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時,這件青銅器碎成了3000多塊,修復後,它驚豔了全世界!

2020-11-26 騰訊網

秦始皇陵,自從被發現以來,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考古精英,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原的皇帝死後秘密的發掘。在19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其中一座陪葬坑中發現了大量的青銅碎片。

這些青銅碎片形態各異,有著不同的狀態。即便是毫無考古經驗的人,也能輕易看出馬頭、馬腿等組件。經過清點,一共有3000多塊大大小小的青銅器碎片被挖掘。

當時國家文物局立即組織了青銅器文物修復專家,經過近8年的緊張修復,終於讓它完整地重現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在1989年第一次陳列展出時,獲得了世界性的讚譽——這便是秦始皇陵銅車馬,而且,還是兩乘。

這兩乘銅車馬,都是單轅、雙輪、四馬的基本造型,它們之間的差別是一個馬夫坐在車廂之中,另一個馬夫站在車廂之中,所以分別叫「安車」與「立車」。

秦陵一號銅車馬 秦代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後漢書·輿服志》有記載:「天子所御駕六,餘皆駕四」。漢承秦制,禮儀制度應該是一樣的,這說明這兩乘四馬的銅車,代表的是始皇帝前邊開路的鑾駕車隊。

現在,它倆分別稱為「一號銅車馬」和「二號銅車馬」,一號就是立車。它的特點是「敞篷」的車廂,上面有一個巨大的傘蓋為車夫遮風擋雨,同時彰顯皇帝之威儀。傘蓋下方的御用車夫,頭戴華冠,腰佩寶劍,表情莊重,目視前方。

一號銅車馬馭手俑

二號銅車馬後面是一個封閉的車廂,分為前後兩室。前室就是「駕駛室」,非常狹窄,只能供馬夫一人坐著駕駛,而後室較寬敞,是供主人休憩的地方,後室的門窗上雕刻著異常精美的花紋,以夔龍與鳳鳥為主,輔之流雲紋、幾何紋。

秦陵二號銅車馬 秦代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在二號銅車馬的車轡繩末端,刻著「安車第一」的字樣,可見它就是一輛安車。《史記》之中多次提到它,它是秦始皇出巡時所用的出巡乘輿。

我們現在如果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會發現這兩乘銅車馬的上面還有各種各樣的顏色。這並不是現代人妄加揣測故意加上去的,它在當時就已經是通體彩繪了。

根據出土時的狀態推測,馬身應該是通體雪白。其它的部件,都根據實際情況,繪製成不同的顏色,以藍、綠、白三色為主。因為時間太過久遠,這些顏色大多脫落,或者受到了周圍環境的影響,產生了一定的變化。

時間越往前推,對我們今人來說越是謎團重重,古代的許多生活用品,特別是皇家用品,甚至小到每一個部件,都有專業的名稱。很多名稱我們只能從史書上看到,並不知道它究竟長啥樣,應該怎麼用。

這兩乘銅車馬,是採用真車馬的1:2大小製作的,忠實還原了始皇帝嬴政用於儀仗場合的戰車樣貌,精細到每一個部件,具有極其珍貴的歷史價值。

由於秦始皇陵是狀態相對穩定的帝王陵墓,按照規定,在技術尚不成熟的今天,不能夠進行除搶救性挖掘以外的考古活動。縱然如銅車馬這般龐然巨物,也不過是始皇帝帶著永生之夢沉眠時財富的冰山一角,相信將來的某一天,世界將再次把目光聚焦於此。

