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一家皆兄弟」上句是什麼?出自黃庭堅的妙作,令人不寒而慄

2021-01-08 美詩美文

古詩詞中誕生了不少俗語、諺語和成語,但很多人卻並不知道它的出處,也不知道它的上下句。雖然陶淵明曾說:「好讀書,不求甚解」,但就連他這句詩都還有更為重要的下一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原來陶淵明的不求甚解不過是自謙而已。所以我們讀書時,不但要會用精華部分,也要知其所以然。

本期要和大家說的是名句「四海一家皆兄弟」,這句話經常被不少人掛在嘴邊,但卻不知道它的上一句。其實這是一句詩,出自北宋大文人黃庭堅的一篇妙作。雖然這句詩是越讀越豪氣,但它的上一句卻令人不寒而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

《竹枝詞二首》北宋.黃庭堅(其一)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其二)撐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頭。鬼門關外莫言遠,五十三驛是皇州。

在蘇軾的4個愛徒中,黃庭堅的豁達是跟師父最像的。所以哪怕半生被貶,他都不曾像秦觀一樣哀哀怨怨,這首詩就是其豁達性格的證明。1095年,黃庭堅被貶黔州,在當時這不是一個好差事,赴任的道路又遠又險,正是「山路十八灣」,而這組詩就是在這段山路上所寫。

從第一首詩中,我們就能讀到一個「險」字。首句就道出了山之高,山路之多。那一百八盤直入雲霄,峰壑與浮雲相伴。傍晚時節,夕陽落入山澗中,將四十八渡照得分外明亮。這句中的「一百八盤」和「四十八渡」一個是山名,一個是渡口名,詩人巧妙地將他們引入詩中,兩個數量令人印象深刻。昔日李白曾寫過一首《蜀道難》,形容山路詩仙用的是「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一樣是同時寫山水之險,兩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路途兇險,但一向樂觀的黃庭堅自然不會因此畏懼,所以在後兩句中,他還是發出了一番豪邁的感慨。詩人將眼前的險地喻為「鬼門關」,這本來已經令人不寒而慄了,但他卻還要再加一個「莫言遠」,還有更遠的路要走下去。而最後一句卻筆鋒一轉,就算再遠再偏的地方,他都不害怕,畢竟四海之內都是兄弟。王勃曾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名句,而黃庭堅將此詩化用得更加直接,可謂滿滿的豪情和樂觀。

第二首詩與前一首的結構大致一樣,前兩句寫山勢之險,後兩句抒情。不同的是,這一次詩人引入了蛇和猿兩種動物,從它們對山勢的反應側面烘託路途的兇險。最後的落筆,詩人表示就算這「鬼門關」再遠,也仍是皇土。

縱觀這兩首詩,從遣詞用字上來看,頗具民歌特色,十分接地氣。從結構上來看,先寫景後抒情,一氣呵成。而詩中體現出來的豁達和樂觀,更是令人佩服不已。「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其實這兩句連起來讀才更霸氣。

