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布斯雜誌公布了《2019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在這份榜單中,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中,中國佔據了5家,它們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平安以及中國銀行,另外,如中國移動、騰訊、阿里巴巴、中石油等知名企業也均位居榜單前100之列。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榜單中,我國紫金礦業位居榜單第889位,同時也第一次成為了全球非國有黃金生產商第一位。眾所周知,此前全球最大的非國有黃金生產商一直是美國的巴裡克黃金公司,它已經連續10年位居行業榜首,不過在2018年,巴裡克黃金公司虧損了15.45億美元(約人民幣106億元),因此一舉被紫金礦業所超越。而另外兩家全球大型黃金生產商「紐蒙特礦業」與「加拿大黃金」,在這份榜單中也位居紫金礦業之後。

說起紫金礦業,那就不得不說到紫金山金銅礦與紫金礦業的董事長陳景河。紫金山金銅礦是紫金礦業的發家之地,而陳景河不僅是紫金山金銅礦的發現人,也是紫金礦業崛起的領路人。
1982年,陳景河從福州大學地質專業畢業後,進入了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工作。同年,陳景河便開始負責紫金山金礦的普查項目,在紫金山上勘探了近2年時間。1984年,陳景河在論文中首次提出了紫金山「上金下銅」的成礦預測,並在隨後的工程中得到了驗證,而紫金山金銅礦也一舉成為我國探明的重要金屬礦床之一。陳景河發布的研究論文也因此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然而,紫金山金銅礦雖然發現時間較早,但是開發的時間卻延後了近10年。直到1992年,福建上杭縣才決定正式開發紫金山金銅礦。而且,當時開發紫金山金銅礦也頗受爭議,因為國家工業部門的專家在對紫金山金銅礦做了開發性工業試驗後,認為紫金山金礦儲量只有約5.45噸,且礦石品質低,開發後也難以盈利。在這種情況下,紫金山金礦在1992年的產量僅8.5公斤。

而作為紫金山金銅礦的發現者,陳景河卻認為紫金山金礦儲量肯定遠遠不止5.45噸。既然紫金山金礦在行業中不被看好,那麼就自己來開發。1993年,陳景河辭去了地質隊的工作,隻身來到上杭縣,擔任上杭縣礦產公司經理。陳景河上任之初,也面臨著諸多問題,而其最主要的問題則是缺乏資金。當時,整個礦產公司總資產才300多萬元,而對於潮溼多雨、地形險要的紫金山來說,常規的採金工藝還不太適用,但是如果按照設計院的方案,總投資金額則需要2900萬元。最終,由於資金缺乏,陳景河選擇了低成本的堆浸工藝,對紫金山金礦進行逐步開發。
可以說,如果沒有陳景河的堅持,或許就沒有如今的紫金礦業。在2000年前,陳景河對紫金山金礦開採工藝進行了四次技改,逐漸讓紫金礦業在行業中嶄露頭角。而且,隨著紫金山金礦的開採,紫金山被發現的金礦儲量也越來越多,一舉成為了全國儲量最大、黃金產量最大的單體礦山。

而2000年則是紫金礦業發展歷程中極為關鍵的一年,這一年裡,紫金礦業完成了股份制改造,隨後便開始以紫金山金銅礦為基礎,向全國擴張。先後在吉林、貴州、新疆、青海、河北、內蒙古、黑龍江、雲南等地併購了多家礦山,一舉成為了國內金礦行業中的龍頭企業。而自2005年起,紫金礦業參股了加拿大的頂峰礦業公司,首次進行了國際化擴張。而到如今,紫金礦業投資的項目分布在國內18個省區,海外11個國家,在剛果、幾內亞、俄羅斯等國家擁有8個在產礦山。其中,在非洲剛果投建的卡莫阿礦山是非洲的第一大銅礦、全球第四大銅礦,已經探明的銅金屬資源儲量4249萬噸。
根據紫金礦業公布的2018年度報告:公司全年實現營收1060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40.9億元。而紫金礦業目前在全球擁有的黃金資源儲量為1727.97噸、銅資源儲量4952萬噸、鋅資源儲量836萬噸,價值近萬億元,也是中國在海外擁有礦產資源儲量最多的企業之一。而隨著近些年來在全球的擴張,紫金礦業也從中國第一首次成為了世界第一。
實際上,紫金礦業崛起的過程中,也創造了許多的財富神話。除了紫金礦業的董事長陳景河成為億萬富豪之外,同樣來自於福建的新華都集團董事長陳發樹,在2000年以3359萬元投資紫金礦業,到2008年就價值155億元,8年時間翻了460倍。而在紫金礦業獲取的巨額回報,也是陳發樹此後入主雲南白藥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