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發射成功,印度開始憂心忡忡:我們要被中國超越了

2020-12-05 永不磨滅的番號
自然雜誌刊登的標題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用長徵5系列運載火箭搭載「嫦娥5號」升空,飛行器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目前正朝著月球進發。大部分外國媒體和機構對此都持積極觀點,但是也有部分國家的媒體喜歡「對號入座」,甚至搞起了雙重標準。比如印度媒體,《印度第一郵報》就陰陽怪氣地稱,中國的太空發展計劃,將對世界其他國家形成競爭,包括印度在內。甚至有的印度媒體還說「我們就要被中國超越了」。

自然雜誌對月球登陸點進行了標註

「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上帶有機械臂,探測器降落月球後,將會採集月球上的土壤,共採集兩千克的樣品,探測器設計了兩種採樣方式,分別是鑽取採樣和表取採樣。鑽取採樣是用一個2米長的鑽杆鑽入月表內部,採集大約兩米深度、約0.5千克的月球土壤樣品,剩下的1.5千克這是採用表取採樣。可以說「嫦娥5號」月球探測任務的難度,堪比當年的阿波羅登月。

長徵5B重型運載火箭

「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有4位成員,分別是: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每一個成員都非常重要,要研製出能夠在月球著陸,並能夠採集月球土壤,再返回地球的探測器是極度困難的,現在全世界僅有兩個國家有這個實力。這不僅考驗一個國家的航天工程相關技術和產業,也考驗先進的電子科技水平和工業製造能力。

「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在進入月球軌道後,將在合適的時機從軌道器中釋放著陸器,著陸器帶著上升器登陸月球後,開始採集月球土壤,採集完成後,上升器將帶著土壤再度進入月球軌道,跟軌道器再度相遇,進行對接後,上升器跟返回器連接在一起後,上升器將月球土壤裝進返回器內,然後再跟軌道器一起返回地球軌道,而這個距離長達5000公裡,在進入臭氧層前,返回器會跟軌道器脫離,返回器經過一段時間的下墜後,打開減速傘,最終降落在地面上。

嫦娥五號模型

對於中國的「嫦娥5號」探月工程,大部分國家和機構都表示讚賞,並認為中國有這樣的實力,能為世界帶來寶貴的財富,稱讚中國的探月計劃是在為全人類謀福祉。德國行星地質學家卡洛琳·凡·德·博格特稱,在技術層面上,能將月球土壤樣本帶回地球本就是了不起的能力。歐洲航天局人類與機器探索研究員詹姆斯·卡彭特說,這次飛行將會是「未來人類探索的一次很好的預演」。

印度運載火箭

但也有不和諧的聲音出現,比如印度媒體,印度媒體不僅酸溜溜的稱「嫦娥5號」是最具雄心的登月任務,還聲稱將跟其他國家形成「穩定競爭」,潛在意思就是中國要控制太空,其他國家應該抱團,應對這一事件。而印度網絡這有一種擔憂的聲音出現,甚至有印度網友說:我們要被中國超越了,如此詼諧幽默的場景,估計也就印度最突出了。有意思的是印度之前也了發射月球探測器,但是以失敗告終,還是被NASA曝光證據後才承認的,而且印度的「月球2號」探測器無論水平,還是技術性能,都無法跟「嫦娥5號」相提並論,又哪來的被中國超越一說呢,還不如2013年中國發射的嫦娥3號月球探測器。

而CNN居然說中國在挑戰太空規則,要主導太空秩序,如此邏輯真是令人啼笑皆非,難道印度之前發射的登月探測器和火星探測器就不是嗎?!更不用說日本和其他西方國家,如此雙標真是令人大開眼界,BBC更是說話不過大腦,變著花樣的污衊抹黑。

設想的人類月球基地

正如科學雜誌《自然》所說,不少科學家更希望能夠實現跨國合作,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共享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而中國也有大心胸和內涵,願意接受友好的國際合作,共同為人類謀福祉。某些國家首先想到自己,違背全球合作共贏的大潮流,大搞孤立保守的國家是不會有前途的,也註定這樣的思維會被歷史車輪給碾碎。隨著中國日益強大,對世界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未來中國極有可能是太空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領導者。

