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重新捕獲了一顆久違的「人造衛星」將陪伴我們4個月後離開

2020-11-14 cnBeta

地球在其強大的引力下捕獲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它將在我們的星球附近客串運行幾個月,然後逃逸並最終飛回太陽軌道上。然而令人驚奇的是,本次地球捕捉到的物體並不是一顆小行星。而被認為是半人馬座火箭的末級火箭助推器,它在1966年幫助將 「勘測者2號」探測器推向月球。而到了2020年9月,毛伊島的Pan-STARRS1測量望遠鏡首次發現了這個久違的物體。

該望遠鏡注意到,該天體在天空中沿著一條略微但明顯彎曲的路徑前進,這是它接近地球的標誌。觀測到的曲率是由於觀測者在地球自轉時繞地軸旋轉所致。最初,該天體被認為是一顆圍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並被小行星中心賦予2020 SO的標準稱號。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研究了該天體的軌道,認為它不是一顆典型的小行星。通常情況下,小行星的軌道相對於地球的軌道來說,更加細長和傾斜。然而,2020 SO圍繞太陽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非常相似,距離差不多,幾乎是圓形的,而且軌道平面與我們的地球幾乎完全吻合。

這對於一顆小行星來說是非常不尋常的。進一步的觀察發現,太陽的輻射正在改變2020 SO的軌道,而小行星是不會發生這種情況的。在分析了過去三個月對該天體位置的170多個詳細測量結果後,太陽輻射壓力的影響變得明顯,並證實了2020 SO的低密度性質。

隨後,研究人員開始確定疑似火箭助推器的來源。勘測者2號是1966年9月20日用阿特拉斯-半人馬火箭向月球發射的月球著陸器。這次任務的目標是在1969年將人類送上月球的 "阿波羅 "任務之前,對月球表面進行調查。然而,"勘測者2號 "太空飛行器與半人馬座火箭末級助推器分離後不久就失去了控制。最終太空飛行器墜入月球,而半人馬座火箭的上半部分飛過月球,消失在圍繞太陽的未知軌道上。

