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能走在了製造「超級人類」的路上

2020-11-25 極客公園

1924 年,正值清末民國初期,列寧逝世,蘇聯人民為了紀念這位革命領袖,將聖彼得堡改名為列寧格勒。同一年,在蘇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敵對國——德國,一位叫漢克斯·伯格的醫生,第一次在人類的大腦上發現了一種體徵信號——腦電信號。

通過腦電信號,可以將大腦裡的活動轉換成電子信號進行讀取,至此,人們找到了從神秘的大腦裡獲取信息的渠道。

那時,漢克斯·伯格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基於他的發現,幾十年後,世界各地的頂級實驗室會探索一種叫「腦機接口」的東西。

《黑客帝國》構成了人們對腦機接口的最初想像,電影中主角們通過腦後的接口與計算機相連,進入虛擬世界

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會說,如果人工智慧的核心是讓計算機擁有像人一樣,看得懂和聽得懂的能力,那麼「腦機接口」可能會讓人類本身變得更強。

這種「更強」可能是讓殘障人士恢復正常,可能是超級人類,甚至可能是永生。

「潘多拉魔盒」已開

回到 1969 年,一隻猴子成為了腦機接口的第一個實驗對象,它標誌著腦機接口技術正式成型了。不久後,美國國防研究局迅速組建了腦機接口技術的研究團隊,國家機器對其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接下來的 40 年,腦機接口作為一項極其前衛的技術,並沒有走出實驗室。這項技術放到今天來看,依舊十分超前,當時的科學家們艱難地探索著如何將人腦和電腦進行連接。在一次次的微小進步的積累後,2009 年,美國南加州大學的 Theodore Berger 教授做了一項實驗,他在一個老鼠的大腦裡面放上了一個能夠進行神經記錄和刺激的晶片。

然後,他把這個老鼠放在籠子裡面,如果它去吃左邊的東西,就電它一下,後來這隻老鼠就不再去吃左邊的東西了,而選擇右邊。慢慢地,這隻老鼠開始自動地到右邊吃東西,證明它產生了記憶。

後來,馬斯克的公司也用老鼠做了類似的腦機接口實驗 | Neuralink

隨後,Theodore Berger 把這個晶片從這隻老鼠放到另外一隻從來沒有去過這個實驗場景的老鼠的大腦裡。結果,這個老鼠自動就跑到了右邊的地方去吃東西,永遠不去左邊。

這意味著,記憶是有可能被移植的,從一個老鼠移植到另一個老鼠身上。那麼,如果實驗對象是人呢?

一位叫 Bryan Johnson 的美國商人對此非常感興趣,他想,如果記憶可以被移植的話,意識是否同樣可以被移植呢?

美國科學哲學家希拉蕊. 普特南曾提出過一個名為「缸中之腦」的假想:如果將大腦浸泡在一個充滿營養液的缸裡,將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不斷向大腦發送信息,包括「感覺」這樣的信息,那麼大腦就會認為自己活在真實的世界裡。

《理性,真理與歷史》一書中希拉蕊. 普特南提出了他的「缸中之腦」的假想 | wikimedia

Bryan Johnson 想到,如果可以把人的意識移植到水缸裡,像「缸中之腦」一樣的話,那人類是否也就是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永生了呢?

或許是抱著這樣的期待,Bryan Johnson 找到 Theodore Berger 教授在 2016 年共同成立了腦機接口創業公司 Kernel。在同一年,Elon Musk 投資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也低調成立了,Musk 表示,「如果你不能打敗機器,那麼就成為機器。」

與此同時,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員們成功實現了讓一隻猴子通過腦機接口連接到電腦進行「意念打字」——每分鐘 12 個。

也是在這一時期,除了前面提到的採用侵入式方案的公司,誕生於哈佛大學的腦機接口團隊 BrainCo 更是嘗試將「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帶入到日常消費電子領域。顧名思義,「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就是不需要在腦袋上特地開一個裝晶片的洞,但敏感性會弱於侵入式腦機接口。

腦機接口的潘多拉魔盒似乎被打開了。此後,世界各地的腦機接口創業公司陸續誕生,將這項前衛的技術正式帶入到了商業化的探索期。

最近的「未來」

在 2019 年 7 月份,Elon Musk 召開了 Neuralink 成立 3 年後的第一次發布會。那時,他們同樣效仿 Theodore Berger 教授在老鼠身上完成了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實驗。Elon Musk 在發布會上公布了四項技術:

