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特大地震成因:板塊擠壓

2020-11-24 搜狐網

  3月11日,晚6點30分,國家地震局臺網中心三層會議室,燈火通明。

  國家地震局臺網中心舉辦臨時新聞發布會,中心主任潘懷文、副主任張曉東、預報部主任劉傑研究員就日本發生芮氏8.8級地震接受了多位記者的採訪。

  「這次發布會開的很著急,很多記者都是臨時趕過來的。」臺網中心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按照專業術語,這是一次特大地震、淺源地震。震源深度20公裡左右,屬於中地殼的淺源地震。」江蘇省地震局研究院副院長侯康明如此描述日本本次大地震。

  震級定義:8.8級

  本次日本地震,震級達到了8.8級,專家認為「比較嚴重」。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高建國稱,「這可以算得上是日本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

  「咱們國家測定的,震級達到了8.6級,同時這次地震還引發了大海嘯,目前還在太平洋繼續傳播,未來可能還會影響到日本外圍地區,同時,這次地震有感範圍比較大,包括京津等一些地區,高層建築都有震感。」 國家地震局副主任張曉東稱。

  其實,地震發生之後,美國和日本報出的震級並不相同。

  日本剛開始測定的震級較低,現在已經修訂成8.8級;而美國地質調查局最初發布的數據是7.9級,後來改到8.6,最後又調整到8.8級。

  「此次地震之後,臺網中心測定的8.6級是沒有變的。」潘懷文主任表示。

  據他介紹,之所以不同國家報出的地震級別有差別,主要是因為測量的方式以及臺網不同,中國用的是面波震級,使用的是大陸地區的臺網定震級;美國則用矩陣震級,利用全球檯網來定的。

  由於最後確定為8.8級,這一地震也成為自1901年以來全球開始建立臺網之後,日本近110年以來錄得的最大的一次地震。而在全球範圍內,這次日本地震也排在了第五名。

  至於本次地震的成因,高建國稱:「主要還是太平洋板塊對歐亞板塊的不斷擠壓造成的。從歷史上來看,環太平洋板塊一直主動向西方向擠壓歐亞板塊,試圖從歐亞板塊下方"鑽"進去,而歐亞板塊基本保持不動,因此兩者相互"掐"起來,就形成了兩個板塊邊界處的頻繁地震。」

  侯康明認為:「太平洋板塊擠壓歐亞板塊,更具體的講是擠壓菲律賓板塊,而日本就在其邊界上,造成日本島隨勢向下俯衝。」

  聯繫同屬太平洋板塊的紐西蘭、智利所發生的大地震,很多人擔心,太平洋板塊目前已處於地震高發期?

  對此,臺網中心的幾位專家都表示基本認可。

  「智利地震和日本地震,都屬於環太平洋帶地震,一個在東南方向,一個西北方向,所以這次地震發生之後,標誌著環太平洋地震帶可能進入到活躍期了。」張曉東表示。

  「環太平洋地震帶就是兩大板塊邊界。在這一地區的地震佔到全球地震的80%。」 高建國稱,環太平洋地震帶是一個「火圈」,而歐亞地震帶是一條「線」,兩者擠壓造成的效果是不同的,太平洋帶更容易釋放能量。

  有與會專家分析,全球範圍而言地震也有活躍期和平靜期。比如在1950-1965年,10年左右就發生了多次7級以上的大地震。2004年以來,全球進入到一個新的活躍期,印尼大海嘯在有測量歷史上排名第三,此後全球進入到活躍階段,去年發生了7級以上地震28次。

  「我們的觀點是2004年之後,全球進入到一個活躍期,從以往來看,一個活躍期至少有十年之久,所以目前可以認為還處在活躍階段。」潘懷文表示。

  影響幾何

  由於發生地震的地方離中國東部1500多公裡。儘管中國東部沿海可以被看作在歐亞板塊的邊界地帶,但是我們有兩三百公裡的大陸架、還有渤海、黃海和東海等天然屏障,起到了消能作用,因此不會受到來自日本的地震海嘯的強烈影響。地震災害造成的影響,還主要在日本。

  萬幸的是,地震發生在海中,震源距大陸有100多公裡,而且發生地震的時間是白天,所以對陸地建築物破壞不是太大,震區並不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區域,因此是「不幸中的萬幸」,造成更大破壞的是地震所引發的巨大海嘯。

  「這次海嘯首先對日本島沿海造成影響,這是最為直接和劇烈的,這次海嘯還會通過太平洋向其他海域擴散,對於在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和地區、島嶼,還會有一定的影響。」潘懷文表示。

  震後日本立即關閉了機場、核電站、高鐵和部分普通鐵路,並進行檢修,應急措施到位,防止餘震對這些設施產生的進一步破壞。至於人員傷亡的估計,高建國稱:「一般地震後對傷亡的估計,有三個階段,一是黑箱階段,大家都對嚴重程度不了解,目前就是這個階段。二是灰箱階段,2-3天知道八成傷亡情況。三是白箱階段,2周時間內估計出大致傷亡數字。」

