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最近幾年犀角杯市場價格每年漲幅在30%左右,在拍賣市場上屢屢天價成交。
2008年香港佳士得曾推出過 「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的首場犀角拍賣專場。一共31件拍品,成交17件,總成交額達到4266萬元人民幣。最高成交價是一件明末「犀角鏤雕一把蓮水注」,以735萬元成交,另一件清乾隆 「犀角雕饕餮紋螭龍大杯」以634萬元成交,明萬曆 「犀角雕五子登科布袋佛」以 513.3萬元成交。其中,估價為250萬-300萬元的明代犀角雕 「一堂富貴」杯,最終以896萬元的成交價摘得全場最高價桂冠。另一件明代荷花杯也得到了市場的青睞,最終被一位電話委託買家以616萬元收入囊中。
香港佳士得2010年春季拍賣中, 30件犀角雕刻從預展就吸引了眾多藏家的關注和青睞,全數成交,有6件拍品的成交價超過了100萬美元。成交價最高的兩件拍品皆以3990萬港元的高價成交,創下了新的世界拍賣紀錄以及該收藏類別新的價格標杆。
物以稀為貴,犀角雕數量本就有限,犀角雕作為珍稀古玩,藝術價值、收藏價值俱佳,價格被抬高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要是選材講究、雕工精良的角雕精品拍賣就會大受歡迎。
犀角杯的年代劃分首先看雕工。構思簡約疏朗、隨形而作,雕工蒼勁有力的,一般較早,明末的多。構思創意精,雕工細緻的,清楚的多。布局繁複、雕工匠細的,清中期的多。複雜鏤雕的整支器,一般清晚期多。雕工風格的不同,也反映出年代的差異。早期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材料,儘量減少雕刻所去掉的部分。
中期講究細緻的工藝,但為了不浪費材料,也僅以深、淺浮雕為主。晚期因材料進口量大,人們以追求藝術為主,不惜材料,隨心所欲地雕刻,當然以非常複雜的鏤雕最受歡迎。此外還要看足,一般平足和足淺的年代較早一些,足深的稍晚。犀角杯的顏色也很重要。深蜜色的一般明末清初的多,淺褐色或褐色的清中期的多,黑褐色或黑色的一般多為清末的作品。各時期犀角杯顏色不同,源於進口材料的多少和質量。犀角杯畢竟是珍貴稀有的,一般年代越早,出自宮廷的越多,宮廷外的少。宮廷製作選材較嚴格,一般顏色不好的不會選用。只有清末至民國時期,皇族其他人、富商等收藏犀角杯的人才逐漸多了。畢竟犀角材料少,顏色不太好的也將就著做了,再者,將犀角做成杯總是比做成象棋要珍貴得多,所以,顏色不好的犀角杯年代晚的較多。
犀角雕刻古已有之,自宋代開始,文人雅士開始在犀角酒杯、盞、觚上進行雕刻,以顯示雕工和畫工。至明代中後期,東南亞、非洲犀角隨著海上絲綢之路大量流入中國,犀角雕刻工藝也迅速走向成熟,並湧現出一大批角雕名家。清代宮廷大約自雍正朝起開始製作犀角器,至乾隆朝達到鼎盛。現今流存於世的犀角雕器大多為我國明清兩代所制,歐美及我國各大博物館都有珍藏。明早期犀角杯常常以花卉和山水人物為題材,花卉採用鏤雕加浮雕,常見玉蘭、牡丹、梅花、茶花等圖案,在盛開的大朵花旁邊,小花蕾含苞欲放,枝葉茁壯,簡練流暢。山水人物作品,深浮雕較多,層林疊嶂,山重水複,庭院樓閣,高古人物談笑其間,幽靜高逸意境深遠。這一時期刀法圓潤流暢,不留雕刻痕跡。
在中國,犀角製品是極為珍貴的收藏、賞玩之物。在古代豪門貴胄家常置聚寶盆,其中除了有金銀珠寶、珊瑚玉石之外,必定還有犀角一隻,可見其貴重的流行觀念。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九門網,只為藏友謀福利!
收藏新時代,一步一精彩!
▼
喜歡,就給我一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