作者:蓋特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衛星明年5月開始正樣研製
    嫦娥二號升空曾經被美國媒體稱為是「科技大片」,昨天嫦娥二號傳回了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的局部影像圖,再次引發了外媒的關注。  俄羅斯、法國媒體稱讚嫦娥二號任務成功完成,印度媒體嫉妒「被中國超越」,因美國總統歐巴馬裁減登月計劃,美國媒體擔心與中國比賽可能成為「龜兔賽跑」。
  • 中國嫦娥5號的成功發射!惹印媒眼紅:沒有新冠我們早成功了
    嫦娥5號的成功發射令中國民眾感到振奮不已而中國航天的成功,卻令中國的鄰國印度感到十分嫉妒。相比於中國航天項目的順利進展,印度的航天項目卻是暫時停滯,這令印度民眾心中感到十分苦澀。嫦娥5號任務的成功,不僅在國內是一個大新聞,在國際上,同樣也是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
  • 中國嫦娥5號的成功發射!惹印媒眼紅:沒有新冠我們早成功了
    嫦娥5號的成功發射令中國民眾感到振奮不已,這標誌著中國航天的又一次巨大進步和成功。而中國航天的成功,卻令中國的鄰國印度感到十分嫉妒。 印度「月船」計劃暫時停滯‍ 嫦娥5號任務的成功,不僅在國內是一個大新聞,在國際上,同樣也是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
  • 嫦娥5號成功升空回家之際,印度網民卻一片嘲諷,你哪來的自信?
    剛剛,12月4日23時10分00秒,嫦娥5號正點成功升空,3000N軌道轉移發動機成功點火,至此,嫦娥5號成功升空,踏上歸國路途,在經歷約6分鐘的軌道調整後,現在嫦娥5號已經進入預定軌道,正擇機和月面軌道器進行對接,然後轉移密封好的月壤,正式開始回家旅途。
  • 嫦娥5號剛發射成功,NASA就開始作妖:希望中國和全世界共享
    文/貓行圖/網絡嫦娥5號剛發射成功,NASA就開始作妖:希望中國和全世界共享!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這註定是我國又一個航天歷史上的偉大時刻,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嫦娥五號探測器,並且也成功地將嫦娥五號送入了宇宙軌道。
  • 嫦娥5號剛發射成功,NASA就開始作妖:希望中國和全世界共享!
    文/貓行 圖/網絡 嫦娥5號剛發射成功,NASA就開始作妖:希望中國和全世界共享!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這註定是我國又一個航天歷史上的偉大時刻,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嫦娥五號探測器,並且也成功地將嫦娥五號送入了宇宙軌道。
  • 嫦娥5號上升器落月,印度:1年前我們就做到了,可惜是非受控的
    當然在探月計劃之後,印度與中國一樣,同樣有一個規模龐大的登月計劃,但就目前看,隨著中國嫦娥5號的發射,中國已經遙遙領先其他國家,而印度的探月計劃似乎遇到了點麻煩。「」「自我安慰」,相比於嫦娥5號上升器在圓滿完成使命後由科研人員控制落入月球,印度的著陸器就算是「非受控自由落體」了。
  • 嫦娥5號的成功是劃時代的,印度卻發言自己有月船3號,只是因新冠疫情不得不推遲發射計劃
    嫦娥5號登月成功自然是一件值得中國舉國歡慶的好消息,在國際社會上其實也很有意義。12月3號時,印度的《歐亞時報》也針對這件事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該報導稱,印度政府的相關官員在2020年9月證實探測器因疫情延遲到明年發射。可是中國嫦娥5號今年的成功實現軟著陸還是具備劃時代意義的,畢竟它帶回了珍貴的月球樣本,但印度網友也在此時將自己的目光放到了印度本國的太空計劃上。
  • 嫦娥5號成功取回月壤,印度航天局酸了,豪言:4個月後登陸月球
    隨著我國在探月項目中取得的一系列突破,特別是「嫦娥5號」成功登月,順利的取回月壤樣本。國內是歡聲一片,但是在外人心中,卻別有一番滋味,特別是一向喜歡與我國對標的隔壁鄰居——印度。在我國嫦娥5號成功升空不久,印度航天局嘴巴就快酸出水了,急不可耐的對外宣布,他們計劃在2021年3月,也就是4個月後,再次發射月球探測器登陸月球表面。
  • 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玉兔開始登月之旅
    原標題: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玉兔開始登月之旅  12月2日1時30分,搭載著嫦娥三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   本報西昌12月2日電(特派記者 曹斌)擔負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的嫦娥三號,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展開奔月之旅。  由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組成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總重近3.8噸。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後,「玉兔」號將駛離著陸器進行為期約3個月的科學探測,著陸器則在著陸地點進行就位探測。
  • 距離「嫦娥1號」發射已整整13年了,今年底「嫦娥5號」將發射
