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專家對玉樹地震的成因、特點做出全面解析

2020-12-04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 胡浩)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局有關專家對此次地震的成因、特點以及我國乃至全球的地震活動和預測情況做出解析。

    玉樹地震為前震—主震—餘震型 烈度不超過9度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主任劉傑介紹,玉樹地震發生的斷裂帶為風火山斷裂帶,從地況的角度來說,屬巴顏喀拉地塊的南邊界。該地區自1900年以來200公裡範圍內沒有記錄到7級以上的地震,相對來說屬於不太活躍的地震帶。

    他介紹,由於玉樹地震之前,即14日5時39分發生過一次4.7級地震,主震發生後,又發生了6級地震,因此,目前專家對玉樹地震的定位是前震—主震—餘震型地震,餘震活動可能較為豐富。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至4月15日16時,已記錄餘震總數829次,3.0級以上餘震9次,其中6.0級至6.9級地震1次,5.0級至5.9級地震0次,4.0級至4.9級地震3次,3.0級至3.9級地震5次。

    地震臺網中心判斷,玉樹地震最大烈度大概為8度強。8度地區集中在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結古鎮,東西七八十公裡,南北二十公裡左右的區域。

    受災區域分布較為集中 救援力量已基本能滿足災區需求

    對於目前正在緊急展開的救援行動,中國地震局應急救援司司長黃建發認為,現已抵達玉樹的救援人員,包括專業救援隊和解放軍、武警部隊等隊伍的救援人員已經有數千人,此外還有幾千人在趕往震區的路途中,救援力量已基本能滿足災區需求。

    他說,與汶川地震相比,玉樹地震受災區域分布較為集中,便於搜救,但由於倒塌的建築物以單層土木結構的房屋為主,土坯房一旦倒塌就是粉碎性坍塌,不像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倒塌後可能還會有安全空間。因此,玉樹地震中被壓埋的人員死亡率可能較高。

    他建議,將後續工作重點放在傷病員的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上。

    應當重視地震頻發、地震增強的態勢

    自2009年7月至今,9個月內全球7級以上的地震共發生24次,平均每個月達到了2.6次,高於以往百年的每個月1.6次的平均水平。

    是否「地球已經被調成震動模式」?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研究員孫士鋐認為,從頻度、強度上來說,全球地震活動水平都高於歷史上的平均水平,可以說進入了相對活躍的階段,主要的地震活動集中在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

    他說,中國作為多地震國家,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應該高度重視地震頻發、地震增強的態勢。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介紹,我國地震活動呈現頻度高、強度大、分布廣、震源淺的特點。

    從上世紀到現在,全國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3000餘次,6級以上地震800餘次,其中8級和8級以上的地震11次,中國大陸面積佔全球大陸面積的十四分之一,而地震卻佔全球大陸地震的三分之一左右。此外,自公元前1831年有記載以來,發生在中國大陸的8級以上地震達19次。本世紀以來,全球發生13次八級以上特大地震。發生在中國大陸的有2次。

    在我國大陸,所有的省份都發生過五級以上地震。其中31個省份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19個省份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大陸地區百分之九十五的地震震源深度都在40公裡以內。

    地震預測仍是世界科學難題 科學應對很重要

    張曉東說,經過40多年地震預報的實踐和探索,人類掌握了一些地震預報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是在一定條件下對一定類型的地震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地震預報。如果要精確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震級和地點,目前全球的地震科學家都難以做到,預報成功率很低。因此,地震預測仍然是世界的科學難題。

    他認為,加強地震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非常重要。由於地球本身由塊體組成,這些大的塊體邊界都是地震多發地區。中國大陸還有一些次級構造的塊體,這些構造塊體的結構也是地震發生的地區。這些構造塊體不是靜止的,而是在運動的,總會積累能量,到承受不住的時候就會發生地震。因此,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首先應當了解這個基本知識。其次,要掌握地震發生以後緊急避險方面的知識。如進行應急演練、快速有序避險,科學應對地震,以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

