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省大力實施城市基層黨建「書記一號工程」,堅持項目化思維推進城市基層黨建,打造「書記項目」,使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城市基層黨建有載體、有抓手。街道社區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駐街單位、包保部門等多個組織協同發力,街道社區幹部服務居民群眾、開展基層治理更有資源、更有力量、更有信心、更有成效。近日,記者來到白城市洮北區瑞光街道軍民社區,看他們如何打出「連環招」做實「書記項目」,在黨和群眾心中架起了連心橋。
第一招:摸準群眾需求,確保「書記項目」有的放矢
靠自家生火取暖的「冒煙樓」改成集中供熱,原本是一件好事,但軍民社區的低保戶李春榮和蔡志才兩家卻因無力承擔改造費用犯了愁。社區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在走訪時了解到相關情況,反饋至社區。社區黨總支經過研究,將幫助兩家困難群眾列入「書記項目」,包保單位白城市住建局黨組織主動對接,只用了3天時間就免費將兩家的供熱管道全部改造完畢,並減免了當年的供熱費。
摸準群眾需求,是謀劃設計「書記項目」的關鍵。社區實行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三長」聯動,及時掌握民意,收集群眾需求,近3年來80%的「書記項目」來自於「三長」收集。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接待前臺,群眾有需求直接反映,2018年以來,社區登記群眾反映的各類需求達上千條,其中70條共性問題列入「書記項目」予以解決。白城市民生訴求熱線向社區反饋的問題中,社區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全部列入「書記項目」清單,組織各級黨組織認領解決。
第二招:搞好分析研判,確保「書記項目」量身定做
在家門口就能辦理不動產權證了。居民冷忠軍得知這個消息後馬上回到家裡準備材料,沒多久就辦理完畢。
「因為附近有多所學校,我們社區房產交易比較頻繁,很多居民來諮詢不動產權證的事宜,我們將這一群眾需求納入『書記項目』,與駐街單位白城市自然資源局黨組織溝通後,他們安排不動產局的工作人員每周四下午來到我們社區受理業務,實現了居民在家門口即可辦理不動產權證,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劉繼珊說。
「我們轄區內共有駐街單位31家,這是一筆巨大的資源,因此我們列入『書記項目』的問題都堅持做到和駐街單位、包保單位相匹配,靶向發力解決問題。」劉繼珊說。
據劉繼珊介紹,社區黨總支首先分類建立需求臺帳。按照小區治理、教育培訓、創業就業等類別建立需求清單,精準反映群眾需求、便於對接資源。其次,科學確定項目意向。將清單需求與駐街單位職能及承載能力做比對,拿出「書記項目」初步意向。最後,精準敲定「書記項目」。標記清楚每項需求的注意事項,拿著解決方案去徵求駐街單位黨組織書記意見,通過面對面商榷、一對一拍板,最終形成「書記項目」。
第三招:強化跟蹤推進,確保「書記項目」有始有終
被認領的「書記項目」怎麼跟進?社區黨總支在工作中形成了「盯、跟、曬」工作法。「盯」,就是盯進度。每月,社區幹部都到駐街單位通報項目進展情況,提醒加快進度,避免落後;「跟」,就是跟責任。對於在推進中容易變形走樣或者降低標準的項目,及時掌握信息動態,跟進做好思想工作,避免項目中途夭折;「曬」,就是曬成效。社區黨組織活動中,曬進度,通報情況,鞭策後進。黨建聯盟推進會中,曬做法,交流經驗,相互學習。檢查考核中,曬成績,宣傳推薦,鼓舞幹勁。
「我們與軍民社區共建共享,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志願活動,主動認領『書記項目』,多方籌措資金幫助社區美化環境,切實幫助社區解決實際困難。」駐街單位白城市能源局副局長田秀華告訴記者。
在社區黨總支的積極努力下,駐街各級黨組織書記帶頭作表率,主動認領「書記項目」,以前「社區的事」現在變成了「大家的事」。社區黨總支也從點滴做起,力所能及地幫助駐街單位解決實際問題,贏得了駐街單位的認同。
「通過『書記一號工程』這個橋梁紐帶,社區黨組織與駐街單位做到了活動聯辦、資源共享、需求互幫,實現了『書記主抓、組織共建、上下聯動、協同用力』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白城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於桂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