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轉眼間,王大鷹在北京已經待了五個年頭,終於要熬出買房資格的他在今年做了一個偉大的決定:買套房,買套百來平米的房。
轉眼間,王大鷹在北京已經待了五個年頭,終於要熬出買房資格的他在今年做了一個偉大的決定:買套房,買套百來平米的房。
當然,不是在北京,而是在王大鷹的家鄉——山東省濰坊市。
北京1㎡=家鄉10㎡
王大鷹出生在濰坊市屬縣級市安丘市的一個農村家庭,和村裡大部分孩子不一樣的是他的爸爸是鄉鎮的老師,每月有五千塊工資的「額外收入」,還不用為以後的養老發愁。
當然,這也成了支撐王大鷹堅持漂在北京的理由之一:沒有來自家庭的壓力,他要盡情地追逐自己的夢想。雖然他也說不上自己的夢想是什麼,或許和很多小城市出來的年輕人一樣是在北京買房定居,憑一己之力改變自己的社會階層。
王大鷹2012年大學一畢業就來到了北京,進了一家國企,工資不高但管吃管住。那一年,北京住宅均價約2萬/㎡,大鷹想熬上五年自己漲漲工資攢攢錢,爸媽再幫襯著付個首付,應該能買套小房先住著。
一晃眼到了2017年,大鷹的工資漲了2千塊,北京住房均價也漲到了四五萬一平。看著很多留在家鄉的初高中同學紛紛買房買車、娶妻生子,大鷹終於決定買房了,回均價只有三四千一平的家鄉買房,花在北京買1㎡的錢在家鄉買10㎡的房。
闊氣!大家都買大房子
大鷹的家鄉安丘是個經濟並不太發達的小縣城。和北京不一樣,這裡沒有四通八達的高鐵,連公交車都要半個小時一班,當然對這個騎電動車半小時內可以到達市區任何地方的小縣城而言,發達的公共運輸也顯得有些多餘。
但隨著這幾年全國房地產市場的火熱,不少山東本土房企看上了安丘這片價格低廉的熱土,紛紛拿地蓋樓。
短短三四年的時間內,這片總面積僅176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就蓋起了數十個新樓盤:豪豐·江山一品、百合、汶水綠洲、青雲郡、大華城、龍耀錦都、恆信三合春城、浮來春花園……有的小區前後門通著兩條街,有的只有五六棟高樓就自成一個獨立的小區。
而這些樓盤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以大戶型為主,面積多在90-150㎡,八十多平米的都很少見。以青雲丹桂園為例,5個主力戶型分別為94㎡、102㎡、119㎡、120㎡、136㎡和142㎡。
王大鷹留在家鄉並進了城的同學住的都是這樣的大房子,畢竟安丘房價不高還能首付分期,畢竟二孩政策放開後大家多半是要生兩個孩子的。
年輕人「逃離」返鄉是後的退路
雖然大鷹的父母希望他在離家更近的安丘買房,但「帝都」回來的王大鷹顯然看不上安丘這種「窮山惡水」的小縣城。
即便在北京買不起房,但起碼要在個經濟稍微發達的地級市買房吧,畢竟對27歲的王大鷹來說,在哪買房可能就決定了他以後的幾十年將在哪生活,他不能把自己的未來「葬送」在一個只有肯德基卻沒有麥當勞的地方。
後,王大鷹選擇在濰坊買房,從安丘市區開車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到達濰坊市區,離家;當然重要的是濰坊房價也不高,均價只要5、6000/㎡。
和大鷹一樣,很多從安丘走出去的年輕人終並不會回到這片曾養育過他們的土地上,他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在他鄉獲得一處容身之所。而當混得不好時,很慶幸,還有家鄉是他們後的退路。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房天下」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房天下贊同其觀點。
買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價房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