一、電極,用於與大腦的某些區域進行連接,需要做開顱手術;
二、類似「縫紉機」的機器,能夠快速地把很多電極扎到大腦裡;
三、超低功耗、高性能的晶片。Musk 放言,該晶片可以解決任何大腦,還可以用於恢復視力、聽力和四肢運動;
四、算法。

從 Elon Musk 公布的技術成果,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套侵入式腦機接口方案的構成。同時,這些也是侵入式方案目前面臨的幾大難點。

Neuralink 公司提出的在人類頭部安裝侵入式腦機接口的方案 | Neuralink

競爭對手 Theodore Berger 教授表示,Kernel 公司在將這項技術推向健康人群之前,會更多對癲癇患者進行測試,幫助其恢復,以及幫助老年痴呆症患者提高記憶力。這也意味著,具備超強記憶力的「超人」可能會首先在患者中出現。

不過,這依舊是一種相對遙遠的「憧憬」。最近的進展是,前不久,在巴特爾紀念研究所的幫助下,一位叫 Ian Burkhart 的四肢癱瘓的人,通過腦機接口實現了運動功能和觸覺的同時恢復。

Ian Burkhart 頭上的即為已經植入到大腦皮層的腦機接口設備 | Bloomberg

這是癱瘓治療領域裡程碑式的壯舉。

過去,因為一場事故,Ian Burkhart 的脖子以下,都是去了知覺。在 2014 年,Ian Burkhart 鼓起勇氣決定參與到巴特爾紀念研究所的腦機接口項目中來——在自己的大腦上開個洞,植入一顆晶片。而後通過頭上的晶片連接計算機或者智能輔助義肢。

通過腦機接口,Ian Burkhart 的大腦可以直接和計算機、智能義肢產生連接,並發號指令 | Bloomberg

在團隊不斷地改進算法以及 Ian Burkhart 的 6 年的堅持之下,他終於能夠控制右臂的活動和觸覺。

除了這項最新的科研進展,NASA 更早之前就在通過腦機接口技術訓練他們的太空人,提升他們的注意力、專注度,進而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打個比方,過去 4 個小時能做完的,之後可能 1 小時就可以了。

不過,腦機接口的想像空間絕對不止於此。

腦機接口一方面正在「打開」大腦裡的秘密,讓生物體內的數據更多地被捕捉到;另一方面,它可以連接到比人腦更強的超級計算機,也可以連接上比人體更強的機械。

正如馬斯克所言,腦機接口只是他希望 Neuralink 能實現的一小步。從長遠來看,他希望開發一種可以實現人類與 AI 之間「共生」的設備。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電影《阿麗塔》、《攻殼機動隊》、《黑客帝國》裡的主角們。

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的主角即為半機械人的狀態,這或許也是人類的未來 

電影是科幻的,但也是我們遇見未來的一面鏡子。究竟,我們何時會走到那一步?在中國,超級人類的「研製」已經到了什麼進度?中國腦機接口公司在全球排在什麼位置?哪些人已經用上了腦機接口產品?腦機接口又將如何改變人類社會?

6 月 19 日到 6 月 21 日,登錄 B 站,觀看極客公園和 bilibili 共同舉辦的「Rebuild 2020:Move on!」線上大會,這裡有超 30 位由科學家、企業家以及 B 站 UP 主組成的「全明星陣容」。

其中,6 月 20 日,腦機接口公司 BrainCo 的創始人兼 CEO 韓璧丞將與我們聊一聊關於腦機接口的應用和思考,去看到腦機接口給人類的「近未來」。

讓我們彈幕聊起,一起為更好的未來乾杯!



