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圓周率的發展歷程

2020-12-05 和訊科技

  在平面圖形中,圓無疑是最美麗的。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美妙神奇。現在出土的很多青銅器大部分都是呈圓形,說明早在殷商之前中國人就已經對圓有了感性認識。中國古代的天圓地方觀念深入人心,更說明了中國古代先民對圓這一形狀的感性認識,「圓滿」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正是基於對圓這種特殊造型的崇拜,使得中國人很早就對圓的大量的感性認識進行思考總結。「規者,正圓之器也。」漢代畫像石《伏羲女媧天地日月》圖中伏羲左手執矩,女媧右手持規。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從很早就開始認識圓,也開始了對於圓周率的計算。

  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典籍中就有了關於圓的精確記載。成書於約公元前4世紀的《墨經》中,已經給出了關於圓的精確定義:「圓,一中同長也。」也就是說每個圓只有一個中心點,也就是圓心,從圓心到圓周作直線,長度都相等。墨子關於圓的定義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圓的定義,與歐幾裡得幾何學中圓的定義完全一致。

  在容器製造、工程設計和各門科學中只要涉及到圓的計算都離不開圓周率。圓周率是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我們可以自己動手,用一個圓形的碗(或者其他物品)、棉線和直尺,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通過測量碗的周長和碗的直徑,然後用周長除以直徑,得到的比值始終接近3.14。這個比值和圓的大小沒有關係,也就是說對任何一個圓,無論圓的大小如何,其周長和直徑的比值都等於同一個常數。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您沒有得到3.14,那就說明您的實驗工具並不是標準的圓或者測量不規範。

  1706年,英國數學家威廉·瓊斯(1675—1749)首先使用希臘字母π表示圓周率。瑞士數學家歐拉(1707—1783)預測到圓周率在微積分乃至整個數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1748年出版的一本微積分教材中,建議用π表示圓周率,此後π成為國際通用的圓周率符號。1913年,日本數學家三上義夫(1875—1950)在《中日數學發展史》中,建議將355/113稱為「π的祖衝之分數值」。

  中國科學家茅以升(1896—1989)「因感於圓周率史跡」,嘗試探討了近代中國「學術不振,逐漸淪喪」的原因。1917年4月,茅以升在《科學》雜誌發表《中國圓周率略史》,率先把圓周率稱為「祖率」,稱祖衝之的π值是「精麗罕儔,千古獨絕」。下面我們沿著科學發展的軌跡,探尋中國古代數學家對圓周率不斷深入的認識過程。

  《周髀算經》是世界上關於圓周率概念的最早記載。該書是最晚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的中國早期數學著作,其中明確指出:「圓徑一而周三」。也就是說,對任何一個圓,其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常數。圓的周長和其直徑的比值即圓周率等於3。雖然這個比值不夠精確,卻包含了明確的圓周率概念。《九章算術》最遲在東漢前期已經成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數學專著。《九章算術》在計算圓的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時,仍然用π=3來計算。

