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泰晤士河畔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西大門上方,安置有十尊20世紀期間的十大基督教殉道者的塑像,其中一座緊挨著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塑像,所紀念的是苗族王志明牧師。這是那裡唯一紀念的中國人。
福音時報同工近日在昆明周邊苗族教會走訪時,昆明市五華區教會的王子文牧師和張紹輝牧師講述了王志明牧師的故事,張牧師認為,王志明牧師之所以被苗族教會乃至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紀念,是因為他篤定心志要將信徒帶到基督面前,而不是帶到某個人或宗派面前。另外,王牧師在特殊時期堅守住道,帶領信徒繼續敬拜真神,並且他不參加任何批鬥大會,認為「我的手曾為眾多信徒施洗,不可用來沾染罪惡。」
1998年7月9日,英女王宣布20世紀世界十大基督教殉道者,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波蘭神父聖國柏(St. Maximilian Kolbe; 1894-1941年)、因信仰被父母殺死的南非原住民少女梅思默拉(Manche Masemola;1913-1928)、烏幹達聖公會大主教魯溫(Janani Luwum;1922-1977年、俄國的聖伊莉莎白(St. Elizabeth of Russia;1864-1918)、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及牧師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King, Jr.;1929-1968年)等,其中唯一的中國人就是王志明(Wang Zhiming;1907-1973),他的塑像被雕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那裡唯一紀念的中國人——中國雲南苗族牧師,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逼迫,1973年在批鬥大會中殉道。
王志明出生於雲南省武定縣下長衝,1913年到1924年間在武定大阱和灑普山中國內地會為當地苗族人所辦的教會學校裡接受教育,畢業後成為教會學校的教員,從教19個年頭。
1940年起王志明任滇北地區內地會灑普山總堂傳道員,1944年被選為灑普山苗族總堂會長,並主持滇北六族總堂聯會,教會在王志明的牧養下,福音傳播迅速,據有關資料記載,「到『解放』前夕,僅武定縣內,就有5500多苗、彝、傈僳族群眾受灑普山總堂之感召,信了耶穌。」
張紹輝牧師告訴福音時報同工,王志明牧師不僅教導純正的真理,帶領很多人信主,還在教會中突破了宗派和人的觀念,只認定「基督的教會」,並立志將信徒帶到基督面前,而不是帶到某個人面前。儘管王牧師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紀念,但在現今的苗族教會,並非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他會被常常提起,甚至有的苗族信徒都不認識這位牧師,王志明牧師所牧養過的苗族教會也不會被視為「王志明的教會」。
張牧師反而將這種不常常提王牧師的現象看為寶貴,「在苗族教會裡,我們不強調王志明,因為他只是上帝的器皿,我們最強調的是基督。」他說。
除了在真理教導上,王志明牧師也在苗族文化發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翻譯編纂了苗文的《頌主聖歌》,在苗族中廣為流傳;在苗文《新舊約聖經》於2009年出版之前,苗族教會只有傳教士所翻譯的苗文《新約聖經》,他們並不知道聖經還有舊約。為了讓信徒們知道更多神的話語,王志明牧師為信徒手寫編錄了《舊約摘錄》,並印製了1000本發給信徒。因此,一些現今已超過70歲的苗族老信徒儘管沒讀過漢文《聖經》,也不知道2009年出版的整全的苗文《聖經》,但是知道舊約的部分內容,比如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
張牧師透露,王志明牧師所編《舊約摘錄》先收藏於雲南省基督教兩會,是他和一位同學在賣舊貨的地攤上撿到的,他將其視為「寶貝」。
另外,王志明牧師還教導信徒,上帝不只是高高在上,充滿威嚴,還是與信徒同在的「天父」。這和伯格理牧師、苗族傳道人楊雅各的「苗族情結」有關。因為他們在翻譯新約聖經時,將約翰福音3章16節裡的「神愛世人」翻譯為「天父愛世人」、並將「天國」稱為「天家」,這就給信徒帶來了一種難以言表的親切感。