摘自天下史館APP

相關焦點

  • 30塊撿漏一件3000年青銅器,上面刻著122個銘文,專家:無價之寶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事情就是如此,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在廢品收購站卻意外發現一件3000年前的青銅器,最後和老闆砍價之後用30元買下,想一想真的是美滋滋啊!事情發生在陝西寶雞,寶雞是以青銅器出名的,如今很多博物館中的青銅器幾乎都是來自於寶雞,為此寶雞也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
  • 中國青銅器的象徵意義和獨特魅力——專訪故宮青銅器修復專家
    應淄博市博物館的邀請,我和一名師兄跟隨師父前往山東淄博修復並複製這件文物。在當地,師父受歡迎的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爭先恐後地向他請教文物修復的知識,而師父也用他精湛的技藝圓滿完成了這件文物的修復及複製工作。那一次修復經歷,讓我發現了這個行業的魅力,也意識到要成為這個行業的佼佼者,需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氣鑽研。
  • 三星堆發現千年青銅樹,花十年修復卻被禁止出境,背後有何隱情?
    青銅器起源很早,常用來鑄造各類器具,如酒器、水器、兵器、量器等。在商朝,青銅器多為禮器和兵器。但要說到現代出土的青銅器,就不得不提到三星堆。192年,四川一位名叫燕道誠的當地農民在進行農作時,突然在自家田地裡挖出了一坑玉石器,就此揭開了三星堆遺址的面紗,堪稱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 河南工人取土挖出青銅器,20塊賣給廢品站,追回後價值20億成國寶
    20塊賣給廢品站於是當地文物相關的工作人員接到了電話,電話中詳細的交代了這件事,當事人說這件文物應該是周代的銅簋,如果是一件真品,那麼就應該是國寶級別的文物,這件事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並且打算取回這件文物,但是到了這家磚瓦廠,卻怎麼也沒有看到這件文物。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窖藏,出土103件青銅器,專家鑑定後驚喜若狂
    這年頭出土的窖藏文物確實還是蠻多的,雖然古代窖藏比不上什麼古墓,但是文物的數量可能不少並不比古墓中發現的少哦,比如大名鼎鼎的何家村窖藏、彭州窖藏、陝西楊家村窖藏等等,這些窖藏中都曾發現震撼國內的考古發現。
  • 古玩市場,青銅器幾件是真的?
    記者近日走訪武漢市古玩市場了解到,湖北青銅器造假多集中於荊州、石首、監利等地,市場上極少出現真品,多是仿品,而這些在收藏家和賣家心裡已是共識。市場上極少真品,多是仿品昨日,記者走訪崇仁路和古玩收藏市場發現,有青銅器出售的大多是以玉器、瓷器、銅器及雜件為經營方向的店面,而青銅器所佔份額極少。
  • 出土時碎裂成2479塊,花了整整10年才將其修復,專家:通天神樹
    許多人並非真正了解考古,還以為考古人員就是與各項古董打交道,墓室被打開後,考古人員就可以取到墓中光彩奪目的文物,事實上並非如此,考古工作有時非常枯燥,先是要一點點的進行挖掘,然後將文物從墓中取出後還要進行清理、修復的工作,最後才收藏在博物館。
  • 圓明園被毀150年後,專家計劃將其修復時,意外發現50000多件文物
    二、圓明園的修復工作 在圓明園被毀之後,清政府也嘗試過修復。可當時的國力衰微,又不停的爆發戰爭,修復圓明園這件事就一直耽擱下來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圓明園才又開始了修復重建。重建一方面需要當時精美絕倫的建築,另一方面也要找回那些曾經遺失的瑰寶。
  • 文物醫生:復原青銅器耗時數月 修復紡織品小心翼翼
    給古老遺址找回往昔光華……文物修復師們秉持著專業與耐心,守護著一件件珍貴的文物。王淑娟介紹,每件文物都得量身定製修複方案。  修復紫褐色羅印金彩繪花邊單衣的過程,讓王淑娟印象深刻。這件單衣出土於南宋黃昇墓,「太脆了,修復起來特別難。」她和團隊成員花了不少心思,在下方墊一塊背襯,上面蓋一層縐絲紗,將單衣夾在兩者中間。王淑娟介紹,這塊縐絲紗由團隊自主研發而成,十分輕薄,透光度極好。團隊還研發了絲蛋白加固噴霧,物理、化學兩種方式雙管齊下。
  • 青銅器 為何令收藏家沉迷其中?
    找收購的還是打電話讓中國文物局幾百塊收走你手上的藏品吧,不要去花時間找陷阱。藏品出手博取高價是投資,那麼投資就會有風險,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降低風險,而不是妄想坐等百萬上門。在未來階段,青銅精品的稀缺性將決定它的漲幅,而精品資源越來越少,需求量卻越來越大。隨著買方市場的不斷擴大,必然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