  隨著中國古代數學家的研究探索,「圓徑一而周三」這個比值的誤差逐漸被發現並引起了重視。怎樣求得更加精確的圓周率數值,成為中國古代數學的重要課題。 (上)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圓周率π的計算曆程
    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常數,圓周率最早是出於解決有關圓的計算問題。僅憑這一點,求出它的儘量準確的近似值,就是一個極其迫切的問題了。事實也是如此,幾千年來作為數學家們的奮鬥目標,古今中外一代一代的數學家為此獻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回顧歷史,人類對 π 的認識過程,反映了數學和計算技術發展情形的一個側面。 π 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個地區或時代的數學水平。
  • 漫談雷射器的發展歷程
    雖然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誕生於1960年,但要追溯雷射器的發展歷程,還得從1917年說起,這一年,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名為《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的文章,建立了「受激輻射」的理論,為四十多年後雷射器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什麼是受激輻射?
  • 廣西科技館圓周率線上主題科普之十七:圓周率與天文學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們,歡迎進入廣西科技館圓周率線上主題科普之應用篇!有小夥伴問,難道圓周率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大家永不停息地算下去嗎?當然不!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圓周率是如何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作用的吧——大家還記得
  • 圓周率π的計算曆程及各種腦洞大開的估計方法
    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常數,圓周率最早是出於解決有關圓的計算問題。僅憑這一點,求出它的儘量準確的近似值,就是一個極其迫切的問題了。回顧歷史,人類對 π 的認識過程,反映了數學和計算技術發展情形的一個側面。 π 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個地區或時代的數學水平。為求得圓周率的值,人類走過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它的歷史是饒有趣味的。我們可以將這一計算曆程分為幾個階段。
  • 圓周率為什麼是無限的 圓周率是怎樣算出來的?
    圓周率為什麼是無限的 圓周率是怎樣算出來的?時間:2017-05-06 16:50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圓周率為什麼是無限的 圓周率是怎樣算出來的?圓可能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圖形了,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是個常數,這個常數就是圓周率,現在通常記為,它是最重要的數學常數之一。 關於最早的文字記載來自公元前2000年前後的古巴比倫人,它們認        原標題:圓周率為什麼是無限的 圓周率是怎樣算出來的?
  • 〖數學算法〗求圓周率的幾種算法
    圓周率大家都不陌生,最早由歐幾裡德《幾何原本》中提到圓周率是常數,第一個用尋求圓周率數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中國數學家劉徽,和後來大名鼎鼎的祖衝之分別對圓周率進行了計算
  • 用Python完成帶進度條的圓周率計算
    一、圓周率π的簡介   圓周率用希臘字母 π(讀作pài)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於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它是一個即無限不循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
  • 《袁亞湘院士:數學漫談》科普報告
    3月14日,國際數學節,也稱「圓周率日」,即π日,袁亞湘院士將在這一天給大家漫談數學。此報告主要面向大中小學生。觀眾如有特別想了解的內容,請於3月14日前回復在下方留言區內。主講專家將傾聽大家的反饋,並在報告中談及大家普遍感興趣的內容。機會難得,歡迎大家踴躍留言!
  • 圓周率算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科學家:對人類發展有重要幫助!
    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數學中的一種,圓周率π,對於π相信很多小夥伴都不會陌生吧!實際上,圓周率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古希臘時期,圓周率就開始被人們應用,而直到如今,儘管人們已經將圓周率計算到了10萬億為數,但人們對於圓周率的計算依然沒有停止。對此很多網友都表示很疑惑,圓周率算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科學家:對人類發展有重要幫助!
  • 圓周率日說圓周率
    今天是圓周率日,我們來談談圓周率,中國人對圓周率的熟悉,很大程度上來自南北朝時期數學家祖衝之(公元480年)對圓周率的計算,他的結果是圓周率介於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個事情一直為國人所津津樂道,甚至寫進了數學教科書。
  • 祖衝之與圓周率