在英國泰晤士河畔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西大門上方,安置有十尊20世紀期間的十大基督教殉道者的塑像,其中一座緊挨著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塑像,所紀念的是苗族王志明牧師。這是那裡唯一紀念的中國人。
福音時報同工近日在昆明周邊苗族教會走訪時,昆明市五華區教會的王子文牧師和張紹輝牧師講述了王志明牧師的故事,張牧師認為,王志明牧師之所以被苗族教會乃至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紀念,是因為他篤定心志要將信徒帶到基督面前,而不是帶到某個人或宗派面前。另外,王牧師在特殊時期堅守住道,帶領信徒繼續敬拜真神,並且他不參加任何批鬥大會,認為「我的手曾為眾多信徒施洗,不可用來沾染罪惡。」
1998年7月9日,英女王宣布20世紀世界十大基督教殉道者,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波蘭神父聖國柏(St. Maximilian Kolbe; 1894-1941年)、因信仰被父母殺死的南非原住民少女梅思默拉(Manche Masemola;1913-1928)、烏幹達聖公會大主教魯溫(Janani Luwum;1922-1977年、俄國的聖伊莉莎白(St. Elizabeth of Russia;1864-1918)、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及牧師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King, Jr.;1929-1968年)等,其中唯一的中國人就是王志明(Wang Zhiming;1907-1973),他的塑像被雕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那裡唯一紀念的中國人——中國雲南苗族牧師,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逼迫,1973年在批鬥大會中殉道。
王志明出生於雲南省武定縣下長衝,1913年到1924年間在武定大阱和灑普山中國內地會為當地苗族人所辦的教會學校裡接受教育,畢業後成為教會學校的教員,從教19個年頭。
1940年起王志明任滇北地區內地會灑普山總堂傳道員,1944年被選為灑普山苗族總堂會長,並主持滇北六族總堂聯會,教會在王志明的牧養下,福音傳播迅速,據有關資料記載,「到『解放』前夕,僅武定縣內,就有5500多苗、彝、傈僳族群眾受灑普山總堂之感召,信了耶穌。」
張紹輝牧師告訴福音時報同工,王志明牧師不僅教導純正的真理,帶領很多人信主,還在教會中突破了宗派和人的觀念,只認定「基督的教會」,並立志將信徒帶到基督面前,而不是帶到某個人面前。儘管王牧師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紀念,但在現今的苗族教會,並非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他會被常常提起,甚至有的苗族信徒都不認識這位牧師,王志明牧師所牧養過的苗族教會也不會被視為「王志明的教會」。
張牧師反而將這種不常常提王牧師的現象看為寶貴,「在苗族教會裡,我們不強調王志明,因為他只是上帝的器皿,我們最強調的是基督。」他說。
除了在真理教導上,王志明牧師也在苗族文化發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翻譯編纂了苗文的《頌主聖歌》,在苗族中廣為流傳;在苗文《新舊約聖經》於2009年出版之前,苗族教會只有傳教士所翻譯的苗文《新約聖經》,他們並不知道聖經還有舊約。為了讓信徒們知道更多神的話語,王志明牧師為信徒手寫編錄了《舊約摘錄》,並印製了1000本發給信徒。因此,一些現今已超過70歲的苗族老信徒儘管沒讀過漢文《聖經》,也不知道2009年出版的整全的苗文《聖經》,但是知道舊約的部分內容,比如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
張牧師透露,王志明牧師所編《舊約摘錄》先收藏於雲南省基督教兩會,是他和一位同學在賣舊貨的地攤上撿到的,他將其視為「寶貝」。
另外,王志明牧師還教導信徒,上帝不只是高高在上,充滿威嚴,還是與信徒同在的「天父」。這和伯格理牧師、苗族傳道人楊雅各的「苗族情結」有關。因為他們在翻譯新約聖經時,將約翰福音3章16節裡的「神愛世人」翻譯為「天父愛世人」、並將「天國」稱為「天家」,這就給信徒帶來了一種難以言表的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