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樂源泉《歡樂喜劇人》又回來了,就是賈玲這個打call文案,未免有點太狂野……
Anyway,這些都不重要,打開節目我發現——
這季的畫風怎麼和以前完全不一樣?
會說話的人都來了,可這真的是「歡樂喜劇人」?
流水的喜劇人,鐵打的郭德綱。
第七季了,咱郭老師還在,旁邊的搭檔卻變成了脫口秀裡的新流量李雪琴?
但李雪琴這回,其實是來「帶隊」的。
節目新規則,由李雪琴帶隊組團,一支演藝圈各領域裡最會說話的隊伍,到各地接受不同的喜劇錘鍊,要跟不同搭檔合作,還要現場表演給觀眾看。
第一站是劉老根大舞臺。
德雲社來的是社內新晉流量擔當秦霄賢,人紅但傻的典型。喜劇生涯名場面,和全場觀眾battle自己傻不傻……
老奇葩也不能輸,金句女王範湉湉上陣,感覺隨時都能「解放天性」,東北味兒的喜感表演持續輸出。
另外還有幾位算是有點「跨界」的。
比如演戲拿不到S卡的張大大就來了,這哥們對自己的本業主持還是很有底氣,曾在節目裡說過「我什麼話都能接」,下樓梯差點踩空臉著地,也能一秒恢復優雅繼續主持。
來自宇宙盡頭鐵嶺的熊梓淇,在土味沙雕界頗有建樹。還有人沒聽過他的《念詩之王》嗎?熊老師才不是只有「倒車請注意」這麼一個出圈代表作。
還有李藝彤,我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塞納河總選時,一臉不服輸的狠模樣。她應該是女團小姐姐裡,最「敢說」的一位了吧。
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組成了一個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會說話的「歡樂人」團。結果到了劉老根大舞臺,集體受挫,畫風突變……
像李藝彤在看劉老根大舞臺表演時,就滿臉寫著「世界如此喧囂,但與我無瓜」……沒接觸過這類表演的她,三個字歸納起來就是「看不懂」。
好在,彤彤子別的不說,上舞臺是超放得開的,「誰是我的新郎」音樂一放,舞蹈一跳,還真有點喜劇勁兒。
不錯子,女團喜劇人也不是不可以
倒是範湉湉,意外讓人發現,原來同一個世界有同一片浪,再好的辯手,也有一個成為rap star的夢想。
金句女王solo肯定沒問題,但放在母女離別的劇情裡好像有點怪?
摔倒都要優雅的張大大,來到劉老根大舞臺,卻成功靠同手同腳的二人轉佔領C位……
最好笑的應該還屬秦霄賢,這次他實力證明:人傻無所謂,但不要滑跪。
他的年度最大尺度動作戲,就在小小一張桌子上完成了↓
哦,不對,大尺度說早了,後面上三層高的桌子蹦迪打碟,才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恭喜秦霄賢在「傻子」之後,解鎖桌上夜店小王子的新稱號。
而這一切表演,竟然不是找個老師搭檔玩玩的。而是觀眾真的買票入場,如果覺得不好看,是可以退票的。
這就玩大了……一個新的問題是:非喜劇人來挑戰專業喜劇舞臺,觀眾真的會買帳?
近年流行的脫口秀表演也是,演員本人對於節奏的把控、觀眾情緒的感知、整體段落的設計……都需要一點天賦技能。
所以李雪琴會這麼紅,很大原因在於她講話獨特的節奏感和萌喪氣質。在此之上,才是她的學霸背景、她那些在段子背後不為人知的努力日常。
所以,你說做喜劇有門檻嗎?
有的。成為喜劇人並不容易。所以喜劇行業才會一直處在人才缺乏的困境下,青黃不接早就成了眾所周知的大難題。
這個大環境下去看這季喜劇人的新陣容和節目結構,你會發現,有點意思——想從這些會說話的人裡,培養一些新的喜劇苗子?
當然,這些人能不能挑戰成功還有待觀察。
喜劇人的困境如何打破?