  至於對於中國的影響,專家表示,按照海嘯預警,可能會對臺灣島東岸有一定影響,預估會產生50公分左右的海嘯,「這個潮高不是太大,如果有防範措施,影響不大」。侯康明也表示:「臺灣是"強烈有感",烈度估計在6-7級左右,但是破壞是輕微的。」

  對中國大陸沿海地區造成的影響也很小。主要是因為此次地震發生在日本島東邊,而從中國東部沿海來看,有一個日本的島弧在外面,海嘯的威力被日本島鏈所遮擋,「所以對我們海嘯影響小一些」。

  「這次地震的緯度與中國東北、河北一帶相同,但是發生海嘯後,有朝鮮半島在前,渤海灣在後,也起到了消能的作用。」 侯康明稱。

  「對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來說,地震本身不會帶來那麼遠距離的影響,而海嘯的影響,在歐亞板塊邊緣的大陸架消能後,逐漸勢弱。」高建國稱:「即便海嘯到了上海,最多也只有"增水"50釐米,這對於吳淞口以及進港船舶的影響都不會很大,甚至不會比上海經常受到的氣旋和熱帶風暴的影響大。」

  「如果地震發生在東南亞,那麼才會對中國海南等地產生影響。」 高建國稱。

  不過,潘懷文也透露,國家海洋局的同行也在密切關注這波海嘯可能會對中國造成的影響。

  此外,有來自國家地震局的最新消息表示,「包括中國、德國、俄羅斯等51支國家救援隊都進入到"高度關注"狀態之中」。

  (本報特約記者於盟對本文亦有貢獻)

  作者:馬暉

(責任編輯:UN005)

