產於雲南、廣西、貴州等地。
  • 每天學一味中藥,四葉參!
    山海螺、羊乳、土黨參、羊乳參、通乳草。多年生草質或基部稍木質的纏繞藤本,全株無毛或莖葉偶被疏柔毛,有白色乳汁,根肥大,紡錘狀,灰黃色,散布橫生皮孔。單葉,生於莖上的小,互生;生於小枝上的常3或4片簇生枝頂,具短柄,葉片柔軟,菱狀卵形、狹卵形或橢圓形,長3~10釐米,寬1.5~4釐米。
  • 專欄作家|孟德榮:說古論今話蒼耳
    卷耳就是我們熟悉的蒼耳,多生於荒坡、草地、路旁。《博物志》記載:「洛中有人驅羊入蜀,胡炱子多刺,粘綴羊毛,遂至中國。」《詩經》中,蒼耳就是一種刻骨的思念,它在戀人的心底盤根錯節,一個水做的骨肉,把她的一縷香魂,幻化成輕煙,嫋嫋婷婷地依附於蒼耳,穿越千年。蒼耳,愛情的化身。溫庭筠以「蒼耳子」對「白頭翁」,蒼耳就擁有了智慧。
  • 原創散文:蒼耳,愛過
    女孩拿著一粒蒼耳,放在手心。安靜的蒼耳,寂靜的遠山,以及輕輕吹過的風聲,和草葉的搖擺。時間靜止在那一刻,遇見蒼耳。「蒼耳有什麼故事嗎?」「當然,蒼耳在《詩經》,是一個女子為了等待心中的愛情,而落下的種子。」《詩經》中有「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 這東西,農村到處可見,果實好看但不能吃,卻是一味了不起的中藥
    看到這種野果,不要摘來吃,因為有毒,但卻是一味好藥,你認識嗎?村裡轉悠時,我的目光總在路兩邊逡巡,那是一種類似於尋寶的「貪婪」目光,總是樂於為了一朵野花野草四處奔波,彷佛在經營著甜蜜的事業。白英,又稱白草、排風草、天燈籠、和尚頭草、白毛藤等,為茄科茄屬草質藤本植物,廣泛分布大江南北,作為一種藤本植物,在農村的籬笆牆上、山谷草地、田間地頭到處可見,若是在沒有開花結果之前,都懶得看它一眼,因為,這個時候的它,的確沒啥顏值。可人家不是靠顏值吃飯的,人家是從《神農本草經》裡穿越而來的,還被列為上品。
  • 每日一味中藥:海馬
    中藥海馬是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等多種海馬除去內臟的全體。中醫認為海馬有補腎壯陽,散結消腫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海馬泡酒等。別名:大海馬。來源產地:中藥海馬為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三斑海馬、刺海馬、大海馬、冠海馬、日本海馬等多種海馬除去內臟的全體。採收炮製:海馬,取原藥材,除去灰屑。制海馬,將滑石粉用文火炒熱,加入淨海馬,拌炒至表面微黃色,鼓起,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
  • 每日一味中藥:陳皮
    中藥陳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變種的乾燥成熟果實。中醫認為陳皮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陳皮泡水、陳皮荷葉茶、蛇膽陳皮口服液。孕婦也可以吃陳皮。別名:橘皮、廣陳皮。來源產地:中藥陳皮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實。主產於廣東、福建、四川、江蘇、浙江、湖南、雲南、貴州等地。均為栽培。採收炮製:11~12月果實成熟時採摘,剝取外層果皮,陰乾或曬乾。
  • 一些農村常見的蒼耳,泡酒有什麼作用?
    隨著網絡傳播的不斷深入,農村中藥材的科普已走向普遍化,一說到農村常見中藥,人們總能說出一二,好比蒼耳子,它就是可以用於鼻炎的中藥,每種藥材總能給人第一印象。鄉間芳草,會用就是寶,民間一些人還通過將中藥材和酒結合的形式,來達到更好的效果。
  • 每日一味中藥:山慈菇
    中藥山慈菇是草本植物杜鵑蘭的乾燥假球莖。傳統認為山慈菇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山慈菇丸、山慈菇面膜。別名:茅慈菇,毛茨菇。來源產地:為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杜鵑蘭的乾燥假球莖。野生。主產於四川、貴州、石南等省。
  • 每日一味中藥:螻蛄
    中藥螻蛄是螻蛄科昆蟲螻蛄的乾燥全蟲。中醫認為螻蛄有利水通淋、消腫解毒的功效與作用。拼音名Lóu Gū別名:土狗,拉拉古,拉蛄,地枯牛。
  • 每日一味中藥:連翹
    中藥連翹是木犀科落葉灌木植物連翹的果實。傳統認為連翹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疏散風熱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連翹敗毒丸(片、膏),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荊芥連翹湯,連翹解毒丸等。別名連殼、黃鏈條花、青翹、黃花條、黃奇丹、落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