    「嫦娥1號」月球探測器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總重量為2.3噸,大小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開長度18米,預計壽命為1年。在完成任務後,「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於2009年3月1日下午15時36分開始減速,經過37分鐘的減速,衛星成功墜落在月球的豐富海區域。之所以要墜落,為的是以後不浪費月球軌道資源。
  • 中國嫦娥四號登月技術有多先進?印度發射失敗,美國至今未掌握
    2004年至今已經有15年之久,先後成功實現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先導衛星、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巡視器、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等6次發射任務。此外,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更是完成了人造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的壯舉,成為全球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軟著陸)。日前,關於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的消息顯示稱,其已經順利通過第十個月夜期極低溫考驗,開始第十一個月晝工作日,兩器運行至今已有296天。過不了多久,玉兔二號還將成為運行時間最長的月球車,這意味我國在深空領域的探測又邁出了重大一步。
  • 恭喜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印度不甘落後,將加大與中國競爭
    嫦娥四號發射是中國「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的二期工程之一。嫦娥工程於2003年啟動,前兩次嫦娥任務(即嫦娥一號、二號)的目標是從繞月軌道進行遠程探測並收集數據,而第三次和第四次則要「登陸作戰」。嫦娥四號探測器的設計基於前身嫦娥三號。2013年,嫦娥三號帶著月球車「玉兔」軟著陸在月球雨海西北部的虹灣地區,成為繼1976年蘇聯探測器「月球24號」後,首個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 印度金星探測器2024發射:要不是疫情,我們肯定能準時發射
    印度在前些天剛剛宣布,要在2024年向金星發射一顆探測器—舒克拉雅安飛行器,這將是印度第一次向金星發射探測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自從2018年開始就在籌劃這一件事,本來是計劃在2023年中期發射的,但是ISRO的負責人說,因為疫情我們沒法按時發射,只能推遲到2024年的年底了。但這不是印度的唯一一個被疫情耽誤的地外星球探測項目。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之際,印度終於著急了?印方:120天後登陸月球!
    不過,在飛船起飛後,除了很多國家航天局向我們表示祝賀,也有一些國家採取了另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嫦娥五號的態度。如印度方面就迫不及待的宣布,將在120天後發射「月船3號」月球探測器,以完成當初「月船2號」沒有完成的使命。顯然,看著我們取得矚目成績,印度方面終於著急了,除了在邊境地區不服輸,在月球探測方面也有意與我們一較高下。
  • 嫦娥5號軌道器開始變軌,疑似執行額外任務,極可能準備探測金星
    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運算來推斷嫦娥5號的任務對象。實際上將軌道器二次利用進行深空小行星探測,中國也並不是第1次執行了。2012年12月15日,中國國家國防科工局發布消息,嫦娥2號衛星在完成探月任務後,其軌道器成功飛抵距離地球約700萬公裡的深空,以10.73公裡每秒的相對速度與圖塔蒂斯小行星由遠及近擦身而過,並且利用嫦娥2號星載相機對小行星進行了光學成像。這是國際上首次對該小行星進行探測。
  • 嫦娥5號成功發射奔月:「繞、落、回」戰略的「收官之作」
    北京時間11月24日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三號成功發射的意義:中國科技發展又一成就
    12月2日凌晨,承載了13億國人登月夢想的「嫦娥三號」搭乘長徵三號乙增強型火箭於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中國教育在線為全國廣大的中小學生整理了一些關於嫦娥三號成功發射意義的文章,僅供參考。
  • 嫦娥5號用蘇聯50年前的舊技術?和月球16號一對比,結果出來
    近期,中國嫦娥5號取得的成功大家也看到了,不僅成功取得了珍貴的月球樣品,還展現了多項創新技術,就連美國專家也不得不對嫦娥5號技術豎起大拇指,嫦娥5號可以說再次創造了探月史,掀起新一輪的探月熱潮。但是中國嫦娥5號的成功卻遭到了外國的嫉妒,尤其是人口與我國不分上下,土壤又與我國相接的印度,在很多領域,印度一直在向我國看齊,尤其是在航天領域,一直在暗中使勁,幻想著什麼時候能夠超越中國。
  • 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印度更難了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透露,嫦娥五號將在年底前發射,嫦娥五號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