做喜劇就是把人逗笑,這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強如卓別林、憨豆先生,為了能持續創作出讓觀眾捧腹的作品都長期與抑鬱搏鬥。而對頭部喜劇廠牌而言,相對於其它流行娛樂,喜劇有更高的「技術門檻」,收益卻低得多。
人才流失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就算入圈的人多了,還難免遇到「創作瓶頸」,許多喜劇人習慣去談「堅守」,從中也可窺見這項事業是真不太容易。
所以,《歡樂喜劇人》這樣的節目,本來就是用來推動喜劇發展的。
前幾季也不可謂沒有創新,節目內容、形式都在不斷變化。但正如這一季的開頭郭德綱說的,節目確實給人一種「人都讓我們挖乾淨差不多了」的感覺。
所以這一次,第七季也給出了革新的誠意,在舞臺表演之外,加入了真人秀的內容,新面孔也新到有點讓觀眾發懵的程度:「女團、演員、主持人都能來搞喜劇?」
我的看法是,這種「跨界拉新」其實是值得鼓勵的探索。
也許做喜劇是真的難,但喜劇本身真的是種簡單純粹的藝術形式。所有艱澀的理論和繁複的技巧,最終只為一件事,就是「讓觀眾笑起來」。
孟鶴堂也曾經演過一個相聲,觀眾唯一的靈魂拷問就是:「我樂了嗎?」
這是為什麼李雪琴從「搞笑網紅」到脫口秀演員,幾乎完成了無縫銜接,因為她的創作和表演對觀眾來說是「好笑」的,能把觀眾逗笑,是這一行的終極真理。
短視頻或者脫口秀都只是表演的外殼,幽默逗樂才是本質內容。你讓郭德綱當主持人,他也變不成趙忠祥,始終還是那個幽默大師。
從這個維度上看,這一季的「新人」其實也沒有那麼新。前SNH-48成員李藝彤是女團出身,但是她在團就是出名的「歌舞雙廢」,靠「有趣的靈魂」安身立命。
早期塞納河沒流量的時候,她原創的搞笑長微博和「四千年美少女」鞠婧禕並稱塞納河兩大流量入口,河裡俗話說「卡鞠領進門,轉推在個人」。
張大大作為「觀眾公敵」,能把人氣笑的做作風格在圈內也獨樹一幟……
新人們在劉老根的後臺表現得忐忑、震驚,但論搞笑,他們確實也不是素人。節目在挖掘這些「新人」之前顯然也是有過考察的——
節目確實需要新鮮血液,但只有表現出一定天賦的新人才有機會進到這個喜劇的核心圈子來學習和培訓。
劉老根大舞臺,本身也是個神奇的地方。
李誕愛談脫口秀的「高級感」,但有時候高級感像是個偽概念。因為笑果的脫口秀有明確的受眾群體,一些白領受眾很吃「高級感」那一套。而在劉老根大舞臺,那一套未必好使。
這裡的逗樂更簡單,更鬧騰,也更「接地氣」。
當然新人們要學的並不是翻跟頭,也不是二人轉,而是一種看起來更直接的喜劇表達方式——在熱鬧、喜慶、絕活多的表象之下,藏著的依然是「逗」笑觀眾這個本質。肢體、表情、節奏、反轉……這與他們之前所做的工作是相通的。
而就目前播出的觀感來看,我覺得新人們的表現也整體都在期待以上,大家因為沒接觸過劉老根大舞臺,而嘴上鬧著要走,身體還是很誠實地認真表演。
像熊梓淇和搭檔老師那段關於「薩克斯」,就有著出乎我意料的完整結構。老秦上高臺的「慫」,也是利用跨界標籤反覆「示弱」,聰明地達到了笑果。
他們比之專業喜劇人最大的亮點,恰好是他們的「不在行」,因為不夠在行,反而可能以新視角去看待喜劇,碰撞出不一樣的創作。
而這些作品,最終是要由觀眾檢驗,而不僅僅是喜劇人的自嗨,所以簡單來說,這季《歡樂喜劇人》,其實是給了有潛力的喜劇人一個展現天賦,向觀眾傳遞快樂情緒的舞臺。
但他們到底能不能逗笑觀眾?能不能給喜劇界帶來新的變化?這些答案,也將交由觀眾來回答。
E姐結語
所以,本質上其實並沒有什麼跨界。
許多愛好者喜歡談「喜劇的邊界」,這當然是個複雜的問題,但我覺得單從形式上看,喜劇其實缺乏明確的邊界,只要是觀眾認可的東西,能笑起來的東西,都在喜劇的邊界之內。
喜劇存在於電影電視劇中,「無腦」綜藝的大笑中;存在於爆火的短視頻裡,當然也在相聲、開心麻花、話劇和劉老根大舞臺的二人轉裡。它本身很簡單,從前天橋下賣藝的相聲演員、滑稽戲表演者可能並不知道什麼理論上的高級感,但他們努力讓觀眾笑起來,換回一天的衣食。
我覺得這是喜劇最本質的東西,今天我們賦予它更多的傳統文化意義,將它作為藝術進行解析這都是對的。但喜劇人真正的傳統,是必須讓觀眾笑起來。德雲社年年高唱《大實話》,劉老根反覆強調「留住根」,說的不正是喜劇人對觀眾的誠意麼?
這個舞臺上的新人都是有天賦的,喜劇也確實吃天賦。但天賦和創作的才華,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因為幽默逗樂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不是單方面輸出——
表演中有汗水、有誠意、有溫度,才是觀眾認可喜劇人的原因。
閱讀氣氛、閱讀觀眾,同時也閱讀生活,這才是「最高級」的喜劇。
做了七季的《歡樂喜劇人》,能推倒多年以來的固有模式,嘗試找尋喜劇最本質的東西,單憑這一點,就足夠有心,也足夠讓我們對未來的喜劇演員有所期待。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最喜歡的喜劇人是哪位?
來評論區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