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家的孩子今年畢業,找的工作是汽配廠質檢工,專業對口,操作難度不大,待遇也不錯,就是一天12小時的兩班倒作業,工時長孩子總喊累,這讓一家人有了分歧:到底是應該趁年輕多賺點錢呢?還是換個相對輕鬆,但是收入一般的工作?
上述情況不是個例,對於剛入職的新人,既想多賺錢,又不想幹太累的活,賺錢和工時之間,該如何平衡?怎麼找到合適自己的成長路徑,這個話題我們今天來聊一聊。
一、付出和收穫成什麼比
1.付出和收穫成正比。
有些新人初入職場,就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種人無疑是幸運的。如果你屬於這種類型,相信你對待工作一定會充滿幹勁。不用說,你都會努力工作,並且享受工作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努力去成長。
2.付出和收穫成反比。
有些新人初入職場,找的工作很勉強,可能只是為了先填飽肚子。但是工作中明明很努力,卻感覺不到成長,這種情況極明顯是時間精力用錯了地方。如果無法享受工作,接下來的職場時間大多是「對生命的浪費」。
3.收穫和付出不成比例。
除了上述兩種,職場中還有一種情況是賺的錢也不多,也沒什麼升職加薪的前途,甚至「一眼都能望到頭」。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在這樣的環境裡「熬日子混時間」,從一個職場新人混到退休,沒有任何想法去改變,一輩子也就過去了。
二、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
1.正確認識當下的工作。
不論你當初因為何種原因,選擇了當下的工作。既然選擇了,就把它當成一次鍛鍊的機會,用心去對待。如果真心喜歡,勤學習多做事,花時間去提升與崗位匹配的專業技能;如果只是短期過度,也要認真做好工作分內的事,工作之餘多多去嘗試,給自己培養有個興趣愛好。
2.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
有些人一開始就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我從小就對寫作有著濃厚的興趣,不論是上學還是工作,一直都在堅持寫作;但也有的人,好像對啥都好奇,但是對啥都談不上喜歡,這樣的人如果想要去改變,一定要先去挖掘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是找到一個能夠變現的副業去實操,為自己積累更多的成長經驗。
3.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在職場中,我們付出時間精力,收穫技能、人際關係和薪水等等。如果工作是自己喜歡的,堅持就好;如果不是自己喜歡的,可以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特別是能夠變現的副業,當條件成熟,副業變主業。人生只有短短幾十年,不要在「不喜歡的事情上花費太多時間」,最終留下遺憾。
三、職場必備的通用技能
1.會說:溝通+演講
會說的人,一輩子不愁飯吃。新人入職後,要有意識鍛鍊溝通能力和演講能力(參加活動或組織培訓);經常看一些職場溝通類的書籍;還可以做朗讀類練習來加強發音。這些行為習慣,對於日後職場溝通少走彎路,好處多多。
2.會寫:計劃+總結
會寫的人,一輩子不愁失業。寫作是職場中必備底座能力,不論做任何工作,都可能會涉及到公文寫作,比如計劃、總結,活動方案等。日常可以寫工作筆記,記錄工作內容;年末年初,一份條理清晰的重點突出的計劃或總結,會讓領導對你刮目相看!
3.會學:自學+貫通
會學的人,一輩子不愁轉行。學習力是人和人拉開距離的必要技能,世界正在懲罰不學習的人,同時也在優待各種愛學習的人。學會學習,不斷提升並融會貫通各項能力;學以致用,你會擁有很多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各項競爭力!
職場是個技術活,只有掌握必殺技能,才能有晉升的主動權。不論你是職場新人還是老前輩,都要先想清楚你在職場的付出和回報比例,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才能用個人才能在職場裡乘風破浪!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會說、會寫、會學的「三會人」,你會發現在職場內外,自己都可以多一些選擇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