  • 中國青銅器的象徵意義和獨特魅力
    在當地,師父受歡迎的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爭先恐後地向他請教文物修復的知識,而師父也用他精湛的技藝圓滿完成了這件文物的修復及複製工作。那一次修復經歷,讓我發現了這個行業的魅力,也意識到要成為這個行業的佼佼者,需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氣鑽研。
  • 硬核歷史:為什麼沒有兩件一模一樣的青銅器?青銅器是怎麼製作的
    我們國家是青銅發展最繁榮的國家,但是我國並不是最早發現青銅的國家。最早發現的青銅發現在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但是我們國家的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所以,用青銅器來代表我國4000多年的青銅器文明是再合適不過的。我們東西方國家都有青銅時代,只不過不盡相同。
  • 最貴的五件青銅器文物,每一件都價值過億
    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古代文物被發掘出來,但是年代久遠的青銅器卻依然十分罕見,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青銅器,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這個時代的青銅器價值連城,極具研究價值,屬於無價之寶。
  • 青銅器大揭秘: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酒器——卣3.水器常見的水器有盤、匜,其中盤用來承接水,匜用來倒水,先秦時期進行沃盥之禮(重要儀式之前洗手以示莊重、潔敬)時常用到這兩件青銅器因為當時人們還沒有發現硬度更大的鐵器,所以銘文很難刻上去。說到「鑄」銘文,我們就必須了解一下青銅器的鑄造方法了。
  • 青銅器通常都是銅綠色,而這件黃澄澄,新的像贗品
    1999年1月的某一天,養賢鄉有一位村民在平整泥塘的時候,意外挖出一件青銅器。器體上面裝飾有造型誇張的獸面紋、雲雷紋,鑄造工藝精湛,質樸古拙,厚重大氣。博物館的程副館長得知情況,和老闞冒雨在泥路上走了一個多小時,來到村民家。兩人說明來意,村民再次拒絕。兩人往回趕的路上,聽到有村民說,幾天前,南京有個文物販子提出,以八萬元收購這件青銅器。
  • 介紹幾件讓人眼前一亮的青銅器,絕對顛覆你的青銅觀!
    事實上,先秦青銅時代,綿延兩千多年,我們的先民通過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創意,創造出了許多造型別致、功能獨特的青銅器,有的讓人驚豔、有的讓人讚嘆,有的則是展現出鬼斧神工的製作工藝。話不多說,以圖為證,接下來,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 陝西一村民後院取土 挖出12件2500年前青銅器(圖)
    寶雞高新區千河鎮魏家崖村農民魏炳祥,在自家後院取土時,發現12個「土疙瘩」。清理發現,竟是12件精美的青銅器。  挖掘機鏟土崖挖出幾個「寶物」  「一鏟子下去,倒出的土裡好像就是個青銅片。」昨日,回想起挖出「寶物」的過程,魏炳祥仍很激動。
  • 探秘國博文保院:青銅器清洗用上超聲波潔牙機
    新京報記者探秘國博文保院,文物修復師當國博143萬件文物「健康守護者」  青銅器清洗用上超聲波潔牙機這個國家級「文物醫院」除保護修復國博文物外,每年還要為全國各類機構提供大量文物修復、複製等協助工作。經過半個多世紀摸索,國博文保院形成了獨特的文物修復經驗。尤其在金屬器物修複方面,如后母戊鼎之類國之重器保護修復,成為經典案例。日前,新京報記者前去探秘。  新京報訊 記者日前從國家博物館文保院獲悉,「80後」文物修復師已成文物修復主力軍。
  • 村民取土發現窖藏青銅器,專家清點完後笑彎了腰,癱坐在地上
    他往裡一望,發現一片青光。王拉乾當時就感覺下面是一座墓葬,冒著青光的是棺材。他讓同行的人觀看裡面詭異的場景,王明賢認真端詳了會兒後興奮的說:「我看裡面的東西有點像電視上放的青銅器,而且數量多得很,咱們要不要把它拿走?」當時很多人都動了心,但想到1985年村裡發生的一件事又放棄了這個念頭。
  • 1個拳頭大小的黑洞,居然藏著27件青銅器,專家:上交獎勵一壺油
    近幾十年來,寶雞真的是挖出了太多的青銅器,其中不少都是老百姓意外挖掘出來,其中1955年、1985年和2003年這三次真的是挖出了太多的青銅器,特別是2003年的那一次,5個村民意外發現一黑洞,結果幫助考古隊挖出27件青銅器,還一舉創下了8項中國考古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