相關焦點

  • 專家提出地震成因新觀點:與地球自轉有關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學研究員陳學忠提出地震成因新觀點,地震的根本原因在於地球自轉速率的變化,並大膽表示地震專業研究100多年的基本點可能就是錯的。  2010年14日7時49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北緯33.1度,東經96.7度)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33公裡。
  • 地震局釋疑未發預警:研討小震時發生玉樹強震
    前日下午,本報記者專訪了青海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宋曉明。玉樹7.1級強震前發生了4.7級地震,兩次地震是否有聯繫?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時間提醒當地居民有可能發生強震?宋曉明對此作了解釋。目前的監測主要是在地震發生後記者(以下簡稱記):玉樹7.1級強震前就發生了一次4.7級的地震,能否詳細介紹一下。宋曉明(以下簡稱宋):4月14日7.1級地震之前發生了一次4 .7級地震,時間是5時39分,震中也位於玉樹縣境內。7 .1級強震震中位置是北緯33 .2度,東經96 .6度。
  • 近日「海城地震」成因披露!專家分析遼寧地震形勢!
    近日「海城地震」成因披露!專家分析遼寧地震形勢!遼寧省地震局預報中心主任賈曉東介紹,11月4日海城地震屬正常地質活動,遼寧省地震形勢總體穩定。海城地區為何地震頻發?這次地震對全省地震形勢有何影響?
  • 玉樹,究竟處於怎樣的地震帶
    玉樹地震遺址紀念館前的石碑,時間永遠定格於2010年4月14日。十年過去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下,在人民子弟兵及社會各界的援助下,一座嶄新的玉樹在青藏高原傲然挺立。玉樹,究竟處於怎樣的地震帶?玉樹地震和汶川地震究竟有沒有關聯?十年後的今天,面對地震,科學能夠做些什麼?
  • 專家:內江地震與長寧地震成因雷同,因板塊相互擠壓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今日(9月8日)清晨,四川威遠縣發生5.4級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告訴新京報記者,此次地震與今年6月四川長寧6.0級地震成因雷同,均是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相互擠壓,在應力作用下發生地殼運動,之後應會有餘震發生。
  • 小記者走進地震局 | 了解地震成因 掌握防護知識
    海嘯、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衝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區的破壞。遇到地震時如何自救?地震產生的原理和過程是什麼……12月20日,山東教育衛視小記者走進威海市地震局,幫助小記者了解地震前的預兆,地震發生後如何自救及互救。
  • 河南省地震局專家否認新鄉將發生大地震謠言
    近日,網上風傳一個帖子,稱新鄉要發生大地震。省地震局專家說,這絕對謠言,越是預報得準確越不可信,尤其是細到某一天、某一地、某一級,越是謠言。網上風傳:新鄉將發生7到8級大地震?此次發射的目的就是為全面監控河南地區範圍內所有異常情況,請河南人民做好防範工作。「消息」還說,有關專家已於4月20日上午10時許抵達新鄉市,並用相關勘測儀器探測表明:地下轟鳴聲增強,相比以往「提高」了55個分貝。帖子稱,此次大地震相連縣市如滑縣、封丘、長垣、濮陽、開封等都會牽涉當中。河南省政治委員會已確實《6·13新鄉一號文件》。
  • 地震雲、成因、危害程度…你想知道的事都清楚了
    來源: 科普中國公眾號  受訪專家:陳會忠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
  • 專家:定西地震是南北地震帶獨立地震
    許多網友討論地震是否和汶川地震有關,也有人提出定西地震就是汶川地震、蘆山地震的「餘震」。中國地震局專家表示,此次甘肅定西6.6級地震位於南北地震帶中的臨潭宕昌斷裂帶上,屬於這條斷裂帶的正常活動。該斷裂帶所在的南北地震帶,自2008年汶川地震後進入活躍期,隨後的玉樹地震和蘆山地震表明其活躍度一直不減,目前仍處於活躍期。
  • 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地震,到底多慘烈你知道多少?
    7.8級地震釋放出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的能量,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萬人重傷,4204名孩子淪為孤兒,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汶川大地震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 芮氏規模達8.0Ms、矩震級達8.3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確認共環繞了地球6圈 。