責任編輯:於本一

題圖:電影《攻殼機動隊》

本文首發於極客公園,轉載請聯繫極客君微信geekparker 或 zhuanzai@geekpark.net

相關焦點

  • 「超級高鐵」到底是不是一個「超級騙局」?
    還記得馬斯克提出的超級高鐵嗎?在陸地上走完 400 英裡(約合 643 公裡)的路程,僅需 35 分鐘,也就是說,從北京搭超級高鐵到上海,只需要一個多小時。今天,極客君就跟大家聊聊超級高鐵。「超級高鐵」到底是什麼?「超級高鐵」的概念來自於伊隆·馬斯克。
  • 我們離人造「超級病毒」還有多遠
    人類距離真正製造出一種「超級病毒」或者「人種病毒」有多近? 如果非典和新冠肺炎發生在古代,很可能不會作為單獨的新型疾病,在史書上留下一筆。那些說「古代人打獵、吃野生動物的多了去了,也沒發生這樣的疫情」的,對此顯然缺乏基本概念。 製造「人種病毒」可行嗎?
  • 人類也可以「冬眠」嗎?是的
    人類能冬眠嗎?先別著急回答,也先不要鄙視我問出這種連小學生都能回答的問題。1900 年,《英國醫學雜誌》就曾經發表論文,稱找到了能夠冬眠的人類。根據論文,俄羅斯普斯科夫州有這麼一群農民,每到冬天,就需要面對食物短缺的困境。於是每到冬天,他們就會退回到室內,進入他們稱為「lotska」的深度睡眠。
  • 「超級滿月」有多超級?
    近年,隨著市民大眾對天文觀測的興趣增加,以及傳媒和社交媒體的廣泛報導,又圓又大的「超級滿月」[1]已成為公眾關注的天文現象之一。今年(2016年)最大的「超級滿月」會在11月14日晚上出現,『今次的「超級滿月」與以往的有何差別?』和『什麼時候會出現更大的「超級滿月」呢?』都必然是大家會問的問題。
  • 地球上可製造「超級磁場」與黑洞磁場等級相當!
    地球上可製造「超級磁場」與黑洞磁場等級相當!「超級磁場」,與黑洞和中子星的磁場強度相當 。2018 年,科學家在實驗室使用雷射製造了高達 1200 特斯拉的磁場,之後科學家們再未超越該 「極限磁場」。  目前最新模擬實驗表明,製造一個 100 萬特斯拉的磁場應該是可以實現的,Masakatsu Murakami 和研究小組通過計算機模擬和建模實驗發現在直徑僅幾微米的空心管中射擊超強雷射脈衝可以激活管壁的電子,導致電子跳躍進入空心管中心的空腔,在空心管中產生向心爆聚。
  • 7大「超級英雄」專業戶!萊恩雷諾斯靠「死侍」擺脫「綠光戰警」黑歷史
    、小勞勃道尼等演員,都會以他們的「超級英雄角色」為代名詞,如「金鋼狼」、「鋼鐵人」,他們也以此紅遍全球。不過在他成為「蝙蝠俠」之前,他曾在2003 年的《夜魔俠》當中飾演白天當律師,晚上維護正義的「夜魔俠」,以及在《銀色殺機》中演出過「超人」,扮演過好幾個超級英雄角色。 5.
  • 特斯拉的「電池日」就是其他車企的「毀滅日」?
    根據馬斯克在四季度財報會議上的預告,特斯將在四月份舉辦「電池日」活動。馬斯克表示到時將會有一些「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故事要跟大家講。這些表態不僅引來了電動汽車產業對手的憤怒,還有可能是不斷追趕特斯拉的傳統汽車廠商的災難。對於電動汽車的王座來說,電池就是奠基石,而就電池和能耗來看,特斯拉目前就是最接近王座的角色。
  • 比飛機還快的「超級高鐵」完成首次載人測試,是革新還是騙局?
    就在前幾天, Virgin Hyperloop 的「超級高鐵」宣布完成了首次載人測試。同時表示爭取在 2025 年為「超級高鐵」取得安全認證,並在 2030 年投入商業運營。不妨從這幾個維度來看看「超級高鐵」是否可行,即便只是理論上的。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我不認同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杜克大學教授米格爾用猴子來「反駁」腦機接口,能製造出所謂的心靈感應嗎? 2020年8月末馬斯克召開的一個發布會,徹底引爆了這個話題。 「我們製造出一種計算機電子旁路,將採集到的腦電信號繞過損傷部位,以數字形式傳輸至一個可穿戴式的全新機械身體中,」米格爾說,「2012年,FIFA宣布由巴西主辦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當時我意識到,可以在開幕式上做些嘗試 。」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那個癱瘓的男孩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開出了奇蹟般的一球。
  • 海能達智能製造的落地縮影:「精工智坊」入駐廠房,發生了這些 |...