    有一位德國數學家曾經這樣說過:「歷史上一個國家所得到的圓周率的精確程度,可以作為衡量這個國家當時數學發展水平的一個標誌。」祖衝之推算出的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第七位有效數字,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圓周率,西方直到1573年才由德國奧託較為精確地計算出來,比祖衝之晚了1100多年!後來荷蘭人安託尼茲也算出這個近似分數,於是歐洲人就把這個稱為「密率」的近似分數叫 「安託尼茲率」。
  • 湯濤院士:《圓周率計算與現代計算數學》| 中國數學會網絡科普講座
    ● 科普摘要:有千年歷史的圓周率計算曆程,見證了數學不同分支的發展,它特別和現代計算數學的發展緊密相關。本講座將通過圓周率計算的不同發展時期,展示數學在科學計算中的重要作用。● 講座時間:2020年12月13日(周日)15:00-16:30● 交流互動:歡迎各位觀眾在文章留言區留言提問,主講專家將傾聽大家的反饋,並在報告中談及大家普遍感興趣的內容(留言提問截止日期:2020年12月11日)。
  • 論圓周率:計算圓周率小數點後無窮位有啥意義?
    論圓周率:計算圓周率小數點後無窮位有啥意義?時間:2016-08-01 18:48   來源:未知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論圓周率:計算圓周率小數點後無窮位有啥意義? 在過去的兩千多年來,絞盡腦汁構想方法來計算圓周率一直佔據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顯然,這些人肯定不一般。
  • 你知道圓周率的計算歷史嗎?知力百科
    今天是圓周率日,知力君今天就跟大家講講關於圓周率的歷史故事。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中國人曾有過許許多多的發明創造,對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在圓周率計算上,也有她光輝燦爛的一頁。漢代曆法家劉歆(公元前53~前23)受王莽之命製作銅斛(音hu,銅斛是一種圓柱形的標準量器),由銅斛的銘文:「律嘉量斛,方尺而圓其外,庣(音tiao,凹下或不滿處)旁九釐五毫,冪百六十二寸,深尺,積一千六百二十寸,容十鬥」可以推算出來劉欲用的圓周率為:π=3.15466世有「歆率」之稱。
  • 圓周率的來由
    古希臘歐幾裡得《幾何原本》(約公元前3世紀初)中提到圓周率是常數,中國古算書《周髀算經》( 約公元前2世紀)中有「徑一而周三」的記載,也認為圓周率是常數。第一個用科學方法尋求圓周率數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圓的度量》(公元前3世紀)中用圓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確定圓周長的上下界,從正六邊形開始,逐次加倍計算到正96邊形,得到(3+(10/71))<π<(3+(1/7)) ,開創了圓周率計算的幾何方法(亦稱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π值。
  • 你了解圓周率的盡頭嗎?如果圓周率被算盡,那宇宙到時將如何變化
    關於圓周率的知識,或許我們從中學課本上就知道了,這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至於圓周率的盡頭,古人也沒有探索出來,今人只是知道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所以按照這種理論推測下來的話,圓周率這個概念應該是算不盡的。那麼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如果真有一天,當圓周率被算盡的話,那麼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宇宙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和未來的趨勢呢?
  • 你了解圓周率的盡頭嗎?如果圓周率被算盡,那宇宙到時將如何變化
    簡單來解釋一下圓周率,圓周率就是周長和直徑的比例,古人用他們的智慧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公式來計算,但人類時代是不斷向前探索發展的,對於古人遺留下來的一些精華或者是真理,後來人仍然在不斷進行探索著,這個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的特點,大概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吧!
  • 你了解圓周率嗎?_天極網
    這一天是數學家和數學愛好者眼中的「圓周率日」,以此表達它們對圓周率這一神奇數字的無限讚美與崇敬。古人在研究圓的時候,發現隨著圓的直徑的改變,圓的周長隨之發生改變,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卻不改變,是一個常數。因為它是比值,所以被稱為圓周率。既然知道圓周率是一個常數,那麼這個常數究竟等於多少呢?從古至今人類都沒有停下過對圓周率值的研究。
  • 圓周率的故事
    「祖率」的出現    在中國,圓周率有個更有歷史的別稱「祖率」,這一名稱不僅代表了中國歷史上圓周率的計算有過曾經領先全世界的壯舉,更是表現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對圓周率的追求。「祖率」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傑出的數學家——祖衝之,計算並提出的。祖衝之自幼喜歡數學,在父親和祖父的指導下學習了很多數學方面的知識。
  • 圓周率到底有什麼作用?
    圓周率到底是什麼?稍微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圓周率就是圓的周長除以圓的直徑,大約是3.14,用π表示,我國的祖衝之是最早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的數學家。,要像算的這個容器的容量,就需要用到圓周率,祖衝之利用他算得的圓周率,計算出了這種容器的體積,利用自己的數值校準了數值,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