相關焦點

  • 一千年前,黃庭堅曾有個「無解」難題,當代科學家給出靠譜回答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宋代四大家」之一的黃庭堅,生於1045年8月9日,卒於1105年5月24日,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被譽為是「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是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宋朝時期,是我國古代文學發展的黃金時期,而黃庭堅以其高超的論書、鑑畫、評詩、書法水平,堪稱當時的文學界泰鬥。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黃庭堅的老莊情懷: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1、 黃庭堅其人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陳師道在《後山詩話》中說:「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詞手唯秦七、黃九爾,唐諸人不迨也。」
  • 從張旭、黃庭堅、王鐸、董其昌等人書法作品來看書法中墨法的運用
    在王鐸之前的書法家中唐代張旭和宋代黃庭堅是在用墨上比較講究的書家,他們的作品中墨色的濃淡變化比較明顯,有追求墨色變化的主觀意願,並且在作品中有較多應用。黃庭堅在上圖黃庭堅草書中,墨色變化也比較明顯,濃墨,淡墨交替運用,變化非常自然。但我們可以觀察到,不論張旭還是黃庭堅均在用墨時避免過濃或過淡的情況出現。這是因為古人在論述墨法時認為「墨濃失意,淡則無神」。
  • 黃庭堅《秋思寄子由》:黃落山川知晚秋,小蟲催女獻功裘
    我們知道,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是蘇軾的門生,與蘇軾交好。蘇軾與弟弟蘇轍感情深厚,黃庭堅自然也與蘇轍交好。元豐四年(1081年),黃庭堅被派往太和縣任職,遠離京師,這讓他感到很不得意。當時,蘇轍(字子由)也被貶在筠州為監鹽酒稅,兩人相距倒不是很遠。
  • 書到今生讀已遲——黃庭堅轉世的反思
    「書到今生讀已遲」,這話出自清朝詩人袁枚的《隨園詩話》,表的是宋朝大才子黃庭堅轉世的一段公案。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字山谷,江西省修水縣人。修水縣誌以及很多筆記中都記載著這樣一個悽美動人的故事。 說黃庭堅得中進士之後,被朝廷任命為黃州(蕪湖)知州,就任時才二十六歲。
  • 宇宙:這些可怕的事情足夠令人不寒而慄了
    宇宙廣袤達930億光年,僅僅是我們觀測到的也已經足夠令人不寒而慄了,比如超新星爆發。這種怪異而令人驚悚的天體如同宇宙中的流浪者,不屬於任何的星系星族,也不受任何的天體的束縛,自由、猖狂至極,為所欲為。
  • 宇宙:這些可怕的事情足夠令人不寒而慄了
    宇宙廣袤達930億光年,僅僅是我們觀測到的也已經足夠令人不寒而慄了,比如超新星爆發。這種怪異而令人驚悚的天體如同宇宙中的流浪者,不屬於任何的星系星族,也不受任何的天體的束縛,自由、猖狂至極,為所欲為。美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卡爾·賽沃林博士當他藉助天文設備觀測到這種怪異的天體時,感嘆道:「這是我在天文學的生涯中所觀測到的最為怪異的天體,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可怕的宇宙怪物,它比黑洞可怕十倍!」
  • 真相令人不寒而慄
    當自己與周邊出現差異時,人會拍打自己的腦袋,念叨一句「瞧我這記性」,但當群眾出現了記憶偏差時,大家都會振振有詞甚至懷疑世界是不是出現什麼問題,但令他們不解的是,竟然還有相關資料證明這一點。
  • 黃庭堅的一首詩推進了瀘州賞石文化的發展?
    但是,真正推進瀘州賞石文化的發展,宋人黃庭堅功不可沒。宋紹聖初年,章敦、蔡卞等奸人誣陷黃庭堅修成的《神宗實錄》內容失實,黃庭堅因此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奸人不依不饒地攻擊他去的是好地方,後又移至戎州(四川宜賓)。宋紹聖五年春,黃庭堅奉旨移往戎州,在從黔州往戎州的路上,經過瀘州,在瀘州住了幾個月。由於黃庭堅在貶謫黔州時,瀘州太守撫邊使王獻可與他常有書信往來,因此,黃庭堅在瀘州期間,與王獻可交往較多。
  • 黃庭堅偶遇佳人,這首詞語淡情深,最後三句更是意濃韻遠
    下面介紹的是黃庭堅偶遇佳人,這首詞語淡情深,最後三句更是意濃韻遠。驀山溪宋代:黃庭堅鴛鴦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娉娉嫋嫋,恰近十三餘。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黃庭堅估計很久沒有心跳加速的感覺了,如今忽然出現一位「娉娉嫋嫋,恰近十三餘」的佳人,也激發了他的創作激情。「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女子柔情脈脈、春愁懨懨,讓黃大詞人有點心醉,卻既愛猶憐。作者化用杜牧詩句,以春花作比,狀其年輕姿態之美,所用「透」、「瘦」、「愁」三個字,極工致纖巧。
  • 四海之內皆兄弟,中國再添一兄弟國,當地中國人數不勝數
    如今,隨著中國旅遊業的發展,出國旅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對於許多國家來說,旅遊不僅僅是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還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文化和歷史,大大增加他們的體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今天說的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中國再添一兄弟國,當地中國人數不勝數。
  • 真相令人不寒而慄
    青梅竹馬而至白頭的夫婦總是不免令人豔羨,雖然古代不少的青梅竹馬走到半路便旋即夭折,比如金屋之諾的陳阿嬌和漢武帝,到底未能有白頭之緣。還有令人不寒而慄的一點,如果嬰兒是傻子或是畸形兒,父母很可能會將其不舉(溺斃),古代的生產力不富裕,根本沒有養育這樣一個嬰兒的餘力。
  • 殲20,殲10,總設計師皆出自該校!
    殲20,殲10,總設計師皆出自該校!殲20,殲10,總設計師皆出自該校!殲20,殲10,總設計師皆出自該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臺漁民釣上4米長地震魚 出現原因令人不寒而慄
    臺漁民釣上4米長地震魚 出現原因令人不寒而慄2016-4-21 15:30:52 來源:光明網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6年4月20日訊,近日臺灣花蓮縣某村一村民在海邊捕魚時意外收穫到一個不速之客
  • 李冰冰《謎巢》新片段 「魔窟蛛影」令人不寒而慄
    李冰冰《謎巢》新片段 「魔窟蛛影」令人不寒而慄
  • 成語「撲朔迷離」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成語「撲朔迷離」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時間:2015-04-07 15:35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成語「撲朔迷離」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 請問成語「撲朔迷離」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有哪些使用誤區?
  • 4億年前"書法化石"展出 黃庭堅曾刻下四行詩
    現在有不少人喜歡收藏化石,但是在眾多的化石收藏者「隊伍」裡,原來還有過一個特殊的「成員」,他就是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昨天,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遠古時代的動物明星——頭足類」展覽上,一塊曾經由黃庭堅收藏的珍貴化石當之無愧成為「鎮展之寶」。它是一塊距今4.6億年的「中華震旦角石」,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左側保留了黃庭堅的真跡。
  • 「四海之內皆兄弟」四海是指哪四海?古人:那不是海!
    《論語·顏淵》:「君子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論語記載,司馬牛和子夏論道,憂愁的說:別人都有兄弟,只有我孤獨一人,愁啊!子夏說:君子以恭敬之心為本源而無過失,待人恭謙而有禮,那麼四海之內,都可以是你的兄弟,君子還怕沒有兄弟嗎?那麼四海是指哪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