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總是笑得燦爛無畏。
在醫院病床上,甚至重症監護室裡,錄下235個搞笑短視頻,告訴自己「你依然可以笑得開心」,以此感染了上百萬網友。
13歲女孩蒙欣覺得自己的眉毛都掉光了,在錄喜歡的搞笑短視頻時,她會選擇加上特效,那是兩條毛毛躁躁的大眉毛,就跟卡通片裡的反派一樣,誇張搞怪。
「本來就沒頭髮了。」嘟噥著側躺在床上,她一手拿手機,另一隻手隨著音樂打節拍,嘴裡還念念叨叨哼唱著,坐在一旁的母親李菊芳笑著輕拍一下女兒,「要看就坐起來看,莫把眼睛搞壞了。」如果不是蒼白的臉色,和醫院病房的背景,如果沒有正在進行中的化療,還有小姑娘膝蓋上巨大的傷疤,這將是無數個家庭常見的溫馨一幕。
11月21日,醫院病房,13歲的女孩蒙欣笑對病魔。華西都市報 圖2016年8月,蒙欣從中學軍訓的操場上被送到南江縣醫院,而後連夜趕往成都,次日,這個翻過年才滿13歲的女孩,被確診為左脛骨上端惡性腫瘤。
李菊芳讀書不多,但是看到惡性腫瘤幾個字時候,她還是一把癱在地上,「這不就是癌症嗎,我女兒才小學畢業,這麼小,怎麼會得這種病!」
倉促成行,在到成都檢查前,蒙欣和朋友約好,等回去要和小學同學聚次餐。「哪知道一待這麼久,現在他們都初二了,我回學校還要留級。」嘟下嘴,她又笑了,「那他們可得罩著我。」
蒙欣喜歡笑,眯著眼咧著嘴笑。在病房裡,她是大家的開心果,在網絡上,她用偶像的名字給自己註冊為「鹿鹿鹿」,從治療到現在,她拍了235個音樂搞笑短視頻,地點有在醫院的走廊上,病床上,甚至是重症監護室,面對鏡頭,她總是笑得燦爛無畏,「我會痛,但真沒害怕過。」
保肢手術/把蒙欣的褲子從下往上捲起,寬約一釐米的疤痕如同一條蜈蚣,從左腿腳踝盤繞到膝蓋,再蜿蜒至大腿,暗紅色的新肉已經長出,輕輕按下去,觸感鐵硬。
在去年底的腫瘤切除手術中,蒙欣的左腿,被植入長約40釐米的骨腫瘤假體。這種專門針對骨腫瘤患者設計的合金假體,將代替原本的骨骼,伴隨蒙欣行走在未來的人生中。
統計顯示,骨腫瘤在人群中發病率約為0.01%。其中,良性佔50%,惡性佔40%,腫瘤樣病變佔10%左右。襲中蒙欣的惡性骨腫瘤,多發生於10~20歲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惡性度高,病死率和致殘率高。
儘管惡性骨腫瘤的發病率佔兒童惡性腫瘤的5%,數據相對較低。但對於一個家庭而言,一旦被擊中,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
最開始,有醫生建議截肢,從大腿開始的整條左腿。但李菊芳想為孩子保住腿。這個原本只在縣城賓館做服務員的母親,在最短時間內瘋狂搜集了惡性骨腫瘤的各類信息,她想在這場和癌細胞的博弈中,儘可能多地留下希望,「頭髮沒了可以再長,但是她自己的左腿,她開朗樂觀的心,是我拼了命也想保下來的。」
最終,蒙欣的治療方案被確定為術前化療、保肢手術、植入人工腫瘤假體、以及術後化療。
2016年9月,在成都夏天的尾巴上,蒙欣開始第一次化療。她忍過全身疼痛和嘔吐,克服食慾下降和恐懼,卻終在自己長及腰間的辮子被剪成短髮,成為光頭的那天,她流下了眼淚。
2016年12月21日,在全城歡喜熱鬧的聖誕氛圍中,蒙欣結束兩個療程的化療,被推進手術室。從下午1點到晚上7點,蒙欣保住左肢,被植入40釐米假體。
「那我現在的腿,還是以前的腿嗎?」摸著自己像又不像的左腿,蒙欣有點疑惑,轉而又被自己逗笑,「嗯,那我也算是鋼鐵人了。」
病中的蒙欣錄下搞笑小視頻,其樂觀心態獲得上百萬網友點讚。就在蒙欣手術時,54歲的李菊芳鑽進衛生間,她將左腳抬起,結果身體迅速失去平衡,趔趔趄趄,趕緊伸手扶住門把。這位母親試圖體驗,如果像女兒一樣,將永遠無法擁有正常的左腿,生活將受到多大影響,「像她小時候一樣,陪著她學習站立和走路。」
事實上,孩子比父母想像中要堅強。
生病前,蒙欣是個不想長大的孩子,她從小學習舞蹈,想做幼兒園老師,能每天帶著「豆苗苗」們唱唱笑笑。在她心中,那是將自己的童年在無限延長。
生病後,蒙欣的成熟中,依然有著孩子氣的天真。
因為怕嚇著孩子,李菊芳和丈夫一直告訴蒙欣,她得的是良性腫瘤,會慢慢好起來。