    何為「精工智坊」戰略?在近日深圳舉行的工業發展論壇上,海能達副總經理兼智能製造廠長車固勇作了題為「海能達智能製造探索與實踐」的報告,從行業發展現狀、海能達的探索與實踐,以及實戰經驗等維度進行了主題分享。
  • 榮耀收官:星恆鋰電池助戰愛瑪「超級體驗日」燃情成都!
    星恆鋰電池助力愛瑪「超級體驗日」如約而至!愛瑪「超級體驗日」點亮鄭州、西安、揚州、濟南、長沙六城之後,終於在成都迎來收官之戰。 星恆鋰電池助力愛瑪「超級體驗日」如約而至! 愛瑪「超級體驗日」點亮鄭州、西安、揚州、濟南、長沙六城之後, 終於在成都迎來收官之戰。
  • 下一次「超級藍血月」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嗎?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2018年1月31日的「超級藍血月」某種程度上確實「貪玩難約」。首先要澄清一個說法,上一次「超級藍血月」並不出現在152年前(1866年3月31日)。1866年3月31日有一次月全食,也確實是藍月亮,不過當時的月亮並不是超級月亮。當年的超級月亮在年底才出現。
  • 英偉達「黃氏定律」:AI晶片性能每年翻倍|硬核時間
    55 年後,英特爾走下神壇,英偉達試圖編寫人類智能科技的新教義。進入 AI 時代,算法和模型的重要性越來越高。比起解決簡單問題的速度,如何讓機器融入這個世界,成為更關鍵的命題。汽車行業的絕對熱點——自動駕駛,就是人工智慧的一大考驗。如今的汽車行業,英偉達儼然成為了博世、大陸一般的供應鏈巨頭。
  • 我們或許該重新審視人類的「AI 情結」
    他把這個雕像當成真人,收集大量的貝殼和光滑的鵝卵石送給「她」。雖然他沒談過戀愛,卻很懂女孩子想要什麼。最終,愛神阿芙洛狄蒂給這件雕塑賦予了生命,將他迷戀的雕像變成了活生生的美貌女子,取名為伽拉忒亞,並祝福了兩人的結合。
  • 馬斯克: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矩陣模擬」中
    這種情況一旦存在,那麼他們建立自己的虛擬多重空間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事實上這種假說很多人都曾提到過,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真實的,能夠創造這種模擬實驗的文明肯定存在,他們喜歡創造「玩具」,乃至於創造宇宙都是可能的,因為人類的思維始終保持在一定的閾值內,我們很難去想像宇宙是如何創造的。
  • 跨國超級合作!張信哲「接招」蓋瑞巴洛 重現「當年那份愛」
    Yes娛樂1月14日訊 「情歌王子」張信哲(Jeff)與「英倫天王」蓋瑞巴洛(Gary Barlow)友誼長存,今(14日)宣布合作好消息,蓋瑞巴洛為張信哲譜曲,量身打造英文新歌《A Matter of Love》(當年那份愛),並由金曲製作人Jim Lee(李振權)團隊合作製作,保加利亞國家管弦樂團演奏
  • 「突破傾聽」項目主管:尋找地外文明,就是尋找人類的未來
    宇宙如同一片黑暗的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手,他們小心潛行,並隨時準備消滅掉暴露者。 這是劉慈欣在《三體》中闡述的宇宙觀,在「黑暗森林法則」裡,我們能夠想像到的「太空外交」,只有警惕與惡意。可似乎劉慈欣本人也並非「黑暗森林法則」的信徒:「探索才能真正理解這個世界,停在這裡是沒有未來的。太空就在那兒,我們必須去。」
  • 機器人也是「相由心生」嗎?
    你相信人是「相由心生」的嗎?那機器人呢?你也許覺得,機器人明明就是由人設計製造的,樣貌怎會隨著「心」來改變?但從歷年來科幻影視作品看來,人類想像中的機器人似乎也符合「相由心生」的原則。機器人「面相學」:越「人性」,越危險?幻想家和創作者,近乎無一例外地,都會為他們認為最高級的機器人賦予像人一樣的外觀。
  • 其實,人類科學早已發展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
    知友:劉博洋(天文科普作家、「天文八卦學」主筆) 以霍金為代表的一大批物理學家,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在理論上對黑洞的各種性質做了充分的推演,雖然人們遲遲沒有見過黑洞的真容,但黑洞早就是天體物理學中被「默認」的設定。
  • 想做「燈塔」的Quibi,不想做「燈塔」的中國玩家
    在每一集中都製造一個讓你驚嘆不已的時刻,以及讓你忍不住點開下一集的懸念。」雖然歐美劇已有大量 20 分鐘左右的成熟劇集,例如《摩登家族》,《IT狂人》,《小謝爾頓》等等,但他們都是情景喜劇,不同劇集關聯性較弱。