最終,2020 SO預計將在繞地球的軌道上停留4個月左右,預計在12月1日最接近地球,然後再一次離開地球引力的影響,繼續繞太陽運行。

相關焦點

  • 不可忽視的地球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政治意義
    文章講述了在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前,美國和俄羅斯為能爭取作為第一個發射衛星的國家所做的努力。在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後美國的回應和一系列舉措。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震驚了全世界。這一事件激發了全世界的熱情,並加速了美國羽翼未豐的航天事業的發展。
  • 地球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只運行了21天,卻帶來了人類的進步
    每年的10月的第一周,都將啟動聯合國的世界太空周,以慶祝自1957年太空時代來臨以來世界各國在太空方面的成就,因為1957年10月4日這一天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Sputnik1號是第一個繞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物體,它在美國引發了一波恐懼和焦慮,現在被稱為「人造衛星危機」。
  • 比人造衛星還低:一顆突然出現的小行星將「超低空」掠過我們頭頂
    誰知道下一顆會不會撞上呢。一顆小行星將於24日從距離地球非常近的地方掠過。這顆小行星名為2020 SW。根據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報告,它屆時將逼近到距離地球只有2.7萬公裡的地方。這一距離比地球和月球的距離要近得多。地月平均距離大約有38.4萬公裡。而許多通訊衛星和氣象衛星的高度也不過只有3.59萬公裡。因此2020 SW實際上將從低於許多人造衛星軌道的高度上通過。
  • 星光耀紅東方——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誕生內幕
    由於中蘇關係已開始緊張,蘇聯單方面取消了科技合作協議,中國派出的幾個科技代表團都受到了同樣的冷遇。  原本對前蘇聯很崇敬的科學家們深有感慨。當年積極提倡搞人造衛星的地球物理所所長趙九章先生說,「靠天,靠地,靠不住!發展宇航科學主要靠我們自己的力量1  在前蘇聯雖然沒有達到考察衛星研製工作的目的,但蘇聯先進的工業和科技還是使中國的科學家們開了眼界。
  • 地球將捕獲一顆「新衛星」,月球也將迎來伴侶,卻似乎被改造過
    地球將捕獲一顆"新衛星",月球也將迎來伴侶,卻似乎被改造過衛星是宇宙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星球,太陽系當中,幾乎所有的行星都有著衛星,甚至像木星這樣的行星,衛星更是多達79顆,而衛星也和行星、太陽以及各種小天體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太陽系,對於衛星的獲取方式,往往是行星通過自己的引力進行直接捕獲
  • 張勁夫: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是怎樣上天的?
    繼《請歷史記住他們——關於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的回憶》一文後,中國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副院長張勁夫再次撰文《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是怎樣上天的?》,向世人展示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從零起步到最終飛天的感人歷史畫卷。    張勁夫回憶,1957年10月4日,蘇聯把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天。
  • 地球還有個衛星?地衛二圍繞地球運行了3年,即將離開地球
    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會覺得星星太孤單了,它們沒有「社會性」,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它們就是孤單的。天文學家說它們不孤單,行星有衛星的陪伴,衛星也有行星的陪伴,兩者又陪伴著恆星。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除了金星和水星以外都有衛星,這裡面地球的衛星最少,只有月球一個。木星有79個衛星,土星有62個衛星。我們在地球上憑藉肉眼便能看到月球,如果地球還有個衛星,我們一樣能看見。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月10日左右將被火星捕獲
    打開APP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月10日左右將被火星捕獲 上方文Q 發表於 2021-01-07 10:16:05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消息稱
  • 62年前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
    1957年10月4日。蘇聯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送入軌道,斯普特尼克1號,又譯1號衛星,發射地點是拜科努爾航天中心。斯普特尼克計劃也是國際地球物理年的組成部分,比較遺憾我們因為歷史原因未能參與。斯普特尼克計劃可緣溯蘇聯火箭設計師向上提出計劃並最終向蘇維埃反映獲得重視。吉洪臘沃夫強調,發展繞地球之人造衛星,是掌握無地域限制全球快速通訊之唯一途徑,亦是令火箭技術得以更進一步的必經之路。很快決定便得到通過最終以三節捆綁式R-7火箭發射斯普特尼克1號。
  • 地球有第二顆衛星嗎?科學家已經證實,找到一顆迷你版月球!
    自古以來人類認為月球是地球的唯一一顆衛星,這也已經得到了科學家的證實,然而在前段時間確有科學家提出,其實地球的衛星,並非只有月球這一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地球還有第2顆衛星,月球還有新的夥伴嗎?其實關於地球的第2顆衛星,在上個世紀的時候,特斯拉就已經提出了,他用無線探測器監測到了另外一顆衛星的存在,然而,由於當時的科學技術受到限制,再加上沒有人願意相信特斯拉所說的話,因此地球的第2顆衛星是否存在也就不了了之了,在本世紀又有科學家提出了同樣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在大氣層之外發現了一個龐大的不明物體,所以地球的第2顆衛星也再次被提及。
  • 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有這樣故事
    1955年7月,美國政府發布公告,宣布將開展太空探索計劃,並在兩年內發射一顆人造衛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標誌在蘇聯人看來,美國擁有德國最優秀的火箭工程師馮·布勞恩,他們可能很快就能發射衛星,雖然美國宣稱這顆衛星將用於科學探索,但背后里到底在謀劃著什麼,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作為對美國的回應,蘇聯立即對外宣布,將在1957年到1958年之間發射人造衛星。
  • 月亮跟地球在一起多久了?這幾年有1顆遊客小行星也來陪伴地球
    美國阿波羅宇宙飛船帶回的月球樣本告訴我們,月亮的成分跟地球驚人地相似,所以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人們普遍接受了一種理論——月球曾經是地球的一部分,因為地球遭受撞擊,或者某種難以想像的原因,地球上大量的巖石脫離了地球引力的束縛,飛向太空,開始圍繞地球旋轉。又過去了很長的時間,大約2千萬年到4千萬年後,圍繞地球飛行的這些巖石碎片聚合在一起變成了月亮。
  • 人類對星球的探索,從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升空開始
    我們的母親地球----從人造衛星的升空開始,我們對地球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進入環繞地球軌道,它的名字叫做斯普特尼克一號,也叫衛星一號,人類正式進入太空時代。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為什麼至今仍沒有墜入大氣層?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意味著我們炎黃子孫千百年來的飛天夢終於從「嫦娥奔月」和「萬戶飛天」的傳說變成了現實。而東方紅一號的升空,同時也令我國的航天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裡程碑,成為了蘇、美、法、日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且成功發射了人造衛星的國家。
  • 月球之外,地球給我們安排過第二個月亮?地球:可惜剛分手了
    我們曾經還擁有一個「迷你月亮」可能地球覺得月球孤懸天外,確實是有點寂寞了吧,利用自身引力將一個小型天體捕捉,使之在地球軌道上繞地飛行,就像月球那樣。這是美國亞利桑那州卡塔利娜巡天中心的天文學家們在今年2月對外宣布的新發現。恭喜蔚藍星球的居民們,喜提「迷你月亮」一枚。
  • 地球即將捕獲又一「新月球」或是半個多世紀前人類發射入太空的火箭
    早在今年2月,亞利桑那州卡特琳娜天空調查中心的天文學家首次探測到這一物體,當時它只是一道划過太空的閃光。此時此刻,它不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但它就在附近。它將在2020年進入地球軌道一段時間,然後再次繞太陽運行。最初的假設是這個神秘的光點是一顆小行星。這顆被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命名為2020 SO2的物體似乎暫時被地球引力捕獲。
  • 要飛4.7億公裡:天問一號2月10日左右被火星捕獲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消息稱, 按照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一個多月後, 今年2月10日左右 ,在臨近火星後實施近火制動,也就是俗稱的「剎車」減速。   之後,天問一號將被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成為火星的一顆人造衛星,為著陸火星作準備。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50周年
    2020年中國郵政發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升空,將《東方紅》的樂曲從太空傳到了世界各地!我們今天給讀者帶來的中國郵政官方珍藏版郵冊,內含完整大版、首日封 1 枚、極限片 1 枚,收藏價值極佳!點擊文章末尾的「閱讀原文」,即可訂購!
  • 第一顆人造衛星進入地球軌道 60 年了,它對全人類的影響和改變是...
    1957 年 10 月 4 日晚一顆沙灘排球大小的衛星從哈薩克斯坦的沙漠城市——拜科努爾(這裡曾是前蘇聯的航天城)發射進入太空,衛星隨後來到近地軌道,伴隨地球開始圍繞太陽旋轉,它被取名為 Sputnik,在俄語中是「旅行伴侶」的意思。
  • 繞地球運行了近3年離開地月系統時才被發現
    日前,小行星和彗星獵人卡斯珀和天文學家普魯因利用卡特林那巡天系統數據,發現了一顆圍繞地球運行的天然「迷你月球」。這顆地球的臨時衛星被命名為「2020 CD3」(簡稱CD3)。11月24日發表在《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對這顆「迷你月球」進行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