相關焦點

  • 專家:內江地震與長寧地震成因雷同,因板塊相互擠壓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今日(9月8日)清晨,四川威遠縣發生5.4級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告訴新京報記者,此次地震與今年6月四川長寧6.0級地震成因雷同,均是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相互擠壓,在應力作用下發生地殼運動,之後應會有餘震發生。
  • 板塊運動導致日本地震頻發
    核心提示:地球板塊邊界為不穩定地帶,地震幾乎全部分布在板塊的邊界上。日本恰好處於兩大板塊交界處,因此導致地震頻發。地球板塊運動時造成地震和火山噴發的主要原因點擊進入:網友直擊網易探索整理報導  此次日本發生的特大地震並非偶然,作為一個處於地震帶上的國家
  • 日本3·11大地震後海嘯成因被發現
    日、法、美、英4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伴隨日本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日本東北地區太平洋海域地震震源區的地層應力大規模釋放
  •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不斷擠壓,日本可能或將沉入海底!
    日本,從我們上學學習地理的時候就知道,它位於板塊交接地帶,地殼運動十分活躍,所以地震、海嘯、火山活動等自然災害就會頻繁發生,單是地震大大小小就可達到上千次,可能對於日本民眾來說,這就像每天都要吃飯一樣,早都已經習以為常了吧。
  • 地震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目前關於地震成因的主要觀點
    板塊運動致震說是指由於活動的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摩擦、分離等導致巖石斷裂、破碎、錯位等,造成了地震。板塊運動學說認為全球的巖石圈並非一個整體,而是被海嶺、海溝等分割成漂浮在軟流層上的六大板塊。而板塊之間並不是靜止的,而是相互運動的,板塊之間的相互運動,就會造成地震。
  • 大陸漂移與地震成因
    當前對地震成因機制的解釋是Reid提出的彈性回跳假說,並在後續的研究中Julian等人提出了用雙力偶震源機制模型來描述地震的成因機制
  • 地震的分類與成因
    1 地震的分類構造地震:地殼運動時在其薄弱部位發生斷裂錯動火山地震:火山爆發,巖漿猛烈衝出地面而引起 陷落地震:溶洞陷落誘發地震:由於人工爆破、礦山開採及工程活動所引發的地震2 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說斷層說Wegener大陸漂移假說:假定一個超級大陸於3億年前破裂,其碎塊漂移出去形成現今的大陸。
  • 日本大地震及其大海嘯成因
    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地震,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區遭到海嘯襲擊。電視畫面顯示,海嘯迅速吞沒了農田和房屋,汽車和船隻被海嘯席捲著撞上建築物。在一系列的地球板塊和能量運動後,日本遭遇1900年以來最大的地震,以及由此帶來的毀滅式海嘯。如此大地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地震為何會引發大海嘯?
  • 淺談地震成因之我見(上)
    1960年發生在智利的地震,震級最大,達到9.5級,產生的海嘯危及日本。比如:地球造山運動、冰河期生物大絕滅,其中包括恐龍絕滅等特大變遷。這些是怎麼產生的呢?如何解開這些謎團都是世界性的科學難題。可能有人認為這些遠古奇事無現實意義,但人類應該要知道地球的過去和現在,也要預知地球的將來,知道如何正確預防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對人類的危害。而且歷史上的這些特大變遷與地震的形狀有一定的關聯,探討中簡略提及。
  • 日本專家詳解智利大地震成因
    新華網東京2月28日電 (記者藍建中)智利當地時間27日發生芮氏8.8級大地震後,新華社記者聯繫了日本知名地震研究機構——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地震、火山和防災研究中心的數名研究人員,就此次大地震發生的原因進行了採訪。
  • 科學網—汶川地震成因解析
    20世紀全球因地震死亡120萬人,我國佔59萬人,居各國之首。另據統計,20世紀以來,我國因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數,佔國內所有自然災害包括洪水、山火、泥石流、滑坡等總人數的54%,超過1/2,因此可以說地震是群害之首。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
  • 淺談地震成因之我見(一)
    1960年發生在智利的地震,震級最大,達到9.5級,產生的海嘯危及日本。地震的成因根源是什麼,已成為當今世界性的重大科學難題,是我們急於探究地震成因背後的事實真相。雖然人類探究地震的歷史悠久,但其認知度仍非常膚淺,直到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也無法給出定論。為了解開這項世界性的重大科學難題,很多國家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仍不見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 日本未來30年發生特大地震概率進一步上升
    編輯:高愷儀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近日稱,日本南部海溝(又稱日本南海海槽)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概率升至80%,專家預警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2月9日發布評估稱,延伸於東海至九州海域的南海海槽沿線30年內發生芮氏8至9級大地震的概率較去年略有提升,截至今年1月1日達「70%至80%」。該委員會每年1月1日都會推算日本周邊海底以及全國活斷層(指目前正在活動著的斷層)附近區域發生地震的概率,而這一超高概率也是首次出現。
  • 九寨溝地震原因分析 大陸板塊擠壓造成走滑型地震
    就在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9日凌晨5時,經初步核查,地震已造成9人死亡、164人受傷。那麼這次地震原因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分析這次地震與汶川地震成因大致相同,但此次地震並不是汶川地震的餘震期。所以兩者並不相關,這次造成地震的最主要原因是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的俯衝,造成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導致地震。此次地震發震區域構造複雜,為走滑型地震,所謂走滑型地震就是發生在走滑型斷裂上的地震。
  • 日本地震影響其它板塊 東部北美板塊應力或增強
    1891年以來,日本至少記錄有7次8級及以上規模地震,最早的記錄是1446年的8.9級地震。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研究員李海兵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此次發生的大地震位於日本海溝西側的日本東海岸,是由於太平洋板塊沿日本海溝向西俯衝歐亞板塊之下,致使歐亞板塊向東反彈逆衝所致。」  中國地質大學地質構造專家萬天豐教授同意這一觀點。
  • 日本預測其太平洋沿岸今後可能發生特大地震和海嘯
    新華社東京4月21日電  日本內閤府21日公布了有關日本太平洋沿岸發生特大地震的預測情況,認為今後可能發生最大9.3級地震和近30米高海嘯。  據《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報導,內閤府預測,位於日本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今後可能發生最大9.1級地震,千島海溝附近可能發生最大9.3級地震;巖手縣和北海道可能分別遭受最高29.7米和27.9米的海嘯襲擊。此外,青森縣和福島縣附近海域也可能分別出現高達26.1米和19米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地可能出現最高13.7米海嘯。
  • 地質專家分析地震成因機理:印度板塊惹的禍
    中新網5月18日電 據國土資源部網站消息,中國地質調查局日前召開汶川地震及其誘發的次生地質災害情況分析會,航遙中心、環境監測院、地科院、地質所、地質力學所等單位的專家根據各自調查監測和評價研究的結果對災情進行「會診」。初步認為, 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塊惹的禍,是逆衝、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
  • 汶川8.0級大地震的根源和成因
    本文指出了在地震學界和地質學界佔統治地位的用板塊運動來解釋大地震成因的板塊構造學說的致命性缺陷和板塊運動沒有驅動力以及板塊構造學說無法預報大地震這些關鍵性缺陷。中國地震部門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前沒有反應、沒有作為的狀況和對板塊構造學說的盲從有著重要的關係。
  • 美科學家:日本與厄瓜多地震或預示未來有「特大地震」
    據新華社最新消息,日本地震已導致41人遇難、3000餘人受傷,厄瓜多地震的死亡人數已上升至246人,另有2500餘人受傷。圖為日本地震航拍現場,道路被毀。美科學家:未來或有「特大地震」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7日報導,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地震學家羅傑·比爾漢姆(Roger Bilham)表示,近期日本與厄瓜多發生的強震可能預示著一場更強的「特大地震」(Mega Earthquake)的到來。「目前的地質狀況最少可能會再引發四場8級以上的地震。
  • 為什麼四川總發生地震?四川發生地震的原因是什麼?
    地震分類:地震的發生是有原因的,一般劃分為:1、構造地震,2、火山地震,3、陷落地震,4、誘發地震,世界範圍內發生的地震絕大多數都屬於構造地震,發生這種地震的原因是由於巖層斷裂,發生變位錯動而產生的。四川分布著多個地震多髮帶,有龍門山地震帶、攀西地震帶、松潘地震帶、岷江斷裂帶等多條主要地震帶,因此四川發生強震的次數較多也就不奇怪了。當時九寨溝的7.0級地震,震中就發生在岷江斷裂帶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