「後來還是被說破了。」李菊芳有點耿耿於懷,去年11月,蒙欣進入第二個化療療程,隔壁病友過來串門,在病房裡大聲嚷嚷,「良性的腫瘤誰會住在這兒呀,在這兒的都是需要重點觀察的惡性腫瘤。」
本來瞞得好好的,結果一下被戳穿,李菊芳有點生氣,哪知在病床上吐得臉色蒼白的蒙欣卻狡黠一笑,「媽,其實我早就知道了。」
第一次在縣醫院檢查後,醫生將蒙欣父親拉到一邊單獨說結果。「憑藉我多年看電視劇的經驗,我當時就猜到不是什麼好情況。不想讓你們擔心,我才假裝不知道。」
今年4月,就在醫院走廊裡,蒙欣第一次錄下小視頻。快節奏的音樂中,小姑娘抬手、踢右腿、微笑、眨眨眼,蒙欣評價自己是「根本不像做了手術的吧」。
從那之後,蒙欣開始用小視頻記錄自己的抗癌過程。截至11月20日,她已經發布了253個搞笑短視頻。「左腿不動,還是能唱歌拍視頻嘛!」
百萬點讚/蒙欣上傳的視頻,都是節奏歡快表情輕鬆的,有時候,她會給自己加上一個卡通劉海的特效,或者唇邊一顆大黑痣,或者頭頂兩個毛茸茸的熊耳朵。而她的背景,是躺在病床上做化療時、在病房裡練習走路時、被媽媽帶著在醫院的小花壇邊曬太陽時、甚至,在重症監護室裡醒來時。
「視頻只有短短十幾秒,但是我會告訴自己,看吧,你依然可以笑得開心。」儘管沒有刻意點明自己是病人,但是蒼白的臉色和偶爾露出的醫院一角,依舊讓網友對這個笑容燦爛的女孩心生善意,翻看蒙欣每一條視頻下的留言,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加油!」
在給蒙欣的上百萬留言中,也有少數會讓她無措的聲音。比如,有人笑她的光頭,也有人說她在炒作。
「我就看看,然後刪了。」蒙欣很少告訴李菊芳這些,更多時候,她都是笑嘻嘻地選出那些溫暖的語句念給母親聽,或者,和同病房的小夥伴,分享那些讓人忍俊不禁的瞬間。
李菊芳和丈夫常常為了女兒的懂事感到欣慰,作為父母,他們要考慮的事情還有很多。在李菊芳加的病友群裡,除了孩子病情,提到最多的話題,就是到哪裡搞錢。
之前,蒙欣的父親也在成都,有一陣子,他想去送快遞、外賣。但招聘企業告訴他,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還得他自己買運送包裹的專用車。
他只得回到老家巴中南江縣,替別人洗車掙錢。
李菊芳留在成都照顧蒙欣,去市場買菜,她會挑蔬菜和水果打折的時間段。最初,這家人租了房子,在距離醫院接近十公裡的沙河。蒙欣進入術後化療階段後,李菊芳就退了房,每天晚上在病床旁陪護。
他們還是想要離開成都,回家。
蒙欣早就從大人的談話中知道了這些,她明白,自己只有趕快好起來,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幫助。
「可以走路了,但是還是不能站太久。」「從重症監護室裡出來了,挺過一次。」「看著自己以前的樣子,再看看現在,還是有點難過。」……除了所有人都能看見的視頻外,在蒙欣的手機裡,她還錄下治療過程中,那些難忘的瞬間,這個有點「鬼精靈」的小姑娘,給這些僅自己可見的視頻統一命名為「我的故事」。
「我也不知道以後還願不願意想起這些。」蒙欣記得,小學畢業的暑假,左腿開始痛,嚴重時,晚上需要趴著才能睡著。家裡人都覺得是在長身體,說等軍訓之後再去檢查。
結果就是在訓練中,像小鹿一樣奔跑在操場上的蒙欣,突然就倒下了。
對/話早就不疼了,就是覺得左腿麻麻的,感覺不是很明顯。我覺得,我和腿都還在相互適應,等到適應好了,才能合作愉快嘛。
以後還想做幼兒園老師嗎?想呀,就是不知道有沒有那種不用教小朋友跳舞的老師。其實我之前跳舞跳得挺好的,還考上了成都的一個藝校,我媽沒讓我去。
所以小視頻的留言裡,除了「加油」,你還喜歡大家誇跳舞跳得好?對呀。錄小視頻的時候,沒想到這麼多人來關注,當時就是覺得,越是惡性腫瘤,就越要開開心心地過每一天,這樣才划算嘛。
從猜到結果到之後的整個治療,你就沒有害怕的時候嗎?沒有,真的。雖然會痛,而且有時候真是痛得我都沒發現自己哭了,但是一直都不害怕。總覺得,我是會好起來的。
明年4月,你的術後化療就結束了,那時候你最想幹什麼?想去重慶看看,雖然隔得近,但是都沒去過。聽說那裡有和《千與千尋》裡很相似的洪崖洞,再就是回學校,做學霸。畢竟,人這輩子這麼長,我當然要活,還要生機勃勃地活下去。
(原題為:《笑對病魔》)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