  • 科學網—汶川地震成因解析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5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20世紀以來,全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的8.0級地震,是中國繼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來又一次大的地震災難,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中外科學家都在積極分析成因,現把他們的主要觀點整理,以供參考。
  • 海南省地震局澄清地震海嘯謠言(圖)
    資料圖:海南省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主任沈繁鑾。中新社發 王辛莉 攝  中新社三亞九月八日電(記者尹海明)在八日下午此間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海南省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主任沈繁鑾就「九·一三」地震海嘯謠言作出回應,他詳細解釋了地震海嘯謠言的傳播路徑,並依據科學分析指出,海南島是安全的。
  • 專家談地震監測技術:未來至少在1-15天之前可預測
    人們不由將目光再次聚焦地震的預知性及相關監測技術的最新進展。世界性科學難題究竟能否「破」 縱觀近十年,全球地震頻發,6級以上強震相繼出現在土耳其、海地、智利、尼泊爾,以及我國汶川、玉樹、雅安等地。有網民說,地球猶如手機被調成「振動模式」。
  • 四川省地震局專家:成都震區近期發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月3日00時05分,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區清泉鎮附近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21公裡。記者從四川省地震局獲悉,專家分析認為,此次地震發生在龍泉山斷裂帶,震區近期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 日本特大地震成因:板塊擠壓
    3月11日,晚6點30分,國家地震局臺網中心三層會議室,燈火通明。  國家地震局臺網中心舉辦臨時新聞發布會,中心主任潘懷文、副主任張曉東、預報部主任劉傑研究員就日本發生芮氏8.8級地震接受了多位記者的採訪。
  • 專家:中國大陸近期仍然有發生6級地震可能性
    專家稱兩地同處青藏板塊邊緣  新快報訊 (中新) 據中央電視臺報導,專家指出,青海玉樹縣7.1級地震與四川汶川地震有關聯,中國大陸近期仍有發生6級地震的可能性。  玉樹所在板塊地震較活躍  據悉,青海玉樹這次地震發生的斷裂帶是甘孜-玉樹-風火山斷裂帶,屬於巴顏喀拉地塊南邊界,汶川地震屬於巴顏喀拉地塊東南邊界。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表示,從地質構造上來說,青海玉樹屬於巴顏喀拉塊體,這個塊體的地震是比較活躍的。
  • 專家:江蘇地震與汶川大地震沒有必然聯繫
    7月6日18時43分,在南京市棲霞區與句容市交界處發生3.6級地震,南京市及鎮江市震感較明顯。    從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後,江蘇濱海、青海海西唐古拉山、福建廈門以及臺灣金門等地相繼發生3.0級以上地震,日本東北部6月14日還發生了7.2級強震。這些地震與汶川大地震是否有關聯,近期地震走勢究竟如何?
  • 玉樹是什麼樣的地震帶
    玉樹地震遺址紀念館前的石碑將於2010年4月14日永久固定。十年過去了,黨和地球物理領域的觀測站密度進一步提高了監測能力和數據觀測能力。地震諮詢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有了很大提高。一般來說,地震形勢趨勢的初步判斷可以在4級或以上地震後30分鐘內做出。商會第一次正式會議可在地震後2小時內完成,並形成諮詢結論。這為政府應對地震形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也為社會穩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 地震局局長聽取近期地震趨勢會商
    8月16日下午,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副指揮長、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到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傳達中央領導同志對松原地震批示精神,聽取近期震區震情跟蹤、趨勢會商、發震構造以及全國大陸地震趨勢會商報告。
  • 全球地震頻發 中國地震局及時加強研判近期震情
    東方網3月4日消息:中國地震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信息稱,為科學、準確把握全國震情趨勢,該局2日在北京召開了首都圈地區震情跟蹤暨華北地區強化監視與跟蹤聯合會商會,旨在及時加強對近期震情的研判工作。   近期全球相繼發生海地7.3級地震、琉球群島7.2級地震和智利8.8級巨震,造成了巨大破壞並引起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